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至味是家的味道——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2021-01-08 歷史知心人

汪曾祺先生寫的文字,我會一讀再讀。很多時候讀了也記不得內容,記不得情節,但是會有淡淡的恬靜,獲得那一時的安寧。

近幾年,「原生家庭」概念紅火以後,常聽到一句話「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癒。」一生的不幸能不能完全讓原生家庭來背鍋,我心有微言,但還是認慫不要說好了。但是有個幸福的童年一定會是將來漫長人生裡非常有力的依靠。

溫馨的家庭氛圍。和諧的父子關係

讀汪曾祺的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感悟很深。這篇散文回憶了汪老自己與父親的關係,也敘述了自己與孩子的事情。他們一家子之間的這種父子關係,溫馨恬適、舒服溫暖、自然和諧。

汪老的父親是一個有才的人,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熱愛畫、刻圖章、寫意花卉,體育方面也頗好,是個溫文爾雅的人。

在家對待子女方面也很隨和,重要的是他很願意花時間來陪孩子們玩耍。親自動手做風箏,與孩子們享受童趣的快樂。

對待學業方面,關心,但不強求願意順應孩子的本性而成長。汪老小的時候語文很好,經常能夠拿高分,他父親就到處拿去給別人炫耀。

這一點真是和我們所有的父母都一樣。只要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績就願意拿出去和別人炫耀。看來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樣的。

汪老小的時候數學並不好,他的父親也不強求,只要及格就好。對於畫畫唱戲其他的一些業餘愛好,他的父親也能夠順應著本性,任由孩子自由發展。

汪老自己作為父親對待子女也是一種很開明的態度,值得我們大家學習一下。他對待自己兒子戀愛的態度是「聞而不問」。

1997年5月16日,汪曾祺先生對女兒汪朝說:「給我來一杯碧綠透亮的龍井。」這是他留下來的最後一句話,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的汪曾祺無愧於大師稱號,他將文人精神與民間的文化有機結合,成為了典型的中國敘事。

這個有趣的老頭兒筆下的文字不僅僅傳出高郵鴨蛋、黃油烙餅的清香,還有更多一個人在這世間活動的經緯軌跡,時間空間經緯中心點就是一個家字。

從《家人閒坐,燈火可親》這部散文集中,讀者就會進一步了解汪曾祺自在一生的活法,內心也會無比安寧。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這部散文集是從《汪曾祺全集》中節選出來的汪老的日常生活,尤其還增加了汪老子女寫的回憶性文章三篇,整合起來:

輯一「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從汪曾祺的童年開始「,汪曾祺老爺子的家、家鄉,家人等等。輯二「隨遇而安,自得其樂」跟隨汪老走街串巷,觀人間樂事。輯三「湯和天氣好」與輯四「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間」中人間草木在汪老筆下皆含情,東南西北四方食物皆有味。

最後附中是三位子女的回憶父母的文章,讀來也令人感動進而潸然淚下。

一個有趣的老頭兒躍然紙上,不管是童年努力求學的他,是一頭扎進胡同裡鑽進美食中的他,還是那個住院卻調皮對醫護人員說病好之後「要把你們都寫進去」的他,他無比愛自己的家鄉,愛自己的親人,愛這世界所有應該愛的美好事物,而他值得我們用盡一生力氣走近他,喜愛他。

汪老用蘸滿真情的筆墨去書寫自己的故鄉,自己的親人,尤其是他的父親,他們的父子之情令人豔羨。

他的父親幾乎無所不通無所不會,武術、運動、讀書、騎馬、樂器、畫畫、刻圖章、會做各種好玩意,荷花燈、蜈蚣風箏等,逗孩子們開心,陪三歲的孩子入睡,為考學的汪曾祺驅趕臭蟲一夜未睡。

