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進高校工作?研究生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2020-12-14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在考研面試現場,當被問到職業規劃時,部分考生回答:博士畢業後想進高校,因為在高校工作穩定。一些導師為了勸說課題組碩士生留下來讀博,也說在高校工作好處多。可是,一些博士進高校任教後,就感到壓力山大——要上課、申請科研項目、協助教授帶研究生,還要評職稱。那麼,在高校任教是怎樣一種體驗?想成為高校教師,在讀博期間要注意什麼?任教後,該如何發展?這些都是正在探索從教可能性的研究生需要了解的。

高校教師的真實生活

20 年前,我在復旦大學化學系讀碩士時,課題組有幾名留校博士。他們每天忙著上課、備課、協助課題組組長指導研究生、承擔課題組公共事務,很少有時間做實驗。他們工資不高,沒房沒車,穿得也很簡樸。「我才不要像他們那樣呢。」當時的我這麼想。

我選擇了去美國讀博士,走一步看一步。博士畢業前夕,我的博導和另一位老師問我畢業後想幹什麼,我說想做博士後研究。那做了博士後研究之後呢?我說不出來了。他們建議我找高校教職——當高校教師光榮,而且這能證明他們培養出的博士還活躍在學術界。

我想到,一些企業以盈利為目的,而當大學老師能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我就在做了博士後研究之後,回到母校任教。這時,情況和20 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教師待遇提高了,儀器設備更新了,教師和研究生的規模也擴大了。現在,每年都有大批博士申請進高校任教。在高校任教的好處是:你可以獨立或者和別人聯合申請科研項目,可以和本科生、研究生打交道,也可以感受到一種同時做幾件事情的充實。好比說,我平時在辦公室,時而修改研究生的科研論文,時而看專業文獻、書報,時而到實驗室指導研究生,時而為報刊寫稿。這樣「既按部就班又有變化、能夠自由安排時間」的生活,正是我夢寐以求的。

千萬不要把高校工作

和「輕鬆」畫上等號

但是,千萬不要把在高校工作和「輕鬆」劃上等號。現在高校上上下下的壓力都很大。高校教師每年都要完成一定的工作量,這是需要計「工分」的,比如教一門課算多少分,發表一篇論文算多少分,拿到一個項目又算多少分。如果年終完不成指標,不但收入會減少,而且有考核通不過的可能。近年來,一些高校還推出了「非升即走」用人制度——如果入職幾年內沒能晉升職稱,那就得離職。

剛進校時,教師很可能缺乏啟動經費,不能招研究生,也缺乏開展實驗所需的物理空間。為了生存,有的青年教師加入教授的課題組,藉助別人的實驗平臺做實驗。還有的青年教師從別的老師那兒「借」研究生開展科研。他們會發現,當老師不像自己以前讀博士那樣簡單——讀博士期間,無須擔心項目經費、實驗平臺搭建,也不用從事教學,只需要專心做研究。但當了高校教師,每天忙著備課、上課和各種雜事,自己又面臨著成家、養小孩等各種問題,時間嚴重碎片化。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每年發表一篇論文都很困難。要是過了幾年拿不到項目、評不上更高級的職稱,壓力就更大了。

想進高校,讀博期間需要幹什麼?

那麼,對於有志於從教的博士生來說,讀博期間應在哪幾方面取得進步?

要做好自己的研究,最好能在高級別的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但論文的數量和質量就像蹺蹺板的兩頭,很難兼顧。有可能為了在高級別刊物發一篇論文,需要「憋」三年,甚至還要延期畢業。而如果追求論文數量,那就不要苛求期刊的影響因子。我對我的博士生們說,要一步一個腳印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把論文一篇一篇地發出來,積累一個又一個的獎勵,比如國家獎學金、校優秀學生稱號等。論文和獎勵正是進高校任教的敲門磚,也是今後申請科研項目的資本。

不要滿足於「依樣畫葫蘆」般整理出幾篇類似的論文,而要真正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擴大學術視野——要多參加學術會議、聽報告、看專業書籍、研讀自己所從事課題之外的論文。這是因為,你將來要申請科研項目、指導研究生,把學術功底打得越厚實,將來的發展越好。

