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穿戴式機械臂,除了幫助殘障人士,還能做什麼?
「輕」能打羽毛球,「重」能破牆拆房,從室內生活到高強度勞動,各種任務場景輕鬆拿下。
這個最新的穿戴式機械臂來自加拿大舍布魯克大學,團隊剛剛在機器人頂會ICRA 2020上公布了這項成果。
運動休閒、施工裝修,無所不能「第三隻手」
機械臂全名叫「基於磁流變離合器和靜液壓傳輸線的機械附肢」,使用時,需要第二個人在後方操作機械臂。
它可以輔助人們完成各種各樣的動作,比如採摘水果:
類似這種輕拿輕放的任務,傳統機械手也能完成,而這款機械臂的優勢在於「可穿戴」,大大擴展了使用場景範圍,與原先在固定臺上的機械臂相比,真正具有了實用性。
此外,背在腰部的機械臂可以在較為危險的場景下,代替人手進行施工作業,提高安全係數。比如,在粉刷高處牆壁的場景中,可以直接把工具交給機械臂,人的雙手牢牢扶住梯子:
對於較重的物品,比如裝修用的角磨機、電鑽等2-4kg物品,機械臂也能輕鬆取放:
2-4kg根本沒發揮出機械臂的真正實力,把機械臂的手掌換成一個鐵球,整個裝置就成了破拆機,普通的木板、膠合板、玻璃都能擊穿。
△完成任務還會默契地「擊掌」
除了用在室內裝修,它的最大價值就是緊急情況下的脫困逃生了。
機械臂還有一項絕活,「打羽毛球」:
可輕可重,「軟硬兼施」,這款機械臂全面勝任生活助手和強勞動力的雙重角色。
「第三隻手」怎麼造的?
機械臂全套系統由3部分組成:機械臂本體、電源集成、操縱杆。
首先是機械臂的基本數據
參數
值
機械臂重量(不含線束)
4.2kg
線束重量
2.5kg
電源集成質量
18kg
接合處1
接合處2
接合處3
接合處最大功率
1.5kW
1.5kW
1.5kW
接合處最大扭矩
35Nm
35Nm
35Nm
機械臂自重4.2千克,骨架由碳纖維和鋁合金製成,接近一個成年男子單條手臂重量;由靜態液壓傳輸裝置來驅動關節轉動。這三個關節分別實現機械臂的全方位自由擺動。
電源集成由一臺磁流變離合器和電腦組成,用來驅動液壓裝置給機械臂提供可調的動力。
參數如下:
參數
值
磁流變離合器最大扭矩
2Nm
液壓傳輸線最大壓強
2785(關節1、2)-2341(關節3)kPa
每個機器人關節由一個由電動機(KDE600XF-1100-G3,KDE Direct)組成的動力單元驅動(5.5kW) ,其中還包括兩個定製磁流變離合器 , 兩個滾珠螺釘和兩個主氣瓶。
在每個電源單元中,電機用正時皮帶(4.86:1)驅動兩個離合器輸入級。由線圈中的電流產生的磁場,按比例改變位於離合器的輸入和輸出階段之間的磁流體的粘度,由此控制輸入和輸出級之間的扭矩,與輸入電流形成線性關係。
離合器輸入總是保持在滑動模式,有效地將電機的慣性與系統輸出解耦,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動態性能。滾珠絲槓機構將輸出扭矩轉化為推動主缸活塞的線性動力,以調節靜壓線中的壓力。
「手掌」,即夾持器,由三個相同的手指組成,長16釐米,直徑0.9釐 米。每個手指由一個矽橡膠管織物的包裹層,和一個3D列印外骨骼構成。
這種織物呈徑向剛性,軸向延伸。這種特性限制了管子在壓力下的過度形變。外骨骼中的三個樞軸點將表面受壓延伸轉變為彎曲。
一個磁流體靜態液壓單元給「手指」供電,每個手指對單軸負載最大為30N(690kPa壓力下測量)。
團隊為機械臂嚴格設置了活動範圍,避免它與使用者身體發生碰撞,保證安全。
這套機械臂不知有沒有讓你想起蜘蛛俠2中的經典反派「章魚博士」?
他最炫酷的裝備就是身後的機械臂了,既能痛扁蜘蛛俠,又能點菸倒茶。
如今加拿大這個團隊把科幻電影的一幕搬到了現實中。
而這項研究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將機械臂從特定的工業場景和醫療用途,擴展到了普通人的生活。
團隊今後計劃開發使用AI算法的控制系統,使機械臂更好的擬合人類的動作習慣。
「蜘蛛俠2」2004年上映,16年後,電影裡的科幻場景已經成真。
藝術家的想像力,和科學家的知識技術,在共同推動人類的進步。
誰又能想到,下一個16年,會有多少科幻場景變成現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