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霞 通訊員 付敏/新餘日報
2020-04-07 11:06
當世界目光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歐洲這樣的「重災區」時,非洲疫情的擴散卻可能成為新隱患。截至北京時間4月6日凌晨,非洲新冠肺炎確診感染病例累計9279例,累計死亡病例444例(數據來源:微信公眾號新華非洲)。
在距離中國7個時區的查德共和國,有一支正在與當地人民共同戰「疫」的中國醫療隊——中國(江西)第15批援查德醫療隊。4月3日晚,記者通過微信聯繫到該醫療隊中一名醫生——新餘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麗衛,了解中國醫療隊援非抗「疫」的故事。
自1973年開始,江西省向突尼西亞派出首批援外醫療隊,1978年向查德派出第一批援外醫療隊。46年來,江西省累計派遣援外醫療隊37批1270人次,為受援國提供服務750萬人次。圖為中國(江西)第15批援查德醫療隊合影。
支援撒哈拉沙漠南緣國家的中國醫療隊北京時間4月3日晚9點30分,此時正是查德的下午兩點半,在查德首都恩賈梅納埃的中乍友誼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麗衛剛剛接診完一名名叫Moussa的查德患者,由於患者說的是阿拉伯語,張麗衛在助手Adoum的協助下才完成了診療。2019年11月初,新餘市人民醫院醫生張麗衛通過選拔,成為中國(江西)第15批援查德醫療隊一員,在中乍友誼醫院開展為期一年的醫療援助。據了解,該醫療隊共有醫生11名,由心內科、感染科、骨科、婦產科、麻醉科、眼科、耳鼻喉科、普外科、針灸科、影像科、病理科專家醫生組成,其中6名為新餘隊員,分別是新鋼中心醫院感染科周東輝、新餘市人民醫院急診科艾青涯、新餘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張麗衛、新餘市中醫院中醫科宋思慶、新餘市中醫院病理科胡映東和新餘市中醫院影像科張譽。
耳鼻喉科張麗衛。
病理科胡映東。
心血管內科艾青涯。
影像科張譽。
針灸科宋思慶。
「我們所在首都恩賈梅納周邊治安比較穩定,大部分居民對我們很友好,稱我們為中國的好朋友。」談起查德的情況,張麗衛告訴記者,非洲國家衛生系統普遍薄弱,基礎醫療設施不完善,處於非洲中部,撒哈拉大沙漠南緣的查德共和國也不例外。查德是一個經濟落後的農牧業國家,全國人口約1500萬,由於大部分土地為沙漠地質,常年乾旱缺水,傷寒、瘧疾等傳染病高發。「當地居民沒有醫療保險,做個CT折合人民幣約1200元,大部分當地居民一個月攢的錢還不夠做一個CT。疫情一旦在醫療體系落後、防疫物資緊張的查德蔓延開來,後果難以估量。」張麗衛無不擔憂地說。
查德首都恩賈梅納俯瞰圖。
查德的鄉鎮。
將中國抗「疫」經驗「複製」到查德因此,當得知1月23日武漢封城的消息開始,中國醫療隊就時刻關心著祖國的抗「疫」進展,自發捐款支持國內抗「疫」,隨著疫情的快速蔓延,他們又多了一項使命:同查德人民並肩戰「疫」。隊員們通過家鄉媒體以及和國內同事交流,吃透中國的抗「疫」經驗,在當地疫情未發生之前,為可能發生的疫情爆發做好預防,避免查德在抗擊疫情中走彎路。
3月23日下午,應查德ETV電視臺(查德最大的私營電視臺)的邀請,第15批援查德醫療隊隊長周東輝到ETV總部接受了該臺記者的採訪,就新冠肺炎病毒的特點、起源、成活率、病毒的傳染源、傳播方式,感染新冠肺炎後出現的症狀,如何就醫,如何進行個人預防,如何阻斷,有無特效藥,以及對電視機前的觀眾的建議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同時,周東輝還應詢簡要介紹了中國抗「疫」主要做法和經驗及援查德醫療隊的工作情況。
然而,醫療隊如何將「中國經驗」「複製」到不同語言、不同治理體系、不同風土人情的查德,並結合當地情況轉化為實際的方案,對當地公共衛生政策產生積極影響?張麗衛告訴記者,考慮到查德當地的經濟和醫療衛生狀況,在當地疫情爆發之前,中國醫療隊便在大使館的領導下與乍方攜手商討防控方案,分享中國抗「疫」經驗。比如向中資機構及在乍華人華僑發倡議書,建議實行分餐制,做好自身防護,提出國內返乍人員報備隔離制度。同時,協助醫院優化診療流程,在醫院進行防疫知識系列講座,分發法文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第七版診療方案,為在乍華人華僑及當地民眾開通24小時醫療服務熱線等。其防疫措施幾乎與國內同步。記者了解到,截至北京時間4月6日凌晨,查德共9例確診病例,尚無華人華僑確診病例,所有確診病例均在首都恩賈梅納,中國醫療隊所在的中乍友誼醫院也是首都4家定點醫院之一,目前尚未有確診患者收治入院。