要積累當高校教師的能力,在課題組發揮更大的作用。課題組經常有些雜活,比如修儀器、訂購試劑、整理實驗室,有的導師還會讓博士生幫忙撰寫科研項目申請書、審稿、指導低年級研究生。做這些事情,對博士生來說是很好的鍛鍊。如果在讀博期間光顧著自己做科研、發論文,而沒有經歷雜事的鍛鍊,那麼以後進高校任教面對各種任務,就會感到很難勝任。

要學會用導師的視角看問題我在美國讀博士期間曾「自顧自」地用實驗室的儀器做了我設計的一套「短平快」的實驗——這樣,兩個月就能產出一篇論文。我的博導卻仰天長嘆——他申請到的課題是做實驗A,而我卻做了毫不相干的實驗B,他無法向項目資助機構交差。顯然,導師看問題著眼於全局和長遠,而不是局部和眼前。

要提高自己的情商。比如,我讓課題組學生補做實驗、修改論文,有的學生嘟嘟囔囔:「別人不做這些實驗,論文不也發了嗎?我論文的質量已經對得起這個期刊的影響因子了。」還有的學生說:「你對學生管得這麼嚴,為什麼課題組學生沒有在影響因子10 以上的刊物發表論文?」步入職場後,這樣和領導、同事說話是不行的。無論如何,都要謙虛,不要傲慢。

要積極聯繫教職。找教職的關鍵在於自己要積極聯絡、努力爭取,有可能會遇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況。還會面臨很多問題和選擇——去A 大學還是B 大學?遇到困惑,得多調研、思考,聽聽過來人的意見。博士生在此過程中,會走向成熟。

成為高校教師後要注意什麼?

博士進高校後,會感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如何在高校生存和發展?

要有自知之明。有的人擅長做實驗,但他的科技寫作能力還不夠強悍;有的人寫作能力特別強,但他缺乏創新思維,動手能力也不強;有的人只適合「單幹」,而不擅長帶研究生。對自己要有正確的定位,如果不能補齊短板,也要因地制宜,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

要腳踏實地,先生存,後發展。加入教授的課題組,那就要好好幹,不要嘟嘟囔囔。要明白所在院系考核、升職的要求,開展工作要抓住重點,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要有合理的目標,比如入職三年內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發表若干篇論文、評上副教授,而不能混到哪裡算哪裡。即使在短時期內出不了高檔次論文,也要像切香腸片那樣,把質量過關的論文一篇一篇地發出來。

要學會「見縫插針」利用時間,並鍛鍊同時做幾件事情的能力。很多人都說高校教師工作輕鬆,還有寒暑假。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寒暑假幾乎每天都到學校工作,哪怕已經評上了教授。我甚至把孩子送到英語培訓機構之後,就在門外找個桌子用手提電腦工作。此外,還需要帶動研究生做科研,教師不可能事必躬親。

要處好和同事的關係。這不是教你詐,也不是讓你拍馬屁,而是讓你謙虛謹慎,成為所在院系的「好公民」。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參加院系的公共服務,比如考研面試、本科生畢業論文答辯評審、學科評估資料整理?有沒有可能和同事合作申請科研項目、發表論文?自己平時說話、做事是咄咄逼人,還是有禮有節?

要放平心態、嚴格要求自己。比如,評不上職稱,不要一味地抱怨評委不公,而要想一想:自己是否足夠強大,以至於評委如果不投自己一票,良心上過不去?這次評職稱失利,下一次再申請時,自己的簡歷會不會更加「豐滿」?自己任教的初心是什麼?評上職稱的同事,有哪些方面值得自己學習?

總之,面對責任和壓力,面對各種資源(實驗空間、儀器設備、科研經費、研究生招生名額)的匱乏,面對各種各樣的同事、學生,教師的能力(包括教學、申請科研項目、指導研究生、時間管理、人際溝通、項目管理、論文寫作和口頭表達能力)會在實踐中提升,經驗也會更加豐富。

