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苦讀書,只為金榜題名時,中國的每位學生都希望能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學。因為對於很多出身普通的家庭來說,考上理想的大學就意味著有了機會去提高整個家庭的水平,就是邁上成功的鑰匙。那麼理想中的大學,大多背後都有一段故事,今天咱們聊一聊復旦大學的故事。復旦大學,1905年在上海正式開學,這是由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學校。復旦大學,「復旦」二字出《尚書大傳-虞夏傳》中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含有復興中華之意。
復旦創始人是馬相伯,當時年已65歲的馬相伯也是第一任校長,而且還親自授課,給學生開設了法語和拉丁語課。馬相伯是晚清人,他一生經歷皇帝的時代見證民國的成立,當時的他精通8國語言,不惜創辦高等學院,望以學救國。然而,他卻被人罵是賣國賊,他母親到死都不肯原諒他,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接著往下聊。
馬相伯生於1840年,在他出生二個月之後,就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近代歷史也由此開端。1851年,11歲的馬相伯瞞著家人離開家鄉,獨自一人前往上海,進入由法國天主教會創辦的聖依納爵公學讀書。這所洋學堂是由法國傳教士所創辦,專門吸收中國貧家子弟入學,是中國最早的西方教育模式的學校,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有著特殊意義。
年幼的馬相伯在這裡學習,到畢業的時候,馬相伯已經成了一名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深諳中西文化的大學者。從畢業開始就開啟了他波瀾壯闊的傳奇一生。1876年,李鴻章邀請馬相伯一起搞洋務運動,他同意了之後就跟著李鴻章了。1886年,李鴻章為海軍經費發愁,這時候馬相伯提出從美國貸款來建一所銀行,有銀行就能夠解決海軍軍費問題了。李鴻章欣然答應,派他赴美籌資,馬相伯因精通外語,所以馬相伯到了美國後,竟有多家銀行願意向清政府提供貸款,總額達5億之多。
但是,因為馬相伯跟洋人走得很近,馬相伯做的這件事事反而會被其他人猜疑。所以在他千辛萬苦募得巨款後,清政府竟然不要!他們的理由是:「這個貸款這麼多?八成是你和洋人暗中勾結了吧!」這件事後,他徹底認識到:「自強之道,以作育人為本,求才之道,以設立學堂為先。」
1897年,馬相伯將繼承長兄的3000畝田產,全部捐獻給耶穌會,想以此為創辦「中西大學堂」的基金,馬相伯捐出全部家產,卻沒經過家母的同意,這也是他母親不原諒他的原因。1903年,震旦學院誕生了,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私立大學。而當時的震旦學院以學術民主,思想自由,注重文藝,崇尚科學為宗旨。
1905年,法國天主教試圖將震旦學院改變為教會學校,遭到全校師生的抵制,馬相伯決然率領中國教員辭職離校,另擇校址,重立大學,也就後來的復旦大學。興辦學堂,可謂是亙古未有,乃中國悠久之歷史中第一人,也為中國近代高等教育開啟了一片新的天空,確實讓人高山仰止,既前無古人,也後無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