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嶺華人】尹希:最年輕的哈佛教授

2021-02-19 峰嶺ForeignLink

微信ID:foreignlinkOrg

『峰嶺,海外新鮮酷知識』

在今天扁平化的世界中,隨著中國之崛起,傑出華人也日益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各地權力與財富的玩家。在各行各業成功的華人身上,我們能見到世代的祖訓、作為中國人的特質,如何與世界聯繫、如何在當代發光。

峰嶺推出「傑出華人」系列。如果您希望看見關於某位傑出華人的介紹和文章,歡迎您在後臺向我們建議;如果您身邊就有某位傑出華人的例子,我們誠摯邀請您的投稿(來稿請寄:tougao@foreignlink.org)。峰嶺相信,成功沒有模式,但榜樣有啟迪的力量。

其他「傑出華人」系列文章——

她是美國華人第一家庭小公主,坐擁世界級企業,還是Facebook老闆娘

【傑出華人】「老狐狸」施至成:菲律賓首富從學徒到「百貨大王」

2015年9月4日,哈佛大學高能理論研究組發布一句話新聞「祝賀尹希晉升正教授」。1983年12月出生的尹希,超越了他的學姐莊小威(87級少年班,34歲出任哈佛大學正教授),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哈佛大學華人正教授。

尹希童年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賦。

小學跳級之後,9歲半的尹希考入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簡稱少兒班)。1996年,不到13歲的尹希以572分的高考成績成為中科大少年班最小的學生。

尹希說,他確實在小學時就讀父親的大學課本,包括微積分和量子力學,「當然只是皮毛」。他身邊的朋友介紹,這位學術領域的「大拿」,還喜愛跑馬拉松和攀巖。

其實,尹希相當反感外界對其「神童」的評價,「這詞對我來說,帶有誣衊性含義」。

他也絲毫不認為少年班是「拔苗助長」,「這些所謂的成長規律都是人胡亂定出來的,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中科大少年班給一群孩子更多的選擇,這正是中國教育普遍缺乏的地方」。他希望,中國的教育能夠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減少天賦的埋沒。

2001年尹希赴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於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同年,哈佛大學打破本校博士不得在本校繼續博士後研究的慣例,破格允許尹希博士留校繼續研究工作。2008年後,他在哈佛大學物理系先後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3年2月15日,尹希榮獲2013年美國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

他的研究工作包括:量子引力中的黑洞熵、弦論中的超對稱束縛態、與物質場耦合的Chern-Simons理論及其在M膜中的應用、高自旋場論及其在引力/規範場對應中的應用等,是被國際物理學界寄予厚望的青年物理學家之一。

尹希說,自己的性格從小學階段起改變了很多,既有內向和專注,也有叛逆和冒險。「我從來直截了當,也不屑於傳統或禮節。」

31歲當上哈佛正教授,感受如何?尹希說,過了30歲後,突然感覺自己很老,還沒作出真正有創造性的工作。他正打算重新尋找自己的生活動力,「如果我現在就知道5年後會做什麼,那接下來的5年會很無趣。生活的動力在於探索未知」。

成果最重要,與年齡無關

記者:很多報導都提到你是歷史上最年輕的哈佛華人正教授之一,這說法準確嗎?

尹希: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對我來說完全無關緊要的事情。重要的是做出來的成果,跟年齡完全沒有關係。

記者:評定經歷了那些過程?

尹希:物理系會有一個委員會做評價工作,我不需要做什麼事情。他們會發信給其他學校的15到20個教授,問他們的評價;之後是物理系所有的正教授投票,大概會有30個人參加,通過之後,會有外校來的委員會,(成員)都是在我這個領域之內的幾個教授,一起和哈佛大學的校長討論,物理系會派一個最支持和一個最不支持我的教授向委員會匯報對我的意見。當然,具體情況都是保密的。而且評定工作主要是看重研究工作,是不是最出色的人,這與論文數量完全沒有關係。

  

記者:你如何評價自己的教學和科研?

尹希:在教學方面我不是很重視,我上課之後,學生對我的印象兩極分化比較厲害,有很喜歡我的,也有很不喜歡我的學生。因為我上課比較難,學得好的學生會很喜歡,學得不好的學生,課就沒辦法上了。在科研方面,我對自己沒有評價,因為我感覺自我評價沒有意義。


記者:評上教授,家裡人開心嗎?

