便服是皇室日常燕居時所穿的服飾,包括有便服袍、氅衣、襯衣、馬褂、坎肩等。以平袖為重要特點的便服,在服飾色彩、紋樣、款式等方面,較禮服、吉服更為豐富多彩。
便服兼容滿族和漢族的服飾特點,體現了清代二百餘年服飾潮流的變遷,更是宗教信仰、民間習俗與審美趣味的集中呈現。這件淺黃色緞繡蘆雁萱花紋夾袍,打破了女便袍紋樣對稱及多重鑲滾的慣例,將中國畫長於佈局經營的裝飾方法引入服飾領域,不失為一種成功的裝飾方法。
相比起形制嚴格的禮服,便服可按季節變化和個人喜好定製,更能體現各自的衣著審美和時尚追求。這件藍色牡丹菊花紋漳緞琵琶襟夾馬褂,用料高貴。漳緞為一種起絨絲織物,利用絨圈與絨毛表面肌理的反差進行顯花,裝飾效果非常富有立體感。
清宮便服從早期的簡約樸質,到中期的奢華考究,最後發展為後期的舒適合體,突出審美情趣與張揚個性的不同時代特徵。
此件坎肩製作於清宣統(公元1909-1924)年間,在絨線繡上施加多彩賽璐珞小圓片和玻璃小珠作為雀羽裝飾,流光溢彩。此種手法為二十世紀早期女性流行時尚運用新材料,對傳統裝飾主題進行大膽創新的代表。
便服的飾品配件多樣,琳琅滿目的玉佩、指甲套、十八子手串、活計等,全是娘娘時尚造型的標準配搭。
白玉嵌寶石扁方
清(公元1644-1911)
長31釐米 寬2.9釐米
此扁方白玉質,長方片狀。器表中部光素,兩端鑲嵌對稱的蓮荷紋。圖案由各色寶石組成枝幹、蓮蓬、荷葉、荷花和小花蕾。玉質潔白,嵌石素雅,是典型的清代貴族婦女插髮用的頭飾。
玳瑁鑲金嵌珠寶鐲
清(公元1644-1911)
內徑6.3釐米 外徑7釐米 寬1.5釐米
手鐲主體為玳瑁質地,鐲子外圈有刻槽,槽內以銀鍍金為襯底,其上鑲嵌有翡翠、碧璽、珍珠、紅珊瑚等各色珍寶,拼成蝙蝠、壽桃、花卉等圖案。局部使用了點翠裝飾。
珊瑚戒指
清(公元1644-1911)
內徑1.6釐米 外徑2.5釐米 寬1.5釐米
珊瑚戒指,戒身外壁圓鼓凸出,環戒身雕刻「老佛爺萬萬歲」六字。珊瑚紋理美觀。晚清時,慈禧太后操縱朝政四十餘年,宮內人等都私下尊稱她為「老佛爺」。
白玉耳環
清(公元1644-1911)
耳環面橫1.5釐米 縱2釐米 耳環高3釐米耳環選用白玉材質,半圓環形,正面鏤雕四合如意紋。雕工精細,紅寶石的點綴更襯出白玉的潤白,清雅之中顯出一點豔麗。
紅色緞繡嬰戲圖花盆底棉鞋
清光緒(公元1875-1908)
鞋長22.5釐米 寬7.5釐米 鞋跟高6釐米
此雙鞋紅地,上繡有一群放風箏玩耍孩童。此類表現孩童玩耍「嬰戲圖」題材在中國流傳已久,表達了多子多孫的吉祥寓意。
銀鍍金嵌珊瑚蟹紋簪
清道光(公元1821-1850)
通高19釐米 橫8釐米
銀鍍金底託,製成點翠嵌珊瑚蟹,累絲嵌珠製成蘆葦和觸鬚,圖案的構成寓意「一甲傳臚」,是道光時期較有代表性頭簪。
品月色緞釘綾壽字紋帽
清光緒(公元1875-1908)
帽口直徑17.5釐米 帽高11釐米
此帽由六片藍緞縫合而成,紅絨結頂,綴紅纓,以釘綾的工藝方法粘縫「壽」字紋,做工精細講究,是此類珍品中之極品。
答案:此帽為清帝穿便服時所戴,不是娘娘的時尚單品喔!
想獲得娘娘同款的美物?從現在起至2021年2月28日23:59前只要完成網上遊戲,即可參加終極大抽獎。獎品包括故宮文創紀念品「倣明永樂青花五龍紋玉壺春瓶」、「蘭堂富貴――絲巾、茶具及食具套裝」、「雲裳熙珠――桑蠶絲方巾」、「吉祥寓意便箋本套裝」。
參加請點擊以下連結:
https://www.mam.gov.mo/game/2021/
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
展期:17/12/2020- 14/03/2021
開放時間:10:00-19:00 (18:30後停止入場)
逢星期一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免費入場。
公開導賞: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5:00-16:00
展覽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 澳門新口岸冼星海大馬路
電話:(853) 8791 9814
網址: www.MAM.gov.mo
配合特區政府防疫工作,參觀的市民必須佩戴自備口罩、接受體溫探測及出示當天的個人健康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