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擊新型肺炎疫情的這場戰役當中,湧現出了大量的奮鬥在一線的科技工作者們,他們有我們熟悉的李蘭娟院士、鍾南山院士等等。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為這個國家,為這個社會築起一道安全之牆。這場疫情使得更多的人明白了什麼人才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人,什麼人才是這個國家最重要的人。因此,很多人開始倡議提高科研人員的薪資待遇,更加重視科學事業的發展和科技人才的培養,教育部近期又下發了一條重磅通知,使得廣大科研人員們迎來了好消息,並且高富院士也意外躺槍。
在近期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下發的《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在此份意見當中,明確的規定了SCI論文不再是唯一權威的、最重要的評價指標。
建立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使高等學府回到原本的純淨的學術風氣,整治高等院校不良的學術氛圍和論文造假現象,教育部此次下發的這條重磅通知,使得整個教育界和學術界引起了轟動,那麼教育界此次放下的「大招」是否意味著教育界將迎來一次重大的調整與改革呢?網友們對此聲稱:早就該這樣了!
我們知道SCI是著名的一類論文刊物,所以說SCI一直以來都是眾多科研機構和高校的一個評價準則,所以SCI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評定標準,人才的評定,職稱的評定等等都需要考核SCI.這個標準,所以由於SCI成為了科研和教育行業人員的唯一準則,所以導致無數的大學生們和科研人員們爭相追逐SCI論文的數量,這又導致了眾多的科研人員需要花費眾多的時間研究發表SCI論文,而不再考慮其實際的意義和價值,這就使得教育和科研界的學術風氣造成損害。
此次教育部下發的文件就說明了,過度追求SCI論文所造成的教育亂象和過分追求SCI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教育部門不是否定SCI論文,而是不能將SCI論文走向一個極端。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此次教育部印發的關於SCI論文的通知時,高富院士卻意外躺槍了,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因為高福院士就是一個SCI大戶,擁有高達400多篇的SCI論文,如此大量的論文被網友們稱為「論文作家」,但是我們並不是質疑高富院士的論文,因為他在抗擊疫情的工作當中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科研水平也是毋庸置疑的。
其實教育部此次下下發的這條通知,對於科研人員和教育高等院校來說是一條好消息,因為廣大科研人員們不在為SCI論文而煩惱,這樣科研人員們將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當中。這樣才會有更多類似鍾南山院士這樣的人才可以服務大眾,這次教育部下發的這條通知,使得網友們無不拍手叫好,認為早就應該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