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8日電(記者 何路曼)當地時間8日,是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下葬的日子。然而,從凌晨開始,向美軍開火、兩次地震、客機墜毀……這一天,伊朗高原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件件都足以讓國際社會瞠目結舌。
面對伊朗的「報復行動」,美國是否會進行回擊?局勢升級,美伊真的會全面開戰嗎?
當地時間1月8日,從伊朗發射的飛彈襲擊了美軍駐伊拉克阿薩德空軍基地。另據媒體援引伊拉克安全部門消息,有美軍駐紮的伊拉克基地遭到9枚火箭彈擊中。
1月8日凌晨1時20分——開火
伊朗的1月8日,是從向位於伊拉克的美軍阿薩德空軍基地發射飛彈開始的——而這恰恰是美軍暗殺伊朗少將蘇萊曼尼的同一時刻。
作為對美軍打死蘇萊曼尼的報復行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8日凌晨先後向多個駐伊拉克美軍基地發起兩輪飛彈襲擊。
據央視報導,伊朗媒體援引伊朗軍方消息稱,襲擊中造成80名美方人員死亡,另有200人受傷。伊朗國家電視臺報導稱,美軍直升機和軍事設備也遭破壞。
然而,此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美軍方高官的話說,初步評估顯示,伊朗發射飛彈擊中的位置均不是美軍人員聚集的區域,目前來看應該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該官員同時表示,美方會等天亮後,對襲擊造成的傷害作更完善評估。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美方正在對襲擊造成的危害進行評估,目前「一切都好」。他同時表示,將於美國時間8日上午就此事發表聲明。
1月8日早上5時50分——地震
8日,伊朗還發生了震級分別為4.9級和4.5級的兩次地震。
4.9級地震震中位於博拉茲詹市東南10公裡處,震源深度10公裡。一個小時後,再次發生了4.5級地震,震中位於博拉茲詹市東南17公裡處,震源深度10公裡。
據悉,兩次地震都發生在在伊朗布希爾核電站附近。
當地時間1月8日,原計劃飛往基輔的烏克蘭PS752航班從伊朗德黑蘭霍梅尼國際機場起飛不久後墜毀,客機上人員全部遇難。圖為墜毀現場。
1月8日早上6時左右——墜機
8日上午,一架烏克蘭客機在德黑蘭墜毀,機上所有人員全部遇難。據悉,當地時間早上6點左右,該客機離開霍梅尼國際機場,起飛後不久信號即從雷達上消失。
伊朗民航組織發言人Reza Jafarzadeh稱,這架由烏克蘭國際航空公司(UIA)運營的客機上載有168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其中大部分是伊朗人。
偏偏是今天,偏偏是伊朗?
有不少網友都表示:「時間點真是敏感」,「這個時候出事很難不讓人產生聯想」。
不過伊朗半官方媒體塔斯尼姆(Tasnim)通訊社很快回應稱,事故原因是「技術故障」。
德黑蘭國際機場發言人向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IRNA)表示,飛機墜毀的主要原因,是發動機起火。
烏克蘭駐伊朗大使館也表示,飛機墜毀與恐怖主義無關。
目前,伊朗救援部門已找到失事波音737客機黑匣子,並送往執法機關等待進一步調查。
經過8日一系列的事件,網友不禁紛紛問道,伊朗到底怎麼了?
局勢升級,美伊會全面開打嗎?
自從蘇萊曼尼死後,中東局勢翻覆:伊拉克對美軍下「逐客令」、伊朗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美軍被伊朗議會列為「恐怖組織」……狀況一步步升級的背後,是否有所預兆?