尹希:我沒有跟我媽說,她是通過中國的報紙知道的,我覺得這是無所謂的事情,沒有必要說。我告訴了我太太,她就是還挺高興的吧,也沒有特別的反應。其他的同事學生有的跑來跟我祝賀。

記者:聽說2001年你申請了耶魯、哥倫比亞、芝加哥大學等10所美國排名靠前的著名學府,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哈佛?

尹希:當時我沒拿到普林斯頓和加州理工的offer,耶魯、哥倫比亞在我看來,跟哈佛不是一個檔次的。整個學校物理系的水平以及學生的水平,哈佛是最好的,其他的學校要稍微低一點。

記者:你博士畢業後就留在了哈佛?

尹希:博士畢業之後我做了兩年的junior fellow,是在Harvard Society of Fellows。它有一點類似於博士後機構,但是是完全獨立的。每年它會招10個剛畢業的人,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包括物理、數學、生物、歷史、考古等等,它提供三年的職位。大家每周在一起吃飯,討論不同學科的問題。進入fellow裡面是完全自由的,你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它會給你三年的薪水讓你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記者:怎樣當上了老師?

尹希:我在這個fellow裡做了兩年理論研究後,被哈佛物理系錄用做助理教授,助理教授做了一年之後又回到了Society of Fellows做了半年,然後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了半年的訪問學者,之後回到哈佛又做了兩年的助理教授,之後升為副教授。對我們來說在外面訪問是很正常的事情,實際上現在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外面訪問,不在哈佛。

如果不去少年班,結果也差不多

記者:有回國訪問嗎?

尹希:有回過幾次,但都不是特別多。去過復旦、中科院,也回過母校中科大,時間都比較短。中國做弦論的人比較少,基本上感覺是發展起步的樣子。

記者:有回國任教或者發展的想法嗎?

尹希:沒有考慮過換其他的地方和學校。對我來說工作的地方需要有很好的合作者,有一流的物理學家,比如說我自己有什麼問題的話,走到下一個辦公室就可以和他們討論,這點非常重要。我如果要回國的話不能自己一個人回國,而是要帶著一個組的物理學家回國。我覺得單打獨鬥是不好的事情,和別的同事討論是非常重要的。舉個例子來說,愛因斯坦晚年去了普林斯頓,但是他到了普林斯頓不和別人討論,他的名氣很大,但是在普林斯頓什麼都沒做出來,因為他完全是封閉的。


 

記者:說到中科大,很多人都對你當年就讀的少年班很好奇,想知道有何不同。

尹希:我12歲考進中科大,學習了5年。所有理科的東西都學,跟著數學系學數學,跟著物理系學物理,但主要是理工科方面,少年班的課比一般學生的課要求更高一些。

記者:天才少年班也曾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作為其中的一員,你怎麼看?

尹希:有人認為少年班是拔苗助長的行為,我認為完全相反,少年班給了中國一些孩子更多選擇的機會。因為我覺得中國高等教育最缺乏的,是給學生選擇的機會不夠多,這是跟美國教育相比,中國教育最缺乏的地方。我其實並不覺得少年班本身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實際上我覺得如果我沒去少年班,而是去了一所普通大學的數學系或者物理系,結果會差不多。

記者:之前BBC的一部反映中英教育差異的紀錄片,曾引起廣泛討論。

尹希:我的個人觀點和他們不同,我不認為中國的中學教育很好,也不認為西式中學教育很好。我覺得中學之前的教育,是讓學生學會數學和閱讀就好了,其他的東西可以自己去學。很多中學課堂上講的東西其實學生並不理解,不過是照葫蘆畫瓢而已。

  

記者:你的中學是怎麼度過的?

尹希:我上中學是在北京八中。我覺得我最幸運的不是上中科大少年班,也不一定是上哈佛,而是上北京八中少兒班。它整個的學習計劃和對學生的培養我覺得在中學中是最好的。中學6年的課程在4年學完,有因材施教的感覺,不是把時間都放在考試上面。我們每周五下午都會外出爬山或者遊泳、溜冰。基本上每周有五節體育課,在外面的時間特別多,不是把全部時間花在課堂上面。

不會專門培養自己的孩子

記者:有文章說你在當老師和做研究之外,非常喜歡馬拉松?

尹希:那是兩年前的事情,現在我已經從馬拉松「退役」了。

  

記者:沒興趣了?

尹希:馬拉松對我來說不光是興趣,而是有幾年我一直嚴格地訓練,每周我會跑120~150公裡,花費的時間非常多,每個周末早晨起來我會跑30公裡,這樣的話我沒有時間和家人、孩子一起玩兒。幾年之後我不想再有這樣的生活方式,所以就放棄了。

  

記者:現在對什麼運動很感興趣?

