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紅高粱豐收季,老鄉的日子越過越旺
文/章繼剛
8月,秋高氣爽,紅高粱進入豐收季。
秋日的田野上,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高粱美麗的紅色,構成一幅幅色彩豔麗的豐收圖景。在紅高粱種植過程中,供需雙方普遍推行訂單農業模式,推進種植規模化、規範化,銷售有渠道,企業有效益,增收有保證,紅高粱成了群眾的「搖錢樹」,農民種植積極性很高。
發展創意農業,不僅要增產,更要增收。貴州省黔西南州義龍新區德臥鎮落實「綠色、生態、高效」發展理念,加大力度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調減低效作物玉米種植,「訂單」種植替代作物紅高粱4700畝獲得豐收,預計可為種植農戶增收1080萬元。在仁懷市,一株株高粱穗大飽滿,一派豐收景象,26萬畝有機高粱預計總產值超過7億元。重慶市江津區紅高粱種植示範基地採取「企業+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模式,高粱種植面積達2.5萬畝,預計產值4200餘萬元。在江津區江小白高粱產業園,收割機收穫高粱後,將高粱稈直接被粉碎還田。在四川省瀘州,老窖紅高粱公司組建技術指導隊伍,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江陽區通灘鎮打造輻射周邊鎮5萬餘畝的有機高粱標準化產業示範園,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的新型高粱發展體系,助推全鎮924戶、2818名貧困對象走上種植訂單高粱脫貧致富的新路子,農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山西省在全省實施良種繁育、有機旱作生產、龍頭企業全產業鏈開發、雜糧食品多樣化研發、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和生產社會化服務主體培育等六大重點工程,成立了山西旱作高粱產業集群專家委員會,高標準打造全國穀子、高粱全產鏈示範樣板、產業先行區和產業聚集區,加快建設融生產、加工、釀造、流通為一體的高粱產業體系,推行「科研院所+種子公司+專用高粱生產基地(農場、農戶)+釀造企業」的釀造高粱全產業鏈開發模式,高粱產業由生產型向市場型轉變。山河醋業有限公司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幫扶模式,確保純天然、有機的高粱原料用於食醋釀造,找到了一條「產業穩發展,貧困戶穩脫貧」的雙贏之路。
怎樣推進糧經飼兼顧、種養加銜接、農牧結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讓種地種出「新花樣」?宜賓市翠屏區挖掘高粱的生產文化、美食文化、精神文化內涵,打造了李莊左灣「五糧液」主題稻畫、宋家胡壩、宋家丘陵七彩楓情小鎮、牟坪橘香小鎮等一批特色農業文化景觀,並舉辦高粱文化旅遊節,讓遊客在農產品展示展銷、最美高粱攝影大賽、集贊贏大禮包、滾鐵環、柑橘林親子尋寶活動中放鬆身心,體驗豐收的樂趣。在瀘州,藝術家和作家深入田間地頭體驗、採風和創作,一年一度的「瀘州高粱紅了」文化採風之旅很受歡迎,越來越多文學家親臨瀘州老窖糯紅高粱基地,深入田間地頭,尋找靈感,留下更多田園與高粱的故事。
在探索高粱「三產融合」的路上,如何將高粱和文化、藝術創意結合,使其產生更高的附加值,讓「基地變景區,產品變商品」,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圍繞「農業+文創」,以大地景觀再造為目標,與繪畫、攝影、雕塑、音樂創作等創意藝術有效結合,建設高粱紅主題文化公園、高粱紅畫院、圖書館,營造集旅遊觀景、精品農莊、主題民宿和農事體驗為一體的高粱紅創意農業園,推進傳統高粱產業與電商、旅遊等行業跨界融合,推進全域景觀化景區化,是高粱產業振興值得思考的重要方向。
(作者系中國創意農業理論創始人、《創意農業學》《田園革命》作者)
本文由章繼剛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轉載或者引用請註明出處。
參考文獻:章繼剛:《田園革命》,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