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3D雷射誘導石墨烯的可伸縮微型超級電容器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2020-12-26 3xmaker合越智能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可伸縮的微型超級電容器,可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煥宇教授科學與力學系的多蘿西·奎格(Dorothy Quiggle)職業發展教授,教授Huanyu" Larry" 程煥宇教授帶領的一組國際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自供電,可拉伸的系統,該系統將用於可穿戴式健康監測和診斷設備。

使用微型超級電容器可以實現"可拉伸"的自供電系統,用於健康醫療領域。監視設備,而沒有當前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缺點",例如低能量密度和有限的可拉伸性。

"在研究氣體傳感器和其他可穿戴設備時,我們總是需要將這些設備與電池組合在一起才能供電," 程煥宇教授說。"使用微型超級電容器使我們無需電池即可為傳感器自供電。"

微型超級電容器是可以補充或替代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存儲設備,具有佔地面積小,功率密度高以及能夠快速充電和放電的能力。程煥宇教授指出,當為可穿戴設備製造時,常規的微型超級電容器具有堆疊的幾何形狀,顯示出較差的柔韌性。

因而由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閩江大學和中國南京大學的成員組成的團隊最近發表在《Nano Energy》上的研究結果表明,將微型超級電容器單元排列成"蛇形"島狀橋狀布局,可使配置在橋處拉伸和彎曲,同時減少微型超級電容器的變形。當結合在一起時,該結構便被研究人員稱為"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

微型超級電容器是有前途的能量存儲設備,可以補充甚至替代可穿戴和可拉伸微電子設備中的鋰離子電池。但是,它們通常具有較低的能量密度和有限的機械拉伸性。

本研究是基於混合電極的多合一平面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MSCA),超薄ZnP納米片錨固在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泡沫(ZnP @ LIG)上,排列在島橋設備體系結構中。具有大比表面積的混合電極表現出優異的離子和電導率,在1 A g -1下具有1425 F g -1(7.125 F cm -2)的引人注目的重量(面積)電容,並具有長期穩定性。

除了高能量(245 m Wh釐米密度(2)和功率(在145 m Wh cm -2處為12.50 mW kg -1),具有出色的循環穩定性的MSCA在島橋設計中還通過MSC電池的串聯和並聯連接展示了可調的電壓和電流輸出。還可以將系統可逆地拉伸到100%。

同時,通過UV-vis吸收光譜驗證的理論計算部分表明,提高的電容量和速率能力可能是由於電導率和吸附的帶電離子數(Na 2 SO 4水溶液中的Na +和K +(在PVA / KCl凝膠電解質中)。將多合一可拉伸MSCA與可摺疊的Au基摩擦納米發電機和可拉伸的可摺疊石墨烯基應變傳感器集成在一起,證明了一種自供電的可拉伸系統。電子材料和設備架構的耦合設計原理提供了一種有前途的方法,可以為未來的生物集成電子產品開發高性能的可穿戴/可拉伸儲能設備和自供電可拉伸系統。

程煥宇教授解釋說,島橋設計能夠實現可調的電壓輸出,並允許該系統"可逆地拉伸至100%"。

通過使用非分層的超薄鋅磷納米片和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泡沫(高度多孔的自熱納米材料)進行電池設計,研究小組發現電導率和導電性均得到了"顯著改善"。吸收的帶電離子數。

據說研究人員還將該系統與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相集成,該技術是將機械運動轉換為電能的新興技術。

"當我們擁有基於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的無線充電模塊時,我們可以基於運動來收集能量,例如彎曲您的肘部或呼吸和說話," 程煥宇教授說。"我們能夠利用這些日常的人類運動來給微型超級電容器充電。"

通過將集成的系統與基於石墨烯的應變傳感器相結合,由摩擦電納米發電機充電的儲能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能夠為傳感器供電,程煥宇教授說,這表明該系統為可穿戴,可拉伸設備供電的潛力。

該項目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青年教育委員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資金支持;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心臟,肺和血液研究所對此工作提供了支持。

