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共和國鋼鐵工業的今昔

2021-01-09 中國青年網

習近平總書記19日上午在安徽省馬鞍山市考察調研。習近平前往中國寶武馬鋼集團,走進生產車間,了解企業復工復產和經營情況。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鋼產量僅15.8萬噸,不足當時世界鋼產量的千分之一;如今,我國鋼鐵產量已經佔據世界鋼鐵業的「半壁江山」。

一張張光影,記錄歷史、見證時代、反映變遷。

今天,讓我們在照片中感受共和國鋼鐵工業的昔日與今朝。

 「產品和技術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

圖為馬鋼生產現場。圖片來源:馬鞍山發布

1980年12月,馬鞍山鋼鐵公司中型高爐年產生鐵突破100萬噸大關。

圖為2020年3月19日,馬鋼出口的鋼材正在馬鞍山港外輪吊裝等待外運。陳亞東攝(人民視覺)

2019年,馬鋼累計生產鐵1810萬噸、鋼1984萬噸、鋼材1875萬噸,實現營業收入986億元。

圖為武鋼一號高爐第一爐鐵水鑄造的生鐵。圖片來源: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官方微信

1958年9月13日,新中國建成的第一個大型鋼鐵基地中的第一座大型高爐——武鋼一號高爐,流出了第一爐鐵水。

圖為太鋼員工在展示超薄精密不鏽帶鋼。新華社記者 曹陽攝

2018年初,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研發團隊生產出厚度僅為0.02毫米,可以用手撕開的超薄精密不鏽帶鋼。

圖為試軋現場。新華社記者 李峰攝

1953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根無縫鋼管在鞍山新建的無縫鋼管廠試軋成功。

鞍鋼股份中厚板廠厚板生產線軋制現場。圖片來源: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信

2017年9月,鞍鋼順利研發生產出國內首批整板寬度達到3280毫米的NM400耐磨鋼板。

 「在高端製造業科技創新上不斷勇攀高峰」

圖為80年代初,原馬鋼第三煉鋼廠1號轉爐爐前操作臺。當時的三鋼廠有3座50噸煉鋼轉爐,年產100萬噸鋼左右。圖片來源:馬鋼集團檔案館,王軍培攝

80年代初期,馬鋼加快技術改造,實現年產200萬噸配套系統工程,進一步解決馬鋼長期鐵大於鋼、鋼大於材的不合理狀況,經濟效益有較大幅度提高,並實現了利稅增長速度超過產值增長速度的歷史性突破。

圖為繁忙的馬鋼重型熱軋H型鋼生產線。袁加權攝(人民視覺)

近年來,馬鞍山鋼鐵集團公司主動化解過剩產能,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搶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優先安排資金,於2017年9月20日開工建設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媲美的重型H型生產線,真正打造國內首家全系列規格H型鋼生產企業,推動國產重型H型鋼的應用與發展。

圖為高爐落成。圖片來源:中國冶金報社官方微信

1958年,中國釩鈦磁鐵礦高爐冶煉技術發祥地——河鋼承鋼1號100立方米高爐落成。

圖為河鋼集團生產車間。圖片來源:中國冶金報社

2017年,河鋼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研發的世界首條亞熔鹽法清潔提釩生產線,在河鋼集團承鋼公司投入運營。該生產線攻克了現有提釩技術流程中「三廢」產生量大、末端治理難等難題。

圖為武鋼一米七產線試軋第一卷鋼。圖片來源: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官方微信

1974年,武鋼從原聯邦德國、日本引進一米七軋機系統,開創了我國系統引進國外鋼鐵技術的先河。

圖為2020年6月,智能倉庫內,運用5G網絡技術的無人駕駛智能行車正在吊運高檔板卷產品發貨。張磊攝(人民視覺)

近年來,中國寶武寶鋼股份寶山基地推行「綠色發展,智慧製造」,運用最新5G網絡技術,結合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傳感技術、工業軟體等前沿科技,打造鋼鐵行業智能樣板工廠,實現高效率、低成本。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

圖為停產前的首鋼。圖片來源:中國冶金報社官方微信

首鋼集團創建於1919年。2005年,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了首鋼搬遷曹妃甸的方案。2010年年底,首鋼北京石景山園區鋼鐵主流程全面停產。

圖為北京首鋼工業園。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5年,北京2022冬奧組委選擇首鋼北京石景山園區作為辦公地點,首鋼以此為契機,開始大力推進園區建設。現在,這裡已經成為北京工業遺存再利用的典範和城市復興新地標。

