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迪的「重磅」休閒款跑鞋Ultra Boost 21曝光了,相比之前的「套娃」設計,這次鞋子外形有了較大的改變,中底變厚了,顏值也更高了。阿迪終於再次重視起了自己的「旗艦」產品,實屬不易,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Ultra Boost那些事。
先看看UB 21的顏值吧,設計挺不錯的,中底的boost體積更大了,鞋頭和後跟都向上翹起,後掌的boost厚度感人,腳感相信會更加優秀。另外,這個「翹臀」把多少人看溼了?
中底中部還能看到內置的tpu板子,夾在厚厚的boost中間,保證了鞋子的抗扭性能,UB系列祖傳的抗扭轉技術,相信這代也會繼續保持。
鞋面使用的是編織材料,透氣性和包裹性應該都不錯,舒適度一直是UB的代名詞。鞋子的後跟和側面的tpu和前幾代都比較相似,還有後跟翹起突出的鞋領,這些都是UB系列優秀的基因。
很多小夥伴看了他的圖片,在調侃,他的設計師是侃爺或者哈登,道理你們懂的,那個標誌性的大屁股,很難不讓人這樣聯想。
狗哥覺得,他還有點像yeezy 380,但UB的設計更加細緻,細節更多,如果只能選一雙穿的話,狗哥還是選UB的。
總體看下來,UB21的顏值還是很高的,首次曝光的三個配色比較清新,有一款中底的boost還進行了塗裝,很漂亮,相信未來也會有更多配色和聯名安排的。
UB21的轉變
UB21的定位改變了,鞋子前後翹起的設計,比較貼合現在主流跑鞋的「滾動推進」功能,UB21再次回歸了跑鞋的定位。圖片來源:uglyyuyi
鞋面上也沒有過多的細節表述,就是很簡單的編織,側面tpu、後跟tpu,非常簡潔。中底的抗扭系統再次升級,形態和之前有了較大差別。圖片來源:uglyyuyi
前掌的發力位置,看樣子也有加固設計,雖然鞋子看起來中底比較厚實,但狗哥猜測這只是視覺上的效果,類似哈登3代,boost上翻,實際中底厚度應該沒有這麼厚實。圖片來源:uglyyuyi
UB的前世今生
UB系列自2015年問世後,更新了很多代產品,從出世的巔峰,到最近被打骨折,UB一直是大家熱議的單品。狗哥還記得2015年的時候,UB 1.0剛剛上市,它是首雙搭載boost科技的球鞋,對於科技,大家很陌生,對於這款長相「一般」的鞋子,狗哥也沒太大感覺,但1000+的售價(1299元?1399元?)著實震驚到了、觸動到了狗哥,這麼一雙休閒跑鞋,怎麼這麼貴?
那會剛剛畢業的狗哥是真的沒錢,1000+在當時的球鞋市場,可以買雙AJ了,耐克的頂級產品也可以買到了,而阿迪達斯,狗哥對他們家旗艦的印象還停留在羅斯籤名鞋系列上,還有一些支線鞋款,比如773,crazyquick等。
這些鞋款用的科技還是阿迪傳統的緩震膠ADIPRENE,ADIPRENE+,還有BOUNCE等,穿過羅斯前幾代籤名鞋的朋友也知道那種腳感,不驚豔,所以到了二級市場這些鞋子的價格都不太貴,這個時候突然有雙鞋子賣到了1000+,那是種什麼感覺?
UB上市前,阿迪就像一潭死水,能繼續在球鞋領域混,但按照耐克的節奏,阿迪是永遠追不上的,但UB改變了這一切,boost科技改變了球鞋市場。1000元+的UB一經上市,就得到了眾多大咖的追捧,侃爺帶頭,比伯、小貝、餘文樂等相繼上腳……
不要小看明星帶貨,尤其是侃爺的威力,UB一下子就成為了火熱的單品,侃爺上腳的款式也一下子炒到了幾千塊的高價,堪比yeezy的價格了。
UB在這個時候,也從一雙休閒鞋,變成了潮流單品,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是UB足夠出色的外觀,但讓他能長久火爆,而且處在在巔峰期如此長久的原因,還是他核心的科技:boost。
boost改變了球鞋市場的發展,拯救了阿迪達斯。狗哥記得當時阿迪線下的店鋪,配合UB售賣,都會在地板上弄兩塊材料板子,供人體驗,一塊是EVA的,一塊是boost的,確實腳感驚人。
boost是一種EVA發泡材料,屬於材料緩震,外觀像爆米花一樣,許多爆款都會直接點出:爆米花科技,足見他有多火爆。
在當時耐克氣墊統治球鞋市場的時候,boost的出現,成為了air的最大對手,他的出現引領了之後球鞋科技的走向。耐克的air氣墊,不管怎麼變,他所帶來的革新性變化很少了,材料緩震卻不然,這也是後續耐克把研發精力集中在材料緩震上的一個主要原因。
後面的故事我們大家就都知道了:阿迪和巴斯夫合作,研發了boost;之後耐克把pebax發泡,研發了zoomx;李寧和巴斯夫合作,造出了drivefoam,後續研發了pebax緩震材料䨻;匹克的p4u材料緩震態極科技,361度的材料緩震quickfoam,安踏的flashfoam……
UB1.0如願成為了年度神鞋,一戰封神,有了boost的阿迪猶如找到了救命的稻草,加上侃爺的加盟,yeezy系列的發售,阿迪那幾年大有超過耐克的趨勢。
不過,德國人似乎傲慢了,UB1.0到UB5.0,五年間,這雙鞋的外形幾乎沒有改變,是因為UB太優秀了麼?狗哥覺得不是,是真的傲慢,2015後,UB以一年一雙的節奏更新,UB2.0隻是調整了一些1.0的缺陷,加入了馬牌橡膠。
UB3.0的鞋面編織方式進行了調整,但整體樣貌還是沒啥改變。
UB4.0改變更小
5.0終於有了一些變化,鞋子後跟的tpu變了,側面的支撐條變了,鞋面也變了,但相比於前幾代,它的顏值似乎降低了,變還不如不變。
也就是在前一兩年的時間,阿迪開始了「清庫存」活動,在各種電商節,瘋狂售賣自己的產品,把自己打骨折,UB系列從原來800-1000元的價格,打到了400甚至200元的價格,UB系列墮入凡間,更多人了解到了阿迪,很多人說,我永迪(我永遠愛阿迪)。
這句口號後面,是阿迪營銷、產品力缺失的表現,作為消費者,大家當然願意天天都能買到200元的UB了,但企業需要生存啊,天天打折,以後哪還有boost?自古真情留不住,只有套路得人心,老實人阿迪輸在套路上,也輸在產品上,UB這麼多年不改變,自己不趁熱打鐵,辛苦打下的江山,只能眼看著他一點點再被奪去,如今,yeezy也走下神壇了,在新一輪的競速跑鞋比拼中,阿迪似乎也沒跟上隊列。
UB21的設計再次革新,突破這麼大,這雙五年前拯救了阿迪的鞋子,能否再次拯救品牌?能否從從凡間再次衝上神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