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先生寫的文字,我會一讀再讀。很多時候讀了也記不得內容,記不得情節,但是會有淡淡的恬靜,獲得那一時的安寧。
近幾年,「原生家庭」概念紅火以後,常聽到一句話「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癒。」一生的不幸能不能完全讓原生家庭來背鍋,我心有微言,但還是認慫不要說好了。但是有個幸福的童年一定會是將來漫長人生裡非常有力的依靠。
溫馨的家庭氛圍。和諧的父子關係
讀汪曾祺的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感悟很深。這篇散文回憶了汪老自己與父親的關係,也敘述了自己與孩子的事情。他們一家子之間的這種父子關係,溫馨恬適、舒服溫暖、自然和諧。
汪老的父親是一個有才的人,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熱愛畫、刻圖章、寫意花卉,體育方面也頗好,是個溫文爾雅的人。
在家對待子女方面也很隨和,重要的是他很願意花時間來陪孩子們玩耍。親自動手做風箏,與孩子們享受童趣的快樂。
對待學業方面,關心,但不強求願意順應孩子的本性而成長。汪老小的時候語文很好,經常能夠拿高分,他父親就到處拿去給別人炫耀。
這一點真是和我們所有的父母都一樣。只要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績就願意拿出去和別人炫耀。看來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樣的。
汪老小的時候數學並不好,他的父親也不強求,只要及格就好。對於畫畫唱戲其他的一些業餘愛好,他的父親也能夠順應著本性,任由孩子自由發展。
汪老自己作為父親對待子女也是一種很開明的態度,值得我們大家學習一下。他對待自己兒子戀愛的態度是「聞而不問」。
1997年5月16日,汪曾祺先生對女兒汪朝說:「給我來一杯碧綠透亮的龍井。」這是他留下來的最後一句話,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的汪曾祺無愧於大師稱號,他將文人精神與民間的文化有機結合,成為了典型的中國敘事。
這個有趣的老頭兒筆下的文字不僅僅傳出高郵鴨蛋、黃油烙餅的清香,還有更多一個人在這世間活動的經緯軌跡,時間空間經緯中心點就是一個家字。
從《家人閒坐,燈火可親》這部散文集中,讀者就會進一步了解汪曾祺自在一生的活法,內心也會無比安寧。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這部散文集是從《汪曾祺全集》中節選出來的汪老的日常生活,尤其還增加了汪老子女寫的回憶性文章三篇,整合起來:
輯一「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從汪曾祺的童年開始「,汪曾祺老爺子的家、家鄉,家人等等。輯二「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跟隨汪老走街串巷,觀人間樂事。輯三「湯和天氣好」與輯四「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間」中人間草木在汪老筆下皆含情,東南西北四方食物皆有味。
最後附中是三位子女的回憶父母的文章,讀來也令人感動進而潸然淚下。
一個有趣的老頭兒躍然紙上,不管是童年努力求學的他,是一頭扎進胡同裡鑽進美食中的他,還是那個住院卻調皮對醫護人員說病好之後「要把你們都寫進去」的他,他無比愛自己的家鄉,愛自己的親人,愛這世界所有應該愛的美好事物,而他值得我們用盡一生力氣走近他,喜愛他。
汪老用蘸滿真情的筆墨去書寫自己的故鄉,自己的親人,尤其是他的父親,他們的父子之情令人豔羨。
他的父親幾乎無所不通無所不會,武術、運動、讀書、騎馬、樂器、畫畫、刻圖章、會做各種好玩意,荷花燈、蜈蚣風箏等,逗孩子們開心,陪三歲的孩子入睡,為考學的汪曾祺驅趕臭蟲一夜未睡。
他們父子親如兄弟,甚至汪曾祺十七歲初戀在家寫情書,父親還在邊上出主意。「他喝酒,給我也倒一杯。抽菸,一次抽出兩根,他一根,我一根,他還總是先給我點上火。」
汪曾祺生活在這樣有愛的環境裡,自己也有他父親的影子,灑脫溫情,興趣廣泛。「我們是多年父子成兄弟」,他的夢裡常常有父親的身影,就如同他童年在花園玩耍靜聽父親翻書的聲音,自然精緻而憂鬱。
「我的童年很美」的汪曾祺和自己子女關係也值得現在人去效仿,和幼兒園的兒子用漢語拼音通信,對待兒子的戀愛也是「聞而不問」,稱呼是爸爸還是老頭子都可以,他認為作為一個父親,應該儘量保持一顆童心,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
在《說說我們的爸》裡有這樣一段現在無數離家的子女熟悉的場景。我有時候中午回去,他特意做了炒鱔絲、芥菜拌燻幹、雪裡蕻蠶豆等我吃飯。
當時我很奇怪,午飯哪用得著這麼豐盛。後來才深有體會,只有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才是人間煙火,才有家庭氣氛。
汪老所追求的「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不也是中國人良久以來最深沉的最平凡的夢想。那些和自己家人一起打鬧玩耍、一起吃飯看電視、一起窩在沙發裡的日子,這些生活時間夾縫裡的瑣碎小事才是匯聚成溫暖的家的模樣。
對於家庭來說,沒有什麼奢求,就是能夠依偎在一起,就是莫大的幸福。
我搬了一張藤椅坐下,我們一直沒有說話,那一次,我感覺我跟父親靠得近極了。
七十二歲的汪曾祺回憶起自己的父親來,心中湧起無限傷感。而閱讀完這本書,也讓我們離這位有趣的老頭兒更近了。
他依舊溫暖如羽毛般俯瞰著我們,也俯瞰著我們手中的點滴幸福。
他認為:「兒女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他們的現在和他們的未來都應由他們自己來設計,一個想用自己的理想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親是愚蠢的,而且可惡,另外作為一個父親應該儘量保持一點童心。」
我們在來看看這些認識汪老的知名作家對他的又有什麼樣的評價呢~
從《家人閒坐,燈火可親》這本書中可以讀出汪老的一生,他這一生跌宕起伏。童年時期是幸福自由地,而後經歷過戰事,挨過批鬥住過牛棚……但與家人在一起的汪老永遠是可愛的、風趣的。
他經歷過苦難,面對生活卻永遠平和樂觀、淡泊閒適。
這也是這本散文集的主旨——圍繞「家和生活」,汪老談家人故鄉、閒民趣事、草木蟲花、吃食五味。他的文字和他的人一樣,質樸直接,卻流淌著世間最動人的情感
——日日有溫暖,至味在人間。
一本好書推薦,這本《家人閒坐,燈火可親》看到不僅只是一本書,看到的是那些曾經被我們忽略的關心和愛,更多的識父母的不舍現在這本說做活動僅45元,也就一頓飯的錢,就可重溫,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