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有座「巴黎聖母院」,堪稱可與歐洲教堂媲美,歷時25年完成

2020-12-23 張藝攝影

廣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同時也是嶺南文化的中心和發祥地。但很多朋友都認為廣州是一個文化沙漠,年輕人更多地認識外來文化,卻難尋找這座城的文藝氣息。其實廣州保留了許多說不完道不盡的風俗人情,它體現在建築、飲食、商貿、語言等各個方面。

廣州不僅有珠江新城現代化建築,還有很多保留完好的古建築,這才突顯出廣州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特色。

廣州一德路聖心大教堂

最近幾年到國外旅行的機會比較多,每到一個國家必定會到當地教堂參觀。看到建造的如此美輪美奐的大教堂,真是令人讚嘆不已!但是,值得炫耀的是廣州也有一座保存完好可與歐洲教堂媲美的教堂-聖心大教堂。

一德路的前世今生

「石室」聖心大教堂所在之地,是一條具有上千年歷史的古老街道,宋朝起就已被稱為「賣麻街」,東臨「百米巷」,西至「玉子巷」,北靠大新街,包括十八鋪、十三行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從清初至鹹豐十年(1860年),這裡曾是設在廣州外城賣麻街上的兩廣總督府。

一德路上曾有兩廣總督的府邸,作為清廷封疆大臣的駐地,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遭到英法聯軍的炮擊,之後法國人在原址修建了聖心大教堂,今人習慣稱之為石室,它是中國最大的哥德式教堂,據說仿巴黎聖母院設計。在隨後拆城牆新闢的一德路上,誕生了廣州最具規模的專業街。直到今天,一德路的玩具、乾果、海鮮以及工藝品年銷售25億元,銷售量佔廣州的七成。

現在的一德路

一德路誕生的歷史並不算長,可以追溯到八十多年前的民國時期,由於擴城拆除古城牆,自東向西拆出一條路,這便是今天一德路的前身。

廣州聖心大教堂(石室)

一德路有兩個值得介紹的招牌,這裡作為廣州赫赫有名的商業街,年銷售25億元的玩具精品和海鮮乾果,佔廣州全市場;另一處則是一德路上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聖心大教堂。

百餘年來,這一帶一直是比較繁華的商業地帶,但「石室」可謂「旺中之靜」,是繁華鬧市之中的一片「淨土」。

法國設計,中國監工,歷時25年建成

廣州聖心大教堂於1863年6月18日聖心瞻禮日正式舉行奠基典禮,故命名聖心大教堂。歷時25年始建成,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石室聖心大教堂由法國設計師設計,中國工匠建造而成。

作為廣州首批「海上絲綢之路」主題景點之一,聖心大教堂不僅是信徒們安放信仰之地,也吸引了不少遊客一觀其容。其哥德式的建築風格,實際上結合了中國建築技術,歷經百年,見證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歷史。如今它成為著名的攝影勝地之一,在不同光線不同角度下,變幻出不同身姿,待人傾聽歷久彌新的故事。

據史料記載,建築教堂的石料當年是從香港九龍等處山上採運來的。石室奠基時,明稽章主教分別從耶路撒冷和羅馬運來1公斤的泥土埋於基石下,其意義深遠:教堂前東側刻有拉丁文「Jerusalem 1863」即「耶路撒冷1863」,西側刻有「Roma 1863」即「羅馬1863」字樣,象徵著天主教源於東方亞洲的耶路撒冷,發展於西方歐洲的羅馬。

當年石室由法國兩位極有才華的建築設計師Vonutrin和Humbert設計,中國廣東揭西客家人蔡孝工匠監督建造。石室所用石塊,數以十萬計,有的石塊重量超過1000斤。對所有石料從打磨到砌建,蔡孝都親自驗查。根據維修工程的文物專家鑑定,認為蔡孝用了嶺南傳統建築的桐油灰漿作為石頭之間的粘縫劑,用糯米灰漿來砌磚,不但穩固而且節約成本;穹隆頂部,一部分石塊當中鑿穿雙孔,用鐵枝貫穿起來砌結,使建築物更為牢固。

建造石室聖心大教堂的石匠基本上是華人,當時華人與歐洲人的建築思維很不一樣。蔡孝當時也只是一個年輕人,鑑於中國的氣候跟歐洲的氣候不盡相同,所以要打造這個大的工程必須融合中國的建築技術。對於他提出的糯米粘固方法,法國人開始不以為然,後來一試覺得效果不錯,就採用了這個方法,而蔡孝則跟隨法國工程師建造石室長達20年。

