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元1378年第一代晉王朱棡就藩太原,到1644年明朝滅亡,明朝晉王共有14位(包括追封的),共12代人。那麼明朝晉王的地位是如何變化的?明朝晉王的世系又是怎樣延續的?
明朝藩王的地位變化
晉王的設立——塞王的巔峰。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將元朝統治者趕回了大漠,但元朝實力依然強大,時常騷擾明朝的邊境,為了維護邊境的安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在邊境設置了十三大塞王,分別是韓王、沈王、遼王、寧王、齊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安王、秦王、慶王、肅王,這九位塞王都是懂得軍事,佔據軍事要地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塞王們可以統兵打仗,佔據著地方的行政、財物等權力,顯赫一時。
圖明初塞王的分布。
靖難之役——塞王的黃昏。
塞王的權力過大,逐漸影響到了中央的統治地位,朱元璋在位時,還能鎮住這些塞王,等到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繼位(朱元璋太子朱標早死,立朱標之子為繼承人)後,塞王和中央的矛盾就逐漸升級。
朱允炆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就下令削藩,剪除塞王的權力,這就引起了十三位塞王中實力最為強大的燕王的不滿,最終引發了為時4年的地方藩王反叛中央的靖難之役,燕王取得了勝利,奪得了皇位,塞王們的黃昏就要來了。
圖靖難之役。
身為塞王,燕王深知塞王過於強大會對中央造成很大的威脅,首代晉王朱棡在靖難之役前就已經去世,第二位晉王被朱棣廢除晉王的封號,第三位晉王圖謀反叛,失敗後被革爵。塞王的風光歲月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甚至規定宗室不得為官,也不允許種田,日常生活也受到監視,到了後來就成了高級囚犯。
圖太原(軍事要地)。
晉王世系
第一位:第一代晉王晉恭王朱棡(1358-1398)
朱棡是朱元璋第三個兒子,1371年,13歲的朱棡被封為晉王,1378年,20歲的朱棡就藩太原,位列十三位塞王,權勢很大。
朱棡長得很帥,很有威儀,才智出眾,但為人非常殘暴,經常打罵下人,引得朱元璋的不滿。1398年,40歲的朱棡因病去世。
第二位:第二代晉王晉定王朱濟熺(1375~1435)。
朱濟熺是第一位晉王朱棡的嫡長子,繼位晉王不久,燕王朱棣就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皇位,朱濟熺非常不滿,他的朱濟熿也多次在永樂皇帝(燕王)面前詆毀朱濟熺,公元1414年,39歲的晉王朱濟熺被削去了爵位,後為其父朱棡守陵,1435年,61歲的朱濟熺去世。
第三位:第二代晉王朱濟熿(1381-1426)。
朱濟熺被削爵後,朱濟熿成為晉王,軟禁了自己兄長的兒子朱美圭,後因謀反被削去了爵位。
第四位:第三代晉王晉憲王朱美圭(1401-1441)。
朱美圭是晉定王朱濟熺嫡子,他的父親被削爵後,跟隨父親為朱棡守陵。
第五位:第四代晉王晉莊王朱鍾鉉(1428-1502)。
朱鍾鉉晉憲王朱美圭的長子,在晉王之位61年之久,活到了75歲才去世,是明朝晉王在位和享年最久的。
晉靖王朱奇源(1449-1478)。
朱奇源是晉莊王朱鍾鉉嫡子,十歲就被封為世子,但先於晉莊王朱鍾鉉去世,被他的孫子晉端王朱知烊追封為晉靖王。
晉懷王朱表榮(1468-1493)
朱表榮是晉靖王朱奇源的嫡子,十歲時父親朱奇源去世,被他爺爺朱鍾鉉封為世孫,先於晉莊王朱鍾鉉去世,被他的兒子晉端王朱知烊追封為晉懷王。
第六位:第七代晉王晉端王朱知烊(1487~1533)
朱知烊是晉懷王朱表榮的庶子,11歲時被曾祖朱鍾鉉封為世曾孫,1503年繼承晉王的爵位,在位30年去世。
第七位:第八代晉王晉簡王朱新?(1516-1575)
晉端王朱知烊無子,就立從兄弟之子朱新?繼承爵位。
第八位:第九代晉王晉敬王朱慎鏡(1536-1578)。
晉簡王朱新?無子,立親弟弟之子朱慎鏡繼承爵位。
第九位:第九代晉王晉惠王朱慎鋷(1540-1579)。
晉敬王朱慎鏡去世後,他的弟弟朱慎鏡成為新的晉王。
第十位:第十代晉王晉穆王朱敏淳(1563-1610)。
朱敏淳是晉惠王朱慎鋷的嫡子,1610年去世。
第十一位:第十一代晉王晉裕王朱求桂(1589-1630)。
朱求桂是晉穆王朱敏淳的嫡子,1630年去世。
第十二位:第十二代晉王朱審烜(1610-1648)。
朱審烜是朱求桂的兒子,明朝滅亡之初,受到清朝的禮遇,1648年,朱審烜被害。
明朝晉王至此終結。
總結
明朝晉王基本貫穿了整個明朝的統治時期,初期權勢強大,顯赫一時,在靖難之役後,成為有名無實的藩王,在明朝走向沒落後,晉王的名稱也無法加以保留,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