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新京報北京知道
清晨5點半開市,8點半閉市。北京營業時間最短的早市——隆福寺早市明天將走完它最後的三個小時,在結束營業後撤市。
現在,已經進入隆福寺早市告別倒計時。
上世紀90年代初,經歷過大火的隆福大廈經過休整重張,但這個曾經名鎮京城的商業「金地」還是難以找到昔日的輝煌。
一來是為了聚人氣,二來是周邊小販自發聚集,隆福大廈門前這條百米長的東西向的小街漸漸形成了市場,由於不能影響隆福寺地區店鋪的正常經營,管理單位規範了市場經營,將其定位是早市。
早期的隆福寺早市。資料圖片
早市,是北方地區特有的市場類型,有固定地點——多數是佔用正常道路,攤販們都沒有固定攤位,很多都是自家開到市裡來的農用車,後擋板往下一拉,就成了一個擺菜的平臺。營業時間也有限,一般早上6點到10點,過時不候。
老北京管早市叫「曉市」,這裡也是最接近當地人生活,最有人情味的地方。
大爺大媽早鍛鍊完,拉著買菜車,一個攤位一個攤位的問詢價格,聽話的小狗兒就溜溜地跟在腳邊寸步不離。拎兩把菜,買一條魚,討價還價中,就打點好一家人一天的夥食。
這樣的生活,真是想想就開心呀!
這幾天,逛過隆福寺早市的人都能看到街面上到處張貼著閉市通告。
商戶正在叫賣商品。市場內張貼著閉市通知。李飛攝
知道君(ID:xjb-jingshier)今天專程起一大早,帶大家感受一下隆福寺早市。
清晨四點半,東方天空剛剛泛出一抹亮白,東四西大街上已經停滿了小貨車。從車外可以見到車廂裡堆滿了白菜、香菜、茭白⋯⋯
凌晨四點半,隆福寺早市門前停滿了拉菜的小貨車。戴軒攝
開市前的商販們。李飛攝
「每天一點多就要去批發市場拿貨,兩點半就要來這兒排隊,來晚了只能排後頭。」來自安徽的商販錢大姐坐在街邊,身旁的地面上碼著大堆香菜。她動作利索地將香菜中的枯黃葉子摘掉,一把把捆成小束堆好。
錢大姐已經在早市擺了十多年的攤。
像錢大姐一樣,其他小販也都是手腳麻利的收拾攤位,擺出自己今天要售賣的貨物,開市前的隆福寺早市,就像是在準備一場決定勝負的阻擊戰。
商販們提前摘菜,準備收拾攤位。戴軒攝
早上6點,隆福寺街的東西街道已經被趕集的商販與市民堵得水瀉不通,街道兩側都擺滿了小攤,幾根鋼管支起幾塊木板,木板上堆滿蔬菜、水果、散裝零食,商販們舉著商品高聲吆喝著「5元4斤」、「3塊一把」,而大部隊中的人們也漸漸向兩側聚攏,在攤點前圍出一個個「小包」。
大部分趕集的市民都拉著小拖車,但也有市民直接推著輪椅和自行車,甚至有市民抱著寵物犬前來趕集。放眼望去,趕集人以老年人居多,有些身軀已然佝僂、拄著拐杖在人群中小心地移動。此時,隆福寺街上,人與人只能緊貼著彼此的身體、一點點挪動。
市場的廣播中不斷回放著的關於早市閉市與附近蔬果售賣點的消息,音量甚至蓋過早市中火熱的買賣與吆喝。但人們似乎並不會停下來思考此刻之外的事情。
早市開市後,人潮湧動。戴軒攝
早上8點半,管理人員一邊挨攤位催促小販收攤,一邊大聲吹響散市的哨聲。閉市的過程持續了約半個小時,居民們流連於攤點前想買到更加優惠的商品,而商販們也越發賣力地高聲吆喝。
8點40分,環衛工人已經推著垃圾車走入早市中心,開始清理部分商販撤走後留在地面的大量垃圾。
一位商販邊將攤點支架上的木板撤下,邊對周圍的人大聲喊道:「明天再來!明天還有!明天還有!」
早市快結束時,環衛工人開始收拾垃圾。戴軒攝
來,跟知道君深呼吸,從早市大戰的緊張氣氛中回過神來。
隱藏在隆福寺街上的早市對附近居民來說,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和秩序的問題。
住在胡同中間部位的孫老太太跟知道君吐槽:「我們都上了年紀,萬一身體不舒服,連救護車都進不來」。早起要推著自行車從市場通過,至少得20分鐘。經常有人因為擁擠和磕碰發生口角。
「快關了吧,每天他們賣完東西,垃圾運好幾車,夏天都是味兒。」在早市東側經營美甲店的小霞說,垃圾清運車有時候就在她店門口停著,流出的汙水特別噁心。「沒辦法就只能用水刷,沒人給你弄。」
而一位阿姨聽見早市二字之後,臉上更是露出厭惡:「早市的東西是比超市多,但是他不讓挑啊,那要是買回一堆爛東西有什麼意義?」
她告訴知道君,她曾經也去早市買菜,但是早市很多商販素質低下,有的會故意少找錢,有的見她買得不多,不僅拒絕她挑選蔬菜,還會惡語相向「不買就起開」。
早市留下的汙水讓部分居民覺得影響環境。戴軒攝
守著隆福寺地區這樣一個黃金地段,怎樣的未來才是它應有的面貌?東城區政府近日向媒體通報中可見端倪。
要借著隆福寺地區整體升級改造的契機,首先關停這個佔道經營的早市,規範周邊的經營,恢復北京古都風貌。此後,還將有一系列的產業規劃重塑隆福寺地區的形象。
改造升級後的隆福寺地區將發展成為以文化休閒體驗與文化創新創業為核心,體現北京城市風貌特色的「首都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示範街區」。
未來的隆福寺商業區將與中國美術館、首都劇場、三聯書店、華僑飯店等現有文化、商業元素有機融合,注重城市內涵發展,提升產業和環境品質,走低碳化、可持續發展之路。
未來的隆福寺商業區示意圖。
本文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撰文 戴軒 編輯 魏喵喵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精選
6月24日晚,跟東華門夜市說再見
十裡河夜間魚市關閉,以後別白跑了……
「蝦兵蟹將」進京!有位「忍耐帝」能斷食五年!
馬桶搋子能開車門?真相在這裡!
特別策劃丨揭秘毛澤東「北漂」首個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