他們父子親如兄弟,甚至汪曾祺十七歲初戀在家寫情書,父親還在邊上出主意。「他喝酒,給我也倒一杯。抽菸,一次抽出兩根,他一根,我一根,他還總是先給我點上火。」

汪曾祺生活在這樣有愛的環境裡,自己也有他父親的影子,灑脫溫情,興趣廣泛。「我們是多年父子成兄弟」,他的夢裡常常有父親的身影,就如同他童年在花園玩耍靜聽父親翻書的聲音,自然精緻而憂鬱。

「我的童年很美」的汪曾祺和自己子女關係也值得現在人去效仿,和幼兒園的兒子用漢語拼音通信,對待兒子的戀愛也是「聞而不問」,稱呼是爸爸還是老頭子都可以,他認為作為一個父親,應該儘量保持一顆童心,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

在《說說我們的爸》裡有這樣一段現在無數離家的子女熟悉的場景。我有時候中午回去,他特意做了炒鱔絲、芥菜拌燻幹、雪裡蕻蠶豆等我吃飯。

當時我很奇怪,午飯哪用得著這麼豐盛。後來才深有體會,只有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才是人間煙火,才有家庭氣氛。

汪老所追求的「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不也是中國人良久以來最深沉的最平凡的夢想。那些和自己家人一起打鬧玩耍、一起吃飯看電視、一起窩在沙發裡的日子,這些生活時間夾縫裡的瑣碎小事才是匯聚成溫暖的家的模樣。

對於家庭來說,沒有什麼奢求,就是能夠依偎在一起,就是莫大的幸福。

我搬了一張藤椅坐下,我們一直沒有說話,那一次,我感覺我跟父親靠得近極了。

七十二歲的汪曾祺回憶起自己的父親來,心中湧起無限傷感。而閱讀完這本書,也讓我們離這位有趣的老頭兒更近了。

他依舊溫暖如羽毛般俯瞰著我們,也俯瞰著我們手中的點滴幸福。

他認為:「兒女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他們的現在和他們的未來都應由他們自己來設計,一個想用自己的理想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親是愚蠢的,而且可惡,另外作為一個父親應該儘量保持一點童心。」

我們在來看看這些認識汪老的知名作家對他的又有什麼樣的評價呢~

從《家人閒坐,燈火可親》這本書中可以讀出汪老的一生,他這一生跌宕起伏。童年時期是幸福自由地,而後經歷過戰事,挨過批鬥住過牛棚……但與家人在一起的汪老永遠是可愛的、風趣的。

他經歷過苦難,面對生活卻永遠平和樂觀、淡泊閒適。

這也是這本散文集的主旨——圍繞「家和生活」,汪老談家人故鄉、閒民趣事、草木蟲花、吃食五味。他的文字和他的人一樣,質樸直接,卻流淌著世間最動人的情感

——日日有溫暖,至味在人間。

一本好書推薦,這本《家人閒坐,燈火可親》看到不僅只是一本書,看到的是那些曾經被我們忽略的關心和愛,更多的識父母的不舍現在這本說做活動僅45元,也就一頓飯的錢,就可重溫,家的味道!