尹希:現在主要是攀巖。

記者:你很喜歡挑戰。

尹希:對,我喜歡做有風險的事情,如果完全沒風險就很沒意思。


 

記者:工作、科研和生活,這三者你是如何平衡的?

尹希:科研方面我從來不覺得有壓力,我做需要做的事情的時候會花很多時間,但是想玩兒的時候我會整天出去玩兒,比如說我上周末一整天出去攀巖。我儘量花少時間上課,大部分時間做自己的研究。

記者:網上有消息說你已經結婚,女兒已經7歲了。

尹希:是的,我已經結婚10年了,我太太是美國人。

  

記者:平時關注女兒的學習嗎?

尹希:我不在乎我女兒的學習情況,只要送她去學校就可以了。平常只是陪她玩兒,不教育她。

記者:現在很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從小對孩子的培養。

尹希:我不會專門培養我自己的孩子,我覺得很多中國的家長培養自己的孩子並不是為了孩子好,而是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他自己想要的樣子。我只想讓我女兒快樂地生活,之後做什麼是她自己的事情。我會帶她去登山、遊泳、攀巖,但是我不會特別關注她學習上的東西。說實話,我也並不是很在乎我現在所做的東西。對我來說生活快樂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都是次要的。

本文素材來自澎湃和新京報(記者採訪內容來自新京報)。

好文分享:

不管您在哪裡讀到有價值的好文章,請記得隨手發給我們。好文與您共享。

薦文投稿郵箱:foreignlink@163.com


更多精彩

外派,一場新的戀愛——青年外交官的駐外生活

李克強總理身邊的帥氣少年是何許人?

馬來西亞華人是怎樣的存在?

