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十一:五祖深夜傳衣缽,惠能終成第六祖

2020-12-26 紅塵若鏡

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

咱們繼續來介紹「六祖壇經」,上一次講到了五祖弘忍和仍在後堂幹粗活的惠能之間的一段機鋒。

五祖先是用「米熟了沒有」來問惠能是否已經做好準備,惠能馬上說「米已經熟了,就差篩選了」,意思是說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只等五祖考核。

然後五祖就故意用錫杖在石頭上點了三下,這又是一個暗示,意思讓他晚上三更天去找自己,以惠能的悟性自然是心領神會。

接下來惠能果然夜裡去找五祖,這次弘忍大師非常耐心且詳細地為他解說「金剛經」,然後惠能終於大徹大悟。

他大徹大悟後說了什麼名言呢?五祖是否按照約定把禪宗祖師的衣缽傳給他了呢?接下來咱們今天就來一起看看。

01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我們先來請經文:

(惠能)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譯文:惠能就對五祖說道,原來自性本來就是清淨的,原來自性是沒有生滅的,原來自性原本就圓滿具足的,原來自性從不動搖的,原來自性可以生出萬法的。

聽完惠能的這段話,五祖知道他確確實實是明心見性了,欣慰的對他說道:如果不識自己本心的話,學再多法也是沒用的,如果明了本心,見了本性的話,就可以稱為大調御丈夫,天人師,佛。

惠能大徹大悟之下說的這段話非常重要,一口氣說了五個對於自性的感悟,咱們一起來看看。

這裡先多說一句,這個「自性」說的就是我們每個人無明劫以來的那個光明本心,也叫作佛性,佛心,如來藏,本心,法身佛,清淨法身等等,說的其實是同一個東西。

只不過絕大部分眾生的這個自性都被汙染的很厲害,而我們修行的終極目標就是把這些汙染都去掉,重新找回這個本心。

尤其是修習禪宗的師兄們,祖師從一開始就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至於什麼念經,打坐,參禪,參拜,念咒等等,都不過是手段而已,不可執著,否則就是本末倒置了。

惠能其實早已經開悟,但那時候還不是完全的明心見性,只能說已經登堂,尚未入室,隱隱約約可見而已,但經過這段時間的打磨,再加上五祖的加持和講解,終於完全入了殿堂,和五祖平起平坐了。

這時候他非常的歡喜,情不自禁的連續用五句話來描述自己的感受,第一個是說自性乃是清淨的,說的是法身佛,第二個說自性是不生不滅的,說的是法身的永恆不滅,第三個說自性是一切具足的,這個說的是報身佛的圓滿。

接下來第四個說自性毫不動搖,這個說的是報身的莊嚴,最後一個說自性能生萬法,這個就是在說化身佛的隨緣顯現,能化萬物。

而這五句話相當於是把佛的清淨法身,圓滿報身,萬億化身的奧妙全部概括了進去,由此可見惠能大師是真的大徹大悟,再沒有絲毫的迷茫和疑惑

五祖聽了這幾句話之後非常高興,因為他也是過來人,知道不達到這個境界的人是不可能說出這些話的,就像是登到泰山之巔方可見到最絢麗的日出景象,才有那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而這個哪怕差了一點的人都做不到的。

因此他欣慰的說道,你現在已經完全悟了,就是調御丈夫,就是天人的老師,就是覺悟圓滿的人,也就是佛。

02惠能終成六祖

我們繼續往下看: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云: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譯文:五祖這次三更傳法,沒有一個人知道,然後他就把這個頓教的法門和祖師的衣缽一起傳給了惠能並說道,從此以後你就是禪宗的第六代祖師了。

從此以後你要好好的護住自己的念頭,廣度有情眾生,讓法門發揚光大,千萬不要讓它斷絕。

然後五祖又說了一句偈言,有情眾生本來都有光明本心,回歸因地就可以找回本性,其實並沒有眾生也沒有佛,一切都是空性。

從這裡開始,惠能大師就是禪宗六祖了,從一個一文不名的幹粗活的雜役變成了祖師,我們對他老人家的稱呼也要隨之改變了。

祖復曰:昔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譯文:五祖又說道,我們禪宗的首祖達摩祖師初來我們中土的時候,因為大家還不相信他的身份,因此他不得不傳下這件袈裟以作為信物,然後我們代代相傳。

而關於佛法則是以心傳心,靠自己來領悟,自古以來佛和佛都是傳授自性,祖師也只是密印本心,這件袈裟其實是爭端,從你之後就不要再傳了,否則你的性命就很危險,你趕快走吧,小心有人暗算。