相關焦點

  • 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生成可伸展微型超級電容器到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自動充電的,可伸縮的系統用於可穿戴的健康檢測和診斷器件中該研究的主要成果:在3D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中紮根ZnP納米片的複合電極;複合電極呈現出優異的離子/導電性和長期穩定性;複合電極的可伸展結構促使可伸縮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
  • 可拉伸微型超級電容器,可用於可穿戴設備供電
    目前可穿戴健康監測和診斷設備使用的電池或超級電容器存在能量密度低和可拉伸性有限的問題。作為電池的替代品,微型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儲能設備,可以補充或替代可穿戴設備中的鋰離子電池。微型超級電容器具有體積小、功率密度高、快速充放電的能力。
  • 「 4D列印」 超級電容器隨時間變化生長,為可拉伸設備供電
    " 4D列印" 超級電容器隨時間變化生長,為可拉伸設備供電【導讀】可伸縮超級電容器(SC)由於其固有的能量存儲功能和獨特的機械性能,在開發獨立於功率的可伸縮電子系統方面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大多數當前的SC通常受到其低拉伸性,複雜的製造工藝以及不足的性能和魯棒性的限制。
  • 東華大學《JMCA》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高面電容的可定製超級電容器
    介紹可穿戴電子產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變得越來越熱門。超級電容器由於其固有特性(例如,高功率密度和出色的循環穩定性)在可穿戴電子領域發揮一定作用。具有互連的周期性多孔微/宏結構的電極的構造可使超級電容器保有高重量電容和緊密的電子、離子傳輸,同時不會犧牲面積和體積。
  • 利用人體熱效應為可穿戴設備供電,技術原理是怎樣的?
    由於近十年來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電子元件的小型化,人們可以通過佩戴微型計算機來跟蹤自己的運動並實時監控其健康狀況。現在,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何最好地為這些可穿戴設備供電,方法是利用用戶自己的體熱,並與服裝,圓點和紡織行業的專家們一起工作。一個名為ThermoTex的項目正在探索利用人體熱量為微型的可穿戴設備供電。
  • 賀曦敏《物質》可穿戴應變傳感器和超級電容器水凝膠的分層結構
    【前沿背景】新近開發的柔性和可伸縮電子設備試圖通過執行人類功能(例如在人造皮膚中)和多功能假肢(用於協助人類運動)或與服裝或人體進行接口(例如在導電互連,生物電子學中)來彌合人與機器之間的鴻溝,可穿戴式傳感器,可伸縮的儲能設備和柔性光電設備。所有這些應用都需要高導電性和機械柔順性的材料。
  • 合肥研究院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進展
    研究人員採用雷射誘導加工法,將聚醯亞胺前驅體直接原位轉化為石墨烯晶體膜;針對其直接用作儲能電極時所面臨的體積效應技術瓶頸,通過優化前驅體的分子構型和熱敏感性,大幅增加了雷射與聚合物薄膜的作用深度,進而實現了多孔石墨烯晶體膜的宏觀厚度製備;以此作為電極構築的超級電容器,在儲能密度和循環穩定性方面得到顯著提升。
  • 中山大學:碳材料用於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最新進展和挑戰
    成果簡介 鋅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ZHSC)結合了高能Zn離子電池和大功率超級電容器的優勢,近年來已成為有前途的儲能設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ZHSC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有許多瓶頸需要克服。碳正電極吸附/解吸涉及的離子是(A)電解質中的陰離子或(B)Zn 2+圖2、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與其他儲能設備的Ragone圖主要關注近年來ZHSC中碳陽性電極的進展。ZHSC中使用的各種碳材料主要分為四類,包括商用AC,CNT,石墨烯和多孔碳(PC)。系統地研究了它們的合成,形態和電化學性能。
  • 微型柔性可穿戴電池商業化開發經驗分享
    掌握著未來市場的一項新技術是可穿戴技術。眾所周知,可穿戴設備是可攜式系統,其中包含用於從人體收集測量數據的傳感器。不使用電線為這些傳感器供電需要柔軟的電池,這些電池可以適應特定的材料並提供系統所需的電力。
  • 能在 50~90 °C穩定工作的超級電容器
    研究背景 柔性超級電容器以其重量輕、功率密度高、柔韌性強等優點受到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其在可穿戴電子設備領域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在某些情況下,柔性儲能設備需要在惡劣環境下工作,特別是在嚴寒和炎熱地區,因此迫切需要開發能夠在寬溫度範圍工作的全溫度柔性超級電容器。但由於傳統水凝膠電解質在零度以下容易結冰,導致電解質離子電導率不足,而在高溫下結構不穩定,難以保留內部水分子,因此尚未實現具有良好性能的全溫度柔性超級電容器。
