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世界多一個作業系統的選擇,openEuler的開源故事

2020-12-14 騰訊網

軟硬體協同、雲邊端協同已經成為 IT 世界發展的下一個趨勢,作業系統成為了居中調度的中樞神經。openEuler 是一個開源、免費的作業系統平臺,自開源至今,短短一年時間已經有 2000 多位貢獻者,70 餘個 SIG 組,社區迅速發展壯大。InfoQ 記者對 openEuler 技術委員會委員熊偉博士做了專訪,以挖掘 openEuler 生命力背後的故事與邏輯。

1

開源初心:openEuler 開始的故事

InfoQ:華為開始研發 openEuler 的背景是什麼?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將它開源出去?

熊偉:華為早在 2010 年左右就開始研發自己的作業系統 EulerOS,經過十年的打磨最終選擇開源的主要原因是隨著業務的發展,華為已經開始進入到圍繞計算產業構建全方位生態的戰略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作業系統是非常重要的一環,EulerOS 發揮著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華為決定將 EulerOS 開源,開源後命名為 openEuler,和行業夥伴一起共同構築計算產業的底座。

InfoQ:openEuler 在研發過程中遇到過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熊偉:從純技術的角度看,openEuler 並沒有遇到非常大的難題,不論是內核、編譯器還是虛擬化、容器等基礎核心技術,華為都有非常深厚的儲備,在國際上也是排在前列的。把這些不同的系統技術組合成完整的作業系統,技術層面上對華為沒有難度。

真正的困難還是在於理念:我們如何做作業系統,作業系統行業規律是怎樣的,開源和作業系統兩者組合下的商業模式是什麼?研發規律是什麼?如何形成一個良性的社區機制?這些其實是最困難的地方。

我覺得比較幸運的是,華為公司內部從四五年前逐步開始理解這些產業規律,選擇了開源的戰略決策,同時堅定地把作業系統當做一個產業來做,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轉變。我們後面還會有更多挑戰,但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我們解決了,未來將有無限可能。

2

技術積累:打好底座再做突破

InfoQ:能否給大家分享一下 openEuler 的技術架構,相對於同類型產品,它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熊偉:作業系統的應用範圍很廣泛,涵蓋 IOT 設備、終端設備到伺服器、雲等場景。分界點是邊緣計算,往上的伺服器、雲場景下,作業系統的形態比較固定和統一,但是往下的 IOT,終端等領域作業系統的形態就會變的非常多樣,因此,針對這樣的產業情況,我們會有兩個目標。

第一個目標,首先是做一個伺服器的發行版,讓雲和伺服器都能用上。

第二個目標是構建一套完整的工具,使之能夠從標準發行版剪裁、定製出適合不同場景的小 OS。

對於所謂技術優勢,我個人並不傾向於這種說法,因為 openEuler 是開源的作業系統,開源的特點就是我今天把它開放給社區以後,其他廠商馬上就能享受到技術紅利。反之亦然,當別人好的特性開源出來以後,我們也能享受紅利。我們更希望是與行業的夥伴一起共同把 IT 的基礎底座打牢,做得更好,這是我們的目標。

InfoQ:能否給大家介紹一下 openEuler 最新發布的 20.09 版本的新特性?開發者可以通過什麼渠道去試用?

從特性的維度看,openEuler 國內首次支持了 RISC-V 體系架構,支持了樹莓派。發布了全新虛擬化平臺 StratoVirt。此外還有機密計算框架 secGear,安全框架 IMA 等等。同時隨著麒麟軟體貢獻了 UKUI,openEuler 也終於有了圖形化界面。這幾點都是非常振奮人心的進展。

InfoQ:在 Linux 內核層面,openEuler 都做了哪些具體的工作?

熊偉:openEuler 在內核上的貢獻比較廣泛,主要體現在對 ARM 體系架構的支持上。在 5.8 Kernel 上,華為是全球貢獻第二的廠商。除此之外,在安全、性能、多核等方面,華為也都做了非常多的貢獻。但我們對內核團隊的期望還是比較高的,除了體系架構、驅動、底層硬體支持以外,也期望未來能夠在內核的基礎框架層面,華為能持續提供創新的貢獻和思路。

InfoQ:openEuler 是一種支持多算力架構的作業系統,主流的 x86、ARM、RISC-V 這些架構都支持,技術上實現的難點是什麼?適配上都做了哪些工作?

