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一樓,有人罵我,我聽到了很生氣。我站在十樓有人罵我,我聽不太清楚,我還以為他在跟我打招呼。我站在100樓有人罵我,我根本聽不見,也看不見。一個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沒有高度。高度不夠,看到的都是問題。格局太小,糾結的都是雞毛蒜皮。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將會不可思議。
——稻盛和夫
古時有這樣一個笑話:
冬天,三個老漢一起蹲在牆角,一邊曬太陽,一邊大談理想。
拾糞的老漢說:「如果我當了皇帝,我就下令這條街東面的糞全部歸我,誰去拾就派公差去抓他。」
砍柴的老漢瞪了拾糞老漢一眼說:「你就知道拾糞,如果我當了皇帝,我就打一把金斧頭,天天用金斧頭去砍柴。」
討飯的老漢聽完後哈哈大笑,眼淚都笑出來了,他說:「你們兩個層次真低!都當皇帝了,還用得著幹活嗎?要是我當了皇帝,我就什麼也不幹,天天坐在火爐邊吃烤紅薯。」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會對人生造成巨大的影響。思維格局不一樣,決定事物高度的標準就會千差萬別,甚至啼笑皆非。有一些你自以為是追求的極限,不過只是別人的墊腳石罷了。
人生·事業=思維方式(人格·理念)×努力(熱情)×能力
這是稻盛和夫的經營思維。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之所以激勵人,正是因為他將經營理念擴展到為人的哲學。經營者追求的不只是事業的成功,還有人生的幸福。
思維方式與能力、努力,任何一項為0,人生事業都會原地踏步。
中國的職場中,經常出現部門內部,部門與部門之間,勾心鬥角,作為企業的經營者,視而不見,只一味地追求結果(賺錢)。結果就是公司從沒有留下過任何有用的人才,而那些離開人大多數都有了很好的發展,自己的企業只是在微小的盈利中原地踏步,經不起任何一場風暴的侵襲。
就像在這場還未結束的疫情中,類似於這樣的企業,瀕臨破產。如果不改變經營思維,若再次創業,仍然會以失敗告終。
在日本,日航就是最好的例子。當企業員工被官僚人員替代,官僚場中勾心鬥角,唯利是圖的習性在日航裡日益發酵,企業經營者坐視不管,只盲目的追求結果。倒閉是必然的結局。
稻盛和夫耄耋之年接收即將倒閉的日航,解析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奧秘就是稻盛和夫人格的光潔、稻盛哲學的高明,用「大道若簡」的思維方式,在日航引入並轉化,最終起到推動「化學反應」作用的過程。(點擊此處了解詳情(日航起死回生背後的「人性與欲望」)。)
稻盛和夫認為,我們應該理性地反思過去,我們要隨時保持理性的思維和高度,不要太過於情緒化和感情化,不要傷害自己,應該提出新的對策。
理性和感性,大膽和細心,溫情和嚴厲,看起來都是性質相反的東西。但人只有兼備這兩個極端,並讓其正常地發揮作用,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
所謂「兼備兩極」並不是「中庸」,也不能偏向一方,更不是兩者相加除以2取中間值。而是兼備這兩個極端,按不同場合運用自如。這樣做非常重要。
比如,為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我們既要有科學家那樣的合理性,又要有與人親密相處的豐富的感性。
為了實現目標,在制訂具體計劃的時候,必須進行徹底的邏輯性思考,而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又需要領導者卓越的人格魅力,把周圍的人們裹挾進來。
徹底追求邏輯的合理性和感動人心的深厚情誼,兼備這種性質不同的兩極,才能把工作做得完美無缺。
為了鼓勵有想法的創業者和年輕人,稻盛和夫把他的觀點和教導都寫進書裡,最經典的莫過於《幹法》、《活法》《心法》三部曲。這三本書講述了稻盛和夫畢生的經驗和智慧,真正使用的方法,沒有雞湯灌溉,全是實戰,教你如何正確應對人生挫折。
2020很快要過去,2021年或許仍是經濟寒冬,要如何度過就看自己能否感悟其中道理。人生總是充滿了未知數,我們永遠無法預測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最好的方式,是改變自己的思維高度,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夠創造價值,能看到優勢的人,才能具備成功者的思維,《幹法》《活法》《心法》這一套書或許彌補你的思維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