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叢博
一場國家級的詩歌盛會,將在三年後與你我相約河南!11月7日晚,在重慶市舉辦的第六屆中國詩歌節閉幕式上,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何金平從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手中接過中國詩歌節節旗,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將於2023年在河南舉辦。
據了解,中國詩歌節是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作家協會聯合省級地方人民政府主辦的國家級文化活動,是目前國內最高規格的詩歌藝術盛會,每三年舉辦一次。
國內最高規格的詩歌盛會一般會舉辦哪些活動?
剛落幕的第六屆中國詩歌節,11月1日至7日期間,便在成渝兩地接連舉辦了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為主題的開幕式、詩歌論壇、詩歌採風交流創作、音舞詩畫文化惠民、文旅融合詩歌旅遊線路發布活動、以「直掛雲帆濟滄海」為主題的閉幕式等活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查詢歷屆詩歌節活動發現,在開閉幕式、詩歌論壇等主題活動之外,群眾性的詩歌活動還會結合不同區域與詩歌的關聯,做特色策劃。
2017年在宜昌舉辦的第五屆中國詩歌節,舉辦了秭歸屈原楚辭吟唱會等特色活動,便是因為屈原的家鄉在宜昌市秭歸縣。而第四屆中國詩歌節,在詩仙李白的故裡綿陽舉辦,當時就舉辦了攝影家蜀道採風、詩酒文化周等與大詩人李白有極強關聯性的活動。
目前,河南尚未發布具體在哪個城市舉辦的消息。但從歷史上來看,河南有著深厚詩歌文化基礎的城市很多。
鄭州自古名人薈萃,白居易、李商隱便是鄭州人,而地處洛陽、開封間的必經之路,李白、王維、蘇軾等都曾留下千古名篇。十三朝古都洛陽,是中國詩歌史上最耀眼的坐標,不管是建安「三曹」還是盛唐的大詩人,光芒四射。「無開封,不宋詞」,北宋都城開封雖然不是宋詞發源地,卻是宋詞創作、展示中心和宋詞發展策源地。鶴壁淇河則有「中國詩河」之稱,自《詩經》開始,鶴壁和淇河緊密相連,成為詩歌發源和傳承的重要地域。
近年來,河南省圍繞弘揚詩歌文化,先後舉辦許多詩歌主題活動。全省多個市縣被中國詩歌學會授予「中國詩歌之鄉」稱號。
中原是「詩的故鄉」,歷代名家留下眾多不朽詩篇
如果說中國是詩的國度,那麼中原就是詩的中原。有學者統計,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與河南省境內有關的作品有100多篇,佔總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唐詩》2200多個詩人中,河南籍的350多人,約佔總量的六分之一。《唐詩三百首》中所選的76個詩人中,河南籍的25人,約佔總數的三分之一。
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韓愈、劉禹錫、元稹、李賀、李商隱、範仲淹、歐陽修、晏殊、李煜、柳永、李清照……這些中國詩歌文學史上的大家,都曾在中原大地,或快意高歌,或惆悵低吟,成就了千年傳頌的不朽詩篇,滋養中原深厚的文化沃土。
多年來,大河報也致力於發掘、傳播中原深厚的詩歌文化。曾在2017年從初春到深秋,以三大古都鄭汴洛「三星連珠」為核心,推出大型文化發掘之旅「中原詩歌走廊」系列報導,刊發三十餘篇,20餘萬字左右。時間跨度,從詩歌之源到魏晉風流,從唐詩盛開到宋詞沉香,長達兩千餘年。「中原詩歌走廊」的概念,或許也將為詩歌節的活動策劃提供靈感。
中國詩歌節將回到「老家河南」,讓河南詩歌界也充滿期待。「中國詩歌節能夠在河南舉辦,必將對河南詩歌再提升提供一個不可多得的契機和平臺。」河南省詩歌學會執行會長吳元成對記者說,自《詩經》以降,中原是「詩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漢唐宋的詩歌高峰,也多與河南有關。即便百年新詩,徐玉諾、塞風、於賡虞、李白鳳、蘇金傘、青勃、魏巍、周啟祥、王懷讓、李清聯、馬新朝及其後來者,都是中國新詩史上標誌性重要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