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
2017-04-13 15:44 來源:澎湃新聞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宗旨是推新人新作,而上海音樂學院是主要承辦方之一。
4月28日至5月18日,第34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將於滬上各大劇場開演,音樂舞蹈類演出共計39臺。其中,上海音樂學院承辦9臺12場音樂會,將推35部新作,以及包括聲樂、民樂、作曲、鋼琴、小提琴、圓號、大提琴等專業在內的35位新人。全院參演師生約730人次,創近年新高。
新人新作、經典回顧,可以概括上海音樂學院在本屆「上海之春」的演出重點。
廖昌永主演的原創歌劇《湯顯祖》。新作方面,由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主演的原創歌劇《湯顯祖》(音樂會版)值得關注。該劇精選了湯顯祖一生幾段重要經歷,巧妙植入他的「臨川四夢」(《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再現了湯顯祖不尋常的一生。
去年9月,上音首推了音樂劇《湯顯祖》,在湯顯祖的家鄉江西撫州首演3場,11月又在上海連演5場,票房火爆。年底,上音決定把音樂劇改為歌劇,拿掉原來的當代戲,只留下古代戲,湯顯祖的扮演者也由青年學生換成了廖昌永。今年1月,歌劇《湯顯祖》(音樂會版)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上座率達9成,「觀眾的熱烈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廖昌永說。
上音作曲系幾乎每年都會在「上海之春」露一手。今年,該系推出了《中國序曲——中國交響樂作品音樂會》,有7位作曲家上榜,演出曲目包括許舒亞的《啟航》(2015年)、盛宗亮的《紅樓夢序曲》(2016)、溫德青的《情歌與船夫號子》管弦樂(2010)等,從不同角度表達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與語境。
推新人新作是「上海之春」的傳統,而今年,上音推出的新人來自世界各地。
其中,東協室內樂團將帶來兩場圍繞「東協」展開的音樂會——《東協十國傳統音樂經典薈萃》《上音青年作曲家寫東協》,後者將由東協室內樂團演奏上音作曲系學生為「東協」這一主題創作的新曲。
而在《上海音樂學院與白俄羅斯國立音樂學院交流音樂會》上,從白俄羅斯國立音樂學院遠道而來的一批優秀學生將坐鎮上半場。下半場,則將推出兩位上音青年作曲家的管弦樂新作——蘇瀟的《疆域》、付玄的《大漠古道》,前者的創作靈感來源於新疆邊關之行,後者則描繪了絲綢之路的獨特風貌。
推新人新作,也不忘回顧經典。
除了主演歌劇《湯顯祖》,廖昌永此番還將偕上音鋼琴系副教授孫穎迪,獻演獨唱音樂會《春思曲——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演出曲目集中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經典藝術歌曲,諸如作曲家黃自的《玫瑰三願》、青主的《我住長江頭》等。
歌劇《一江春水向東流》(音樂會版)旨在向音樂教育家周小燕(1917-2016)致敬。這是周小燕生前抓的最後一部戲,演出團隊將由上海音樂學院青年歌劇團、上海音樂學院合唱團搭臺做班底。
《中國鋼琴百年——中瑞青少年鋼琴音樂會》則是17歲以下青少年鋼琴家的天下。音樂會上,青年鋼琴家們每人將演奏一首或多首瑞士作曲家、中國作曲家的鋼琴作品,交流中瑞鋼琴文化。
「上海之春」歷來有一個慣例,由上海音樂家協會承辦開幕音樂會,由上海音樂學院承辦閉幕音樂會。今年,閉幕音樂會鎖定多媒體交響劇場《絲路追夢》,由上音主創、青年指揮家林大葉執棒上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的呈現方式,打破了十幾年來由國際大團閉幕的慣例。
值得一提的是,上音將從12場音樂會裡抽出5000張做公益票發售,最低票價30元/張。4月18日-19日(09:00—17:00),公益票將於賀綠汀音樂廳發售。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