  • 2020年石墨烯十大商用近況
    01電池 新能源電池是石墨烯最早商用的重要領域。早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已成功研製出表面附有石墨烯納米塗層的柔性光伏電池板,可極大降低製造透明可變形太陽能電池的成本,這種電池可在夜視鏡、相機等小型數碼設備中應用。
  • 第十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超級電容器產業展覽會
    主辦單位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產業網振威展覽股份支持單位中國超級電容器產業聯盟國際儲能與創新聯盟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關村石墨烯產業聯盟2021年8月25-27日August 25th– 27th, 2021中國
  • 石墨烯基電化學電容器儲能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電化學電容器具有可快速充電、功率高、循環壽命長、工作溫度範圍寬、安全性能高等優點,可用作大功率電源,在混合電動汽車、備用電源、可攜式電子設備等領域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電化學電容器相比於電池其能量密度較低,即單位體積內儲存的能量低,限制了其更廣泛的應用範圍,尤其是在可攜式智能設備中的應用, 需要進一步提高體積能量密度。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及香港大學合作,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在線發表題為「可調層間距、高效孔利用石墨烯薄膜的電化學電容儲能研究」的研究論文。
  • 微軟可穿戴設備新專利曝光 提升可穿戴設備測量血壓精準度
    劍客網7月7日消息 可穿戴設備市場日益火熱,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加入這一行列中,使競爭壓力變大,但是消費群體也在增長,個個品牌為了能吸引客戶都在不斷的改善自家設備體驗增強設備的性能,近日,有外國媒體報導,美國跨國公司微軟全新可穿戴設備被曝光,曝光的專利名為「可穿戴式脈衝壓力波發送設備」
  • 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持續增長,智能可穿戴設備佔18%
    隨著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逐漸興起,可穿戴設備出貨量不斷增長。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也迎來高速增長,2019年我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9924萬臺,同比增長35.6%。其中,智能可穿戴設備僅佔18%,可供企業開發空間還很大。2020年第三季度,華為手錶、真無線耳機、藍牙耳機、手環產品等可穿戴設備市場份額增長明顯,使得華為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力壓小米蘋果躍居第一,未來隨著主要智能可穿戴計算系統平臺及大數據服務平臺搭建完畢,智能可穿戴設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曹長勇教授團隊《Matter》綜述:基於摩擦納米...
    然後,著重探討了基於摩擦納米發電機的複合能源收集系統在自充電能源器件、自驅動生物醫學、可穿戴電子、環境監測和海洋波浪能源收集等方面的應用。最後,進一步討論了基於摩擦納米發電機的複合能源收集系統領域所面臨的挑戰,並提出了其潛在研究方向和未來趨勢,對研發高性能的複合能源收集系統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該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Matter上。
  • 進展|三維互聯石墨烯卷骨架增強反應動力學的鋰離子電容器研究
    同時石墨烯卷也是一種良好的自支撐電極框架,這種自支撐結構可以通過省去非電化學活性元件(包括電流收集體、導電劑和粘合劑)來提高儲能器件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實驗室A05組近年來基於發展出的一種超彈性碳氣凝膠的製備方法(Small, 15 (13): 1804779, 2019),合成出了一種自支撐還原氧化石墨烯卷,並將石墨烯卷網絡與硫複合構建出了具有高容量和長循環鋰硫電池(Chinese Physics B, 27 (6)
  • 中國信通院寇家華等:基於可穿戴計算的體域網技術應用現狀與趨勢研究
    2 基於可穿戴計算的體域網技術可穿戴計算(Wearable Computing)作為醫療健康物聯網的關鍵技術支撐,引起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討論。智能可穿戴設備是近年來可穿戴計算技術得以實現的重要載體,以傳感、通信、數據處理組件為其核心組成部分,涉及傳感器、顯示、無線通信、數據交互、數據安全等多個技術領域。
  • 可穿戴設備最全盤點
    1966年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索普和香農等人研製出了歷史上第一個智能穿戴設備——一款置於鞋內的用於輪盤賭的計算機。 由此開始,到1997年第一屆國際可穿戴計算機學術會議召開之前的30年間,智能穿戴設備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