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和LiteOS的內核都是一樣的名字,可它們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2021-01-17 電子發燒友
鴻蒙和LiteOS的內核都是一樣的名字,可它們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HarmonyOS社區 發表於 2021-01-13 10:17:31

摘要

鴻蒙和LiteOS的內核都是一樣的名字,可它們究竟有什麼不同呢?一起來對比一下文件吧!

HarmonyOS系統

HarmonyOS是一款「面向未來」、面向全場景(移動辦公、運動健康、社交通信、媒體娛樂等)的分布式作業系統。在傳統的單設備系統能力的基礎上,HarmonyOS提出了基於同一套系統能力、適配多種終端形態的分布式理念,能夠支持多種終端設備。

鴻蒙系統的特點(硬體互助,資源共享):

01

分布式軟總線

分布式軟總線是多種終端設備的統一基座,為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提供了統一的分布式通信能力,能夠快速發現並連接設備,高效地分發任務和傳輸數據。

02

分布式設備虛擬化

分布式設備虛擬化平臺可以實現不同設備的資源融合、設備管理、數據處理,多種設備共同形成一個超級虛擬終端。針對不同類型的任務,為用戶匹配並選擇能力合適的執行硬體,讓業務連續地在不同設備間流轉,充分發揮不同設備的資源優勢。

03

分布式數據管理

分布式數據管理基於分布式軟總線的能力,實現應用程式數據和用戶數據的分布式管理。用戶數據不再與單一物理設備綁定,業務邏輯與數據存儲分離,應用跨設備運行時數據無縫銜接,為打造一致、流暢的用戶體驗創造了基礎條件。

04

分布式任務調度

分布式任務調度基於分布式軟總線、分布式數據管理、分布式Profile等技術特性,構建統一的分布式服務管理(發現、同步、註冊、調用)機制,支持對跨設備的應用進行遠程啟動、遠程調用、遠程連接以及遷移等操作,能夠根據不同設備的能力、位置、業務運行狀態、資源使用情況,以及用戶的習慣和意圖,選擇合適的設備運行分布式任務。

05

一次開發,多端部署

HarmonyOS提供了用戶程序框架、Ability框架以及UI框架,支持應用開發過程中多終端的業務邏輯和界面邏輯進行復用,能夠實現應用的一次開發、多端部署,提升了跨設備應用的開發效率。一次開發、多端部署。

06

統一OS,彈性部署

HarmonyOS通過組件化和小型化等設計方法,支持多種終端設備按需彈性部署,能夠適配不同類別的硬體資源和功能需求。支撐通過編譯鏈關係去自動生成組件化的依賴關係,形成組件樹依賴圖,支撐產品系統的便捷開發,降低硬體設備的開發門檻。

HarmonyOS系統架構整體遵從分層設計,從下向上依次為:內核層、系統服務層、框架層和應用層。系統功能按照「系統]Huawei LiteOS是華為針對物聯網領域推出的輕量級物聯網作業系統,是華為物聯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輕量級、低功耗、互聯互通、組件豐富、快速開發等關鍵能力,基於物聯網領域業務特徵打造領域性技術棧,為開發者提供 「一站式」 完整軟體平臺,有效降低開發門檻、縮短開發周期,可廣泛應用於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車聯網、LPWA等領域。

   

Huawei LiteOS

Huawei LiteOS自開源社區發布以來,圍繞物聯網市場從技術、生態、解決方案、商用支持等多維度使能合作夥伴,構建開源的物聯網生態,目前已經聚合了50+ MCU和解決方案合作夥伴,共同推出一批開源開發套件和行業解決方案,幫助眾多行業客戶快速的推出物聯網終端和服務,客戶涵蓋抄表、停車、路燈、環保、共享單車、物流等眾多行業,加速物聯網產業發展和行業數位化轉型。

關鍵特性

1

低功耗框架

LiteOS是輕量級的物聯網作業系統,最小內核尺寸僅為6KB,具備快速啟動、低功耗等優勢,tickless機制顯著降低傳感器數據採集功耗。

2

OpenCPU架構

專為LiteOS小內核架構設計,滿足硬體資源受限需求,比如LPWA場景下的水錶、氣表、車檢器等,通過MCU和通信模組二合一的OpenCPU架構,顯著降低終端體積和終端成本。

3

安全性設計

構建低功耗安全傳輸機制,支持雙向認證、FOTA固件差分升級,DTLS/DTLS+等,構建低功耗安全傳輸機制。

4

端雲互通組件

LiteOS SDK端雲互通組件是終端對接到IoT雲平臺的重要組件,集成了 LwM2M、CoAP、MQTT、mbed TLS、LwIP等全套IoT互聯互通協議棧,大大減少開發周期,快速入雲。

