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自建房外牆貼瓷磚時,下面的底子究竟該是幹透了再貼為好,還是半乾就可以貼?關於這個問題,讓不少的人糾結。
其實黑嫂十分理解這種糾結的心理,農民蓋一次房子不容易,就想把一切都做完美,貼瓷磚又關係到房子的外表,可以說是房子的外貌,糾結是正常心理。
其實這個貼瓷磚需要注意的點還是挺多的,想要知道是幹透了再貼為好,還是半乾時就貼為好,首先得明白這個瓷磚在貼的時候流程是什麼,然後再說它需要什麼,明白這些後,自然就會明白什麼時候貼為好了。
一、貼外牆磚的流程
在農村,當我們的主體完工後,外牆上需要先粉刷一層灰漿,這是打底子,當然了,如果是貼外牆磚,沒有這層底子也可以完成,但還是打底子為好,可以使下面更加平。
但在粉刷這一層底子時,我們需要把牆面淋得溼一些,為啥要這樣做?是為了讓灰漿和牆面能夠更好地結合。
那有人說這個不淋溼能出現什麼情況?不淋溼的情況下, 我們的磚牆是幹的,帶來的結果就是,我們抹上灰漿後,這些灰漿會馬上收縮凝固,由於收縮得太快,導致表面出現一道道的裂縫,甚至是直接脫落。
所以,在我們想要添加別的東西在牆上時,一個首先條件是牆面需要一定的水分來防止收縮過快。
等到灰漿抹好後,需要一定時間來使其收縮,等收縮快要完成時,我們才能貼瓷磚。
所以,由這個流程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如果是想要貼外牆磚時,底子太幹是不行的,那會導致收縮過快。太溼也不行,那會出現掛不住磚的情況。
而最後的就是半乾的時候,準確來說,是幹到十分之七十。
二、為什麼貼外牆磚要半乾時為好
那有人會覺得奇怪,為啥半乾就好?我們上面就說了,並不是半乾,是超過半乾,就是幹到七分時可以貼磚。
為啥呢?因為我們要知道這個外牆磚是怎麼貼上去的。
貼外牆磚不用砂漿,用的是純素灰獎。這個純素灰漿就是純水泥,不摻沙子,只把水泥用水摻和好後,抹在瓷磚背面,然後貼在牆上。
我們這個抹在瓷磚後面的素灰漿是溼的,如果下面的底子是幹的,那這個素灰漿裡的水分會迅速被乾燥的牆面給吸收,這就會導致收縮太快,失去了其粘貼的作用,導致後面的外牆磚發生脫落。
而如果是底子太溼,比如說我們剛抹完下面的底子,然後就去貼外牆磚。這個時候,底子很溼,而外牆磚背面的素灰漿也是溼的,兩者都是溼的,外牆磚又有一定的重量,這就會導致牆面掛不住這個外牆磚,需要人扶著等裡面收縮。所以,有些貼外牆磚的工匠在看到底子比較溼時,會灑上一些幹水泥灰面使其收縮,目的是用這些幹灰面吸掉裡面的水分。
太幹了不行,太溼了也不行,只有半乾或者是幹到七八分時貼這個外牆磚最好,這時候裡面含有一定的水分,不會收縮太快,而半乾的灰漿面和溼的純素灰漿也能達到最完美的結合凝固,達到我們外牆磚結實貼在牆面上的目的。
最後:這個貼外牆磚其實沒有別的好方法,也沒有替代的方法,因為這個流程不會變。所以,我們的建議是幹到七八分再貼外牆磚,使我們的外牆磚跟牆面可以達到最好的結合狀態。注意這裡說的只是貼處牆磚,像是噴真石漆或者是掛大理石,各項作業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