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個人都想活成強者。實際上有的人活成了弱者,有的人活成了強者。
想成為強者,並不容易。你需要了解強者身上具有的一些特質,然後努力去培養這些特質。
一個真正的強者,身上往往有這三個特質,希望你有。
1
真正的強者,能控制自己的脾氣,情緒穩定。
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中講:「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強者控制情緒,弱者被情緒控制。
發脾氣是本能,化解脾氣是本事。
真正的強者都明白:人,要爭氣,不能生氣。
王小波說:「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在生活中,有很多不順心的事,不僅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問題變得更糟。
職場上同事之間,最容易因為一些工作上的小問題發脾氣,並且這些問題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可很多人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或者只顧發脾氣,思維只停留在錯的地方,根本就不去想挽救和解決的辦法。
於是你怪我,我怪你,大家互相指責對方,最後事情沒解決,雙方脾氣倒是越來越大。
本事越小的人脾氣越大,本事大的人脾氣往往不大。
人與人之間發生的矛盾,很大程度上都歸於雙方任意一方脾氣不好,態度不好,不好好說話。
有部分蠻橫不講理的人,他們總以為向別人發了脾氣就能解決問題,甚至是威脅恐嚇,可脾氣大的人,本事卻不大,他們總以為自己是對的,總想發脾氣把對方震懾住。
脾氣爆躁的人,經常因別人不合他意或一兩句不遂心願的話,便怒火中燒,當脾氣衝昏了頭腦,他們甚至不辯明是非,就一味地發脾氣。人憤怒的一瞬間,智商就為零。
用嘴傷人,用氣勢傷人,既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
真正的強者,遇事更加平和沉穩。
他們懂得控制脾氣,不會讓脾氣左右自己的人生。
曾國藩早年脾氣並不好,其在京任職期間與不少人發生過爭執,也得罪過不少人。
他與兩位同鄉鄭小珊、金藻都曾發生過口角,所為的也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結果是,「肆口謾罵,幾於忘身及親」。
在京期間,曾國藩還「好與諸有大名大位者為仇」,以至於好多人見到他就躲開,更不敢同席吃飯。
曾國藩也多次反思自己:「齟齬之後,我反悍然不近人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此之不知,遑問其他?謹記於此,以為切戒。」
後來,大徹大悟後的曾國藩幾乎實現了脫胎換骨。
鹹豐八年七月,清廷命他入江西重新掌兵,他的改變令人感到驚訝。
好友郭嵩燾說他「曾司馬再出,頗務委曲周全」,胡林翼說他「漸趨圓熟之風,無復剛方之氣」。
這種隱忍平和的心性,最終讓他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巔峰。
真正的強者,並不是沒有情緒,他們只是不被情緒所左右,有沉穩的內心,喜怒不形於色。
他們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更懂得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他們不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暴跳如雷;不會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不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不拿自己的不快影響別人。
王陽明因軍功卓著,遭小人記恨。他們散播各種謠言,對王陽明百般侮辱。
王陽明卻全當沒聽見,一點火氣沒有。
他說:「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控制脾氣,是往寬處想,往好處想,不把芝麻小事放在心上。
控制脾氣,是有了情緒不積累,及時疏解。
控制脾氣,是一旦無法控制情緒,能夠想到先平復情緒再處理問題。
2
真正的強者,不抱怨,積極改變自己。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但有的人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習慣性地不停抱怨。
馬雲說過這麼一句話:
「當抱怨變成了習慣,就像用海水來解渴,你喝得越多,反而越渴。」
越愛抱怨生活的人,越容易陷入諸事不順的泥沼之中。
習慣抱怨,到最後,都會變成一場災難。
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農夫駕著一隻小船,給鄰村的農民送東西。
當時的天氣十分炎熱,為了早點擺脫糟糕的天氣,他匆忙地駕駛小船,想儘快抵達。
就在農夫沿河而下的時候,迎面駛來了一隻小船,而且絲毫沒有閃避的意思。
農夫著急地大喊:「讓開!趕緊讓開!你這個白痴,再不讓開就要撞上我了!」
結果,農夫的船果然被撞上了。
他生氣地大罵:「你會不會駕船,這麼寬的河面,你竟然撞到我船上!」
但當農夫仔細觀察那隻船後,才發現原來是一隻空船。
抱怨,是一種壞習慣。
一旦這種壞習慣形成了,你就會不經意間抱怨生活、抱怨人生,把抱怨當做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更可怕的是,如果任意放縱自己的怒氣,不僅會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也會把周圍的人弄得很煩悶。
抱怨,就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於人無益,於己不利,生活也就成了牢籠一般,處處不順。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懂得用樂觀積極的心態看待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日子才會越過越順。
泰尼,曾擔任過美國的財政部長,可謂是睿智女人的代表。
她出生時沒含著金湯匙,也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但這並不影響她成為美國財政部長。
當選後,泰尼第一次去學院進行演講。
很多學生都很期待,興致勃勃地想聽這位女強人的奮鬥史。
他們本以為,部長會說自己從小受到的教育如何好,人生如何順利。
然而泰尼一開口,卻讓許多人瞠目結舌。
泰尼走上講臺,掃了一眼觀眾,開口說道:
「我的母親是一個聾子,她沒有辦法說話,所以我無法知道我的父親是誰,更不知道他是否還活著。
而我生平第一份工作,是在棉花地裡幫別人鋤地。」
一席話,讓臺下的學生驚呆了。
因為在此之前,很多人對泰尼的當選不以為然,以為她所取得的成就只是靠關係。
但聽了泰尼這一小段話,讓很多對她有偏見的人都羞愧地低下了頭,開始認真聽她演講。
演講準備結束時,泰尼說了一段話:
「如果命運對你不公平,你可以想辦法改變,用自己的手把它扳平。