5

SOTA遠程升級

SOTA遠程升級,通過差分方式降低升級包的尺寸,更能適應低帶寬網絡環境和電池供電環境,經過特別優化差分合併算法,對RAM資源要求更少,滿足海量低資源終端的升級訴求。

   

系統支持對比

從官網的數據來看,目前HUAWEI LiteOS支持的硬體比鴻蒙還是豐富一些,提供了更多內核案例和移植策略,從代碼來看,它們都支持Cortex-M內核和Cortex-A內核,HarmonyOS內核文件分別有兩個,即liteos-a和liteos-m,例程分別有對應的支持,從內核名稱上看到liteos的字樣,可以推測鴻蒙內核對於Huawei LiteOS內核具有一定的繼承性;而Huawei LiteOS開源主線上僅用一個統一的內核支持了多種CPU架構,可以從Arch目錄下看到提供了對Cortex-A(包括32位及64位處理器)的支持,以及Cortex-M的支持。

總結兩個系統對硬體內核架構的支持情況。

   

因為產品定位不同,兩個系統的對內存的差別也是非常大,HUAWEI LiteOS因為其具有很高的剪裁特性,在硬體資源有限的時候的僅保留內核,可以剪裁到6KB的ROM以及消耗2KB的RAM資源,可以說對資源的消耗是低到一定程度,而HarmonyOS為了保證系統性能要求,對硬體的資源則是128K的ROM及2MB的RAM的要求。

   

從資源消耗可以看出,HUAWEI]現在兩個系統都已經開始在市場在開發者在進行學習和開發,那對其硬體的支持又是如何,總結如下表:

   

HarmonyOS的開發板支持目前還是以華為自研的晶片為主,都是自身主打的IOT及視頻處理晶片,這樣開發速度快可以更快的應用到自己的設備上,驗證系統可靠性;HUAWEI LiteOS除了支持華為自研晶片的開發板外,還支持了市場上主流的ARM開發學習板(如STM原生、小熊派、野火、正點原子等),同時提供了移植指南,可以讓開發者更容易進行開發板適配以及內核移植,並輕鬆進行IoT業務的上手和開發。

內核文件對比

因為兩者對Cortex-M的內核名字都是liteos-m,因為我就對比了兩者的內核kernel文件夾。

首先分別從各自的git庫下載master下發布的最新文件:

文件庫地址

HarmonyOS-liteos-m:

https://gitee.com/openharmony/kernel_liteos_m.git;

HUAWEI LiteOS:https://gitee.com/LiteOS/LiteOS.git;

從gitee上的庫kernel文件夾下的文件的日期都是兩個月前,說明內核的發布時間比較一致,那文件的內容,分別對比文件目錄,發現有很大的相似性,共有文件目錄都是/base;/extended;/include;HUAWEI LiteOS下會有一個Kconfig和Makefile用於文件包含定義和Kconfig文件菜單生成;而HarmonyOS則是BULD.gn和los_init.c分別用於IDE的文件編譯及內核文件剪輯初始化文件,文件功能基本移植,只是適配的編譯環境不同。

從這裡開始就有些不同,base下的文件夾設置兩者的區別較大。

   

左邊是HarmonyOS,右邊是HUAWEI]左邊是HarmonyOS提供task操作接口,右邊是HUAWEI LiteOS提供task操作接口,都提供了task的初始化(建立),文件上下文查詢,鉤子函數的使用,同時HarmonyOS提供了所有task的信息獲取,HUAWEI LiteOS提供了task入口地址的獲取的細節功能。

   

左邊是HarmonyOS提供task操作接口,右邊是HUAWEI LiteOS提供task操作接口,都提供了task的初始化(建立),文件上下文查詢,鉤子函數的使用,同時HarmonyOS提供了所有task的信息獲取,HUAWEI LiteOS提供了task入口地址的獲取的細節功能。