相關焦點

  • 很奇怪,為什麼一些碩士研究生都可以進高校當老師?
    不知不覺中,時間來到了2020年的年末,對於全國各地的高校畢業生而言,尤其是碩士研究生,他們現在只有兩件最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一方面是碩士學位論文的寫作和反覆修改,另一方面是找到好的工作,不斷參加各個企業的宣講會以及各高校組織的校園招聘會。
  • 研究生延畢那些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今天,筆者就想和大家聊一聊碩博生延畢的那些事。一、延畢那些事:是什麼?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17 年我國畢業博士研究生人數為 165296 人,實際畢業博士研究生人數為 56451 人,未正常畢業率為 65.85%。
  • 雙一流高校不再提供「研究生宿舍」?考研成本增加,研究生壓力大
    今年報考研究生人數出現峰值也是受大環境影響,就業環境不佳,畢業生通過考研提升學歷價值或者逃避找工作,無論是哪種情況,考研人數確實在2020 年實現暴增,正當應屆畢業生覺得考研是自己的「好歸宿」時,卻被重重一擊。高校取消「研究生宿舍」?
  • 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想進國防科技大學讀研究生,滿足兩個條件即可
    下半年是即將迎來除高考後的又一次大考——研究生招生考試,這也是很多學子夢寐以求進入名校的又一次機會,但是很多普通本科高校學子有很多想考入軍事類院校的研究生,那麼普通類高校的研究生能不能考軍事類院校的研究生呢?
  • @韶關高校應屆畢業生 報到工作網上辦,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韶關高校應屆畢業生 報到工作網上辦,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2020-05-12 04: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雙非」高校考上名校研究生後,你所收穫的,不僅僅是學歷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本科生想找到心儀的工作並不容易,所以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在畢業後先進行考研,試圖通過為自己鍍金,擁有更多選擇工作的機會。特別是那些「雙非」大學的畢業生們。和小昭一樣,從「雙非」大學考上名校研究生的大學生不在少數,因為他們知道高考失利為自己帶來的後果,十分珍惜考研的機會,終於實現了「鯉魚躍龍門」壯舉。
  • 一個普通大學的研究生,畢業了好找工作嗎?
    但絕對不能籠統的認為,普通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畢業以後很難找到好的工作,同時也不能簡單地認為雙一流高校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會很輕鬆的找到工作,因為就業不是簡單的拼高校,工作的好與壞也不是由高校決定的。所以,普通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畢業以後好找工作嗎?
  • 湖北省開展高校學生會(研究生會)組織改革評估工作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全國青聯十三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七大的賀信和黨中央致詞精神, 根據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關於推動高校學生會(研究生會)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見》,團中央基層建設部、全國學聯秘書處《關於高校學生會組織深化改革評估工作方案》,省學聯秘書處下發了《關於開展湖北省高校學習貫徹全國學聯二十七大會議精神培訓暨高校學生會
  • 為何很多研究生沒有從事科研工作,畢業後踏入社會工作,太現實了
    但是同時也反應出了一個問題我國的教育目前正處於兩極分化嚴重的狀態,越是那些國家重點大學越是對學生跟老師的要求越高越嚴格,而那些普通的大學,大學裡從老師到學生每天都在混日子等著畢業。針對這種情況教育部明令禁止國內各大高校存在的各種清考政策,本科生畢業的質量關口要把控好。
  • 後疫情時代下高校研究生黨建工作的再思考-中國教育新聞網
    就高等教育而言,全員行動、黨員衝鋒以及輿論引領的抗疫經驗,對加強研究生黨建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們要從全員育人、榜樣引領、思研互融「三個重點」,對高校研究生黨建體系再審視、再強化、再完善,把研究生黨建工作提升至新境界,進而更好服務於黨和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
  • 第十屆C9高校研究生學籍與獎助工作會議在西安交通大學召開
