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

2020-12-11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5月3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自然·通訊》《自然·醫學》雜誌近日同時發表來自多家研究機構的一系列報告,集中描述了對一個匯集了逾14萬人樣本的資料庫——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的應用,該資料庫擁有迄今最大規模的人類遺傳變異體公開目錄,是我們深入認識人類基因功能、發現新疾病相關基因的寶貴資源。

人類基因組中絕大多數基因的功能依然未知。揭示基因功能的一種方法是觀察基因發生突變後的結果。這些變異體往往會產生不良結果,但通常較為罕見。大規模基因測序研究有助於考察這些功能喪失型變異體的效應,或能帶來對人類生物學特徵和疾病的重要見解。

此次《自然》發表的一篇概述性報告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科學家康拉德·卡澤維斯基及其同事,描述了從125748個全外顯子組和15708個全基因組測序數據集中鑑定出的443769個預測的功能喪失型變異體。鑑於這些變異體預計會影響其編碼蛋白的正常運作,團隊進而評估了這些變異體對生理機能的影響:究竟是幾乎沒有影響,還是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自然》同時發表的另外兩篇報告,利用該資料庫創建了一個結構性變異體資源庫,並評估了基因缺失、複製,甚至是顛倒方向所產生的影響。

同時出爐的其他報告,探討了如何利用人類功能喪失型變異體評價候選藥物靶點,提升對遺傳變異體的臨床解讀,以及如何更詳細地考察特異性功能喪失型變異體。譬如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家尼古拉·威芬和同事分析了與帕金森病風險增加相關的一個基因的變異體,結果顯示靶向這個基因或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方法。

科學家們表示,gnomAD項目的樣本量是其前任的兩倍多,之前的外顯子組聚集聯盟(ExAC)收錄了6萬多個外顯子組數據。卡澤維斯基與同事也指出,他們距離鑑定出人類全部的預測功能喪失型變異體還很遙遠,儘管如此,他們認為這項資源能夠提升我們對罕見和常見遺傳病的評估。

總編輯圈點

生物學和醫學的發展,已經使科學家對很多疾病的研究直抵分子和基因層面。深入研究人類基因組,成為解鎖諸多重大疾病病因的關鍵,帕金森症、阿爾茲海默症、自閉症等一系列病因複雜的疾病都在此列。除了尋找病因,對人類基因組的破譯,也可以為很多疾病的治療定位重要藥物靶點,從而為研發更有效的生物藥物、制定更精準的診療方案帶來希望。