相關焦點

  • 汪曾祺說: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間
    「你心中最想念的家味是?「「這道「家味」承載了哪些暖心記憶?」汪曾祺說: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小時候的冬天,沒有戶外娛樂,晚飯後,家人閒坐在一起。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床上拆了帳子,鋪了稻草。洗帳子要撿一個晴朗的好天,當天就曬乾。夏布的帳子,晾在院子裡,夏天離得遠了。稻草裝在一個布套裡,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鋪了稻草,暄騰騰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不過也還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難受,屋裡不升火。
  •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家人勞作已畢,吃飽喝足,燈火下談笑風生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出自汪曾祺《冬天》。這八個字,是有預設條件的。「閒」字是指手邊的工作已告一段落,不需要再忙碌奔波;「親」字是指家人相互沒有齷齪,家中也沒有煩心之事。否則,就是「家人空座,燈火可厭」了。
  • 「家人閒坐 燈火可親」 願一切小別離都有大團圓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汪曾祺說: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朱自清有一篇關於《冬天》的散文,講述了小時候,和父親兄弟一起吃豆腐的情景。——朱自清《冬天》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熱熱的火鍋,不說話。多年後,再回憶那一幕,覺得很溫暖。是啊,不論什麼時候,如果叫一聲媽媽有人答應,就是幸福。再晚回家,也有人給你留一盞燈,就是幸福。
  • 人間值得是因為,有家人,可閒坐
    就像這本《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我讀出了「人間值得」。有家人,可閒坐,晚歸時,有一盞燈火為你而留,那,人間還有什麼不值得的呢?苦難又何如?回到那個叫「家」的地方,總有人為你療傷,雖是粗茶淡飯,但最是養人。
  •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文/桑慶菊朋友們,說起想家,你們最先會想到什麼呢?是媽媽包的餃子,還是爸爸做的排骨?抑或還是別的什麼?我腦子裡最先閃出的是汪曾祺先生的八個字,「家人閒坐,燈火可親」!然後眼睛就莫名地溼潤了,那溫馨溫暖的畫面,於我已是久違了啊。
  • 《家人閒坐 燈火可親》,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家人閒坐 燈火可親》把日子過成詩的人,我們如何不喜歡他?很多人喜歡讀汪曾祺的散文,我也不例外。大抵是因為,他的散文呈現出了他的活法。他能夠把普通的日子過得很有意思。以家人為核心感知生活。《家人閒坐 燈火可親》收錄了他的經典散文作品。
  • 我先來: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汪曾祺最喜汪曾祺的這一句話,想溫暖燈火下,能與家人閒坐,絮絮家常的日子,我們還有多少呢?長大後,為了生計,我們都不得不背井離鄉。從此故鄉,既無冬夏,也無春秋。——余光中《聽聽那冷雨》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 農曆新年裡的風味人間,就是家的味道
    所以,無論是醬肉,醬鴨,魚乾,香腸,臘肉還是筍乾.都已經不單單只是食材,它們更是一座橋,是一枚郵票,是鄉愁,是記憶,承載著年的味道,媽媽的味道,更承載著家的意味與團聚的意義。汪曾祺老先生說,家人閒坐,燈火可親。那麼等到守歲之夜,大家落座舉杯,歡聚團圓之時,這熱熱鬧鬧的一大桌子的菜餚裡,又怎麼能少得了這些呢?
  • 燭影搖紅,家人圍坐,燈火可親。讀古詩詞,邂逅舊時光裡的暖
    語已多,情未了,西窗對坐,燭影搖紅,家人圍坐,燈火可親,對於遠方的遊子來說,家是一個多麼溫暖的字眼。不論是風雪夜歸,還是遠路而回,只要看到家中那盞為你守候的燈,身上的寒冷,心中的疲憊,即刻就會煙消雲散,且不論那盞燈是燭光搖曳,還是一燈如豆。今宵剩把銀釭照,唯恐相逢是夢中。燈,是愛,是暖,是牽掛,是煙火紅塵裡的詩和遠方。
  • 汪曾祺:一花一葉皆有情,一茶一飯過一生,便是至味