熊偉:目前 Linux 對不同體系架構的支持做得不錯,從體系架構的層面看難度並沒有那麼大,現在支持一個新的體系架構相對不是那麼困難。但是因為不同晶片廠商 BSP 的差異比較大,可能存在一定的衝突,所以需要做一些適配。但這只是第一步,除了能跑起來,怎麼樣跑好才是一個大問題,充分發揮處理器的算力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理論上來說,無論是對內核、晶片還是體系架構的支持,越往上走,性能調優方面的工作就會越重要。

3

打破定局:如何構建作業系統新生態?

InfoQ:openEuler 社區的 SIG 組是什麼?社區後續發展計劃是怎樣的?

熊偉:SIG 組全稱叫 Special Interest Group,特殊興趣小組。如果把一個開源社區比作一個公司,那麼 SIG 組就相當於一個個不同的職能部門,比如開發一部、開發二部、財務部之類的。大型 / 綜合性開源社區很多是以 SIG 組作為基本的組織單元。

比如在 openEuler 社區中,如果想開發一個圖形化界面,如何去做開發和承載呢?這時候就需要組織一撥人去做這個事情,實際上 SIG 組就相當於承載了這個職能。SIG 組裡的工作流程、工作方式、技術演進方向,都在 SIG 組內進行討論。如果大家有很好的想法,或者希望在 openEuler 社區中去做一個新的領域,我們很歡迎大家在 openEuler 社區中申請一個 SIG 組,把領域內的好手聚在一起,共同開發。

在 SIG 組之上,我們有 TC 委員會,就是技術委員會,TC 對這些 SIG 組起到輔導,促進,監督的職能。SIG 組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動態的。社區內的 SIG 組可能會撤銷、合併、分裂,這完全取決於社區的演化,在這個過程中,TC 不會幹涉 SIG 組的技術方向,但會對 SIG 組之間的關係做協調,當 SIG 組之間產生無法自行協商解決的衝突的時候,TC 做最終的裁決。

目前 openEuler 社區的治理遵循扁平化的原則,主要包括理事會、秘書處、技術委員會、安全委員會、SIG 組五類組織。理事會和秘書處主要負責社區的運營工作,技術委員會、安全委員會和 SIG 組主要負責技術層面的工作。安全委員會相對獨立,它對整個社區的安全負有監督重任,不受其他組織幹預,確保獨立性。我們也期望通過這種扁平化的管理實現開放和高效兩個目標。

openEuler 社區發展的方向是比較明確的。從代碼 release 到現在,也就十一個月時間,第一個正式版本今年 3 月份發布距今也就半年多,在這個初始階段:

首先是把作業系統的完整性、易用性問題解決。目前社區已經有 70 多個 SIG 組,基本涵蓋了作業系統的大部分功能領域,但仍舊有不少缺失的地方需要補齊。

第二個發力的維度是安全。隨著全面雲化的到來,加上邊緣計算開始興起,安全的重要性凸顯出來了。20.09 版本上我們發布了 IMA、secGear 等安全可信新特性。在明年將發布的 21.03 版本上,還會有更新的安全技術特性發布,敬請期待。

第三方面是性能,作業系統在性能層面要充分發揮不同體系架構的算力,這也是我們非常重視的方向。

最後一個大的方向是雲原生化,雲原生的理念橫跨完整性、易用性、安全性,未來會逐步地對作業系統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對我們而言云原生是一個自然的演化過程。明年的某個版本上,大家會看到我們新一代雲原生作業系統的原型發布,這個很值得期待。

InfoQ:技術架構的搭建相對容易,一個健康、壯大的生態卻很難。在同類型作業系統已經相對成熟的情況下,您認為 openEuler 社區持續生長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熊偉:作業系統行業多年來只有幾個傳統的大玩家,成熟穩定就意味著很少有突破,很少有成功的創新的嘗試。openEuler 希望在這個成熟的領域做更大膽的嘗試。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openEuler 想法會更加前沿,我們會期望更多新技術甚至是尚不成熟的技術在我們的社區裡孵化。

