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蔣靜靜
7年前,突如其來的變故令一個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陷入絕境。丈夫帶著妻子四處尋醫問藥,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最終在上海找到醫治癌症的生物免疫療法。
患卵巢癌的妻子在丈夫的精心呵護下,一次又一次戰勝病魔,使原本直徑15釐米的腫瘤奇蹟般地縮小到7釐米,連這方面的權威專家也連連驚嘆:這不僅是療法上的功勞,更是家人支持下創造的愛的奇蹟!
七月初的一個周末,記者採訪了這個充滿愛的幸福家庭。通過男主人公的敘述,記者感受著7年來這個家庭曲折的抗癌史:生活從未拋棄過一個人,只是換一種方式讓你重新生活、重新感悟這個多彩的世界。
全媒體記者 郭建光
「大難來時,我給你最堅強的臂膀」
原本想做個卵巢囊腫微創小手術,結果接到妻子雪萍主治醫生的電話時,春暉從醫生那裡得到的是「卵巢癌Ⅳ期」的消息。這消息如雷轟頂。結婚多年,相濡以沫,當初春暉被分配到驛城區建設局園林處做一名技術員,與端莊大方的雪萍一見鍾情。結婚的時候雪萍對他說:「我不圖你啥,只圖你人好。你好好工作,家務包給我。」
兩個人結婚後住在兩間沒有衛生間的平房內,妻子並不嫌棄生活清貧。在春暉眼裡,雪萍是一個心地善良、性格溫柔的人。她為家操碎了心,再苦再累從未在他面前抱怨過一句,更沒有因為家庭瑣事拖過他一次後腿,讓他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後來春暉調到市委辦公室上班,經常值班。他們的兒子出生後,春暉忙的時候,雪萍就背著兒子、提著飯盒給他送飯。「妻子為家裡付出了很多。孩子慢慢長大了,爭氣考上了駐馬店高中,妻子稍稍能夠緩過勁兒,可以在晚飯後舒舒服服地坐在沙發上追劇,可這種平淡的日子卻在瞬間被擊碎,變得那樣遙不可及。「面對生死未卜的命運,春暉既不敢貿然告訴還蒙在鼓裡的愛妻,又不能不做最壞的打算,心底一個聲音響起:再苦再難也要扛起這個家。
春暉對記者說,家是永遠的港灣,是每個人最堅實的依靠。人生不求大富大貴,只求一家人和和睦睦、健健康康,共同生活、彼此溫暖,就是最大的幸福。愛情需要花前月下,也需要患難與共。當一個女人為你生兒育女,奉獻了青春,腰身不再纖細、青絲變成了白髮,無論她是衰老或是生病,作為丈夫,不離不棄、生死相依,要成為妻子最牢固的精神支撐。
「漫漫抗癌路,我願做你的一面鏡子。因為鏡子裡只有你,沒有傷害」
8月底天氣還很燥熱,省會的大街上熙熙攘攘、人來人往,擁擠的車流人流潮水般在發燙的街道上不停湧動,混雜著喇叭聲、吵鬧聲、叫賣聲,充斥在悶熱的空氣裡,讓人感到窒息。
醫院掛號大廳裡更是人頭攢動,操著各地口音的人們在每個窗口前排起了長龍。焦急等待的病人、家屬和行色匆匆的醫生、護士們交織在一起,擁擠不堪。酷夏蒸發出來的汗味和醫院特有的來蘇水味兒混雜在一起,令人頭暈目眩。
在省腫瘤醫院、省人民醫院之間反覆奔波多日的春暉,終於在省人民醫院為妻子掛上了號。卵巢癌發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第3位,僅次於宮頸癌和子宮體癌。第一份彩超檢查結果提示:雪萍的子宮後方有不均質回聲團;左右雙側卵巢有內囊性回聲;盆腔有積液。隨後壞消息接踵而至。首先是血常規化驗顯示,白細胞顯著升高,超出正常值十幾倍;腫瘤標記物CAl25和癌胚抗原CEA均呈陽性,三個加號;細胞學檢測結果,在盆腔積液中,發現大量脫落的腫瘤細胞。
春暉回憶,確診後,妻子在治療過程中,癌細胞轉移到肝臟上,他們隨後轉到上海東方肝膽醫院。春暉說:「我們在上海東方肝膽醫院找到生物免疫療法的專家,在了解到這是能夠挽救妻子的唯一方法後,我幾乎要向專家下跪懇求了。」專家告訴他,生物免疫療法的治療效果只有五成把握,另外巨額的治療檢查費用都需要自費。
「國產化療藥一支2000元,純外國產的一支12000元國。一次化療需要兩支,一個療程七八個月,加上前期檢查費用,整個療程下來需要四五十萬元,僅僅做一次生物免疫治療檢查費用就要8萬元。」春暉說,他瞞著妻子做出了決定,化療用純外國產藥物,檢查費自己掏。
「誰知道做兩個療程後,卡裡就剩幾角錢了。沒有錢藥房不給發藥,咋辦?關鍵時刻我真正體會到一分錢逼死個英雄漢這句話的含義了。」那天晚上,他忍著淚水給退休的老母親求助、向哥哥求助,還要強顏歡笑瞞著雪萍不能讓她有絲毫察覺。
妻子病情最危重的時候,他們一家三口互發視頻相互鼓勵。視頻中的雪萍和當初判如兩人,讓孩子幾乎沒有認出來。只見她面容枯槁、精神恍惚,氣若遊絲,說句話都要喘一會才能接下句,頭髮幾乎掉完,眼角下垂,脖子上全是褶皺,像一個生命垂危的老太太。春暉和兒子淚水漣漣,萬萬沒想到雪萍的病情這麼重、狀態這樣差。孩子想讓媽媽把帽子去掉看看她久違的模樣,雪萍強忍著身體的劇痛對著鏡頭說:「不要再看了,給我留點最後的尊嚴吧。」那一刻,一家人痛哭失聲。
