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龍在經歷東部冠軍戰後,幾乎是打臉了全世界,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逆勢在第六戰關門挺進總冠軍賽。面對雄鹿這支主將有明顯弱點(投籃不穩定、不能妥善的處理包夾)的球隊,猛龍在防守端把別人的弱點抓出來打,運用包夾和防守戰術給密爾沃基致命一擊,最終也把多倫多送進冠軍賽的舞臺。在這季一系列的動蕩以後,最後離旅程結束終於僅剩一哩路:歐布萊恩金杯爭奪戰。
面對勇士,他們不如雄鹿一樣有明顯弱點,這次勇士在攻防上都更為強大。勇士製造空檔的能力比雄鹿更好,比起雄鹿是以字母哥的個人吸引力創造外圍空檔,勇士是以自身戰術跑位去導出外線投射機會。就防守戰術的制定而言,我認為面對勇士比面對雄鹿難度肯定是要在上一層。
在球員的部分,猛龍一路打下來都擁有經驗優勢,讓他們在逆境和焦土戰不會自亂陣腳,比對手更加穩定,在系列賽比較少出現失去節奏的情形發生(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只是比較少)。不過,在這個系列賽當中,勇士的經驗值完全不會輸給猛龍,雙方先發幾乎擁有一樣的大賽經驗。或許勇士的板凳比暴龍稚嫩一點,但猛龍並沒有贏到哪裡去。猛龍在東部一路走來都擁有的優勢,在這個系列賽瞬間失去。
猛龍在這個系列賽處於被動方,應該是勇士先把牌丟出來,猛龍在想辦法見招拆招,事實上這也是他們在今年比較常見的系列賽走向。與其討論猛龍贏過勇士的地方在哪裡,不如換個想法:想打贏勇士,猛龍必須先做好哪些事。
三分球對猛龍的進攻絕對是個關鍵,猛龍進攻想要運行順暢,三分球絕對是個關鍵。面對雄鹿的系列賽,大家應該也可以明顯的感受到猛龍三分球有沒有手感對球隊的差別有多大,不論是例行賽或是季後賽,暴龍的三分球都在暴龍戰術中扮演很關鍵的一環。
可以在比賽中看到,猛龍很多戰術最後的終結點均為三分球。猛龍的三分球出手比率佔所有出手比率的40.7%,這點甚至比對手勇士的37.0%還高。儘管勇士的三分球比猛龍更有名,但猛龍卻比勇士更加依賴這個武器。三分線的手感到底有沒有開對猛龍來說真的很重要,要先把自己的手感找到,丟進那些應該投進的空檔,他們才有機會談勝利。
打攻防轉換和快節奏的比賽雖然不見得是暴龍的弱項,畢竟西亞卡姆和倫納得打起攻防轉換也是虎虎生風,但對上勇士,猛龍絕對不會想打快節奏的比賽。
慢節奏應該會是猛龍這個系列賽想打的節奏,場均Pace猛龍是96.5,勇士則是99.24。慢節奏的比賽對暴龍絕對比較有優勢,在季後賽,暴龍贏球時的場均Pace是94.8,輸球時則是98.5。相較於勇士,猛龍絕對會想要把節奏放慢,畢竟那才是猛龍贏球時該打的方式。數據顯示猛龍更擅長打慢節奏,這點也應該是控制的比賽走向。
勇士的杜蘭特預計G3回歸,因此系列賽很可能杜蘭特不會是勇士最重要的角色。在失去杜蘭特以後,勇士重拾了他們過往的打法,用爐火純青和絕佳的意識去打檔拆。勇士的半場陣地戰因應著他們擋拆戰術的回歸也變得強悍,但認為如果節奏拉到半場陣地戰或是防守戰猛龍仍有優勢。理由有二:猛龍擁有更好的防守以及更穩定的得分點。
防守方面,倘若缺少杜蘭特,勇士在防守端便會少了一個同時具有身高和速度的大範圍協防者,連帶著護框能力也會受到影響。相反的,在半場陣地戰上,加索護框,倫納得主防對方主將輔以西亞卡姆等人優秀的協防意識早就是猛龍的大優勢。在半場陣地戰的防守上猛龍絕對比勇士還要來的優秀,就算杜蘭特回歸也一樣,半場陣地戰的防守猛龍絕對比勇士做得更好。
籃板一直是猛龍的弱項,從得羅展時期猛龍的籃板保護就一直做得不好。在這個系列賽想要贏球,猛龍比須把籃板優勢搶下來。
攤開兩邊的禁區陣容,猛龍的身高是有優勢的,兩邊禁區的主要輪替猛龍在身高這點都佔上風。比起火箭開拓者,猛龍的禁區陣容比兩隊都更好看,也比較不容易在籃板上吃勇士的虧。
勇士在籃板保護這點是他們的不安定因素。贏球時勇士場均可以搶下46.3 顆籃板,輸球時則是38.8顆,這個差距是很大的。依稀記得勇士對上火箭能夠4比2晉級很大的關鍵就是籃板把火箭抓爆了,而猛龍一直以來能夠贏球的很多時候也是靠著保護籃板。
能否在這個系列賽有得到勝場的機會,先決條件是做到這三點。投進空檔三分球、放慢節奏和保護籃板是猛龍的勝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