從技術演化的角度來看,不論是從硬體層面還是業務層面,IT 世界已經在發生潛移默化的巨大變革,對於作業系統而言,變革的時間點也已經到來。當我們把這個社區建立起來以後,你會發現國內蘊含了巨大的能量,只是以前沒有出口和渠道。當 openEuler 出現以後,各種廠商、各個技術團隊甚至個人都爆發出了驚人的潛力,碰撞出了非常多的想法,我們相信中國的開源土壤和文化也在不斷地形成。

最重要的一條,我認為還是商業邏輯。openEuler 做出來以後,不光為了服務華為,我們更期望它能夠成為行業內共同維護的一個底座式的平臺。我們對於體系架構沒有偏向性,任何的 ISV、OSV 我們都持歡迎態度,大家都能在 openEuler 上獲得商業利益,即使是競合關係也能促進行業的持續發展。我相信以上是促使 openEuler 在國內快速發展的原因。

4

層層質疑:國產作業系統有多難?

InfoQ:開發者對國產作業系統的印象就是換皮 Linux,openEuler 有沒有遇到類似的質疑,您怎麼看這個問題?造成這個現象的根因是什麼?

熊偉:首先這個質疑是對的。國內作業系統行業長久以來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 openEuler 期望能徹底地改變這個格局。

這要從作業系統到底是怎麼構建起來說起,大家通常都關注 Linux 內核 kernel,實際上一個標準的 Linux 作業系統非常複雜。以伺服器作業系統為例,通常由 4000 - 5000 個軟體共同組合而成,kernel 只是其中之一。如果是桌面系統,軟體總量甚至上萬。

如果以蓋房子的比喻來形容作業系統的構建,這一個個構成作業系統的軟體就像長在森林裡原木,國外的社區,廠商是從森林裡採伐原木,加工設計、建造成一個作業系統的房子。而以前我們國內的廠商則是把人家建好的房子整體拿過來,重新刷上油漆,打上自己的 logo,這就是所謂的換皮。這種做法意味著,我們之前所謂製作作業系統根本談不上設計能力,如果想把別人設計好的兩室一廳的房子改成三室一廳,或者新增廚房、廁所,我們之前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

openEuler 的做法則是直接從森林裡伐木頭,自己設計、打磨、組裝,從底到上完全是自己設計和構建的,這樣做出來的東西,培養出來的人才梯隊後面的演進就可以做到隨心所欲。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相信大家也能看到 openEuler 的成果,換皮一說對 openEuler 肯定是不成立的。

InfoQ:openEuler 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如何構建起一個開放、信任的生態?

熊偉:從近兩年的情況看,生態在 IT 圈子裡的認可度越來越高,華為也看到了這個趨勢。我們選擇開源 openEuler 也是著眼於生態的建設。經過大半年的努力,社區的規模越來越大,質疑聲越來越少,合作夥伴們也看到了華為的誠意和 openEuler 背後的商業邏輯。

