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受傷?中國足球青訓的痛

2020-09-16 夜貓體育

近日,魯能足校聯合恆大足校、綠城足校以及富力足校搞了個「大事情」,針對如今在國內青訓中存在的一些情況做出了聯合聲明。

「青訓就是中國足球發展的根基」,在2020年的今天,沒有多少人會對這句話持有什麼意見。如今國內很多俱樂部都已經開始建立了完善的青訓體系,很多球隊開始大規模投入於青訓的發展,而民間草根青訓以及校園足球青訓也逐漸開始興盛繁衍。但與此同時,球員私自離開原青訓培養隊伍的情況依然在不時發生,這導致了很多青訓機構的利益嚴重受損,也導致了青訓市場體系的平衡被破壞、在很多時候甚至也影響了球員的最終發展。

2013年,韋世豪離開魯能足校前往葡萄牙,幾個月後魯能青訓1995年齡段的唐詩也離開球隊前往巴西,這是每一個魯能球迷都熟悉的往事,也是每一個魯能青訓人都為之感到心痛的過去。實際上魯能青訓所遭遇過的損失遠遠不止韋世豪和唐詩兩名球員;而縱觀國內,遭受過這樣損失的青訓機構也遠遠不止魯能青訓一家。

不管怎麼樣,畢竟都是自己的孩子。當年韋世豪和唐詩的出走,魯能足校內部在痛心之餘還是選擇了一定的理解。畢竟魯能一線隊的競爭太過於激烈,當時很多年輕球員對自己的未來都或多或少感到迷茫。也正是出於這份迷茫,在18歲與俱樂部要籤署職業合同的時候他們也會開始感到猶豫,一小部分經紀人也就利用這個機會將其運作到了其他球隊,原培養機構多年的辛苦付出在這一刻也都回到了原點。

魯能足校各年齡段梯隊在國內都有出眾的實力,球隊還會有其他新人冒出頂上;對魯能來說,韋唐二人的離開雖然令人痛心,但所帶來的損失還在可控範圍之內。但對於很多中小規模的青訓培養機構來說,球員的流失帶來的打擊卻是毀滅性的打擊。毫無疑問,一份對於年輕球員詳細且周到的長期發展規劃遠遠比一時間的高額薪資所重要。

英文裡有句話叫做:「Don't blame the player , blame the game!」(別怪球員,怪比賽)。國內的足球青訓世界裡會存在這些,或許並不僅僅只是某一方的原因。因此我們也需要去儘快完善的足球體系,去減少甚至杜絕這些事件的發生。的確這一切想要徹底實現依然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經歷,但作為事關中國足球未來的青訓事業,不應該繼續再受傷下去了。