    人間至味是尋常文圖原創 / 遊文靜每次在票圈感嘆,很想寫寫家常菜,盡色兄都立馬鼓譟:「寫唦!」想想真的可以,比起職業上的擅長,自己更樂於做一碗尋常味道,在一粥一飯中,品味生活。尋味,首先是去菜場。清晨,這是件極其有趣的事,人間煙火氣,盡在幾十米內。一切都是新鮮的,尤其是江南的春天,又到了河蚌酥鮮、筍嫩韭香的時節。野菜上市,此起彼伏,正是最愛。
  • 汪曾祺百年誕辰,先生最經典的10句話,詮釋了人生百味
    3月5日是汪曾祺先生百年誕辰,先生最經典的10句話,詮釋了人生百味。1、一定要愛著點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汪曾祺《人間草木》5、西瓜以繩絡懸於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汪曾祺《人間草木》6、我聽得耳熟,他唱得悲涼。京劇伶人,身懷絕技,頭頂星辰,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粉末人生,風流雲散,由伶人身世,看盡世情悲歡。
  • 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間,一棟溫馨的現代住宅推薦給冬日的你
    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間,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在一棟燈火通明,溫暖如春的住宅中,這一切才能實現。今天,我們就要推一棟進門經過玄關後就是餐廳、廚房一體的設置,讓大家進門就能有熱騰騰的飯菜。但其實,如此風格的建築適用於城市辦公、商用,但是作為個人居住不適宜,太過冰冷,失去了家的溫度。因此,我們取現代風格的內核,而對其表現形式做了非常大的改變,最終呈現出一棟兼具傳統空間美學及人文關懷的現代風格輕奢別墅,用溫馨裝點住宅。1.
  • 辛識平:人間至味是真情
    新華社北京6月11日電題:人間至味是真情辛識平「出門在外都不容易,如果您遇到了困難、肚子餓了,這裡可以免費請您吃水餃。挺過去了,就知道沒有什麼大不了。」最近,西安一家餃子館的「暖心告示」刷屏了。人間至味是真情。這種真情,激勵我們守望相助,一起挺過寒冬、迎來春天。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武漢一家咖啡店每天衝出數百杯咖啡,免費送給戰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東北的大米、山東的蔬菜、福建的海鮮、西藏的犛牛肉等,絡繹不絕地運往湖北,擺上荊楚人家的餐桌……寒流中,那些飽含溫情的美味,總是給人以信心與希望。
  • 歌曲《味道裡的故鄉》:品盡人間百味 難忘故鄉味道
    原標題:歌曲《味道裡的故鄉》:品盡人間百味 難忘故鄉味道   人間百味鄉情最濃,遊子把鄉思鄉愁都寄托在故鄉的酸甜苦辣之中,時時回味,不曾相忘。正如歌曲《味道裡的故鄉》所唱:「如今我在他鄉,時時不曾遺忘,遠方的家,親愛的娘,味道裡的故鄉。」
  • 人間至味是書香!
    它是人生的燈塔,在迷茫時指明前進的方向;它是你心靈的一劑靈藥,撫慰你受傷的靈魂;它是你前進道路上的一碗雞湯,在你堅持不住,想要放棄時,給予你繼續冒險的勇氣;它是人生的規劃家,是旅行者,是冒險家。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通過閱讀領略這大千世界的風光,閱讀使人明智。不斷地從閱讀中汲取知識,不斷的思考,不斷的感悟,這世界因為有了閱讀,才有了生如夏花般的美麗耀眼。
  • 「家」是什麼?你根本不懂
    周國平說,「家是一隻小小的船,卻要載我們穿過多麼漫長的歲月。」豐子愷說,「這裡是我的最自由、最永久的本宅,我的歸宿之處,我的家。」劉亮程說:「一個人心中的家,並不僅僅是一件屬於自己的房子,而是長年累月在這間房子度過的生活。」
  • 適合發朋友圈的45句人間絕句,越讀越有味道
    小編整理了適合發在朋友圈的45句人間絕句,越讀越有味道,一起來收藏吧! ——蘇軾《洞仙歌》 4.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王國維《蝶戀花》 5.對於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於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 味——人間至味 家鄉年味
    味,這個字是美食更是鄉愁《說文解字》釋味,滋味也從口未聲從口表示口中的味道未字從木本意是枝葉茂盛成熟而有滋味舌頭嘗到的鼻子聞到的是「味」的本意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代表五種最基礎的味道津津有味這個很有「味道」的成語常用來形容人們沉迷於美好事物的樣子無論離家多遠無論身處何方最是一道「家鄉味」讓人念念不忘牽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