化療之後,春暉不敢讓雪萍照鏡子,病房裡也不放鏡子。有一次雪萍在走廊上無意間看到鏡子裡的自己,竟然呆坐在病床上半天不出聲。春暈就對她說:」今後你不要照鏡子了,看看我的眼睛,我就是你的鏡子。」
經過坎坷艱難的日日夜夜,雪萍的病情總算得到有效控制。2017年病情復發,他們賣掉了為兒子留的房子。雪萍悲觀絕望決心不再治療,但丈夫不離不棄,並一再鼓勵她要與病魔抗爭到底,再次燃起了雪萍生的渴望。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作為丈夫,春暉對妻子懷有最深沉的愛;作為父親,他在妻子生病期間依舊對兒子表示,天塌下來有自己頂著,給予兒子最大的精神支撐。
「平淡日常,柴米油鹽,餘生還長,我們一起慢慢變老」
7年,2555個日夜,春暉與妻子雪萍演繹了愛的神話,演繹著抗癌過程中的伉儷情深。
7年來,他和家人在令人望而生畏的癌症面前,不退縮、不放棄,用愛與病魔抗爭。他把一路走來的經歷記錄下來與大家共勉。
「生活中一切好與壞的安排,都讓人猝不及防。2013年8月23日,周五,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濛濛細雨夾著落葉,在裹挾著燥熱的微風中悄然飄落大地,漫天的烏雲厚厚堆積在半空,時間仿佛在溼涼的空氣中凝結。時令剛好是處暑,豫南平原漫長而酷熱的夏季正在慢慢過去,秋天的涼爽還遠遠沒有到來。那個雨天雖然距今已有七個年頭,但那一天的每一個細節,總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悄然浮現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每一句話語,都深深地烙在我的記憶深處,難以磨滅。」
這是近期不斷刷屏的一篇自傳體散文《傾盡塵暉暖殘雪》開篇的一段話。而其作者,就是春暉。春暉在文中,寫得更多的是感恩和愛。
一是感恩、感謝、感激。「命運賜我紙枷鎖,我借畫筆得重生」。感恩生活賜予的一切,給了他重新思考人生的機會,讓他停下匆忙的腳步,認真思考一下何為人生的意義,何為自己想要的生活。「感謝為我們提供全力支持的省人民醫院、省腫瘤醫院、市中醫院和上海第二軍醫大的醫生護士們,在至黯時刻,給予我們不滅的希望;感激在我們心灰意冷、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向我們伸出溫暖之手的親友們!」
二是傳遞給大家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每個人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都會遇到各種坎坷、磨難。失去信心,就像大海中航船失去方向,黑暗前行中失去光明。苦難是最好的磨刀石,可以讓一個柔弱書生變成永不言敗的生活勇士。
三是懂得去愛。「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愛是治癒一切痛苦的靈丹妙藥,沒有愛的世界是感情荒蕪的沙漠,請珍惜身邊每一個愛你的和你愛的人。
「回想7年漫漫抗癌路,自己曾經恐懼、失望過,也曾怨天尤人、畏懼退縮過,但是從來沒有後悔過當初的選擇。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還會義無反顧,用男人的臂膀去擔當、去盡責。當聽到在病床上被折磨得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妻子聲聲呼喚,想到成績優秀、緊張備戰高考的兒子堅毅的面龐,看到年近八旬的母親堅守在自己身邊的背影,以及親朋好友一點一滴傾力相助的摯愛真誠,我想,我必須義無反顧地承擔起那份對家庭的責任。我堅信,只要心中有愛,就有一切,就絕不放棄!現在雖然妻子的身體還處在恢復階段,但是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所有的悲傷都會過去,所有的磨難都是上蒼賜予的最好禮物。因此,我謹以此篇紀實送給還未放棄的自己、把累累傷痕當作勳章的雪萍和用徹夜篝火溫暖過我們的你。」
《傾盡塵暉暖殘雪》與其說是一篇紀實散文,不如說是一部震撼心靈的抗癌史,人類面對未知的病情,是繳械投降還是相向而行置之死地而後生,每個人的選擇不同,而春暉用他手中的筆,為我們勾勒了最美的夫妻情、父子情、母子情、兄弟情,讀之有痛徹心扉的感悟,更有淚流滿面的無助,有絕地而生的希冀,更有春暖花開的鏗鏘足音,迴響在每一個有愛的日子。
如今,雪萍全力配合醫生治療,恢復得不錯,她又可以美美地塗上口紅,跳起心愛的舞蹈。他們的兒子已從中山大學畢業。因為這場變故,這個家庭更加珍惜當下,更加珍惜每一個陽光普照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