張麗衛和助手在醫院門前合影。
「查德政府對疫情也非常重視,發生疫情時第一時間要求全國停課,發布嚴格的『管控令』,要求部分店鋪關門,禁止聚集做禮拜等。3月底,查德停飛所有客運航班,禁止一切外國人入境。4月2日開始實施宵禁……目前,當地最大的問題還是防疫物資短缺,街上不戴口罩的比比皆是,口罩對他們來說太貴了。」張麗衛說。不過,他也觀察到,在有效分享「中國經驗」後,通過查德媒體「苦口婆心」勸說,當地居民的防疫意識不斷加強,「3月份以來,人員聚集的情況少了很多。前兩天到網絡公司辦事,大家自覺排隊,保持1~2米的距離。有條件的行政單位嚴格執行洗手、消毒、測體溫等防疫措施。」張麗衛還提到一個明顯的變化,在中乍友誼醫院旁邊有一個教堂,原先每天下午六、七點人滿為患,自3月份以來,也逐漸變得空曠起來。
醫院每日做好消殺。
「強大的祖國是我們堅強的後盾。」
「和國內不同的是,查德無發熱門診,診療程序不明確,患者無口罩可戴,我所在的耳鼻喉科也時常接診有發熱、咳嗽症狀的患者。疫情當前,我們醫療隊所有隊員都寫了請戰書,全力支持、協助受援國抗「疫」,保障查德華人華僑健康。」張麗衛告訴記者。前不久,中資機構一名員工從衣索比亞乘飛機返回查德。3月22日,在隔離期的第3天,這名員工出現發熱症狀,體溫高達38.4℃。隊長周東輝接到大使館通知後,立即帶領數名相關專業隊員,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前往查看其病情,通過咽拭子核酸檢測等方式,最終排除了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看到這名員工經過藥物治療後第二天體溫恢復正常,隊員們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周東輝為在查德的疑似華人患者做咽拭子核酸檢測。
「強大的祖國是我們堅強的後盾。」張麗衛感慨道。當前防疫物資緊缺,幸運的是,3月16日,國家衛健委和江西省衛健委火速將第一批急需的防疫物資空運給醫療隊,有口罩、帽子、手套、防護服、隔離衣、面屏、護目鏡等,以解燃眉之急。3月27日,馬雲公益基金會捐贈的批量防疫物資飛抵查德。
4月2日,查德衛生部在國家藥品採購中心隆重舉辦中方援助抗「疫」物資交付儀式,駐查德大使李津津和乍衛生部長卡亞爾分別代表雙方參加。乍衛生部各部門負責人、中國援乍醫療隊長隊長周東輝等出席。中方此次捐贈的抗「疫」物資包括中國使館援助的6個貨櫃改造房(共12間病房)及馬雲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捐贈的10萬個醫用口罩、2萬盒檢測試劑、1000件醫用防護服及1000個防護面罩。
馬雲公益基金會對非洲54個國家進行抗「疫」援助,每個國家捐贈2萬個檢測試劑盒,10萬個口罩及1千套防護服。圖為3月27日晚馬雲公益基金會捐贈物資抵達恩賈梅納機場。
隔著7個時區的守望相助「醫療隊駐地有衛星電視,也有手機網絡,國內疫情期間,我每天通過新餘發布微信公眾號等家鄉媒體了解疫情動態。當新餘被列為高風險地區,隊員們的胸口就像壓了塊大石頭一樣,整天悶悶不樂。這邊物資短缺、交通不便,沒法為家鄉人民籌集到抗『疫』物資,大家就自發地捐款。有隊員的家人出現發熱症狀,大家流著眼淚相互安慰、打氣。看著國內疫情得到緩解,新餘46天『逆勢』『雙清零』,我心口那塊大石頭終於卸了下來。之前,我每天安慰著家人,為國內一線抗『疫』的同事加油打氣,在一個多月之後的今天,他們反過來安慰我。雖隔著7個時區,相隔上萬公裡,仍能感受到家鄉人民守望相助的溫暖。」張麗衛告訴記者。
國內同事的安慰。
「女兒每天都在問『爸爸,你怎麼還不回來』,我想告訴她,在國內是治病救人,在非洲也是治病救人,都是實現自己作為一個醫生的價值,並沒有因為在非洲而貶值……」張麗衛說,現在最盼望的是疫情早日結束,能早日回國,回家抱抱可愛的女兒。
(原題為《我是新餘醫生,我在非洲抗「疫」》)(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共抗疫情,江西,新餘,非洲,醫療隊,醫生,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