相關焦點

  • ​六祖惠能的金剛不壞之身
    傳法、傳衣缽,目的是為了表徵真性開發的道是一脈相傳的,所以就以傳授衣缽為得法的憑證。據說,當年佛陀用一件黃金滾邊的袈裟,傳給大迦葉尊者。至今雖然是離開佛世兩千五百多年了,大迦葉還手捧著這件袈裟,在雞足山等待當來下生的彌勒尊佛,要把佛陀的袈裟傳給他。 從佛陀到大迦葉、阿難尊者,直到後來的二十八祖達摩祖師到中國來,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惠能,都以衣缽相傳。
  • 農曆正月十五 六祖惠能大師出家紀念日
    佛教禪宗祖師,惠能大師俗家之時聞《金剛經》有悟於心,後參五祖弘忍大師,得法之後,隱居獵人隊中一十五載。高宗儀鳳元年正月八日,惠能大師至南海法性寺,於該寺開東山法門,大弘禪法,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大師的真身,至今供奉於廣東韶關南華寺的靈照塔中。
  • 恭迎六祖惠能大師圓寂紀念日!《六祖壇經》傳世,中土唯此一人
    慧能禪師為佛教禪宗三十三祖,中國禪宗第六祖。後人把慧能禪師的教言編成《壇經》流傳於世。慧能大師門下弟子很多,其中著名者,有青原行思禪師、南嶽懷讓禪師、荷澤神會禪師、南陽慧忠禪師、永嘉玄覺禪師等,得法後都各成一家。
  • 六祖大師,肉身的歸宿
    韶州刺史把六祖的事跡報告給朝廷,皇上就敕令立碑紀念六祖的道行。 惠能大師世壽七十六歲,二十四歲時受五祖傳衣,三十九歲時披剃受戒,說法利生共有三十七年。得法嗣法的有四十三人,其他悟道超凡的就不知其數了。達摩祖師所傳以為憑信的祖衣、唐中宗御賜的磨衲寶缽以及方辯所塑的六祖法相,連同大師所用的道具等,永遠作為寶林寺的鎮寺之寶。
  • 六祖惠能大師誕辰紀念日: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今日恭逢惠能大師誕辰紀念日,惠能大師,中國禪宗六祖。承襲五祖弘忍法脈,強調自性清淨、皈依自性、自修成佛。
  • 六祖壇經第八:下下人有上上智,惠能教導神秀首座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咱們繼續來聊《六祖壇經》,上一篇說到神秀法師悄悄的做了一首偈言,五祖看到後當著眾弟子們大加讚賞,讓大家依此修行,甚至連原本要畫的禪宗祖師血脈圖都推辭掉了,專門用來供奉神秀的偈言。
  • 恭迎六祖惠能大師聖誕|黃梅天下禪,六祖天下曉 !
    —唐 · 六祖惠能大師農曆二月初八(2019年3月14日),六祖惠能大師聖誕!惠能三十三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安葬了母親之後,惠能便取道韶州曹溪(今韶關)北上求法(此說與《六祖壇經》所記不同)。在韶州,他結識了德行之士劉志略,因為情投意和,結拜為兄弟。
  • 禪宗祖師 | 六祖惠能大師的生平
    惠能大師的禪宗思想核心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所倡導的修心養性,與人為善,忠孝忍讓倫理道德,對今天構建「和諧社會」,仍有積極意義。六祖家境貧寒,三歲喪父,與母親遷居南海。稍長,賣柴養母。一次聽人誦讀《金剛經》,有悟。於是辭別母親,決心學佛出家。於公元672年到湖北黃梅參拜弘忍大師學法。惠能初見五祖弘忍,弘忍便問他:「你是哪裡人?來此山中禮拜,所求何物?」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之正本歸源敦煌版
    敦煌版緣起《壇經》是禪宗六祖惠能一的語錄, 由他的門人法海結集而成, 為研究惠能思想的根本典籍。「 敦煌寫本」 《壇經》當真就是惠能所說、法海所記的《壇經》「 最古」 、「 最初」 的範本嗎?在通行整理本中,郭朋的《壇經校釋》(中華書局,1983年)來自斯本,楊曾文的敦煌新本《六祖壇經》(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來自敦博本,郭富純、王振芬的《敦煌本六祖壇經》(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來自旅博本。
  • 六祖惠能的行誼法難
    六祖的一生,是鼓舞人們向上的勵志史,具有寧靜致遠的人生意境。今以下列四點,略說六祖的行誼:  1、求法具有大行力:惠能大師得到慈善人士安道誠的布施,遠從南方的廣東前往湖北的黃梅縣,整整走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如此千辛萬苦的跋山涉水,終於來到五祖弘忍的法堂。這時,不僅沒有得到五祖的一句安慰,反而被恥笑「獦獠身怎可作佛?」
  • 《六祖壇經》之無相頌
    農曆八月初三(2016年9月3日),是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涅槃1303周年紀念日。惠(慧)能大師(638年-713年),俗姓盧氏,河北燕山人(現今的涿州),生於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與孔子、老子被稱為「東方三大聖人」,歐洲則將他併入「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