石室聖心大教堂屬於典型「哥德式」建築風格,外形挺拔巍峨高聳,堂內空間深遠,弧形尖拱跌宕有序,巨大的石柱雄健有力,最引人注目的是教堂正面那一對對稱巍峨高聳的雙尖石塔,八角形錐體、空心,高插雲霄,西側原來的機械大時鐘毀於文革紅衛兵之手;現在看到的教堂裡的機械大時鐘,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鍾」,因為在中國鐘錶史上第一次製造如此大型的大時鐘。

室內莊嚴而華貴的裝修風格

走進教堂,左右各有10根巨型石柱支撐交叉、急劇上升的尖拱,使整個教堂內部保留著和外觀一致的向上的升騰感覺。堂頂中間最高,兩側稍低,呈現起伏的態勢。從大門向祭壇方向,由於石柱的排列和堂頂的尖拱結構,整個大堂有一種向上和向前延伸的感覺,渲染出莊重的宗教氣氛。

石室中正面、東面、西面各有直徑7米的圓形玫瑰花窗,用深紅、深藍、紫黃等玻璃鑲嵌。窗花心為一小十字,共有放射花瓣24瓣,花瓣之間頂尖上有12個小圓,圓之間又有12個小十字,組成一朵玫瑰圖案。正面大門上面和四周牆壁分布的花窗欞,都是合掌式,彩色玻璃窗歷經百年,多有損壞,多用國產的藍綠色玻璃修補。而在當時,這些玻璃窗上所繪的是聖經故事。

教堂玻璃

石室花式窗欞做工精美,直徑7米的大玫瑰花窗色彩斑斕、五彩繽紛,使堂內外氣氛既莊嚴神聖又清幽雅致、沁人心脾,更使朝聖者舉心向上之心油然而生。

教堂玻璃大部分已經在戰爭中被震毀,依然有少許法國製造的紅、黃、藍、綠彩色玻璃倖存,陽光透過繪有宗教人物的彩窗射進拱形大廳,將斑駁各異的色彩撒向地面,頓覺肅穆而又神秘。

石室的平面為拉丁十字形平面。在遠古時代,「十」字在世界各地都是太陽和火的象徵,也即光明的象徵;後成為基督教的標誌。石室的平面採用拉丁十字形,但兩翼突出較少,這是法國教堂常見的平面形制,與英國教堂平面的兩翼突出很長有顯著區別。

聖心大教堂幾經修葺,新顏美而不失莊嚴,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遊客。其極具代表性的哥德式建築,更是攝影師們鏡頭下的寵兒,在不同的光線和角度下,變幻出不同的身姿。

曾經「石室」多災多難

此前石室經歷多次破壞,也進行過多次修葺。在抗日戰爭期間,由於敵機碰撞塔尖避雷針,在大教堂附近墜毀,教堂的拿破崙時期彩色玻璃被震碎。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大教堂被嚴重破壞,彩色玻璃、花窗全部被打碎,一度變身垃圾處理場。

20世紀80年代初,聖心大教堂進行過一次修繕,宗教活動得以恢復。

2004年7月,石室迎來最完整的一次大修繕。其時,該教堂封閉逾兩年,耗資近2000萬元。不僅花窗換上了從菲律賓定製的98塊特殊玻璃,機械大鐘也被重新安裝並準點發出鐘聲;同時,教堂上下層屋頂和雙塔樓混凝土翻新,內外石牆全面清洗,照明系統全部翻新,大教堂重現昔日光彩。

如今「石室」展露千姿百態

如今,當我們再次凝視聖心大教堂時,世界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座高聳瑰麗的建築,也已經成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真實地記錄著中國近代跌宕起伏的歷史和百餘年來滄桑變化。