圖為沙鋼建廠初期的軋鋼車間,筆直的煙囪中正冒著滾滾濃煙。圖片來源:中國冶金報社官方微信

1975年,江蘇省沙洲縣(張家港市前身)錦豐軋花廠自籌資金45萬元創辦了一個小軋鋼車間,命名為「沙洲縣軋鋼廠」,也即後來的沙鋼集團。

圖為沙鋼集團安陽永興燒結機頭除塵系統。圖片來源:沙鋼集團官網

如今,沙鋼依託沿江優勢,加快沿長江生態綠色廊道建設,全力打造獨具特色、規範整潔、環境優美的「花園式」工廠。

圖為開工典禮現場。圖片來源:中國冶金報社官方微信

1984年,江西省新餘鋼鐵廠600立方米高爐開工,標誌著新鋼轉入產能擴張式的發展。

圖為新鋼園區鳥瞰圖。圖片來源:中國冶金報社官方微信

現在,新鋼充分發揮鋼鐵製造能源轉化、社會資源消納作用,加快推進節能環保工程技術改造,努力成為集「綠色製造、綠色產品、綠色產業」於一體的環境友好型產業。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新時代抗禦災害 要這樣「鬥」下去
    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期間,探訪了剛剛經歷歷史上第16次開閘蓄洪的王家壩閘。在淮河流域特有的防洪工程——莊臺之上,總書記說,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華民族同自然災害鬥了幾千年,積累了寶貴經驗,我們還要繼續鬥下去。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今天就來學學新時代抗禦災害要如何「鬥」下去。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 | 千年學府寫就超時空傳奇
    17日,正在湖南省長沙市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加強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傳承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情況。  嶽麓山腳下,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歷經滄桑。  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創辦,歷經宋、元、明、清各個朝代,曾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至晚清(1903年)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後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大學。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西南聯大教育救國
    正在雲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20日下午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參觀西南聯大博物館等,了解抗戰期間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的光榮歷史。  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  抗日戰爭爆發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被迫南遷,1937年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為什麼說密雲水庫是無價之寶
    在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說,當年修建密雲水庫是為了防洪防澇,現在它作為北京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已成為無價之寶。一部中華文明史就是與水旱災害持續鬥爭的歷史,催生了中國人「海晏河清、四海安瀾」的太平理想,決定了治水成為治國安邦重要內容。  新中國成立後,人們就盼著治理潮白河、根治海河。在海河水系,潮河「水性猛,時作響如潮」;白河「兩岸白沙,寸草不生」,兩河在密雲匯合成潮白河,經常泛濫成災,人稱「糠幫沙底逍遙河」。
  • 爐火映初心 鋼鐵擔使命——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原會長吳溪淳訪談錄
    1961年,我從鞍山鋼鐵學院夜大本科畢業。知識的提升,實踐的積累,使我從技術員鍛鍊成為工程師。按照毛主席指示:鞍鋼不僅要出鋼材,更要出人才。1965年,我欣然離開被稱為「共和國長子」的鞍鋼,被先後調到西南鋼鐵研究院和攀枝花鋼鐵公司支援「大三線」建設。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為什麼說這裡「二十八年紅旗不倒」
  • 鑑往知來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鑑往知來,鑑:仔細考察。仔細考察過去;就可以推知未來。出自:《詩經 大雅 蕩》:「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近義詞有:高瞻遠矚、數往知來,反義詞有:目光短淺、鼠目寸光,鑑往知來是中性成語,連動式成語;可作定語、賓語、分句;審察過去,就可以推斷未來。
  • 俄羅斯地位最高的自治共和國,經濟富庶工業發達,與聯邦平起平坐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縱觀世界各國體系,紛雜不一,有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也有聯邦制和單一制等政體。因歷史淵源及國家發展等原因,即使是同處於一塊大陸的兩個國家,其國家政體都有千差萬別。俄羅斯聯邦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組成,今天子淵要介紹的就是俄羅斯聯邦22個自治共和國之一的——韃靼斯坦共和國。
