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 | 圍棋的英文為什麼是Go,而不是Weiqi?

2021-02-13 DearMentor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知中(ID:ZHICHINA2017)

人工智慧圍棋手AlphaGo

俗稱「阿爾法狗

名字中的Alpha來自希臘語的首字母

有起源、最初之意

後半部分的Go則是圍棋的英譯名

圍棋起源於中國

但為什麼在英語中它被稱作Go

而不是Weiqi呢? 

實際上,圍棋的英譯名Go譯自日語

在日語中

圍棋叫「囲碁」或者「碁」

(在中文裡面,碁讀qí時,表棋的異體字)

讀作「いご」(igo)或者「ご」(go)

英語正是譯自日語中的讀音「ご」

從「圍棋」到「ご」再到「Go」

圍棋在西方的傳播與日本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1877年,駐華英國外交官員、漢學教授翟理斯

發表了文章《圍棋,中國的戰爭遊戲》

將圍棋按照漢語發音稱為「Wei-Chi」

向歐洲完整介紹了中國圍棋規則

然而,這篇關於中國圍棋的引介

並未引起當時西方人的足夠重視

源自我國的圍棋

在南北朝時進入了一個重要的發展期

它不僅在民間得到廣泛普及

更是得到統治者的重視

這也推進了圍棋由我國本土向外國的傳播

圍棋正是在這一時期經由朝鮮傳入日本的

並且遵循古漢字寫法

將圍棋寫作「碁」

傳入日本之後

因受國情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日本圍棋走上了一條與中國圍棋

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

16世紀末,在京都寂光寺本因坊

修煉的僧人日海由於棋藝出眾

被織田信長稱讚為「名人」

之後又被豐臣秀吉授予「棋所」頭銜

從此,名人棋所成為棋界第一人的名號

在此名號的感召下

棋手們為了登上至尊之位

紛紛參與每年競爭激烈的「御城棋」比賽

賽前各師家更是傾盡心血和精力

鑽研圍棋技術,培養優秀弟子

政府的重視為日本圍棋整體水平的提高

提供了良好的氛圍和條件

中國自唐代起

曾在翰林院設立「棋待詔」一職

不過,它的主要目的

招攬圍棋高手陪皇帝下棋

棋手並無具體權力

也未得到政府在資金上

或是制度上的大力扶持

至16世紀末的明代

翰林院中已不見「棋待詔」

可以說,圍棋在中國

始終是作為一項高雅的娛樂活動而存在

無論政府還是民間

都未給予它應有的重視

16世紀末,來華傳教的義大利天主教

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

將其在中國生活的所見所聞記錄了下來

其中一篇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

歐洲歷史上關於圍棋的最早記錄:

中國人有好幾種這類的遊戲

但他們最認真從事的

是玩一種在300多個格的空棋盤上

用兩百枚黑白棋子下的棋

玩這種棋的目的是要控制多數的空格

每一方都爭取把對方的棋子趕到棋盤的中間

這樣可以把空格佔過來

佔據空格多的人就贏了這局棋

官員們都非常喜歡這種棋

常常一玩就是大半天

有時候玩一盤就要一個小時

精於此道的人總有很多的追隨者

他肯定會非常出名

儘管這也許是他唯一的專長

事實上,有些人還請他們作指導

特別優待他們

為的是學會玩這種複雜遊戲的精確知識

在此之後的1694年

英國東方學家託馬斯·海德

在其拉丁語著作《東方局戲》中

更為詳細和精確地為歐洲讀者

介紹了中國圍棋的知識

為了方便讀者理解

文中還特意附加了幾張

有中文標示的示意圖

/ 託馬斯·海德在《有關中國的環繞式的遊戲》的文章中引用的示意圖/

儘管利瑪竇和託馬斯的文章

開啟了17世紀歐洲人對圍棋的最初了解

但是,他們並沒有為圍棋傳入西方

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此後約260餘年

德國人奧斯卡·科歇爾特

才真正將圍棋從東方帶到西方

並使其成為西方世界裡大眾所熟知的遊戲

奧斯卡·科歇爾特出生在

德國薩克森州的貝爾特爾斯多夫鎮

1875年,他受邀赴東京大學醫學院任教

此後在日本生活的近10年間

科歇爾特成為日本明治政府

僱用的德國技術專家之一

從事地質調查相關工作

 