經歷了2004年~2006年的大修繕,「石室」已經煥然一新。

廣州俗語

一德路是廣州一條重要的街道,而廣州人以含有數目字「一」至「十」的地名串成的順口溜,便是以「一德路」開始。

即一德路,二沙頭,三元裡,四牌樓,五仙觀,六榕路,七株榕,八旗二馬路,九曲巷,第十甫路。

相關焦點

  • 媲美巴黎聖母院的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實在是美輪美奐
    身體和心靈總得有一個在路上,如果你也喜歡旅行,那麼就一起去看看這美麗的世界吧。巴黎聖母院,在許多人心中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教堂,發生了一場火災實在是可惜。在廣州有這樣一座教堂,耗資40萬法郎建立,可與巴黎聖母院相媲美,所以又被稱為「東方巴黎聖母院」,它就是石室聖心大教堂。
  • 我國南北兩座媲美巴黎聖母院教堂,前者廣為人知,後者卻很低調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風情不一樣,信仰多元化,在各地都有各種不同的廟宇、祠堂、教堂等。而在這些建築中,尤以天主教堂最為精美。今天在家雲旅遊,帶大家來看我國南北兩座最著名的天主教堂,被譽為中國版巴黎聖母院,分別位於廣州和濟南。
  • 廣州有座「巴黎聖母院」,屹立鬧市老街百餘年,今成網紅旅遊景點
    這座教堂是中國唯一的全石教堂,可以與巴黎聖母院、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相媲美,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四座全石結構的哥德式教堂,這座神奇的西式教堂被稱為廣州聖心大教堂。聖心大教堂位於廣州老城區一德路,嶺南騎樓老屋和批發市場之中,它的建築風格獨特,在周圍的街道中脫穎而出,教堂佔地2700平方米,高聳的58米雙尖塔非常醒目,成為該地區最具特色的建築。由於聖心大教堂完全由花崗巖製成,廣州當地人親切地稱這座教堂為「石室」。
  • 歐洲各式教堂,幸見巴黎聖母院
    哥德式風格的巴黎聖母院,有幸在大火前一睹其風採(拍攝於2011年冬)。2019年4月15號下午6:30分起火,中軸塔被燒斷,坍塌,給有800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失,有人說是命運,有人說是輪迴。
  • 廣州「巴黎聖母院」,屹立在市中心百餘年,成為網紅旅遊勝地
    廣州,位於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是一座包容性極強的城市。在這裡東西方古今結合,傳統與創新和諧共存,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宜商宜居城市。至於廣州的標誌性建築,除了越秀山上的五羊雕塑、珠江畔的「小蠻腰」廣州塔之外,還有一座極富傳奇色彩的西式教堂。
  • 法國宣布重建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屋頂:不改變原貌 5年建成
    巴黎聖母院是世界聞名的建築,去年4月因為一場意外導致聖母院屋頂上面的部分要燒毀。經過一年多的討論,法國決定重建巴黎聖母院,復原之前的塔尖設計而非建設現代建築風格的塔尖,預期5年內完成。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築,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德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裡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正面雙塔高約69米,後塔尖約90米。
  • 逛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好似遊,「遠東巴黎聖母院」的既視感
    小編覺得來廣州旅遊,你可千萬不要太著急,要慢慢去看,去感受才能體會到不一樣的東西,例如沙面的小清新,石室聖心教堂的宏偉處處映照著濃鬱的巴洛克風格,以及陳家祠的傳統風格,都是值得一看的。下面是沙面獨特建築群中代表性的聖心大教堂, 石室聖心大教堂由法國設計師設計,由中國工匠建造, 堪比世界有名的法國巴黎聖母院, 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大教堂,國內現存最雄偉的雙尖塔哥德式建築之一,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建築,世界四大全石結構哥德式教堂建築之一(另外三個是巴黎聖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聖在被花膠海味佔領了整個城市的一德路內
  • 全世界公認的5座大教堂,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不在排行榜
    教堂作為宗教信仰中的一部分,是人們舉辦集會和各種儀式的地方。教堂最早起源於歐洲國家,在歐洲人們心中有著神聖的地位,是宗教活動傳播的重要場所。特別是在西方國家很多女性都希望自己的婚禮在莊嚴而神聖的教堂舉行,顯得更加有儀式感,更為浪漫。
