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核酸檢測11次才「顯陽」,為什麼?

2021-01-07 上遊新聞

科技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1月4日,大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有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做了11次核酸檢測最終才檢測出陽性。

核酸檢測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的「照妖鏡」,通過分子生物學技術手段讓看不見的病毒「顯形」。

為什麼有的人1次「照」不出來,竟然需要11次?帶著疑問,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檢驗科劉向禕主任。

科技日報:有人11次核酸檢測才顯示陽性,說明核酸檢測不準嗎?

劉向禕:當然不能。一般而言,新冠病毒96小時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細胞內被發現,可以通過咽拭子採集標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以往有報導,並非所有的新冠患者都能檢測出核酸陽性。

那麼,為何要對一個病例進行連續11次的核酸檢測?這主要是從實驗室角度,對高度疑似的病例進行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確認。

從時間上判斷,11次檢測涵蓋了病毒感染的檢測周期,理論上是可以測出來的。但10次陰性,可能與試劑盒檢測性能有關,還與個體新冠病毒載量、採樣部位、採樣量、採樣水平以及實驗室檢測條件和人員操作有關,原因非常複雜。不排除個別特殊病例,病毒載量非常微量,可能檢測不出來,結果一直是陰性。

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了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手冊(以下簡稱「核酸檢測工作手冊」)建議選用高靈敏的試劑(檢測限≤500拷貝/ml)。

科技日報:攜帶病毒卻檢測不出,與哪些因素有關?

劉向禕:攜帶病毒卻檢測不出,我們稱之為檢測「假陰性」。整個檢測包括採樣、運輸、滅活、核酸提取、PCR反應等很多步驟,每個環節的錯誤操作都可能導致「假陰性」。

目前我們檢測的「假陰性」結果,主要因為採集標本不合格。採用普通棉籤肯定不行,要植絨拭子。無論採集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主要是採集病毒含量相對較多的咽部分泌物,反覆塗抹,刮出足夠的、包裹著病毒的上皮細胞。如口咽拭子採集,很多人張開嘴,採集人員沒用壓舌板,僅僅在口咽處一抹,採集就不正確。

事實上,對標本採集,「核酸檢測工作手冊」做了明確規定:應當採集呼吸道標本,包括上呼吸道標本(首選鼻咽拭子等)或下呼吸道標本(呼吸道吸取物、支氣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深咳痰液等)。其中,重症病例優先採集下呼吸道標本;根據臨床需要可留取便標本。

科技日報:實驗室中,如何確保核酸檢測的準確性?

劉向禕:五個字概括:人、機、料、法、環。「人」很容易理解,訓練有素的技術人員非常關鍵。這在每一行當都是一樣的,有的售貨員「一抓準」,而檢測師的操作也要做到培訓到位。「機」是指使用的核酸檢測設備要達到要求,如校準;「料」是指檢測試劑要有性能驗證,比如在保質期內、按照試劑盒保存等;「法」是指操作規範要符合標準化流程,不能省去震蕩、混勻和加蓋等任何一個環節;「環」是指檢測環境要符合要求,比如溫溼度、不能有幹擾檢測結果的物質。

在實際檢測操作中,每一次檢測都會進行陽性和陰性質量對照,還要有水空白和內參等,以此指示整個檢測過程是有效的。

註:核酸檢測工作手冊中要求規範開展室內質控:每批檢測至少有 1 份弱陽性質控品(第三方質控品,通常為檢出限的 1.5-3 倍)、3 份陰性質控品(生理鹽水)。

科技日報:核酸檢測之外,還有哪些手段可以「查漏補缺」?

劉向禕:需要強調的是,核酸檢測是新冠肺炎患者診斷金標準。實驗室檢測永遠是為臨床診斷提供數據和信息,而不是真正的確診。

新冠肺炎患者的確診和其他疾病的確診遵循同樣的診療原則,多個指標互相印證,由醫生進行綜合診斷。除了核酸檢測,血常規檢測、肺部CT的毛玻璃狀病變等都是發熱患者篩查手段,此外,我們還會進行新冠特異性抗體(IgG和IgM)檢測。抗體檢測是核酸陰性的疑似患者的有效補充。至少感染7天後才可以檢出抗體。抗體出現假陽性情況相較比較多,我們觀察到,老年人、自身免疫病和癌症患者等體內抗體檢測更易出現假陽性,在進行檢測時受到更多因素影響,例如標本溶血、凝集不充分等。