相關焦點

  • 恆大又為中國足球做了一件大實事!這次直擊中國足球青訓痛點
    恆大足校將利用手上的資源,出錢出力,幫助這30所名校建設自己的足球青訓中心,從而增加中國足球的人才儲備。恆大足校的這個舉措堪稱國內首創,同時也獲得了業內外人士的一致好評。為了填補國內18歲年齡段球員無正式比賽可踢的空白,幫助他們找回那份遺失的屬於足球的美好,一直以振興中國足球為己任的恆大再一次出謀劃策
  • 中國足球喜訊!恆大又搞大動作,1舉措解決青訓痛點,名宿點讚
    剛剛,中國足球圈發生了一件大事,恆大又搞大動作!北京時間8月24日,恆大足球學校與全國15個省區市30所名校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此舉旨在夯實青少年足球人才基礎,提升當地青少年足球培養質量,擴大精英足球人口基數,助力足球青訓強基工程。
  • 恆大足校的青訓生態,恰恰是中國足球最缺乏的
    能夠形成這種多贏的局面,恆大足球的青訓生態很值得借鑑。這些,同樣也是中國足球最缺乏的。體系化思維:堅定不移打造足球生態 近日,《人民日報》刊發評論文章《從青訓拼圖到足球生態》,文中指出:中國足球的短板之一在於青訓,青訓的短板在於體系搭建
  • 點燃青訓之「火」!恆大與30名校共建青訓中心,加速培養足球精英
    最近,足球青訓又又又火了!這次燃起青訓奮鬥之火的,又是中國足球的先鋒軍——恆大。曾幾何時,談起恆大人們腦海裡會浮現出「中超八冠王」、「中國足球先鋒軍」這樣的良好印象。但事實上,進入足球領域之初,恆大一直從俱樂部和足校兩端發力。
  • 《人民日報》:讀書還是踢足球?疑問中國足球青訓
    放眼全球,足球運動員的確是一個短期職業,無論是什麼重量級的球星,最後還是要回歸大眾生活。有幾個父母願意孩子打短工呢?巴西球星是多,但大多數是貧民窟的孩子,當上學讀書已經無法實現,那足球就是他改變自身命運的絕佳機會了,更何況足球不僅管飯還這麼好玩!中國跟巴西不一樣,中國已經消滅了城市貧民窟,青少年都有條件去追求更多更好的學習機會,也就有了一個長遠的職業規劃。
  • 中國足球青訓之惑
    但青訓是「本」,歸化為「末」,中國足球不能本末倒置,捨本逐末。七年前,國足熱身賽主場慘敗泰國隊後,範大將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撂下的狠話,輸完泰國 接下來要輸越南了,輸完越南 輸緬甸。輸完緬甸,輸柬埔寨,接下來沒得輸了。此話如今幾乎一語成讖。
  • 中國足球青訓塔基之傷!
    什麼樣的青訓體系能給我們的孩子們美好的未來!中國足球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國內足球青訓一直是國家主導的專業足球訓練體制。那時是教練選孩子然後集中訓練,選中的孩子是幸運的!孩子們訓練免費,吃住免費,還有訓練津貼!
  • 中國足球青訓憂思:不把青訓放在第一位的足協主席,不是好主席
    記者陳永梅州五華報導 進入12月份,中國足球青訓進入了冬訓期,數百支青訓球隊在全國各地進行著冬訓,每天都有很多青少年的比賽在進行。但在12月14日這一天,中國足協出臺了無數職業聯賽新政,引爆了中國足壇。
  • 足協發布青訓大綱 我們距離中國足球的青訓目標還有多遠?
    9月8日,中國足球協會官網發布了長達86頁的《中國足協青少年訓練大綱(徵求意見稿)》,該大綱不僅對現階段中國足球的整體形勢作了系統的分析和評估,而且對目前中國足球的青訓目標作了詳細的闡述。作為魯能一線隊的人才血庫,魯能青訓在戰術風格及理念上與其一脈相承。在認識到與先進足球國家的差距之後,魯能青訓以培養國內頂尖、具有世界水平的球員為目標重新梳理了魯能青訓鏈條,聘用了葡萄牙外教團隊到足校執教。
  • 中國足球降薪無關留洋,有關青訓
    相反,中國足球沒有抓住世紀之交進入世界盃,旅歐球員被認可的機會,國家隊與青訓雙管齊下,保持穩定,反倒在不斷的朝令夕改中從失敗走向失敗。最終被歐洲足壇逐漸看低,與本世紀前20年國家隊連續4次無緣世界盃密切相關,但更大原因是整個青訓體系的斷層。
  • 8年28億為中國青訓育苗!恆大足校託起少年足球夢
    疫情衝擊下的中國足壇有痛點也有亮點。近日,網傳有足球青訓機構無奈關停,懷揣夢想的小球員們前景不明。
  • 淺談中國🇨🇳足球青訓缺少的是什麼?
    中國足球青訓體系缺少的是什麼?我認為,中國足球其實缺少的不是市場,也不是資金,更不是球迷,我認為缺少的是青訓體系。 我們以往看到中國足球,比賽輸了,就是換教練,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雖然也沒什麼不對,可治標不治本啊。不要再輸就換教練,某位球員一場表現不好就批評否定,這其實沒有卵用。
