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來以為,儒家經典獨以「盡人事聽天命」為聖,可謂近乎道。無怪乎常人視之為聽天由命,消極怠命,蓋因聽天命三字。直上天命者,先盡人事,未盡人事安知天命?惟當人間事竭盡所能,勤劼無遺,謙毖無漏,方得陵越人道而階於天。諸如人世之厚、韌、寬、高、遠、智、信、道、術、法、時、勢、心、意等,面面俱善又回天無術,方可言盡矣。東來不才,大膽取意,儒家思想整體偏於保守束縛,獨此一句進取有餘。舉凡用功不力者、盡心不純者、利慾薰心者、投機取巧者、偷奸耍滑者,均為人事未盡,安敢大言聽天命?項羽幾次放走劉邦集團,曾大言唯天命是從,非也。
人生的過程因徵服而精彩。未博不知何為格局,未爭不知何為命。人間多有茫茫者,一生未知角色之定位,謝幕之時方知本色為何物,奈何近黃昏,嗟然嘆息枉此生。早知如此,何不開懷行徵?謀事在人,劼力耕耘者,耕耘已是功德,何必嗜癖於功名?唯經耕耘方得詢天問命。順時藉天助我,猶若乘雲梯而升天,此為膺天命。他若天時不順,大志困囚籠,命不逆天,則附以休息,以待來時。向使悲涼落幕,天命是從,精彩過,何須泣?赤壁之戰,周瑜三萬水軍破曹,人事至盡。周瑜無力扭轉漢室頹勢,此漢室天命,非瑜之力所能拒。崇禎帝雖勵精圖治而不挽風雨飄搖的明朝天命,聊以自盡。
天遇總體均等,命運之別在於掌控力。蒼天給每個人均安排有出場的機會,如同太陽均等照耀每個角落,剩下的只看表演者的盡性。這世界,總有一物是為你而生,待你成長起來後,他的使命完成,遂如雲煙飄然而去。人要做的,不是炫耀天機,而是珍惜機緣,最後才是感恩。機遇倏然而來,轉瞬即逝,有心者視之如最後一棵樹,悉心澆灌而獲碩果;無心者惺忪睡意,一晃而過成雲煙,蒼翠青山難維半載。太多的人徒有一生之命,渾然不知深淺,錯過時機。智者之悟,悟時局,悟天機,猶若太極借力,從而得天助。愚者之悟,止於色彩之飽眼、情慾之淫饜、盛饌之飽食,鼠竄蛇襲,只為眼前。
東來悟覺宇宙有機關,人冥冥之中按既定程序例行使命,被動而不知也。東來自悟道:「若今天回顧昨天,昨天確是歷史。然若前天展望昨天,昨天實系未來。站在今天叩問蒼天,昨天之於前天似乎時未至也,而實已定局。置身後天,仰望明天,明天似乎冥冥有定數,明示未來也是歷史。」世間之事似有天意安排,絕非徒然。人能控制過程,而無法駕馭結果,天機之故。各神奇現象看似偶然或巧合,又豈不是天造地設?凡人之所以神之奇之,只因感官之局限耳。盡人事而不成者,或因命弱,或因時乖,抑或緣薄,更多歸於氣數。命弱者,氣場不足以啟天機,體量不足以膺天命,何故惆悵?退而保命為上策,此即聽天命。時乖者,當以休息待來時,成敗無定式,未至蓋棺不予定論,此侯天命也。緣薄者,功不足矣,或曾透支,或有虧欠,仍須還債,洗禮與革新,從新啟航又是好漢,此博天命也。經天命之聽、候、博而不成者,只剩冥冥之氣數矣,則大可以笑傲餘日。事雖敗而心未敗,此生畢竟有顏色,何憾之有?當其如此,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成則坦然,敗則淡然。
防洪之艱不可竭民生,人事之盡不可凌負重。其如電視劇「一剪梅」劇情,趙時俊一人為保全沙河鎮民之飲水而奔走喘息,親歷家人受盡凌辱,還搭上兩條人命,已然成為凌渡負重之人事。東來認為,負重過頭反成窩囊。電視劇不予置評,略剖蠻友,其因不堪負重之事而差點喪命。斯人才氣可貴,一人扛挽破碎的國企,面臨蚊蠅偷食而不輟。其母身疾未愈,父親幫工地推板車,其妻靠零工補貼家用,優秀女兒留學即輟學而後意氣出走被騙感情。他曾被跨國公司與大型民企重金邀請,奈何固執全拒。自以為可獨撐危樓,名曰赤誠可鑑,實為偏執不化。家庭危機終究積重而燃。
節選《東來貞精》「第五篇 弘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