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網站、公眾號招聘信息、校招、熟人介紹等大家已經很熟悉的渠道就不說。其實在找工作時,有一些很有用的渠道,經常被大家所忽略。
一、通過大學老師、校外招聘資源
我認識不少人就是通過老師的推薦找到工作的,一般混的都不錯,主要有兩層原因:
能獲得老師推薦的,一般自身就有一定的能力。站在公司的角度,會比較重視通過老師推薦過來的專業學生,會下意識地認為,該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
所以,通過老師的推薦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找工作的渠道,但很多大學的學生都容易忽略這一重要的找工作渠道,因為很多學生都只是將老師的角色局限在學校教書上。事實上,這幾年很多企業都擴大校招,主動走入各個學校,甚至直接和學校的某專業合作,提供一定的教學資源支持,而後該學校的優秀學生畢業後可以直接到企業工作。
而學校的老師,除了日常教師,專業比較硬的,也經常有公司請老師去做顧問,或借著校招的機會,和老師接觸交流。比如我認識一位大學老師,就給幾家公司做顧問,他有時候就會推薦自己覺得優秀或積極的學生給一些大公司。因此,在校的大學生,還是多多和老師做好交道,積極一點,說不定老師就成為你們找工作的重要途徑了。
二、地方就業信息平臺
以北京為例,北京各個區的人才市場都有就業信息平臺,這些就業信息一般都是當地的企業招聘,範圍有限,很多大企業都不會出現在這上面。但是,如果我們只是想找當地中小企業的工作,那麼地方就業信息平臺就有很大的作用,原因就在於:一般發布在地方就業信息平臺上的招聘,都是比較緊急的,就是實在招不到人,也希望地方基層ZF可以幫忙發布,因此會放鬆要求。目前,一般的鎮、街道、社區、村居基層組織,都有就業信息平臺,大家只要主動去了解一下,就知道了。
所以,如果對就業沒那麼高要求的,而且又想在家附近找工作的,就很適合在地方就業信息平臺找工作啦。
三、內推和自薦
內推和自薦這兩種途徑,其實有點類似,只不過很多人覺得,內推就要有熟悉的人在公司工作才行,其實並非如此。
我們將內推放大一點來講,可以是行業互推,比如我想跳槽或者找工作了,但是我沒有認識其他公司的人。我們可以先加入各種同行交流的群,然後先在群裡聊幾天,找找目標公司的同行,比如華為、阿里、騰訊的同行,然後主動跟他們了解公司的招聘及要求,自己想跳槽的想法。
我有幾個朋友就是通過這種方法,廣撒網,最後在內部員工的介紹下,通過面試,進入到大公司的。至於自薦,一個道理。我印象最深刻的自薦經歷,不是自己,而是有個人直接打電話來辦公室,問是不是招人,然後提了自己的情況,我出於好奇,讓對方過來面試。結果下午,她就帶著自己的簡歷和代表作品來面試,並順利通過。內推和自薦都是一種不錯的找工作方式,至少會讓HR印象深刻,擁有更高概率的面試機會。
這三種找工作的途徑,其實都比上網找招聘網站要靠譜得多,而且通過機率也比較大,想找工作的各位,不妨試一試。
【歡迎關注學習委猿】每日更新、專注職場個人成長、一起升職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