今天分享到這裡,後面希望可以分享各自系統移植及使用。

責任編輯:l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鴻蒙Liteos-a內核移植手冊
    鴻蒙Liteos-a內核移植手冊-韋東山很多人會混淆鴻蒙跟Linux的關係。先舉個例子,大家很熟悉的Windows裡面含有內核,也含有UI系統,含有桌面程序,普通人可以直接使用Windows。但是Linux僅僅是一個內核(它提供進程管理、文件系統等概念),必須在Linux之上安裝各種APP,普通人才可以使用。基於Linux內核製作出來的完整系統有Ubuntu、debian等等,普通人可以直接使用這些完整系統。所以鴻蒙要對標的是Windows、安卓、IOS這類完整系統,而Linux只是鴻蒙支持的內核之一。鴻蒙支持多種內核,有Linux,也有Liteos-a。
  • 華為鴻蒙HarmonyOS 2.0和安卓區別,開發者Beta版支持那些手機型號
    滿懷期待的鴻蒙系統正式上線了-開發者公測版Beta 2.0,有許多用戶討論把安卓的樣貌和軟體抄過來印上自己的鴻蒙logo、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就是換了個名字。一樣的界面,一樣的應用,一樣的操作。這個鴻蒙系統體驗比安卓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 鴻蒙發布手機版,安卓有的它都有
    面對各種支持和嘲諷的聲音,鴻蒙手機展現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出來的面貌。一眼看上去似乎和安卓手機沒有什麼區別,仍然沿用的是基於Android的EMUI 11的IU界面,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爆炸式的不同。但是另一面它也明顯的展現出了區別於安卓系統的新邏輯,帶來了一些全新的體驗。
  • 鴻蒙輕量級JS核心開發框架!
    builtin# JS應用框架對外暴露JS三方module API接口存放目錄約束語言版本:C++11版本或以上JavaScript ES5.1框架運行內存通常分為如下組成部分:JS引擎運行時內存:可調,取決於具體設備應用複雜度,通常建議64K~512K框架本身native內存:在百K級的內存設備上,建議預分配一個與native UI共用的內存池,用於native內存的管理框架針對不同的晶片平臺和底層
  • 「鴻蒙」作業系統關鍵特性解讀
    比如,如果同時有幾個應用程式發出運行請求,各個程序之間運行的先後邏輯是什麼?哪個程序優先運行,哪個程序後運行?每個程序又該分配多少計算資源?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沒有作業系統,多個程序同時運行,就會出現各個應用程式相互擠佔計算資源,最終都無法運行的情況。
  • 聊聊鴻蒙OS到底是什麼!
    安卓、iOS、Windows這些系統我們都用過,知道它們是「作業系統」,也知道它們能幹嘛、有什麼功能、有哪些特別,而到了鴻蒙OS,我們只知道華為再做一款作業系統,至於其它就很模糊,即便搭載鴻蒙OS的智慧屏發布,也沒感覺到與安卓有何不同,甚至一度認為鴻蒙OS和YunOS一樣,像網友所說的盜版安卓
  • 華為鴻蒙OS 2.0發布,重大跨越!
    開源的優勢:可以吸引更多的開發者人才與華為交流更加完善「鴻蒙系統」,也可以帶來很多的優質應用程式與建立完善的生態環境!鴻蒙OS和其它OS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專門以萬物互聯而生,有跨終端的能力,開發者不需要重複「造輪子」,因此可大大提高效率。
  • 華為鴻蒙是什麼?
    面對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這種高度靈活,沿襲自活字印刷理念的技術結構,或許也會成為鴻蒙贏得市場的關鍵。一過去的作業系統,通常是跟隨一種特定品類硬體誕生的。我們說,Windows 生於 PC 時代,iOS 和 Android 生於智慧型手機時代,在對應的設備品類上,它們都能獲得最好的體驗。可設備形態一旦改變,情況便多樣化然不同。
  • 鴻蒙系統,不止是備胎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據了解,Fuchsia作業系統並不是像Android和Chrome OS一樣使用Linux內核,而是使用一種名為「Zircon」的內核,這是一個專為嵌入式設備設計的小型內核;而它最大的優勢是可以作為一款融合Android和Chrome OS的跨設備作業系統出現,即根據硬體的不同,將作業系統分成兩個單獨的用戶界面。而這就是Google從移動網際網路向萬物互聯時代的過渡。
  • 華為發力鴻蒙,必將與小米有一場鏖戰
    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之前,AI財經社與一些產業人士探討鴻蒙,很多人表示並不了解。他們好奇,華為鴻蒙與谷歌安卓有什麼區別?它的開發者群體與安卓有什麼不同?它的商業模式又是什麼? 華為為什麼要做鴻蒙?
  • 十問華為鴻蒙系統:與安卓有何差異 其他廠商怎麼看
    「鴻蒙OS的出發點和Android(安卓)、iOS都不一樣,是一款全新的基於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作業系統,能夠同時滿足全場景流暢體驗、架構級可信安全、跨終端無縫協同,以及一次開發多終端部署的要求,鴻蒙應未來而生。」餘承東說。那麼,這些技術特點,對鴻蒙意味著什麼?目前的鴻蒙系統與安卓的差距在哪?未來,鴻蒙是否有機會取代安卓?