    12月3日至6日,第十屆C9高校研究生學籍與獎助工作會議在西安交通大學召開,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鄭慶華出席並作主題報告,來自C9各高校研究生院學籍與獎助管理工作的相關代表、各院研究生師生代表共計100餘人參加。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吳宏春主持。
  • 研究生考試:高校有3件大事正在處理,複試推後安排!
    自從二月以來,考研學子的心境猶如過山車一般「跌宕起伏」,時而膽戰心驚,時而喜出望外,原本以為查完分數之後該曬分的曬分,該調劑的調劑,該找工作的找工作。目前很多高校為了保證春季畢業的研究生不受疫情影響,紛紛啟動網絡視頻和學位授予流程以保證順利畢業,所以這其中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如知道學生答辯工具的使用、答辯老師的聯繫和分組等,這段時間可謂是研究生院老師們最為忙碌的日子!第二件大事:統計擴招碩士人數。
  • 廣州一高校發布通告,包括11名博士在內的16名研究生被退學!
    廣州一高校發布通告,包括11名博士在內的16名研究生被退學!最近,廣州的一所高校發布通告,包括11名博士生在內的16名研究生被勒令退學。而且該校規定這些人必須在2周內辦理離校手續,可謂是動真格的了。一時間,博士生和研究生被退學的事情,在考研黨之間鬧得沸沸揚揚。
  • 都說研究生更好找工作?輔導員:如果只會科研,你仍將一文不值!
    本科之後考取研究生,如今成為了一種趨勢,如今本科畢業的學生,越來越不具有競爭優勢。特別是那些並非名校畢業的學生,簡直就成為了很多就業單位的嫌棄對象。畢竟誰都想有一份既體面又高收入的工作,可是應聘這樣工作的同時,要經受著超乎想像的殘酷競爭。
  • 陝西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論壇暨學習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精神...
    他就做好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建立全省高校馬院交流機制,把教會研究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從事研究工作,作為研究生教育中亟待破解的重點和難點;二是堅持質量標準,把幫助研究生確立理想信念、樹立科學思維能力,作為保證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基本要求;三是堅持問題導向,瞄準黨和國家需要、社會關切,組織好研究生教育培養工作,使得研究生教育工作邁上新臺階。
  • 大學裡的這四大專業,研究生都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從業還需要資歷
    大學裡的這四大專業,研究生都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從業還需要資歷 隨著社會對學歷要求的提高,現在的大學生就業形勢不是很樂觀,為了更好就業,很多學生畢業後都選擇了讀研,覺得這樣有效改善就業問題,這個方法確實很有效,不過,有這麼幾個大學專業卻例外,研究生畢業都不一定能找到對口工作,而且從業還需要有一定資歷
  • 鐵打的本科生,流水的研究生,這句話背後隱藏啥真相,你知道嗎?
    中國的大學是以高考成績為錄取標準,不同層次的學生進不同層次的大學,一流的「985」名校、近百所「211」重點大學、接下來就是普通的一本、二本、三本甚至是高職高專院校,層次十分明顯,你高中的努力如何,取決於最後的高考成績,而你的高考成績決定了你能上什麼大學,是名牌還是重點、是重點還是非重點、是本科還是專科,這一切均取決於高考。
  • 進校門≠學位到手的時代,又有236名碩士博士研究生被清退!
    那麼一些高校為什麼紛紛對這些博士碩士「下手」呢?就在最近遼寧瀋陽農業大學同時清退了236名碩士博士,這其中包括碩士研究生119名,博士研究生117名。難道現在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也「不值錢」了嗎?讓我們來看一看為什麼他們會遭到清退。高校對「特殊」的研究生「下手」。
  • 第四屆全國體育學科研究生文化論壇暨《體育文化導刊》進高校系列...
    12月19日,第四屆全國體育學科研究生文化論壇暨《體育文化導刊》進高校系列行活動在東北師範大學成功舉辦。,鼓勵參會的研究生們成長為體育學科領域的專家,助力體育強國建設。導刊編輯部張曉琳主任對刊物發展情況、辦刊定位、特色和優勢作了介紹,對關心、關注、支持「《體育文化導刊》進高校系列行活動」的廣大讀者作者表示感謝。與會編輯王蓉、鮑婷就論文選題、寫作規範、導刊需稿方向、導刊投稿注意事項等事宜作了介紹。同時,編輯們就線下、線上參會人員關注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
  • 工作之餘讀個碩士研究生,專科就能報考!工作學習兩不誤
    2010~2018年間,我國的高校畢業生人數高達6526萬人,而2019年畢業生人數更是再創新高,達834萬人,而其中考研的人數竟高達290萬,考研人數比2018年增加52萬人。現如今人們熱衷於考研的原因,也大多是因為就業難的問題。確實,現在的本科生在就業崗位中競爭力已大不如前,很多人為了找一份稍微好點兒的工作,只能去選擇考研提升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