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法劍術中常見的步法有:並步,馬步,歇步,僕步,交叉步,虛步,坐盤等,現將各種步法介紹如下:
並步:兩足並立靠攏,身體挺直,目視前方,在劍術的起勢和收勢中常用。(和立正姿勢一致,唯兩腳併攏)
馬步:又稱騎馬蹲檔式,兩腳左右開立,略寬於兩肩,兩膝彎曲,膝蓋與大腿平行,両膝和腳尖略內扣,兩腳跟微向外蹬,挺胸塌腰,重心放在兩腿之間。
弓步:又稱弓箭步兩腿一前一後,距離約一大步,前腿彎曲膝與腳尖垂直,腳尖微向內扣,後腿伸直,腳尖微向外撇。左腳在前稱左弓步,右腳在前稱右弓步。
虛步:兩腳一前一後,距離約半步,重心放在後腳上,後腿半屈或全屈,前腳尖點地,腳跟抬起,前腿微屈左腳在前叫左虛步,右腳在前叫右虛步。
獨立步:一腿立直,一腿屈膝向上抬起,小腿下垂,腳面挺直並向內扣。左腿直立,右腿抬起叫左獨立步,右腿直立左腿抬起叫右獨立步。
僕步:右腿屈膝全蹲(膝部與腳尖微向外撇),左腿僕下伸直腳尖斜向前,叫左僕步,左腿屈膝全蹲右腿僕下伸直叫右僕步。
叉步:一腳向另一腳的後方(或向另一腳的前方)踏出,腳尖點地,兩腿成交叉狀。
半馬步:一腿屈腿蹲立,另一腿腳部橫擺,成為「丁」字形(也稱為丁步)屈蹲的腿承擔全身重量的七成,橫擺的承擔全身重量的三成,所以有的稱為三七步,左腿屈蹲稱為左半馬,右腿屈蹲稱為右半馬。
歇步:兩腿成交叉步,屈膝全蹲,後腿腳尖著地,臀部坐於後腿上,形如休息,故稱歇步,歇步有左右之分,右腿在後稱右歇步,左腿在後稱為左歇步。
坐盤:兩腿成大叉步,前腿屈膝成弓形,後腿橫放地上,以膝跪下,腳底向後,全身坐於腿上。坐盤有左右之分,右腿在後稱為右坐盤,左腿在後成為左坐盤。由於坐盤步較難,有個別人很難做到,故有的人以歇步代替坐盤為之。
二、手(腕)法
劍訣:劍訣又稱劍指,劍訣的作用有三,一是加強持劍手的刺、擊等力量,二是防護頭、胸、腹和持劍手臂等位置,三是平衡身體及力度,保持重心穩定。劍訣的握法是:食指中指併攏伸直,拇指、無名指和小拇指內屈,使大拇指扣壓無名指的第一節。
腕法:劍的擊、刺、格、洗及挽花等都要靠手腕的左右擺動,上下俯昂,正反旋腕來用力,可用蛇纏手、壓腕等增加手腕的柔韌度和靈活性,以啞鈴等增加腕部的力量。當然,也可用劍多做一些挽花的運動增強之。
三、眼法
眼力全神貫註:練習時,眼睛盯住一物體,頭部做上下俯昂及左右擺動時,始終盯住不放(注意頭部的運動不可太快)。再就是,當你漠視周圍物體時,突然猛盯住某一物體。
克服恐懼的練習,人們在危險襲來時,往往不自覺的閉眼睛,這是格鬥大忌。所以在格鬥時任何危險襲來眼不能眨閉,具體可用手絹練習,用手絹向自己眼部抽打(當然不要故意打自己的眼睛)練習。
四、身法:劍術中的身法主要有轉身,翻身,伏身等動作。
轉身:隨著進攻和防守的需要,有向左向右的轉身,轉身的方向和角度,根據進攻和防守的需要各有不同。
翻身:如達摩劍中的鷂子翻身等,一般是跳步連轉身等聯合使用,多用於急速進攻,或急速防守中。
伏身:即伏身向前狀,如達摩劍中的荊軻刺秦等,多用於尋找戰機,伺機攻刺敵方或近前刺敵,但注意身架始終如彈簧待發,切不可低頭貓腰,武者云:低頭貓腰,武藝不高。練習者千萬注意。
五、挽花:劍譜講:劍術精華,在於挽花,由此可見其是劍術中的重要技法,劍的運動軌跡以圓為主,一個挽花中攻守皆備,奧妙無窮。一般挽花分為平花、立花、順花,逆花、當前花,旁花等。
順平花、逆平花:平花的形狀如圓桌面,順平花以平面劍由前向左平旋,經後方至右,再返回前方。逆平花以平面劍由前向右平轉經後方至左再返回前方。用時一圈即可,練時可周而復始,提高速度靈敏度和力度。
順立花,逆立花:立花的形狀如車輪,順立花的動作是劍由右掠下至左,卷上復下至右;逆立花的動作是劍由左掠下至右,捲起復下至左。
身旁花:劍在身體的左側或右側掠下捲起或捲起掠下的動作。
當前花:劍在當前舞動的平行花稱為當前花。
身後花:如暗劍的出劍,及收劍時的背後挽花動作。挽花之技應經常練習,以練活轉腕,腕活則易變,產生螺旋暴勁,易於在格鬥中一招制敵。
六、精神氣力功:武術家講拳術的練習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在劍術的格鬥中戰鬥精神十分重要,一個劍術高超的人如果沒有戰鬥精神,見血就暈,那麼再好的劍術也發揮不出來。因此在平時就應該鍛鍊意志,培養有我無敵,敢打能贏的精神,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就是這個道理。
氣力功的練習相當重要,建議練劍者學習太極拳的步型、步法、身型、身法,站樁、試力,發力,摩擦步等基本功的練習。
免責聲明;本文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