  • 六祖壇經第五:作為襯託六祖的背景,神秀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今天咱們繼續來分享《六祖壇經》,上一篇說到惠能和五祖弘忍見面之後都是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具各歡喜。這古往今來,好師傅和好徒弟其實都是密不可分的,像是孟子就曾經說過,「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乃人生一大樂事也」,所以惠能遇到五祖這位善知識固然激動萬分,而五祖看到惠能這位悟性奇高的弟子,心中的歡喜也並不在他之下。
  • 六祖壇經第四:五祖故意讓惠能幹粗活,一是保護,二是考驗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咱們繼續來分享六祖壇經,上一篇談到惠能初見五祖即一語驚人,說自己唯求作佛,別無所求。然後五祖故意考驗他,說他一介南蠻之身還想要作佛?但是惠能雖然只是個一字不識的砍柴民工,面對堂堂的禪宗祖師卻絲毫不慌不忙,坦然回答,人分南北,佛性又豈分南北?讓五祖不由得眼前一亮,頓時又驚又喜。不過五祖知道在場人多眼雜,而且深諳人心之複雜,惠能初來乍到,沒有任何根底,如果自己對他過於看重的話,難免會遭人嫉妒,到時候反而會有危險。
  • 六祖惠能畫傳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盧氏,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著有六祖《壇經》流傳於世。惠能,是中國禪宗的第六祖。俗姓盧,先世河北範陽(今涿縣)人,其父謫官至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東),唐貞觀十二年(638)生惠能,遂為廣東新州人。惠能幼年喪父,後移南海,家境貧困,靠賣柴養母。
  • 探訪五祖寺 走一段六祖大師開悟的路
    五祖夜半授法缽,恐眾人傷害,命惠能連夜遠奔,路過哪裡?當歷史照進現實,能否一一得到印證?南方日報記者和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江泓博士一起,重走六祖的黃梅求法路,力求為讀者再現1300多年前影響中國禪宗發展的歷史場景。滿山茂松翠竹,一條小道從黃梅縣馮茂山下蜿蜒而來,遠遠地,只見一個身材矮小的南方青年穿過密林薄霧中的小徑攀行走近。
  • 菩提樹下菩提僧——六祖惠能大師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聖誕日。
  • 誦一部《六祖壇經》,讓你從迷失中找到方向!
    乾封二年,有居士遠赴廣州聽法,剛一入殿,便聽到風吹幡動,是風動還是幡動的爭論,居士一句「仁者心動」驚駭眾僧,而六祖惠能之名由此顯揚。不久後,應韶州韋刺史之邀,惠能大師開壇講法,而這次講法的內容也成了唯一一本由中國僧人撰述的佛典。本期,我們就來一同聆聽六祖惠能大師的修行建議。
  • 《六祖壇經》禪機解讀|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讀《六祖壇經》禪機|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六祖壇經》有儒士劉志略,禮遇甚厚。志略有姑為尼,名無盡藏,常誦《大涅槃經》。俄成寶坊,師住九月餘日,又為惡黨尋逐,師乃遁於前山。被其縱火焚草木,師隱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師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紋,因名「避難石」。【法師如是解讀】惠能離開黃梅道場後,雖然已經得到五祖的禪法,但還是在家人的身份。他俗家姓盧,人稱「盧行者」。
  • 《六祖壇經》全文、譯文、解讀——眾生的菩提自性,本來清淨圓滿
    惠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譯文當時,惠能大師來到廣東南華山寶林寺,韶州刺史與他的僚屬們一道進山,請惠能大師到位於城中的大梵寺講堂為大眾演說佛法大義。
  • 六祖壇經|惠能講摩訶般若波羅蜜
    於是六祖惠能為大家講解摩訶般若波羅蜜,幫助各自得到智慧。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摩訶是大的意思。心量廣大,好比是虛空一般,包容天地萬物,卻又無邊無際,無方圓大小,非青黃赤白,無上下長短,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頭無尾。諸佛剎土,都好比是虛空一般。本性也好比是虛空一般,但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著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