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沒·變形記》中開篇就像是一個祭典一樣,口中喊著口號:「麻哈魚,跳龍門來年風調雨又順」。這像是一個習俗,也像是一個祭典,期盼風調雨順,但是麻哈魚真的可以保來年風調雨順嗎?
雖然這是人們的美好寄託,但是麻哈魚這種行為稱之為:「洄遊」。它不能保來年風調雨順。
這雖然只是一種風俗,但是它卻帶給人們美好的希望,帶給人們幸福。
洄遊是某些魚類的周期性活動,每年到了產卵的時間,它們都會逆流而上回到它們的出生地(最適合魚卵生存、孵化的地方)產卵,然後再返回下遊。還有可能在產卵過後直接死亡。
在它們洄遊的途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其一是需要逆流而上,這樣就需要耗費它們很大的體力;不僅如此在洄遊的途中,它們還可能遇到瀑布,就像是鯉魚躍龍門一樣。
魚類的洄遊會造成大量死亡,同時也會帶來無盡的希望。
有人會說:「洄遊只是魚類的本能,沒必要渲染什麼,不要和動物做比較嘛」。
我認為,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地球的主人,不是因為人類發明了多麼先進的技術,而是人類善於學習,善於發現:發現一切利於自身發展的事情。
「三人行必有我師」,其實何止是三人行,如果你有一雙發現的眼睛,總會發現值得我們學習的事情:魚類的洄遊就是其一。
洄遊寄託著希望,種族發展延續的希望。它們為了能夠讓自己的種族後代可以更好的生存、發展,它們不顧辛苦,逆流而上,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這就是一種值得我們人類學習的精神。
依然有人說:「那只是魚類的本能,不要太在乎」,可是這種本能是為了種族更好的延續發展,人類很多人只是在順從「舒適的本能」,逃避「痛苦的本能」。
有些事情雖然痛苦,但我們依然需要去做。就像《熊出沒·變形記》中講到的保護環境。
將垃圾丟棄到河裡,只能讓河水汙染,甚至是水源汙染,會造成大量的魚類死亡,甚至是人類失去乾淨的水,這是十分嚴重的。
如果我們可以將垃圾進行處理,達標之後排放,就不會影響魚類的生存,也不會影響水源,我們也能吃到放心的魚肉。
雖然垃圾處理短暫地給我們帶來了不便,但卻讓我們有了可持續發展的可能。
人要堅持一些東西,雖然有時會很痛苦,但時間長了就會發現原來收穫真的很多。
麻哈魚洄遊成功,是不是間接說明了水很好,河道暢通,為什麼感覺它間接的預示了來年的豐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