相關焦點

  • openEuler Summit 2020帶你領略開源與作業系統的技術盛宴
    你有想過一群用代碼改變世界的人——開發者們,是如何過聖誕節的嗎?微博話題#openEuler是個啥#目前在話題榜上熱度不斷攀升,受到了開發者們的強烈關注和熱議,也引起了廣大網友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當日下午,還將設置面向未來的作業系統專題、全場景化的雲和雲原生技術專題、虛擬化技術的新發展專題、開源和基礎設施專題、基礎軟體應用實踐專題等等一共六大專場,多維度、全方位為您解讀,帶您深入了解 openEuler的技術與社區發展。
  • 優麒麟開源作業系統已宣布 UKUI for openEuler正式發布
    優麒麟開源作業系統昨日宣布,UKUI for openEuler 正式發布。   UKUI 是由麒麟團隊開發的基於 Linux 發行版的輕量級桌面環境,默認搭載在優麒麟開源作業系統和銀河麒麟 / 中標麒麟商業發行版中。
  • 開源作業系統是什麼
    開源作業系統(open source operating system) ,就是公開原始碼的作業系統軟體,可以遵循開源協議(GNU)進行使用、編譯和再發布。在遵守GNU協議的前提下,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隨意控制軟體的運行方式。
  • 中國OS崛起之路:活躍的openEuler開源社區是關鍵
    openEuler社區要成為最活躍的開源社區,還要做什麼? Linux改變世界:openEuler承接新需求 眾所周知,硬體+作業系統是計算產業的基石,是核心技術。
  • openEuler理事會成立,開啟作業系統創新發展新徵程
    openEuler理事會成立,開啟作業系統創新發展新徵程 通信世界全媒體 發表於 2020-12-25 09:17:12 12月24日,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
  • 在中國做作業系統研發 20 年是種什麼體驗?丨 openEuler 英雄匯
    為什麼中科院軟體所會選擇與 openEuler 一起合作?一個成功的作業系統應該是怎樣的?帶著這些問題,InfoQ 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副總工、智能軟體研究中心主任武延軍。
  • 擁抱開源,激揚代碼,當高校開發者遇上openEuler
    大賽的初衷是鼓勵高校學生積極參與開源項目,無論對於國內開源生態體系的構建,還是對於他們自身開發技能的鍛鍊,都是一次極為難得的機會。   83個賽題自由選擇,涵蓋最流行技術領域   來自華為、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麒麟信安、潤和軟體的高級技術專家組成出題智囊團,以實際生產環境中遇到的問題為靈感,衍生出共 83 個賽題供參賽選手們自由選擇,涵蓋了從作業系統、IoT、大數據,到人工智慧、雲原生、圖像處理等十多個當下最為流行的技術領域,而這些題目將全部在 openEuler 作業系統上面實現。
  • openEuler社區理事會成立:推進我國作業系統發展
    據國內媒體報導,2020年12月24日,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軟體行業協會、綠色計算產業聯盟主辦,華為、飛騰、麒麟軟體、統信軟體、普華基礎軟體、麒麟信安、中科院軟體所協辦的作業系統產業峰會在北京成功舉行。在峰會上,openEuler社區理事會正式宣布成立。
  • openEuler Summit 2020 成功召開,探討基礎軟體與開源生態
    本次大會匯聚資深技術專家、開源社區技術委員、Maintainer、廣大開發者及用戶,圍繞軟硬體協同、雲邊端和多樣性算力場景展開深入探討,共同挖掘基礎軟體在開源生態下的技術創新潛能。大會中,華為計算產品線副總裁張熙偉從創新、開源和人才三個維度分享了未來作業系統發展方向。
  • openEuler社區理事會正式宣布成立 推進中國作業系統生態發展
    大會由中國軟體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陳寶國主持,匯聚各界行業精英、學術專家等重磅大咖,從產業政策、技術創新、商業驗證、生態共建、開源共享等多個方面,共同探討作業系統產業生態發展的新進展、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生態。作為作業系統領域的年度盛會,此次峰會匯聚產業界各方力量,在精彩的觀點碰撞中為作業系統產業發展指明了機遇和可行方案。
  • openEuler 社區理事會宣布成立,推進國內作業系統生態發展
    12 月 24 日,在作業系統產業峰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表示,在軟體定義一切的時代,泛在作業系統的概念將引領下一次作業系統的跨越式發展,面對巨大創新空間,需要加強 「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並對我國作業系統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如下認識和期望:產業發展,生態先行;應用導向,試點先行;創新模式,開源先行;支撐研發,人才先行;產權保護,「嚴」字先行。