/  歌川國輝所繪《東京銀座要路磚石造真圖》 /

這是日本最早的歐美式街道

因其建材中使用了燒制磚瓦(煉瓦)而得名

這座市街被視作日本明治維新時期

現代化代表及文明開化的象徵建設

剛到日本不久

奧斯卡·科歇爾特就因生病

不得不暫停工作,進入了休息狀態

充裕的休息時間

讓科歇爾特漸漸萌生了學圍棋的想法

病情甫一好轉,他便開始四處拜師學弈

在朋友的介紹下

科歇爾特先是拜訪了當時「棋院四家」之一

資歷最老的十三世井上松本因碩

想拜他為師

但井上松本因碩

以「毛唐人豈能解此清戲」的傲慢態度

當下予以回絕

跟井上松本因碩不同

方圓社首任社長、當時日本最強棋手

村瀨秀甫(後來的十八世本因坊)思想開明

他曾對人說:

「逢此文明開化之世

有機會向世界傳播國技圍棋

幸莫大焉」

科歇爾特隨後跑來拜訪秀甫

秀甫欣然收他為徒

並親自傳授他技藝

在村瀨秀甫的指導下

科歇爾特的棋藝從零開始逐步提高

棋力按當時方圓社的「級位制」來評定

大致相當於「二級初段

掌握了圍棋的精髓後

1880年9月起

科歇爾特就開始詳細地向歐洲大眾介紹圍棋

他首先在德國大型雜誌

《德國東亞自然與人文學會會刊》上

發表系列圍棋文章

《日本人和中國人的圍棋遊戲》

系統地介紹圍棋的歷史和基礎知識

科歇爾特寫道:

我深信,為了使圍棋在歐洲得到重視

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編寫一本

闡明圍棋戰略的完整清晰的教程

我們的西洋棋界將認識到

圍棋技巧的獨特和深度完全能與象棋媲美

圍棋會很快和象棋一樣得到人們的熱愛

 1881年,這些文章被整理為單行本

《日本人和中國人的圍棋遊戲:西洋棋的競爭對手》

在日本橫濱印刷發行

這是歷史上第一本

用西方語言(德文)寫成的圍棋書籍

1884年,科歇爾特重返德國

在此之後從事著與圍棋並不相關的工作

晚年的科歇爾特棋力衰退

與到訪的棋手對弈,均以失敗告終

1965年,美國塔託出版公司將前述的單行本

整理翻譯為英文本《圍棋的理論與實踐》出版

全書共分為7個章節

涵蓋圍棋歷史(主要為日本圍棋歷史)

圍棋規則、實戰範例、收官技巧

以及村瀨秀甫的圍棋理論等

由此獲得了更為廣泛的英語受眾

該書出版後加印數次

至今仍可以在歐美的書店購買到

受科歇爾特著作的影響

歐美出現了一批圍棋團體組織和媒體刊物

專門介紹圍棋的刊物《德國圍棋》從1909年開始

以雙月刊的形式開始發行至今

/ 《德國圍棋》封面 /

1949年,以美國國內圍棋賽事報導為主

輔以日本圍棋信息和全球圍棋新聞

及賽事報導的《美國圍棋雜誌》正式問世

此外,日本棋院在1961年至1977年間

針對歐美受眾發行英文刊物

《圍棋評論》共計164期

為圍棋在歐美推廣發揮了巨大作用

令人遺憾的是

由於科歇爾特完全是在日本了解和學習的圍棋

因此他對圍棋的稱呼

直接來自日語「碁」的羅馬字讀音「go」

除此之外,他在寫作的時候

大量的圍棋術語也都直接採取了日語詞彙

因此在英文體系中

也都採用了他的用法

如「Byo-Yomi」(讀秒)

「Kyu」(級)

「Joseki」(定式)等

時至今日

世界圍棋界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

中國圍棋自20世紀80年代重新崛起後

勢頭再次蓋過日韓圍棋

中、日、韓圍棋呈現出勢均力敵之態

西方也不再視圍棋為日本的專屬「國技」

而在西方語言中

「Weiqi」的譯名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學術專著中

南卡羅來納大學人類學副教授MarcL. Moskowitz編寫的

《中國男子氣概與中國圍棋遊戲》

(GoNation: Chinese Masculinities 

and the Game of Weiqi in China)一書

便是一個例證

日本棋手中山典之五段

在20世紀80年代撰寫的

《圍棋世界》一書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

圍棋運動在日本棋界先輩的努力下

開始進入歐洲並得以逐漸普及

然而,目睹今天中韓兩國

對海外圍棋普及活動的熱情

我擔憂總有一天

西方語言中圍棋的說法「Go」

將被中文的「Weiqi」

或是韓語中的「Baduk」所替代


近期講座: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近期福利: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饅頭會在每周一至周五集中給大家發福利,私信後請稍等一下,福利會在兩個工作日內(工作日不包括周六、周日)乖乖躺在你微信噠~


Dear mentor是一個留學申請諮詢P2P 平臺,搭起你與1000+頂級學府及企業人士的溝通橋梁。文書修改、申請規劃等費用在200-2000RMB,低至傳統中介價格的1/20。


點擊「閱讀原文」,登錄官網www.dearmentor.me,直接預約1000+來自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等頂尖學府學姐學長!