  • 我國最北端的沿海省份,身處東北經濟最發達,還是「共和國長子」
    而有一個省偏居東北卻常被人們遺忘,它是新中國的工業搖籃,見證了新中國的工業發展,也貢獻了一千多個「全國第一」,被譽為「共和國長子」。遼寧位於我國東北地區南部,因遼河而得名,寓意遼河兩岸永遠安寧。從地理位置上看,它是我國位置最靠北的沿海省份。
  • 詩與城•金平的詩丨交響詩《鋼鐵之魂》
    北京的十大建築,是她高大的身影;共和國大廈是她挺立的脊梁。在天空,在大地,在海洋……處處都有她閃光的形象;在非洲,在中東,在歐美……她的標識,成為一張名片,「中國製造」書寫著鋼鐵的驕傲與輝煌。新中國鋼鐵工業從她腳下站立的這片激情燃燒的熱土上開始;共和國鋼鐵的交響曲,從她奏響無數個「第一」的音符中,匯成宏偉的時代樂章。
  • 除了鋼鐵工業旅遊,還有葡萄酒之旅
    在我們的印象中,除了宏偉的紅場和冬宮外,還有更多的軍工和鋼鐵。這些鋼鐵巨人既有歷史,又推動歷史發展,在公眾面前始終充滿神秘色彩。近兩年來,俄羅斯的工業旅遊逐漸發展起來,給旅遊業帶來了新的亮點,也為俄羅斯鋼鐵企業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
  • 【直擊鋼協六屆二次理事會】何文波:未來中國鋼鐵工業科技進步要...
    這是我們這代鋼鐵人和科技工作者肩負的歷史使命,需要我們以自主可控為戰略基點,以綠色化和智能化為核心主題,瞄準關鍵短板發力,構建創新生態圈,走好科技創新之路。」他說。  何文波認為,下一步中國鋼鐵工業科技進步要抓住三個突破點。
  •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環保節能工作委員會年會暨環保節能技術交流會在...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環保節能工作委員會年會暨環保節能技術交流會在太鋼召開 2019-10-31 13:42:00   10月28日,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環保節能工作委員會主辦的
  • 看了臺灣的鋼鐵產量,再看內地鋼鐵工業規模,差距大得離譜!
    在「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方針下壓制臺灣鋼鐵工業發展。二戰期間,日本政府和財團出於戰爭需要,在臺北、高雄等地建了些小鋼鐵廠,主要設備是三噸以下的小電爐和小軋機,產量甚微。到六十年代,當局才開始用廢鋼作原料發展鋼鐵工業。
  • 挺起共和國的工業脊梁——第一個「五年計劃」
    在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國寶武「重走鋼鐵長徵路」寧馬片區活動舉行
    秦淮河畔、馬鞍山下,一代代馬鋼人、梅鋼人,一代代寶武人,在這裡點燃爐火、冶煉人生,用六十多年的接續奮鬥,描繪出璀璨絢麗、氣勢恢宏的鋼鐵長卷。活動中播放的一段短片,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馬鋼集團時對中國寶武的親切勉勵和殷切期望,回顧了中國寶武寧馬片區的歷史時刻。  一江碧水,兩岸青山。長江之濱,馬鞍山下,古老詩意的江東大地,矗立著中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馬鋼。
  • 大陸舉行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相關活動丨國臺辦:牢記歷史 鑑往知來...
    在今天(28日)的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這些紀念活動的舉辦,對於兩岸同胞共同牢記歷史、鑑往知來,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共擔民族大義,共促祖國統一,共圓民族復興偉大夢想具有重要意義。朱鳳蓮表示,臺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前赴後繼、浴血奮戰鑄就的偉大勝利。
  • 中國寶武「重走鋼鐵長徵路」寧馬片區啟動儀式舉行
    陳德榮在致辭中說,1890年,洋務運動的先驅在上海江南製造局建造煉鋼廠、在武漢創辦漢陽鐵廠,這是真正意義上中國近現代鋼鐵工業的起點。從那時起到今天,中國寶武綿延賡續的130年,就是近現代中國鋼鐵工業發端、發展、登頂世界之巔的130年。130年來,中國寶武懷揣鋼鐵報國之志,堅持不懈奮鬥,已經發展成為中國近現代鋼鐵工業的歷史傳承者、中國今日鋼鐵工業之集大成者、中國乃至全球鋼鐵業的未來引領者。
  • 這裡,深藏著許多隻屬於鋼鐵人的記憶!
    名稱:鞍山鋼鐵廠地址:遼寧省鞍山市鐵西區簡介:鞍山地區具有豐厚的鐵礦脈資源,春秋戰國以來就掌握了冶鐵技術,具有悠久的冶鐵歷史,目前擁有保存完好的亞洲最深的大孤山鐵礦和亞洲最大的齊大山鐵礦等露天礦坑。國民黨政府接管後,於1946年10月成立鞍山鋼鐵有限公司,後隨著國民黨軍在東北的全面潰敗而撤離鞍山。1948年12月26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鞍山鋼鐵公司成立,鞍鋼開始在戰爭的廢墟上逐步恢復生產,1949年7月9日,鞍山鋼鐵公司在公司標誌性辦公建築「大白樓」前舉行開工典禮,宣布新中國第一個大型鋼鐵企業正式開工,成為新中國鋼鐵工業的長子。
  • 省體育局舉辦青年幹部「跟著習近平總書記讀好書」學習成果交流會...
    12月22日,省體育局舉辦「跟著習近平總書記讀好書」學習成果交流會暨青年幹部大講堂活動,深入推進省體育局系統各青年理論學習小組「跟著習近平總書記讀好書」活動,激發青年幹部的幹事創業熱情,促進青年幹部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