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裡亞特共和國的位置圖、國旗和國徽:



二、基本概況:
布裡亞特共和國,布裡亞特語名:Буряад Улас,俄語名:Республика Бурятия。是俄羅斯的一個以布裡亞特蒙古人為主體少數民族的蒙古族自治共和國,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位於俄羅斯亞洲部分南部,遠東部聯邦管區西南端,首府:烏蘭烏德市,共和國所轄區域面積為35.13萬平方公裡,約佔俄羅斯國土面積的2.05%,約為我國貴州省面積的2倍(約為35.23平方公裡)。截至2018年,人口約為98.4511萬,其中布裡亞特族人口約佔1/4。1923年5月30日成立,通用俄語和布裡亞特語。宗教方面以東正教為主,在共和國西部的東貝加爾湖畔地區多信奉藏傳佛教,另有少數地區仍信奉薩滿教。
三、區域、地形與水系:

1.布裡亞特共和國在地理位置上,除最西端與圖瓦共和國接壤以外,其它西部邊界和北部邊界都與伊爾庫茨克州交界,且整個貝加爾湖東岸都在共和國西部邊界,東部與外貝加爾邊疆區毗鄰,南部與蒙古國接壤。
2.布裡亞特共和國地處東西伯利亞的南部山地地區,是典型的山地地形,平原較少,平均海拔500-700米;共和國北部多為山原,南部部分地區則處於草原和半森林半草原地帶。
3.布裡亞特共和國境內部水系發達,許多河流注入貝加爾湖,其主要河流有:最西部的安加拉河左岸支流伊爾庫特河,長488公裡;南部的色楞格河,全長992公裡;北部的巴爾古津河,全長480公裡。主要湖泊是位於幾乎覆蓋整個西部邊界的貝加爾湖:該湖為世界最深湖泊,最深處約1642米,平均水深744米,湖體表面積約為3.17萬平方公裡,東西最寬處79公裡,南北最長636公裡。
四、氣候與資源:
布裡亞特共和國處於北溫帶,大陸性氣候鮮明,屬溫帶大陸性氣候裡的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冬季長而寒冷,但是卻無風少雪;夏季短而溫暖;冬季平均氣溫為-23℃,夏季平均氣溫為18℃;首府烏蘭烏德曾經測得歷史最高和最低氣溫分別為40℃和-54.4℃;霜凍最早一般在8月下旬來臨,年平均降雨量約為300毫米。共和國約4/5的土地被森林覆蓋,樹木種類主要以紅松和冷杉林,木材儲備量約20億立方米;共和國境內還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例如:鎢、鉬、金、鐵、褐煤、石墨、石棉、石炭、霞石正長巖、石灰巖等。
五、布裡亞特人與布裡亞特語:
1.布裡亞特是俄羅斯少數民族之一,蒙古民族的其中一支,也叫布裡亞特蒙古,總人口約50萬,大部分分布在貝加爾湖以東和以北的布裡亞特共和國境內,其它一小部分分布在蒙古國和我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現代布裡亞特人的祖先據考證可能是我國西漢時期活躍在貝加爾湖南岸地區的遊牧民族丁零人,就是我們後來所熟知的突厥民族,隨著成吉思汗的長子朮赤則在1207年徵服了當時的布裡亞特人,逐漸使其成為了蒙古民族的一個分支,到元代時被稱為不裡牙惕,由嶺北行省管轄,明代時則加入了瓦剌人的行列。
1631年,俄國人到達葉尼塞河的支流通古斯卡河上遊,與當地布裡亞特人發生衝突,後經過25年的戰爭,布裡亞特人被徹底徵服,併入俄羅斯。但其中一部分布裡亞特人則選擇繼續抵抗,之後逐漸向南轉移到喀爾喀蒙古人領地;而另一小部分布裡亞特人,因著清軍在黑龍江以西打敗俄人而投奔清政府,被賜名巴爾虎,後編入滿洲八旗,安置在呼倫貝爾地區。這也就是現代布裡亞特人分散在布裡亞特共和國、蒙古國和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的原因。
1923年5月30日,蘇維埃俄國批准成立布裡亞特蒙古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58年改名,將蒙古字樣去掉。在蘇維埃統治的這70多年裡,布裡亞特人基本上喪失了自己的語言文化,開始把俄語作為母語,導致布裡亞特的青年一代開始對本族的語言變得一竅不通,也受不到本民族任何文化的薰陶,完全是在蘇俄文化的背景下長大,特別是史達林時期的民族大清洗,更是造成了大量布裡亞特人死亡。蘇聯解體後的1992年,改名為現在的布裡亞特共和國;藉此,布裡亞特人逐漸開始了民族復興,尤其是對藏傳佛教的復興尤為重視。
2.布裡亞特語,是蒙古語裡一種方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東蒙古語支中的衛拉特-喀爾喀分支。現代布裡亞特語由於歷史原因分為蒙古國布裡亞特語,俄羅斯布裡亞特語和我國的巴爾虎布裡亞特語,它與我國的內蒙古方言、蒙古國的喀爾喀方言在交流上基本沒有障礙,但與衛拉特蒙古語卻有著很大的差異。
六、行政區劃:

布裡亞特共和國現轄21個區、3個共和國直屬市、3個區屬市、3個市內區、29個城鎮和255個行政農莊。建城最早的共和國直屬市為首府烏蘭烏德市,始建於1666年;其它較大的城市有古西諾奧澤爾斯克市、北貝加爾斯克市。
七、共和國首府-烏蘭烏德:



烏蘭烏德市,俄語名:Улан-Удэ,布裡亞特語名:Улаан-дэ,布裡亞特共和國首府,位於共和國南部的色楞格河右岸谷地,東西伯利亞地區第三大城市,是共和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市區西北方向距離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約4418公裡,距離貝加爾湖最近距離約76公裡,全市所轄區域面積約為365平方公裡。截至2018年人口約為43.4869萬,始建於1666年,起初是沙俄徵服布裡亞特人後由哥薩克人所建立的叫做上烏金斯克的據點,歸當時的俄羅斯帝國伊爾庫茨克省管轄,後改名為烏蘭烏德。烏蘭烏德現轄3個行政區,它們分別是:鐵路區、十月區、和蘇維埃區。
烏蘭烏德市在2000年9月27日和2000年12月6日分別與我國的長春市和呼和浩特市締結為友好城市;另外,我國的蘭州市、烏蘭察布市、呼倫貝爾市、二連浩特市、滿洲裡市和臺北市也與該市為友好城市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