相關焦點

  •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 有助深入認識基因功能發現...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有助深入認識基因功能 發現疾病相關基因141456個外顯子組和基因組序列的匯總(圖a)。圖片來源:《自然》網站英國《自然》《自然·通訊》《自然·醫學》雜誌近日同時發表來自多家研究機構的一系列報告,集中描述了對一個匯集了逾14萬人樣本的資料庫——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的應用,該資料庫擁有迄今最大規模的人類遺傳變異體公開目錄,是我們深入認識人類基因功能、發現新疾病相關基因的寶貴資源。
  • 腦科學日報|《自然》發布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資料庫
    今日《自然》發布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資料庫來源:學術經緯5月28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的最新一期如約上線,登上封面的主題是「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這份由多國研究者聯合發展起來的公開目錄,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人體遺傳變異體資料庫,匯集了超過14萬人的基因組測序或外顯子組測序數據。
  • 《自然》: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資料庫公布,將破解基因功能...
    他們對這種豐富資源的分析創建了一個目錄,列出了目前存在的不同類型的變異,並揭示了其潛在的功能影響以及該信息如何幫助識別引起疾病的突變並確定潛在的藥物靶標的優先級。
  • 學術頭條:疑似動物傳人新冠病例出現,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資料庫...
    疑似動物傳人新冠病例出現 荷蘭工人被水貂感染世衛組織周二表示,荷蘭工人顯然是被水貂感染了冠狀病毒,這可能是首例已知的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病例。世衛組織表示,該組織正與荷蘭研究人員密切接觸,調查3起疑似由水貂傳染給人類的病例。「這將是首個已知的動物向人類傳播的病例,」聯合國衛生機構表示。「但我們仍在收集和審查更多的數據,以了解動物和寵物是否會傳播疾病。」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遺傳和變異現象
    第20章第1節遺傳和變異現象同步練習     1."龍生龍,鳳生鳳"所包含的生物現象是()     A.遺傳B.變異C.性狀D.遺傳與變異     2.水毛茛是一種水生植物,伸出水面的葉片呈扁平狀,而長期浸沒在水中的葉片分裂成絲狀,這表明()。
  • 八上第四章生物的遺傳與變異複習提綱和思維導圖
    第四章 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第一節 遺傳的物質基礎1、遺傳的概念:生物學上把子代與親代之間,以及子代個體之間相似的現象叫做遺傳。遺傳的本質:親代的遺傳物質傳遞給子代。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體細胞,受精卵的染色體數量和組成,與體細胞保持一致。2.人類的性別決定(106頁 圖4.4-13 人類性別決定圖解)人的性別由性染色體決定:男性體細胞中的性染色體為 XY, 女性體細胞中的性染色體為XX 。
  • 基因表達、男女有別:Science、Cell等發布15篇人類遺傳最新成果
    大約20年前,耗資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繪製出了首個人類基因組草圖。隨著這項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基因測序項目的落幕,許多研究者相信他們能夠迅速找到導致糖尿病或精神分裂症等複雜疾病的基因。目前,GTEx項目已經建立了一個數據資源和組織庫,用於研究在多種人類組織和個體中遺傳變異與基因表達之間的關係,以及男性和女性之間基因表達的差異。對於此類研究,研究人員往往需要獲取大量人類器官的組織樣本,但由於GTEx項目所需組織樣本種類太多,因此研究人員將視線轉移到短期逝世的個體中——這些死者的親屬將遺體捐贈出來用於研究。
  • 《明日之後》變異體有哪些 變異體匯總分享
    導 讀 在明日之後中不僅有感染者,還有帶有很大威脅的變異體怪物,就是遊戲中的野外boss,是超出人類認知的一種變異體
  • 迄今最大規模基因組樣本分析發現丨突變讓中國藏族人適應高原生活
    如今,來自中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分析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藏族人群基因組樣本,進而發現了7種新的基因,它們能夠幫助藏族人調整並適應高海拔地區,從而獲得更高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並促進身體生成維生素葉酸。