  • 鴻蒙系統四大產品為何不相上下?是菜鳥互啄還是神仙打架?
    在美國政府和谷歌公司的打壓下,華為,不甘示弱,主動提出了自己的兩大舉措:鴻蒙系統和華為HMS,應對谷歌服務(GMS)對華為的禁令以及未來Android系統可能的授權限制,那麼這四個傢伙的立場是什麼呢?如何理清他們之間的關係?
  • 華為鴻蒙正式發布!「鴻蒙」是什麼意思?
    今日,華為正式發布了鴻蒙作業系統,這是國人第一款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可喜可賀!相信現在很多人都還不了解這款系統的名字「鴻蒙」二字代表了什麼,小貊在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鴻蒙」是什麼意思!鴻蒙發布會從《說文解字》中,我們可以得知:【鴻】,鴻鵠也,從鳥江聲,戶工切;【蒙】,王女也,從艸冡聲,莫紅切。而二字組詞【鴻蒙】,亦寫作「 鴻濛」,有多種意思,也多被人引用,接下來我們就分別說說這個詞的幾種意思。
  • 漲個知識不虧,解讀UI和OS到底有什麼區別,華為鴻蒙能成功嗎
    這幾天我反反覆覆說了很多關於華為鴻蒙系統的相關講解,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懂到底區別在哪!那麼今天還是說說鴻蒙系統吧還是老規矩,咱們就用最通俗的話講講鴻蒙系統到底是啥?什麼是UI?什麼是OS?在認知裡,很多人分不清什麼是UI,什麼是OS,當然這也是和國內某些廠商刻意混淆宣傳有關。這也間接造就了很大一部分人以為UI就是OS,這種非常嚴重性的認知錯誤。那麼什麼是UI呢?UI即User Interface(用戶界面)的簡稱。
  • 鴻蒙的由來,你知道得多少?為什麼華為以鴻蒙來定義系統的名字?
    都知道華為,也都知道鴻蒙系統,那麼鴻蒙的由來究竟有著什麼意義?《西遊記》中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詩曰: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說到這裡,有些小夥伴可能還是有點迷糊,這書中寓意看起來跟華為以鴻蒙來定義系統的名字好像並沒有關聯,接下來就明白了。
  • 打破iOS和安卓包圍圈!華為鴻蒙2.0對普通開發者正式開放了
    鴻蒙微內核是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OS,可按需擴展,實現更廣泛的系統安全,主要用於物聯網,特點是低時延,甚至可到毫秒級乃至亞毫秒級。分層設計,彈性部署,可實現多設備串聯鴻蒙OS實現模塊化耦合,對應不同設備可彈性部署。
  • 華為鴻蒙終於來了,它會是安卓、IOS的對手嗎?
    如今鴻蒙系統的生態搭建已經在路上,未來華為在擁有自己的系統之後將會不再受到來自於系統方面的壓力,這才是華為自建系統的主要目的。那麼,華為鴻蒙系統能不能對抗安卓和IOS呢?鴻蒙系統不是「安卓」在鴻蒙2.0 Beta版本出來之後,它可以很好地安裝很多安卓APP,於是很多人就質疑鴻蒙系統是不是在安卓的基礎上搭建起來的,它的自主研發程度到底高不高?其實,華為此前推出的EMUI系統就是基於安卓底層架構開發的,與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以及其他的安卓手機系統UI是一樣的,都是使用的安卓的架構。
  • 華為鴻蒙終於來了 它會是安卓、iOS的對手嗎?
    如今鴻蒙系統的生態搭建已經在路上,未來華為在擁有自己的系統之後將會不再受到來自於系統方面的壓力,這才是華為自建系統的主要目的。那麼,華為鴻蒙系統能不能對抗安卓和iOS呢?鴻蒙系統不是「安卓」在鴻蒙2.0 Beta版本出來之後,它可以很好地安裝很多安卓APP,於是很多人就質疑鴻蒙系統是不是在安卓的基礎上搭建起來的,它的自主研發程度到底高不高?其實,華為此前推出的EMUI系統就是基於安卓底層架構開發的,與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以及其他的安卓手機系統UI是一樣的,都是使用的安卓的架構。
  • 華為鴻蒙被截胡?谷歌官宣新消息,還帶來了全新作業系統
    蘋果公司自庫克上線以來,在創新度上一直都沒有什麼新的突破,但蘋果卻能一直佔據全球手機銷量榜的榜首,除了因為庫克在供應鏈上的特殊管理之外,還因為蘋果擁有屬於自己的手機作業系統iOS。可任正非作為一個老企業家,怎麼就能甘心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小狼崽被美國獵殺呢?於是,華為推出了鴻蒙系統2.0,其實華為方面早就已經有預料,只是沒有想到來得這麼快,所以此次推出鴻蒙系統2.0版本,華為方面也是突然做出決定的。華為方面已經正式官宣將會在本月面向開發者開放手機測試版。
  • 鴻蒙承載更多想像空間 鴻蒙2.0分布式能力全面升級
    這意味著,所有的開發者都可以在鴻蒙OS原始碼上修改和自行開發使用。從某種程度上說,鴻蒙承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 現狀 榮耀智慧屏已率先搭載鴻蒙系統 據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介紹,鴻蒙OS可靈活適配全場景豐富終端形態,包括GB級別的手機、筆記本電腦,MB級別的手錶、車機,KB級別的IoT設備如智能門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