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蜻蜓黃瑞勇/文
武漢疫情,攪動著全國上下所有人的心。雖然近日各地的現存確診總數和現存重症總數在下降,但遠遠沒到可以宣布戰疫勝利的地步。加上韓國、日本、伊朗、義大利乃至美國,連日來都人心惶惶、對新冠肺炎如臨大敵,國人絕對不可掉以輕心。
本文以學術角度,講一下和新冠肺炎關係最為密切的3個一級學科,希望大家藉此能了解我國哪些高校在這些學科上具有相對高的學術水準。
什麼是一級學科?一級學科是學科大類。比如,我們熟知的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就是歸到理學的一級學科。比如我們熟知的中國語言文學(中文)、外國語言文學(外語)、新聞傳播學,就是歸到文學的一級學科。
一級學科會下設若干二級學科。比如作為一級學科的物理學,其下屬就有理論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物理、無線電物理等8個二級學科。眾所周知,專業搞科研通常會從研究生開始。研究生的每一個學位,就對應一個二級學科。我們經常會看到「一級學科博士點」和「二級學科博士點」這樣的內容。兩者的區別是:一級學科有博士點,意味著其下屬所有的二級學科,都能授予博士學位。反過來,某個二級學科有博士點,不代表其他的二級學科就有博士授予權。了解了以上就明白,國家學科評估,是按一級學科來評估某大學該學科的發展水平。
在學術上,傳染疾控歸屬的一級學科是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病毒學歸屬於微生物學,微生物學歸屬的一級學科是生物學。對新冠肺炎來說,CT在診斷和病情的評估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CT和X線攝片屬於醫學成像。醫學成像在技術應用上,原先歸屬於臨床醫學一級學科。2011年學科調整,歸屬於新成立的醫學技術一級學科。醫學成像在基礎研究上歸屬生物醫學光子學,其歸屬的一級學科是生物醫學工程。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涉及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衛生經濟學、健康教育學、衛生管理學、社會醫學、傳染病學、寄生蟲學、媒介生物學、營養學、毒理學、消毒學、環境醫學、職業病學、地方病學、衛生檢驗、食品衛生學、環境衛生學、勞動衛生學、放射衛生學、衛生工程學、少兒衛生學、婦幼衛生學、優生學等學科。
生物醫學工程是新興交叉學科。它綜合工程學、物理學、生物學和醫學的理論和方法,在各層次上研究人體系統的狀態變化,並運用工程技術手段去控制這類變化。其目的是解決醫學中的有關問題,保障人類健康,為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服務。生物工程醫學分支包括生物力學、生物控制論、生物效應、生物材料、醫學成像、信號處理與分析、神經網絡等。
醫學技術的研究內容,是與相關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工程技術、應用診斷治療技術密切結合,並注重技術應用、技能培養和醫學工程與技術的研究發展。由於學科成立時間相對短,所以醫學技術暫不列入最新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
學科評估,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簡稱:學位中心),按照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對具有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資格的一級學科進行整體水平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進行聚類排位。此項工作於2002年首次在全國開展,目前一共完成了4輪。2002年-2004年為首輪學科評估,2007年-2009年為第二輪學科評估,2010年-2012年為第三輪學科評估,2016年-2017年為第四輪評估。
學科評估結果,因為客觀、公正、權威,是中國所有高校、所有第三方和個人,最為重視的中國高校學科發展報告。下面我們來看看和新冠肺炎關係最為密切的3個一級學科歷次學科評估結果。(相關高校點評,純屬個人意見)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1、實力派復旦,從第1——第3——第3.5——第4,領頭位置不保。(第3輪復旦成績雖然並列第3,但是由於和南京醫科大學成績並列,所以名次取2所高校平均值第3.5名。以下各校排位計算方法同復旦)由於此次其屬下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在疫情中表現極佳、令全國人民刮目相看,第5輪學科評估應該會有佳績。
2、佛系北大,從第2——第1——第2——第4。京華C位在此,當然與世無爭。
3、湖北雙子星華中科大,從第3——第2——第1——第1.5。一步一印,搶得頭籌。華科此次疫情損失慘重,第5輪學科評估要保住金身難度不小。
4、東北名校哈醫大,從第4——第5——第6——第4,實力強大,無懼兜轉。
5、華東巨無霸浙大,從第5——第7——第3輪未入前16——第13.5,下滑不小。但此次李蘭娟院士為浙大掙分極多,對第5輪評估肯定利好。
6、中南湘雅醫學院,向為名校,只是在首輪以第6留下縹緲驚鴻影后,就遁去無蹤。
7、江蘇名校南醫大,從第7——第4——第3.5——第1.5,完美的逆襲典範。南醫大表現如此出色,跟其現任校長沈洪兵院士是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專家有莫大關係。南醫大的脫穎告訴我們,只要潛心砥礪;學科霸主,不一定會被985、211、雙一流高校所壟斷。
8、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也是老牌勁旅,從第8——第9.5——第8.5——第13.5,充分說明競爭之激烈。
9、吉大白求恩醫學部,作為響噹噹的老字號,從第9——第13.5——第3輪後在領先榜上消失,可見學科整合和保持競爭力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10、華南一哥中山,從第10——第7——第5——第8,總體有小幅攀升。
11、西南一哥川大華西醫學院,從第11——第7——第8.5——第13.5,發揮不算太穩定。
12、金陵大腕東南大學比較奇怪,從第12——第9.5——第7——猛然跌出前16,希望下次可以捲土重來。
13、在第4輪評估中,軍隊醫學院校終於齊齊發力。四軍大、二軍大、南方醫大(原一軍大)並列第8,展示了軍隊醫學的雄厚實力。
14、位於京師的首醫,第3輪開始亮相,排名第14.5;第4輪衝進前10,排位第8;未來可期。此次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王辰院士,本科就畢業於首醫醫療系。
縱觀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這20年,真是各校爭雄、難分伯仲。從地域上說,頭部學校遍布華東、華中、華北、東北、華南、華西。從行業上說,和普通醫學院校相比,軍隊院校實力也相當不俗。從重點院校劃分看,雙一流、985、211高校各綻異彩。甚至排名最靠前的南京醫科大學,還是1所非「雙一流、985和211」的「三非」大學。向金陵驕子南醫大深深致敬!