  • 巴黎聖母院值得嚮往的大教堂
    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築,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德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
  • 廣州這所教堂的名字太特別,乍一聽以為來到了歐洲!你去過嗎
    聖心大教堂,乍一聽以為來到了歐洲!這裡的建築很有特色,來廣州的話不來看這裡的話會很可惜的,石室聖心大教堂位於廣州市中心的一德路,大教堂從1863年開始動工,開始時間是6月18日選擇聖心禮拜日,不尋常的意思,所以這個大教堂被稱為「石室聖心大教堂」。
  • 巴黎聖母院被納粹挽救,德國這座教堂使盟軍淪為人類文明毀滅者
    近日,被譽為法國文明驕傲的大教堂巴黎聖母院因為管理不利,導致突發大火,很多古董在此次大火中損毀,而大教堂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輝。人類的文明就此失去最寶貴的財產之一。目前巴黎政府正準備籌集捐款用以修復聖母院,但是,經過修復後的大教堂,已經不再是屹立於法國數百年的古老建築。
  • 被大火吞噬一周年後,巴黎聖母院怎樣了?
    一年前,大火吞噬「歐洲文化的象徵」  巴黎聖母院大火發生在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下午。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起火。視頻截圖  當時,聖母院正在進行修繕工作,火焰突然開始燃燒。火勢不斷撲向四周被施工腳手架圍起的屋頂,很快吞沒了教堂頂尖。
  • 巴黎聖母院受損民眾心碎
    當地時間4月15日晚,法國首都巴黎的著名地標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受損嚴重。大批消防人員在現場進行撲救。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聖母院大教堂始建於1145年,曾遭遇嚴重損壞,後歷經26年重建方再現原貌,可謂法國哥德式建築的顛峰之作。
  • 鳴鐘紀念大火一周年 疫情之下巴黎聖母院修復得如何了?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起火,令全世界痛心。一年後的今天,在大火中倖存的文物現在何處?疫情之下,巴黎聖母院修復工作進展如何?一年前,大火吞噬「歐洲文化的象徵」巴黎聖母院大火發生在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下午。
  • 廣州印象之石室聖心大教堂
  • 巴黎聖母院被燒毀!偉大建築、璀璨文明的隕落
    馬克龍表示,巴黎聖母院發生大火,「整個國家都感到心情沉痛」。馬克龍宣布,將會在全球範圍內募資,重建巴黎聖母院。在這場火災中,除了巴黎聖母院的塔頂倒塌之外,絢麗的玫瑰花窗也被燒毀。荊棘冠和聖路易斯衣確定已被搶救出來,但目前仍有許多藝術品留在教堂內。
  • 解鎖歐洲最著名的10座哥德式大教堂,其中1個耗時600年建成
    這種建築風格用於許多城堡、宮殿和市政廳,但真正展示哥德式建築之美的是歐洲宏偉的大教堂,下面盤點了歐洲中世紀的10座哥德式大教堂。10、聖史蒂芬大教堂聖史蒂芬大教堂位於維也納的中心,歷經過多次戰爭,現在是這座城市自由的象徵。大教堂矗立在兩座早期教堂的廢墟上,是由奧地利公爵魯道夫四世在14世紀發起建造的。
  • 《巴黎聖母院》的火與水
    雨果的名著《巴黎聖母院》中有很多精彩的章節,其中一處寫乞丐們打著營救愛斯梅拉達的旗號,妄圖搶劫聖母院,伽西莫多一夫當關,先是用石塊瓦片對付他們,後來發現不行,改用火攻,將燒得滾熱的鉛溶液沿著石頭水槽一瀉而下,「好像一場大火災,把那些可憐的傢伙燒得七零八落」。
  • 巴黎聖母院位於城中心,是座哥德式建築,始建於1160年
    巴黎聖母院位於城中心,是座哥德式建築,始建於1160年今天小編帶你來到巴黎的街頭,觀賞巴黎的教堂。巴黎有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教堂,最大的三個是巴黎聖母院、聖心教堂和馬德萊那教堂。巴黎聖母院位於城中心塞納河邊的政府機關區,是座淺褐色的哥德式建築,始建於1160年,完工於幾乎兩個世紀之後的一三四五年,以後不斷添加、修復,直到一八六四年才建成今天的樣子。只有達官貴人的子女結婚才能到這裡舉行結婚儀式,一年也難得用幾次。馬德萊那教堂座落於城西協和廣場邊上的富人區,是一座淺黃色的希臘神廟式建築,動工於1806年,落成於1842年。這裡是富商大賈們完婚的地方。
  • 【攻略】歐洲最壯觀的十大教堂
    有人說,來了歐洲沒進過教堂就等於沒來過。這話不錯,幾乎每個歐洲國家都有大大小小的教堂。除了宗教色彩濃厚,這些教堂還有著悠久的歷史,極盡華美卻又各具特色。「教堂」一詞源於希臘文,原指「上帝居住的地方」,但由於人們不能親謁上帝,就修建了一座座教堂來表達人們對上帝的頂禮膜拜之情。教堂也是歐洲風景與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但教堂數量這麼多,究竟哪幾個最值得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