投稿入口

相關焦點

  • 天才物理學家尹希放棄國籍,入美國國籍成哈佛終身教授
    尹希是我國培養出的物理學天才,18歲便前往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更是成為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華人教授。但是曾承諾報效祖國的他卻放棄了中國國籍,在美國結婚生子,面對媒體的詢問,表示暫時沒有回國的打算。 那麼為什麼我國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國外學習之後就不願意回國發展了呢?近年來,我國的科研圈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 哈佛大學最年輕的中國教授,12歲高考572分進中科大
    學霸之所以是學霸,那是因為他們擁有超乎常人的智力,今天我們就要說一位天才中的天才,其人生經歷堪稱是一部傳奇,天才都不足以形容他,12歲考上中科大,31歲成為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被稱為「神一樣的男人」。
  • 他12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最年輕教授,如今已是美國人
    這個人就是尹希。一個從小就戴著天才光環的人。而最值得令人稱道的事情,便是他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而31歲有成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教授。這個所謂「老了」的80後,可以說是物理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8歲便能看懂微積分的「神童」與如今眾多父母因為盼著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甚至不惜相信所謂的「量子波動速度」不同。
  • 「神童」尹希:12歲上中科大,31歲成哈佛教授,後來入籍美國
    在我國曾出現過這樣一位神童,在十二歲那年,他便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而在三十一歲時,他也成為了哈佛教授。作為一位中國的人才,後來的他卻並沒有回到祖國生活,而是加入了美國國籍,並從此定居國外。那麼,這位神童究竟何許人也?為什麼他在學成之後,並沒有選擇回到祖國呢?
  • 13歲進中科大,17歲讀博,31歲當正教授。尹希:我不是神童
    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17歲哈佛碩博連讀 31歲當上哈佛正教授 33歲獲物理學新視野獎 1983年,尹希出生於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
  • 中國天才加入美國國籍,32歲成哈佛終身教授,如今怎麼樣了?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美國的哈佛大學,它是歷史最悠久的一所高等院校,能夠考入哈佛大學的都不是一般人,在我們普通人眼裡這些人都是得到上天眷顧的天才,確實讓人十分的羨慕,如果能夠成為哈佛大學的教授,那麼這個人肯定是非常了不起的,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中國天才加入美國國籍之後,32歲的時候就成為了哈佛大學的終身教授
  • 從中科大少年班走出的神童,32歲成哈佛正教授,並不計劃回國發展
    2015年9月4日,世界名校哈佛大學發聲宣布:「祝賀尹希晉升為教授」。可是你知道這個時候晉升為哈佛大學正教授的尹希,他的年齡還不到32歲。和尹希同為中科大少年班的莊小威,是尹希教授的學姐,他們二人先後一同走進了哈佛大學,但截止到2015年為止,尹希的成就似乎已經超越了他的學姐莊小威。
  • 中國曾經的物理「天才」,考上哈佛後成為終身教授,但至今仍未回國
    這個人就是尹希。尹希是一個最不像天才的天才。他從小生活在一個高學歷的家庭中,父母都是211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的高材生,當時的大學生含金量很高,所以尹希的父母從小就很重視對尹希的培養教育。因為尹希的智力超常,雖然還達不到"過目不忘"的程度,但是在老師講過一遍之後很容易就記在心裡。所以尹希從來不在課堂上做筆記。老師看到後就非常生氣,質問尹希為什麼不做筆記,尹希二話不說,直接把老師的解題過程寫了出來,老師這才啞口無言。13歲的時候,尹希就參加了高考。
  • 從路人甲到17歲考入哈佛碩博連讀,學霸自述:不是天才,多做3點
    現在父母都將孩子的成績當作一切,殊不知成績不是最重要的,尹希在小學時就是典型的學渣,11歲那年的學習,才讓他得到了迅速的成長,短短幾周就成了班級的第一名,12歲時考進中街大學,17歲便考上了哈佛大學,31歲成為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
  • 「天才神童」12歲考入中科大,17歲在哈佛讀博,現在過得怎樣
    謝爾頓這樣說自然有他的道理,事實上,在當今世界,華人在世界頂尖的科學家中佔比實在不容小覷。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主人公就是一位很厲害的華人物理學家。和很多智力超群的人一樣,他從小便展現了他異於常人的天分,然而,他的成功與經歷卻是不可複製的。
  • 中國物理神童,17歲考上哈佛,被問是否回國,一句話讓眾人沉默
    截止到今天,全球共有十二位華人獲得過諾貝爾獎,但你知道嗎?其中卻只有五位是中國國籍,尤其在物理學領域,高琨、崔琦、朱棣文、丁肇中、楊振寧、李政道這六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全都是美國華人。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國內經濟發展迅猛,科學研究水平也日益提升,但在物理學研究方面卻一直沒能有大的突破呢?
  • 當年,12歲小男孩被中科院破格錄取,哈佛為其改校規,現狀如何?
    1983年,尹希在北京的一所普通家庭出生,在他小的時候就顯得與眾不同,他的與眾不同主要是表現在智商方面,他無論學唐詩宋詞還是數理化公式,都比別人學的要快很多,甚至有一次,他父母隨便放了一本物理書,在他周圍,而尹希拿到這本書以後,就開始如饑似渴的學習,掌握了非常豐富的物理知識,讓他父親驚訝不已。
  • 中國物理天才,成為美國哈佛的終身教授不回國,9年後他說出原因
    今天我們就來講物理,天才成為了哈佛的終身教授,從來都沒有打算回國,9年後他終於說出了原因。今天我們來講的這個故事當中的主人公,名字叫做尹希,在上世紀80年代出生。他的爸爸媽媽都是高知識分子,從小就給孩子很好的教育環境和生活環境。好好地培養自己的兒子,希望他將來長大之後能夠飽讀詩書,成為一個國之棟梁,為社會做更大的貢獻。
  • 12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讓哈佛大學打破慣例,卻選擇加入美國
    其中中科大少年班更具有代表性,可謂是國內最厲害的少年班。很多少年班的學子如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而今天分享的這位也是中科大少年班的一員,他就是神童。 中科大少年班也是人才薈萃的地方,要想在這樣一個優秀集體中脫穎而出並不容易,但是尹希卻做得很好。在中科大少年班的五年制學制期間,尹希的各科成績表現優異,均在90分以上,也正因為如此,幾乎每學期都能獲得獎學金。
  • 從路人甲到17歲被哈佛大學錄取博系列閱讀,學霸自述:不是天才
    現在家長把孩子的成績看得一清二楚,卻不知道成績是最重要,而尹希是小學裡典型的學習渣滓,11歲時,他迅速長大,幾周後,他成為班上的第一名,當12歲被中街大學錄取,17歲被哈佛大學錄取,31歲時,他成為哈佛最年輕的華文教授。
  • 12歲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18歲攻讀哈佛博士,入美國國籍不想回國
    中科大曾經就出現了一位很令人驚異的天才,他12歲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18歲攻讀哈佛博士,入美國國籍不想回國。這位天才就是尹希。能夠擁有如此高的成就,也的確會讓人感到羨慕,同時也對尹希有了更高的評價,可以說他真的在自己的領域中有了很大的突破。值得關注的是,尹希在哈佛所研究的方向就是理論物理,可以說是一種非常難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