相關焦點

  • 圍棋 | 圍棋的英文翻譯為什麼是「go」而不是「weiqi」?真相居然是這樣!
    以至於當AlphaGo向人類棋手發出挑戰時,還特意把圍棋的英文發音「go」放進了名字裡,這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後來日本研製的DeepZenGo也在後綴上加上了這個「go」,了解圍棋的人都知道,「go」這個詞是從日語音譯過去的,
  • 棋樂無窮|圍棋的英文為什麼是Go,而不是Weiqi?
    許多小朋友們將西洋棋當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做英文自我介紹的時候也會提及「I like playing chess.」或者「My hobby is playing chess.」但是,如果小朋友們學的是圍棋,或者其他棋類,要怎麼更準確地表達呢?
  • 圍棋的英文為什麼是Go,而不是Weiqi?
    圍棋起源於中國,但為什麼在英語中它被稱作「Go」,而不是「Weiqi」呢? 實際上,圍棋的英譯名「Go」譯自日語。在日語中,圍棋叫「囲碁」或者「碁」(在中文裡面,碁讀qí時,表棋的異體字)讀作「いご」(igo)或者「ご」(go),英語正是譯自日語中的讀音「ご」。從「圍棋」到「ご」再到「Go」,圍棋在西方的傳播與日本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 趣讀丨圍棋的英文為什麼是Go,而不是Weiqi?
    俗稱「阿爾法狗」名字中的Alpha來自希臘語的首字母有起源、最初之意後半部分的Go則是圍棋的英譯名圍棋起源於中國但為什麼在英語中它被稱作Go而不是Weiqi呢? 實際上,圍棋的英譯名Go譯自日語在日語中圍棋叫「囲碁」或者「碁」(在中文裡面,碁讀qí時,表棋的異體字)讀作「いご」(igo)或者「ご」(go)英語正是譯自日語中的讀音「ご」從「圍棋」到「ご」再到「Go」圍棋在西方的傳播與日本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 「GO」為什麼是圍棋的意思,帶你了解這段歷史!
    說起圍棋,除了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圍棋國手,肯定都知道AlphaGo。為什麼叫「Go」而不叫「Alpha weiqi」呢?
  • 圍棋英文為什麼叫做「GO」?背後還有這樣的歷史故事.
    對於圍棋圈的人來說,應該都知道圍棋的英文名字叫做「GO」。但是為什麼把圍棋叫做「GO」呢?恐怕還真沒有幾個人能說的上來。那麼,為什麼是"GO",而不是音譯成「WeiQi」呢?其實,最開始是有這個音譯的。
  • 圍棋英語為什麼叫「GO」?你不知道的圍棋小史
    圍棋起源於中國,為何圍棋英語為什麼叫「GO」不叫「WeiQi」?
  • 為什麼圍棋在英語是「GO」
    人們在記住人工智慧AlphaGo的同時,也不禁發出疑問——起源於中國的圍棋為什麼在英語中被稱作「Go」,而不是「Weiqi」呢? 圍棋又是如何傳入西方的呢?  人工智慧圍棋手「AlphaGo」俗稱「阿爾法狗」,名字中的「Alpha」來自希臘語的首字母,有起源、最初之意,後半部分的「Go」則是圍棋的英譯名。實際上,圍棋的英譯名「Go」譯自日語。
  • 任 晨: 圍棋語詞的譯介與意義建構
    圍棋在古代中國早有文字記載,《戰國策·秦策回》中:「臣聞之, 物至而反, 冬夏是也;致至而危, 累碁是也」。上文中的「碁」,在《康熙字典通解》中解釋為:「碁, 同棋, 圍棋也。」隋唐時,圍棋傳入日本,在接受圍棋的同時, 日本人也一併接受了中國漢字「碁」,在日語中「碁」讀作「gao」。19 世紀末,西方先從日本了解到圍棋, 所以也借用了日語「碁」的發音「igo」, 將圍棋譯為「GO」。
  • 圍棋的英語翻譯是「go」? 阿爾法狗與柯潔之間隔著一百個李世石
    中文翻譯過來的「阿爾法狗」也有微妙的萌感~圍棋起源於中國,可是為啥英語翻譯不是「weiqi」而是「go」呢?圍棋在日本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扶植,並由在日本工作的德國人奧斯卡·科歇施特(Oscar Korschelt)引入歐洲。科歇施特對圍棋的稱呼沿用了日語說法。日語對圍棋的稱呼是「囲碁」或者「碁」(「碁」是「棋」的異體寫法),讀作「いご (igo)」及「ご(go)」。
  • 一些常用的圍棋網站/APP/公眾號