另外為了助力新冠疫情防控,不論哪種檢測方法,在執行「核酸檢測工作手冊」相關要求的前提下,我們實驗室對初次陽性結果都會進行複測,最大限度確保檢測結果的可靠。

原標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11次才「顯陽」,為什麼?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11次才「顯陽」,為什麼?專家解釋
    1月4日,大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有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做了11次核酸檢測最終才檢測出陽性。核酸檢測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的「照妖鏡」,通過分子生物學技術手段讓看不見的病毒「顯形」。為什麼有的人1次「照」不出來,竟然需要11次?帶著疑問,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檢驗科劉向禕主任。
  • 天津市新增4 例新冠核酸檢測陽性,所謂「陰轉陽」有哪些可能性?
    事件背景: 11月19日晚,4名天津市東疆港區瞰海軒小區人員核酸檢測陽性(該小區目前為中風險地區),已轉往定點醫院進行進一步診斷。11月10日,在本市第3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居住於瞰海軒小區)核酸檢測呈陽性後,這4名感染者都曾進行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給醫務工作者的一封信
    首先我想申明一下,雖然CT檢查和抗體檢測可以彌補我的很多不足,但跟這兩位老兄比,我能準確發現新冠病毒,所以只有我的陽性結果能夠確診新冠感染,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我的陰性結果並不能排除新冠病毒的感染,這是因為我的眼睛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我放過了那狡猾的新冠病毒。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的區別
    【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的區別是什麼?有何不同?  【答】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金標準,檢測的是病毒的RNA(核糖核酸),檢測標本為咽部分泌物。檢測結果陽性,就可以明確新冠病毒感染。而抗體檢測只能篩查出感染超過7-10天以上的病毒攜帶者,單純抗體陰性不能說明肯定沒有感染。
  • 4、5、6、11,核酸檢測多少次才能放心?
    北京青年報記者通過梳理確診病例行動軌跡發現,有數十人曾多次核酸檢測為陰性。90個病例中一半以上曾至少3次核酸檢測陰性,還有4次、5次,最多的6次。此前,大連一位新冠確診病例11次核酸檢測才顯出陽性。1核酸檢測如何確定陽性?11次核酸檢測才顯出陽性,難道這個能讓新冠病毒「現形」的技術真的失靈了?當然不是!
  • 河南公布首批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醫療機構名單
    (詳見附件)公布,今後群眾在這些醫療機構中就可以申請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公布了我省首批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醫療機構名單,有疫情常態化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學需求的單位和個人,均可在這些醫療機構進行檢測。
  • 【網絡謠言粉碎機】大量病例經多次核酸檢測才呈陽性,病毒變狡猾了...
    翟羽佳 攝01多病例核酸檢測曾呈陰性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核酸檢測」已成為一個近乎家喻戶曉的詞彙。核酸檢測主要是檢測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液等標本中是否有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陽性代表感染了新冠病毒。從專業的角度來說,通過核酸檢測篩查新冠病毒感染者,被認為是實現「早發現」和「早診斷」最重要的手段和措施。不過,近期,多地有關疫情的新聞報導中「確診病例曾多次核酸均為陰性」的新聞屢見不鮮。例如,記者梳理發現,1月14日0-24時,石家莊新增的8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就有56例核酸檢測曾為陰性,而後又轉為陽性的病例。
  • 多輪核酸檢測為何「陰轉陽」?
    這個病例前10次核酸檢測都是陰性,直到第11次檢測呈陽性......在大連市的通報中,除了出現第11次檢測轉陽的病例外,有的地區檢測6輪還有陽性病例出現。其實在去年,就有多地出現3次以上核酸檢測為陰性後轉陽的病例。
  • 浙江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技能比武落幕,這些隊伍脫穎而出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為檢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全面提升我省大規模核酸檢測能力,12月10日-11日,由浙江省衛生健康委主辦的浙江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技能比武在浙江省人民醫院舉行。此次活動既是一次成果展示,同時也是一次應對冬春季疫情以及未來突發情況的實戰大考。
  • 45分鐘出檢測結果!中科院研發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檢測系統
    中科院研發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檢測系統 據新華社消息,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汪大明研究員領銜的團隊近日開發出一套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檢測系統。這一系統可常溫儲存和運輸,45分鐘左右出定性結果。儀器體積較小,便於攜帶,可對新冠病毒核酸進行現場即時檢測。
  • 蘇州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240元一次
    江蘇省醫保局和省衛健委日前聯合下發《關於新增、完善部分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的通知》,設立了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收費項目及標準。記者從市醫療保障局獲悉,蘇州市公立醫療機構統一執行江蘇省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收費標準,其中,核酸檢測每次240元,抗體檢測每項80元。