「蘇聯曼尼在伊朗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它不僅僅是革命衛隊的一個高級指揮官,而且受到最高領袖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尊重和重視,所以美國把他『定點清除』以後,在伊朗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因此伊朗對美國採取以襲擊美國在伊拉克基地的方式進行報復,這個事情並不出人意料,可能還有其他的報復行為繼續發生。」中國中東學會會長楊光在接受中新網記者的採訪時說。
在襲擊發生後,伊朗外長扎裡夫表示,「我們不想讓局勢惡化或者開戰,但是我們會保衛自己的國家不受侵犯」。他同時說,伊朗發動的襲擊是對美軍擊斃伊朗高級將領採取的「對等自衛行動」。
美國和伊朗之間的矛盾,還會繼續發展嗎?
楊光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他分析稱,川普擔任總統以後,退出了伊朗核協議,而且恢復了對伊朗的石油制裁,實際上是維護自己政治利益的一個重大的舉措。因為他對歐巴馬與伊朗達成核協議非常不贊成。因此在競選時就提出,凡是歐巴馬做的事情,都要採取相反的做法。他退出伊核協議,實際上也是在履行自己競選時的承諾,因此他並不在乎把和伊朗的關係繼續搞得更加緊張。
「但是這裡面也有一個限度的問題」——楊光指出,儘管川普和伊朗關係比較緊張,但是他也不願意冒著跟伊朗發生全面衝突的風險。因為這種風險一旦發生的話,對他也是不利的。
而從伊朗方面來講,伊朗也沒有做好和美國全面發生衝突的準備。所以說美國和伊朗的關係,下一步可能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走向緊張,但是雙方爆發全面衝突這樣的一種局面,可能現在看來還不一定會發生。
當地時間1月7日,在蘇萊曼尼的葬禮上發生踩踏事件,已致56人死亡213人受傷,蘇萊曼尼的安葬儀式被推遲。
盟友不支持,美伊能否坐上談判桌?
美國空襲導致蘇萊曼尼死亡事件發生後,「美國和北約一些盟國之間,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法、德等國對美國採取的魯莽行動,實際上都沒有表示支持的意思。這些國家同時也對如果伊朗進一步恢復核計劃表示擔心,所以他們都並不希望美國和伊朗的這種關係繼續緊張和惡化下去」。
楊光預測稱,在大國關係上,從長遠來講,美國和伊朗現在都沒有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的意願,這種軍事衝突發生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所以在未來,實際上最終美國和伊朗還得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這就使世界大國斡旋、調解,美國和伊朗之間的關係留出了空間。我們注意到,伊朗一些高級官員在表態的時候,並沒有封死和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進行談判的大門。他們是留出了門縫的。」
他指出,從美國方面來講,川普上臺以後,美政府官員就已經很明確提出,美國退出核協議,還是要和伊朗進行重新談判,「不是說退出核協議,就允許伊朗發展核計劃,而是要進行更加嚴格嚴厲的談判。把伊朗比如飛彈問題、伊朗在中東地區的作用問題,全部納入到談判中來。所以雙方現在對於最終談判解決問題,都是有明確的表態。」
「只不過他們現在的立場相距還稍微的遠一點。但是這種談判遲早還是會發生的,具體的時間不好說。」
當地時間1月4日,兩千多人在舊金山市中心參加反戰集會,譴責美國總統川普下令炸死伊朗將領蘇萊馬尼,並要求川普政府從中東撤軍,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油價金價走高,對全球經濟有啥影響?
美伊矛盾激化、海灣地區局勢緊張升級。楊光表示,從經濟上講,對國際石油市場和金融市場產生了比較明顯的影響——油價走高、黃金價格走高。
但是,從長遠來看,國際油價並沒有長期走高這樣的基礎,因為現在總體上國際石油市場是供過於求的關係,這種關係會長期的持續下去,不是一個暫時的現象。
「因為全世界對石油的需求,這個的增長,根據很多專家的預測,現在是趨於停滯的,但是世界石油供應的能力,現在還在不斷增長。」
所以總的從基本面情況看,供大於求的一個趨勢還會持續。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地區衝突有可能導致國際油價一時升高,但是從長遠來講,並不會造成大的石油危機的出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