  • science | 微生物群在人類遺傳適應中的作用|微生物群|雙歧桿菌|...
    在許多情況下,主要的遺傳變異體被確定為如下:乳糖消化所需的乳糖酶:(由基因區域LCT編碼)突變和截短缺氧誘導因子2α:(由PAS1編碼)在高原適應中產生作用β-珠蛋白基因單倍型或鐮狀細胞性狀接下來的章節,作者尋找微生物群與人類遺傳適應性有關的其他例子,其中適應性的遺傳基礎得到了很好的描述。
  • 初二生物複習資料:2012年中考生物遺傳和變異專題複習
    第一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一、畫龍點睛   1.人們對遺傳和變異的認識,最初是從  開始的,以後隨著科學的發展,逐漸深入到  水平。   2.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    和    而實現的。生物的性狀是受    控制的。
  • 假面騎士Drive中的108位機械變異體簡介二
    人類態:無(皮套演員:岡田和也。CV:大原崇)蝙蝠型的素體機械變異體。摸索著進化方法的機械變異體007,著眼於有著許多犯罪經歷的兇惡罪犯·多賀始,計劃利用其兇惡性實現融合進化。後襲擊了他搭乘的護送車,通過「新型蝙蝠病毒核心」與多賀始進行同步·融合進化,變為劍刃機械變異體。開始襲擊多賀的復仇對象·早瀨明,不過,由於實施了必殺技的調整的假面騎士Drive 型號速度解除融合,用「方向盤劍」被破壞了身體。被調整過的必殺技是指在成為融合進化態的人類活下的同時只破壞「機械變異體的軀體與核心」。007的核心被機械變異體001回收,多賀始被假面騎士Drive戴上手銬。
  • 前沿文獻|聚焦中國人群單純型甲基丙二酸血症遺傳變異圖譜
    早前一則「罕見病患兒被『困』武漢」的新聞牽動著不少人的心,因疫情影響,他賴以生存的藥物和特殊配方奶粉所剩無幾,而他得的便是MMA,且其曾有過一個姐姐,僅出生5天就不幸夭折,後經醫生推斷,可能也是因為甲基丙二酸血症……MMA作為常見的遺傳代謝病,行業內對其的研究從未停止過,目前已被納入國家衛健委第一批罕見病目錄。
  • 如何從遺傳角度科學地證明你是你?
    例如,人類大腦的進化涉及神經前體細胞的分化和遷移、軸突的導向、突觸的數量, 以及新的細胞類型的產生等,每個環節的改變都伴隨著很多遺傳變異的積累。通過比較人類和其他非人靈長類基因組數據,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眾多人類特異的遺傳變異,這些變異使得我們成為我們。這些遺傳上的變異,大致可以分為4類: 基因編碼水平的改變、基因表達調控水平的改變、基因丟失和基因重複。
  • 《明日之後》火焰新型變異體怎麼樣 火焰新型變異體介紹
    導 讀 《明日之後》火焰新型變異體為即將推出的全新變異體,那麼此次的新型變異體怎麼樣呢?
  • 罕見病目錄 | 低磷性佝僂病
    兒童期的低磷性佝僂病多為遺傳性,包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ADHR,OMIM#193100)、常染色體隱性遺傳(ARHR, OMIM#241520、OMIM#613312)、X連鎖遺傳(XLHR,OMIM#307800、OMIM#300554)、伴高鈣尿症的遺傳性低磷性佝僂病(HHRH,OMIM#241530)等。獲得性的有Fanconi症候群、腫瘤相關低磷性骨軟化症等。
  • 腦科學日報:影響人類面部形成的遺傳因素;對外表不滿?小心抑鬱
    頂刊論文破譯影響人類面部形成的遺傳因素來源:小柯生命比利時魯汶大學Peter Claes等研究人員破譯了影響人類面部形成的遺傳因素。使用多變量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對8,246例歐洲個體進行薈萃分析,研究人員確定了203個與正常範圍面部變異相關的全基因組信號(120個在研究範圍內也有意義)。後續分析表明,圍繞這些信號的區域在顱神經crest細胞和顱面組織中的增強子活性得到了富集,數個區域藏有多種信號,它們與不同的面部表型相關,並且有證據表明這些變異可能具有協同作用。這些分析為了解個體和協調的遺傳行為如何塑造複雜的形態特徵提供了見識。
  • 向天再借五釐米:這項裡程碑研究解決了基因如何控制人類身高的重大...
    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基因組學數據研究,研究人員收集了400萬人的基因組數據,並確定了近10000個DNA標記,這些標記似乎可以完全解釋常見的遺傳變異對身高的影響。
  • Nature:一個與身高有關的基因變異,最高可影響4.4釐米!
    身高是一個複雜的遺傳特徵,本周,來自哈佛醫學院、布裡格姆婦女醫院、秘魯社會服務局(Socios En Salud)以及哈佛大學 Borad 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已經確定了迄今為止已知對身高影響最大的遺傳因素。
  • 《科學》封面重磅:人類遺傳學研究迎來又一重大裡程碑
    原創 奇點糕 奇點網2001年,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發布,人類史上繼曼哈頓計劃、人類登月計劃之後的第三大科學計劃宣告基本完成。至此,人類染色體中所包含的六十億對核苷酸序列不再是黑箱,人類遺傳學密卷徐徐展開。但這就是人類基因的全部秘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