生物學
1、中國高校兩霸:北大、清華出類拔萃,一直交替保持領騎黃衫。總分上北大稍稍領先。
2、實力派復旦,從一直的優秀生前3名,於第4輪驟然滑坡,令人驚愕。(第4輪復旦成績雖然並列第9,但是由於有8所高校成績並列,所以名次取8所高校平均值第12.5名。以下各校排位計算方法同復旦)
3、武漢名校華中農大從第4——第12——第9.5——第6,起伏雖大,但表現已很不凡。
4、華南一哥中山,從第5——第3——第9.5——第12.5,同樣下滑明顯。
5、華東巨無霸浙大,從第6——第7——第13.5——第12.5,離第一梯隊漸行漸遠。
6、湖北雙子星武大,從第7——第5——第6——第6,水準相當穩定。
7、農業高校首席中國農大,從第8——第6——第9.5——第6,略有提升。
8、華北名校南開,從第9——第12——第9.5——第12.5,有小幅退步。
9、京師名旅北師大,從第10——第16——從第3輪開始跌出前16,充分反映了學科此起彼伏的競爭之激烈。
10、靠高端理科發力的中科大,從第11——第12——第6——第6,進步明顯。
11、老牌勁旅南大,從第12——第9——第6——第6,同樣輕鬆上颺。
12、大黑馬上交,從首輪未入榜——第16——第4——第2,簡直如火箭般躥升,令人稱奇。
13、東南名校廈大,從第14——第9——第12——第12.5,一直期待穩入前10。
14、華中科大和東北師大,攜手首次闖入前16,第4輪均為第12.5。第5輪評估對此兩校至關重要。
縱觀生物學一級學科這20年,頭部位置基本上由老牌雙一流A類大學牢牢把持。這裡面,華中農業大學不畏強手,突圍而出,傲然屹立TOP 10,難能可貴。向武漢名校華中農大深深致敬!
生物醫學工程
1、華東巨無霸浙大,從第1——第4——第7.5——第5.5,領頭位置不保。(第3輪浙大成績雖然並列第6,但是由於和其他3所大學成績並列,所以名次取高校平均值第7.5名。以下各校排位計算方法同浙大)
2、金陵大腕東南,從第2——第1——第1——第1.5,當之無愧的本領域王者。
3、滬上頭牌上交,從第3——第2——第3.5——第3,穩居第一方陣之列。
4、西北老大西交,從第4——第5.5——第7.5——第11,漸有力不從心之感。
5、湖北雙子星華科,從第5——第5.5——第3.5——第1.5,躍升頂尖一流。此疫華科實力受損,希望儘快恢復狀態。
6、西南一哥川大,從第6——第3——第5——第5.5,實力和氣度均不凡。
7、工科霸主清華,從第7——第7——第2——第5.5,可知競爭有多麼白熱化。
8、軍醫高校佼佼者、如今更名南方醫大的一軍大,只在首輪中位列第8,曇花一現。
9、工科老牌天大,從第9——第10——第14——第11,小幅震蕩。
10、瀟湘名校中南,從第10——第14——第3輪後跌出前16,明顯下滑。
11、嶺南工科大佬華南理工,從第11——第2輪不見蹤影——第14——第11,守住初心。
12、西南工科重鎮成電,從第14——第12——第10.5——第11,穩健上行。
13、老牌勁旅重大,從首輪未見蹤影——第8.5——第7.5——第11,可圈可點。
14、綜合實力派復旦,從首輪無影蹤——第8.5——第14——第11,起伏不定。
15、工科天行者北航,首輪、二輪均沒顯山露水。第3輪列第7.5,第4輪進到第5.5,進步神速,前景可期。
16、綜合霸主北大,首、二輪未現蹤影。第3輪列第10.5,第4輪列第11,已然發力。
縱觀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這20年,頭部位置基本上同樣是神仙打架,由各老牌雙一流A類大學牢牢把持。由於生物醫學工程和信息類學科密切相關,隨著各勁旅對生物醫學工程發展的加大投入,未來這個學科的競爭將日趨白熱化。
在中國,一個學科,如果參與研究的高校越多,越容易產生集聚效應,從而不斷提升學術水準。由於學科評估是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官方牽頭,作第三方、非行政化、非服務性評估,並分「師資隊伍與資源」、「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水平」、「社會服務貢獻與學科聲譽」4項一級指標,所以其結果受到公眾高度信賴。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共有513家單位、7449個學科參評,涵蓋了高達94%的全國高校博士點。正是學科評估的客觀、全面和公正,故而最新學科評估結果和學科評估動態變化已成為廣大學子高考志願填報的重要依據。
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生物學共有161所高校參評,生物醫學工程共有70所高校參評,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共有54所高校參評;從數據知道這3個一級學科裡面,生物學規模最大。但比起工商管理(共有240所高校參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共有238所高校參評),生物學並不是最大的學科。即使在醫科裡面,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參評高校數,只和中西醫結合相等,少於藥學(104所參評)、臨床醫學(86所參評)、基礎醫學(78所參評)、護理學(59所參評)。衷心希望今後開展生物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生物醫學工程、醫學技術研究的高校越來越多。因為這幾個學科的蓬勃發展,一定會給我國的病毒治理和疾控安全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