    上海圍棋協會官方網站上海棋童必收藏中國圍棋協會http://cwa.imsa.cn/中國圍棋協會官網網站AlphaGO教學https://alphagoteach.deepmind.com/zh-hans阿爾法狗布局檢索工具
  • 【史上最全】200條圍棋術語中英對照
    打atari提子take託角touke(corner)名人Meijin本因坊Honinbo王座 oza棋院 ki-in(GO institute)各譽本因坊 Houourable Honinbo關西棋院 kansai ki-ni(kansai GO Institute)圍棋運動員
  • 第988期:教你用英語聊圍棋(1) - 寫給愛下圍棋的你
    圍棋的正規英文叫 Go.為什麼叫這個奇怪的名字?下面會講到。據International Go Federation 統計,全世界有四千六百萬人會下圍棋,大多數在東亞地區(中、日、韓為主)。公元5世紀時,魏晉南北朝時期,圍棋從中國傳到了韓國,在後來的韓語中稱為baduk. 公元7世紀,唐朝時期,圍棋傳到日本,在日語中寫作「碁」(日語發音「go")或"囲碁"(日語發音 "igo",音似英語單詞 ego)。
  • We-Go課後練習推薦1-101圍棋網
    本次比賽激發了棋手們的鬥志,加深了他們對圍棋的熱情,也同時激發了每一位棋手想下棋,想進步的動力。然而,冠軍夢不是一句話就能夠實現的空想,背後是無數的汗水和淚水,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老師是羅盤,熱情是動力,而讓我們能夠駛向遠方的則是堅持不解的努力。
  • 零基礎入坑圍棋?看這裡!
    廢話不多說,如果你能聽懂漢語,能連上英特網,能抽出一些時間,就可以自學圍棋。BV1Rb41177ZT布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b411x7D8中盤: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b411M7y7收官: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b411K7zF相關輔助知識(推薦了解)圍棋常見術語
  • 推薦些圍棋書籍與線上資源
    杭棋衝段班教練潘非職業五段:https://space.bilibili.com/560660790最好能把布局套路這個做成一集分P的如果沒看過這方面的書,看完這本應該有所收穫。《圍棋極簡官子法》(杭棋讀訓班老師聯合著)適合有段棋手
  • 起源中國的圍棋,為何在西方稱為「Go」?
    此役更是引發了全世界人民對圍棋這項源自中國的古老遊戲的廣泛關注。人們在記住人工智慧AlphaGo的同時,也不禁發出疑問——起源於中國的圍棋為什麼在英語中被稱為「Go」,而是「Weiqi」呢?圍棋又是如何傳入西方的呢?人工智慧圍棋手AlphaGo 俗稱「阿爾法狗」,名字中的「Alpha」是希臘語的首字母,有起源、最初之意,後半部分的「Go」則是圍棋的英譯名。
  • 101圍棋公開賽啟動
    網頁端:https://www.101weiqi.com/pay/微信端:101公眾號 → 菜單欄 「棋友-充值「*iphone用戶只能使用網頁充值。手機瀏覽器、平板和電腦都可以打開網頁。*該證書是101頒發的獎勵性質的電子證書,與圍棋協會及線下的級段位證書無關。
  • 「go to sleep」不是「去睡覺」,有關睡覺的地道英文表達了解一下
    今天萌妹就跟大家分享有關睡覺的英文知識。首先,萌妹還是糾正一點,那就是去睡覺不是"go to sleep",因為"go to sleep "與"get to sleep/fall asleep "意思相近,表達入睡了,睡著了的意思。萌妹舉個例子,大家體會下:" I don't know when I went to sleep last night. "我不知道我昨晚什麼時候睡著的。
  • 八旬老翁自編英文圍棋書 讓老外知道中國發明的
    中國第一本英文圍棋書  如果你在網上搜索「徐兆熙」的名字,你會發現,《怎樣下圍棋》並不是他出的第一本書。他的本行是工程,祖籍江蘇的他在上海教會學校完成大學學業後,做了40多年的工程師。1991年,他在香港受聘於一家英國公司,同事購得一副圍棋,讓秘書將說明書翻譯成英文。有人知道他會下圍棋,便介紹他去協助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