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今起施行
居民分得準嗎?還有哪些難點?本報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12月1日起,《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垃圾分類將成為每個合肥市民應盡的法律義務,這也是,作為合肥市人大有史以來第一部由全市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實體性地方性法規。生活垃圾分類已在合肥市由試點變為推廣,隨著新的地方法規的施行,很快就將全面鋪開。試點小區居民能適應新的分類嗎?還存在哪些難點?未來合肥市將如何鋪開?帶著這些問題,11月30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對多個小區進行了探訪。
投放準不準?
適應1個月 投放準確率超八成
「魚骨頭是廚餘垃圾,喝剩的牛奶盒洗乾淨後是可回收物,用過的餐巾紙是其他垃圾。」11月30日早晨8點半,在包河區方興社區徽鹽世紀廣場小區的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居民陳建宏熟練地進行著垃圾的分類投放。
徽鹽世紀廣場小區今年10月31日開始「撤桶並點、定時定點」垃圾分類管理,原來每棟樓前的垃圾桶全部撤離,施行每天的6點到9點、18點到21點居民定時投放生活垃圾。
「一開始幾天確實很不適應這種新模式,不太了解分類,比如說用過的餐巾紙放哪個袋子裡。」陳建宏說,不僅要在家裡把垃圾初步分類,現在樓下的垃圾桶全部撤走了,每天要在固定時間,提著垃圾袋,走到小區的固定投放點。「有個適應的過程吧,一個多月下來,我們一家人已經漸漸習慣了,小孫子會主動提醒我們分類。而且感覺變化很明顯,垃圾桶從樓下撤走後,環境更好了。」
據了解,包河區城管局聯合街道等多部門於今年選定方興社區作為該區垃圾分類撤桶並點定時定點投放示範片區,目前已有徽鹽世紀廣場和文一名門湖語兩個小區全面實行,其餘小區將在12月1日後陸續施行。
在徽鹽世紀廣場小區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管理員曾冬梅幫助前來投放垃圾的業主進行分類。「每個人送來的垃圾,我都會把袋子拆開,再分揀一下。」曾冬梅說,如果業主分類錯了,她會當場提醒。「準確率在逐步提高,目前主要問題是餐廚垃圾裡面混雜餐巾紙等現象比較多。」
「經過1個多月的努力,徽鹽世紀廣場小區把原來小區內分散的9個垃圾投放點合併為一個集中投放點,文一名門湖語把原來分散的13個分散投放點合併成1個集中投放點,兩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投放準確率達到85%以上,居民由『要我分』逐漸習慣養成為『我要分』。」包河區城管局環管科副科長代震介紹說,分類後垃圾實現了減量,文一名門湖語小區由原來的每天22桶左右,下降到15桶左右。
投放點選址難?
城管部門:一小區一方案
「撤桶並點、定時定點」模式推進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的選址、建設。
「每家每戶都要丟垃圾,可是誰也不願意把分類點放到自家樓前。居民這些想法普遍存在,各方也都理解。」包河區方興社區新胡李黨支部副書記陸梅坦言,徽鹽世紀廣場垃圾分類點在建設時,因所設分類點距離該小區9號樓較近,有大部分居民產生負面情緒,對於垃圾分類點的選址和建成以後的使用情況,都表示了很大的懷疑,並在居民微信群中對新胡李黨支部和物業的工作提出質疑。
「居民們的擔心其實沒有多大必要,現在的分類點,已完全不同於過去老舊小區髒亂臭的垃圾池,垃圾分類投放,更加清潔、衛生和環保。」代震介紹說。
在建設之初,在城管部門指導下,由居民區黨組織和物業公司牽頭進行投放點選址工作,通過不低於80%入戶宣傳,召開樓棟黨員見面會等方式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宣傳,並在科學選址的基礎上充分徵詢居民代表的意見,並立足小區風格優化投放點設計方案。
據介紹,包河區在推進分類投放點建設時,充分吸取了先發城市經驗,並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採取了「一小區一方案」的分類投放點建設方案。包河區城管局將投放點劃分為A、B、C三類,投放點以建設戶數300-500戶/座作為配建標準,其中,A類投放點面積不少於30平方米,投放點分為投放區、清洗區和宣教區,還配備了空調、電視、洗手池、除臭等設施。而C類則是作為中大型小區中A、B類的補充,主要配置於無充裕面積的老舊小區。
「不同種類投放點外觀要求與小區建築物外立面融洽,有了這樣的彈性空間,就很好地解決了多層與高層建築一個配建標準的難題。」代震介紹說,作為包河區生活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示範小區,徽鹽世紀廣場和文一名門湖語兩個小區分別建設的是超A類投放點。
「立足小區風格優化設計,讓生活垃圾分類定時投放點成為了小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代震說,不僅投放點建設得「高大上」,而且每天兩次定時定點投放,垃圾也是每天兩次即時清運出小區,不讓垃圾在分類點超時存放。「垃圾分得好,運得及時,沒有汙水和異味,從實際運行效果來看,已經贏得居民們的認可。」代震說,投放點運營後,良好的站點管理和及時準確的分類收運,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環境,必然贏得越來越多居民的積極參與。
不分類咋辦?
有督導員勸導員監督、曝光
如果有居民就是不願意定時定點投放,在小區裡隨意丟棄垃圾,該怎麼辦?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先行推廣的小區中,確有此類現象發生。
現階段,如何防範不分類投放和亂丟垃圾?在方興社區文一名門湖語小區,分類投放點建成後,為了保障垃圾分類管理有效運營,小區施行「三員」上崗制。方興社區城管部副部長劉東雲介紹說,由物業公司在每一處生活垃圾投放點配備2名管理員,負責投放站垃圾投放把關和清洗消毒工作;同時,招募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由物業項目單位和居民區黨組織安排督導員,負責垃圾投放站工作督查和少數居民在非定時投放時間投放垃圾勸導;此外,還有垃圾分類勸導員,主要是以樓棟為單位發動黨員和居民志願者參加為主,在定點投放時段在勸導點進行勸導。
「特別是督導員和勸導員,在小區裡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遇到有居民丟棄的垃圾,他們也都會主動撿拾起來,並拍照、視頻在小區業主群裡進行公開、監督、曝光。」劉東雲說,自小區「撤桶並點」工作開展以來,由黨員、樓棟小組長、熱心居民等組成的垃圾分類勸導員已成為小區垃圾分類工作的中堅力量,他們身著紅色背心,發動群眾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有效提高了居民垃圾分類的參與度。
定時定點,如果有的居民因為工作、生活時間問題,不能定時定點投放怎麼辦?在文一名門湖語小區,分類投放點裡設置了可以隨時自動投放的智能垃圾桶,居民可以根據垃圾桶顏色,進行分類投放。而在徽鹽世紀廣場小區,居民可以在規定時間之外,將垃圾投放在分類收集點的門外,由管理員負責清理。
合肥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新的法規開始施行,未來隨著生活垃圾分類的全面鋪開,城管部門也將加大執法力度,落實法律責任,對於違反法規的行為進行處罰。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通訊員 毛嫻靜 程偉 文/攝
《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今起施行居民分得準嗎?還有哪些難點?本報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12月1日起,《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垃圾分類將成為每個合肥市民應盡的法律義務,這也是,作為合肥市人大有史以來第一部由全市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實體性地方性法規。生活垃圾分類已在合肥市由試點變為推廣,隨著新的地方法規的施行,很快就將全面鋪開。試點小區居民能適應新的分類嗎?還存在哪些難點?未來合肥市將如何鋪開?帶著這些問題,11月30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對多個小區進行了探訪。投放準不準?適應1個月投放準確率超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