  • 中國足球的短板之一在於青訓
    連片的綠茵場向遠處的山腳延伸,蟬鳴聲中,三三兩兩的足球少年走過綠意蔥蘢的校園。教室裡的黑板報寫滿足球歷史和球場禮儀,宿舍裡貼著球星海報,還有整齊擺放的球衣球鞋……探訪位於廣東清遠的恆大足球學校,能感受到無處不在的足球元素。在這樣的氛圍中,為中國足球「紮根」的努力正在一點一滴累積。
  • 恆大舊將批足協政策多變,願做公益青訓回饋中國足球
    在賽前,為石家莊永昌打入一球的穆裡奇接受媒體了採訪,談了自己對中國足球的看法。對於中國足球,穆裡奇痛批中國足協的聯賽政策搖擺不定,他說,「中超每一年的聯賽政策都是不一樣的,穆裡奇想用做青訓的方式回饋中國足球,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想法,如果中超外援都有穆裡奇的這種想法和中國情結
  • 中國足協《青訓大綱》統一風格 以攻勢足球為主導
    原標題:結合青島足球青訓現狀,解讀這本100多頁的《中國足協青訓大綱》中國足球出現問題根源在哪?未來提升突破的出路在哪?這倆問題一出,幾乎所有人都會給一個相同的答案:青訓。11月26日,中國足協發布多達121頁的《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大綱》(以下簡稱《青訓大綱》)。其中明確了「打造足球發達國家」的目標,要求各級國字號隊伍未來要統一風格打法。
  • 大眾汽車集團持續助推中國足球青訓發展
    秉持「足球,不只是比賽」的理念,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連續六年開展大眾汽車青少年足球項目。今年,項目再升級,在北京、西安、長沙和廣州四座足球實力雄厚的城市相繼開展青少年足球訓練營,旨在有針對性地培養U12年齡段的青訓球員。
  • 《青訓大綱》統一風格 中國足球急不得
    北京一家業餘性質足球青訓機構的負責人周末打來電話,談到上周中國足協正式發布的《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訓練大綱》(以下簡稱《青訓大綱》),這位負責人表示《青訓大綱》終於能給「各自為戰」的青訓機構一本統一的示範性教材了:「單就《青訓大綱》本身來看,非常好,我會組織我們的教練集體學習,首先教練有提高,才能幫助孩子提高。
  • 析「亞洲足球先生」受中國足協委派投身青訓,中國足球未來可期
    多年來中國足球的水平一直落後於亞洲諸強,被中國球迷所詬病。其根源則是中國足協對青訓工作的指導不足。而今這一現狀則有可能改變:現在我受中國足協委派,在崇明訓練基地輔佐徐根寶指導,在這裡擔任技術總監。好硬氣的話語!
  • 恆大每年投入5000萬元馬德裡辦賽 不計投入助力中國足球青訓
    這一計劃龐大、投入不菲的賽事,彰顯了恆大在中國足球青訓領域的專注、創新以及持續投入,也真正擊中中國足球青訓缺乏高水平賽事的痛點。「相比歐洲、拉美國家的小球員,中國球員比賽能力、對抗能力、位置感等方面欠缺,這些都需要通過大量高質量的比賽加以提高。」記者在日常採訪中接觸過不少足球名宿、基層教練,他們對於國內足球青訓最痛心的地方莫過於高水平比賽的數量不足,也就讓球員缺乏閱讀比賽、學會比賽的能力。前中國男足主教練戚務生今年8月就表示,提高青訓質量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比賽」。
  • 程謹豪:中國青訓一直在進步,希望能為國家隊輸送人才
    在今年的中超聯賽新政中,中國足協對於球隊年輕球員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在報名細則中足協明確規定,每隊名單內至少需要含有3名本俱樂部青訓培養的U21球員,可見中國職業足壇對於年輕球員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漸提升,青少年球員的培養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但是中國足球的青訓,並不僅僅局限於職業梯隊的培養,其中還包括很多青訓機構、青訓教練對於中國足球底層建築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