  • 聖湘生物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產品服務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聖湘生物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產品服務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分子診斷站上「風口」   日前,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船執行南極考察任務。隨「雪龍2」號一起出徵南極的還有聖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贈的2套iPonatic快速核酸檢測儀。  「南極大陸作為地球上唯一沒有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的區域,各國都要做好防範工作,防止新冠病毒進入南極。因此,我們需要精準、簡便、快速的核酸檢測能力。」
  • 陽朔縣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日前投入使用
    【桂林晚報訊】(記者曾龍暉)日前,陽朔縣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接受自治區專家組現場認證驗收,獲得專家組一致認可,順利通過驗收並開始投入使用。至此,桂林全市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機構已達22家,實現縣域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全覆蓋。
  • 馬斯克一天做了四次新冠病毒檢測,兩陰兩陽……
    讓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如此訝異的,是他於13日進行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馬斯克在推文中透露,當天自己共進行了四次新冠病毒檢測,兩次測試結果為陰性,兩次結果卻為陽性。四次檢測使用的都是「同樣的機器,同樣的試劑,同樣的護士」。馬斯克還特別點名,他接受的快速抗原檢測來自美國藥企BD公司。
  • 四川成都深夜排隊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人多擁擠!要避免出現二次...
    四川成都人們深夜排隊,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人多擁擠,要避免出現二次安全事故!聽郫都區的朋友訴苦:郫都區開展全員新冠肺炎疫情核酸檢測工作以來,社區通知他深夜12:00去,他們一家老小在冬夜的寒風中排隊到凌晨4點多才檢測完,又冷,又困,並且過一會兒,天蒙蒙亮的時候,小孩子還得上學,大人還得上班,那個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 ...有限公司保障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供應―― 做強基因診斷 勇當...
    「截至2020年11月中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共發貨近4000萬份,其中出口500多萬份,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保障。」  「今年1月11日前後,新冠病毒序列公布後,我們感到了強烈的緊迫感與使命感,因為這是一種從未被發現過的新型冠狀病毒,我們有責任全力以赴開發出檢測病毒的試劑盒,並且迫切地希望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將病毒抓出來。」回憶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的研發經過,邵俊斌仍感覺歷歷在目,檢測試劑早一天研發成功,就能早一天縮小病毒的傳播範圍,就可能拯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 福州發現進口冷凍鯧魚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福州發現進口冷凍鯧魚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新華社福州11月18日電(記者鄧倩倩)記者18日從福建省福州市疾控部門了解到,疾控部門17日在對福州市某冷庫進行常規例行採樣抽檢時,發現該冷庫
  • 成都市新增5家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構
    患者盧某某,女,69歲,無業,居住於郫筒街道太平村11組。12月6日,因咳嗽、咳痰等症狀,前往郫都區人民醫院就診。入院體溫36.2℃,肺部CT顯示雙肺散在分布磨玻璃影。12月7日,經市疾控中心覆核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經省、市、區專家會診,綜合臨床、影像學表現和實驗室核酸檢查結果,診斷為確診病例(普通型),已轉運至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醫院隔離治療。
  • 防城港一超市地板環境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10月1日,網上有消息稱,防城港市新大新超市冷凍肉攜帶新冠肺炎病毒,引發關注。1日晚11時許,防城港市港口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布通報:9月30日,港口區市場監管局、疾控中心對新大新超市(港口汽車站店)樣本進行常規監測,其中超市凍庫的地板環境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 河津市人民醫院推出英文版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報告
    黃河新聞網運城訊 為進一步滿足公眾辦理籤證、出國、留學等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報告英文版的需求,河津市人民醫院推出便民新服務,於2020年12月6日起,可為公眾出具英文版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報告。河津市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實驗室於2020年6月15日通過專家驗收,6月17日開始進行新冠核酸檢測,現已承擔全市各醫療機構住院患者及陪護、發熱人員、自願檢測人員等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人員方面,從最初的三名有證檢測人員到現在已有12名人員取得基因擴增上崗證。檢測儀器從最初的一套已增加為兩套,新冠核酸日單檢能力達720人份,滿足全市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