光抱怨是沒有用的,改變自己的心態,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當她演講完自己的經歷後,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再也沒有人瞧不起這位女財政部長了。
越努力,越幸運;成天抱怨,只會一無所獲。
很多事情,你越是抱怨,它越會變得糟糕;
很多遺憾,你越是抱怨,越覺得懊悔不已。
懂得化抱怨為力量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有人說:「當你遇到不滿想要抱怨時,要認識到正有無窮無盡新的天地等待你去開發。」
人,都有抱怨的習慣。
卻不知道這個習慣,容易給自己帶來許多的麻煩。
夫妻相互抱怨,感情難以持久;朋友互相抱怨,情誼不會珍貴……
少一些抱怨和指責,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調整好心態,一切才會好起來。
有一句俗話說得很好,幸福的人不抱怨,抱怨的人不幸福。
人生路上最大的貴人,就是不抱怨的自己。
作家周國平說:「與其時時抱怨,不如事事改變;與其處處訴說,不如靜靜默然。」
抱怨於事無補,改變才能創造機會。
三毛也說:「偶爾抱怨一次人生,也無不可,但習慣性的抱怨而不謀求改變,便是不聰明的人了。」
抱怨從來都是弱者的藉口,而強者卻把改變當做武器,一路披荊斬棘。
真正的強者,不抱怨,只放眼於改變局面。
停止抱怨,積極改變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3
真正的強者,有大格局。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格局是一個人看問題的深度與高度。
人若沒有高度,看到的都是問題。
沒有格局,看到的都是雞毛蒜皮的瑣碎。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從表面上看是智商、情商和運氣的差距,但實際上是格局的差距。
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當你站在山腳、山腰、山頂看世界的時候,你的視野是完全不同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而遼闊,格局也是這個道理。
所謂的格局,其實就是你所追求目標的高度,你眼界的廣度,你思維的深度,以及你身上所體現出的從容大度。
格局決定了一個人的認知水平,認知決定了價值觀,價值觀決定了我們在面對選擇的時候,會做出怎樣的決策,人生每一步的決策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一個人的格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人生的起點和終點,上限與下限。
面對同樣的情況,一開始的格局就決定了事情的走向,什麼樣的格局成就什麼樣的人生結局。
越是強者,格局越大。
格局越大的人,越不愛計較。因為他們知道,計較之心過盛,只會給人帶來無盡的煩惱;少一點計較,才能處處感受到世界的鳥語花香。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不會和爛人爛事、小人小事糾纏,不因旁人的看法患得患失,不因現實的流言蜚語糾結。
曾國藩說:「士有三不鬥:勿與君子鬥名,勿與小人鬥利,勿與天地鬥巧。」
對於小人小事,爛人爛事,與他們計較就是浪費生命,白白給自己找氣生。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糾纏、不計較。
不同的認知層次,形成不同的人生格局。你是囿於腳下的一畝三分田,或是極目遠眺,囊括千裡之地,有天壤之別。
人這一生,會碰到許多不順心的事。若是每件事都要深陷其中,那必定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的煩惱。糾纏久了,你會煩,會痛,會心累,結果越陷越深。
對人太計較,我們就會活得辛苦;對事情太糾纏,我們就會活得疲憊。
不糾纏,是一種通達的智慧。有智者,不會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
古人云:「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有大格局的人,胸懷開闊,懂得不糾纏,不會錙銖必較,少注重眼前得失,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氣做事,方能從容應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電影《一代宗師》中宮二小姐說過這麼一段話,人這一生,要見眾生,見天地,見自己。
見了眾生,明白了眾生相,所以寬容;見了天地,體會了偉大與渺小,所以謙卑;見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達。
當你見過天地,見過眾生,打開格局開始去見自己的時候,你就會越來越清楚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當你想明白了這點,你的人生從此不同。
格局越大的人,越看得遠。
為人處世,如果目光短淺,胸無大格局,終究難有所成。
秦朝末年,劉邦率軍率先攻入鹹陽。諸將一窩蜂地去爭搶財物、美女,而蕭何一不貪戀金銀財物,二不迷戀美女,而是迅速跑到丞相府。把秦國的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一一進行清查,分門別類,登記造冊,統統收藏起來。後來,項羽一把火燒掉了秦宮,只有劉邦憑此掌握了天下形勢。
這些材料為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據,對日後西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花盆裡長不出參天大樹,一個人的見識和格局,決定著一個人的所能抵達的高度。
一個人大事難成是因為心中的格局太小所致。有的人做事,只看眼前的利益,有的人做事,卻看幾十年的發展。
下棋的時候,真正的高手都要往後看幾步,提前想到對手可能落子的地方,並找到應對的辦法。而所謂的臭棋簍子,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一個人看得夠遠,才能走得夠遠。
謀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對於人生這盤棋來說,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
大格局,就是有足夠大的視角去審視人生,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有大格局才能成大事。
遇事往高處站、遠處看,人生就沒有邁不過的坎,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格局越大,道路越寬。
真正的強者,能控制自己的脾氣,情緒穩定,遇事不抱怨,積極改變自己,有大格局,人生往走得更遠。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