  • 小型開源作業系統種類繁多,Zephyr針對資源受限設備開發脫穎而出
    智能家居、可穿戴產品等小型物聯網設備在選擇作業系統的時候,往往面臨自身內存資源不足的困境,雖然已經有一些開源作業系統解決方案適用於這些資源受限的設備,但是要尋求最佳的選擇還需要深入研究。儘管有少數類似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這樣的替代方案,但是Linux已經成為事實上的開源作業系統。
  • 僅用一年即成中國最具活力的開源社區,openEuler何以破局?
    由此,openEuler的身份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不僅僅是作業系統,而是一個極具活力的開源社區,它與作業系統建立緊密的聯繫,形成關聯的正循環:社區的開源讓作業系統不斷進化、迭代,吸引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加入其中,進而讓開源社區的活躍度不斷增加……在openEuler開源社區的願景中這樣寫道:「通過社區合作,打造創新平臺,構建支持多處理器架構、統一開放的作業系統社區,推動軟硬體生態繁榮。」
  • 放棄Windows後,開源作業系統能成為主流桌面系統嗎?
    以此為契機,很多個人、地方、甚至國家都開始摸索基於Linux的開源作業系統,希望從此擺脫對微軟作業系統的依賴,減少 IT 開支,並鞏固自身的數字 和技術主權。 土耳其 土耳其開始嘗試開源作業系統的時間也很早。在2005 年,由國家資助的一個小團隊開始研發 Linux 發行版 Pardus。
  • 開源軟體和OpenSSL的真實故事到底是什麼樣的?
    開源軟體也是如此。開源軟體的世界是激烈競爭的,任何一個組織,都可以從當前代碼分支一份繼續開發新的版本,這個行為叫做 Fork。一個開源組織要想生存下去,最重要的基礎就是普遍被使用,不然很快就會被競爭者替代。一個軟體被普遍被使用之後,就會因此衍生出相關服務,團隊可以通過這些服務獲得比較好的收入,商業模式就成型了。
  • Tails:專注於隱私保護的開源作業系統
    Tails 是一個 Live 作業系統,能安裝在光碟、U 盤和 SD 卡上,可以隨身攜帶,需要時直接從光碟、U盤或 SD 卡啟動之後就能上網,因此被稱之為口袋作業系統。它是一個基於 Tor 的 Linux 作業系統,啟動之後會自動運行Tor,它不向本地系統儲存任何數據。Snowden、記者 Glenn Greenwald和紀錄片製作人Laura Poitras 都使用這個作業系統,而且Edward Snowden 使用 Tails 主要是為了規避NSA 的窺視。Poitras 稱,雖然安裝和驗證略有麻煩,但一旦設置好之後使用起來是很簡單的。
  • openEuler是個啥
    而當有個人深入走進你的生活,便會因遇見了一個全新世界而變身「好奇寶寶」:虛擬化是啥?雲原生是啥?#openEuler是個啥#?也許,看完視頻的你,問題會比視頻中小姐姐問題還多…看完視頻後,是不是很想複製片中男主的完美人生?是不是很想成為後廠村最靚的格子襯衫仔?是不是更想知道這些都是啥?來,到openEulerSummit 2020一起找答案吧!
  • 華為、統信 UOS 宣布:openEuler 開源社區成立 DDE 桌面項目組
    IT之家7月8日消息 日前,經過 openEuler 技術委員會討論決定,openEuler 開源社區正式成立 DDE SIG(SIG 是社區根據領域劃分的各個領域的項目組 / 興趣小組)。DDE SIG 的首位 Maintainer 為作業系統廠商統信軟體。IT之家獲悉,DDE 是統信軟體自研的一款全功能的桌面環境,為用戶提供美觀易用、智能協同的界面交互。DDE 已經被移植到包括 Archlinux、OpenSUSE、Ubuntu、LinuxMint、Fedora、Manjaro 等主流 Linux 發行版中。
  • 短短一年, openEuler 社區是如何繁榮起來的?
    張琦琛:前段時間跟幾個同學報名了華為的 2020 openEuler 高校開發者大賽,我建了一個近百人的微信群,一塊玩鵬城實驗室開發者雲,一塊兒交流鯤鵬架構和 openEuler 作業系統,還有這次參加峰會的 KeyNote Demo 秀都是特別好的玩法,對我自己是一個極大的鍛鍊,一方面,通過撰寫技術博客、公眾號文章能夠提升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小夥伴們加入到
  • 谷歌正式公布開源作業系統Fuchsia 向公眾開放該項目bug跟蹤器
    12月9日,在過去的五年裡,谷歌一直在開發全新的開源作業系統Fuchsia。當地時間周二谷歌宣布,谷歌Fuchsia OS作業系統的開發將更加開放,並號召開發者做出更多貢獻。   自始至今,Fuchsia作業系統就一直是開源的,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和下載必要的原始碼來自行豐富作業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