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德之勤儉,勤儉就是勤勞節儉

2021-01-08 龐海龍王

勤儉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勤儉就是勤勞節儉,包括努力工作和節約用度兩個重要方面。我國自古就以勤儉作為修身治家治國的美德,《尚書》說:「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左傳》引古語說:「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周易》提出「儉德闢難」之說,《墨子》有「儉節則昌,淫佚則亡」之論。古人認為能否做到勤儉,是關係到生存敗亡的大事,不可輕忽。在現代社會,經濟增長和物質消費的觀念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但勤儉作為一種美德,作為一種工作態度、生活作風或治國方針,還是要大力提倡的。

有一首詩寫的特別好,說明了勤儉持家的重要性,就是李紳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語言淺顯而內涵深邃。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財主的兒子不知道稼穡之艱難,常到一個飯館裡吃餃子,但把餃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餡。後來家裡遭遇火災,麗樓美閣一夕之間夷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飯要到這個飯館,老闆以餃子皮招待他,他深為感動。老闆說,不用謝,這都是你當初扔掉的皮,我揀起曬乾了而已。財主的兒子很慚愧,後來勤奮勞動,生活節儉,家道重又殷富起來。這個故事,也印證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五代時的後唐莊宗李存勖,一開始勵精圖治,奮發有為,擊敗各個敵手稱帝。但他後來沉酒於音樂戲曲寵愛伶人,不思進取,部下作亂,伶人發難,在位三年就死於兵亂之中。歐陽修在撰寫《伶官傳》時,有感於這段歷史,闡發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國文化有著很強的憂患意識,特別是在國家動蕩、民不聊生時更是如此。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孟子講「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就是分別從個人與國家的角度強調了保持憂患意識的重要性。魏徵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規勸李世民「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以實現長治久安。

節儉,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它首先是尊重勞動和從事勞動的人。我們的食物和衣裳都來之不易,要通過種植者、烹飪者、紡織者的許多勞動生產出來,不不能輕易浪費。朱柏廬的《治家格言》有一首詩就寫的特別好: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所以即使在物產豐富的這個時代,我們也要養成節儉的品德。

相關焦點

  • 在古詩中一起讀懂勤儉美德
    作為一個擁有漫長農耕文化歷史的國家,珍惜糧食一直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相信很多人都通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詩,接受過節約糧食的教育。勤儉在古詩中領悟勤儉的美德7《度關山》(節選)【東漢】曹操世嘆伯夷,欲以厲俗。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 勤勞是中華民族的第一傳統美德
    勤勞是中華民族的第一傳統美德,也是幾乎全人類共同讚賞的美德。習近平同志在去年的「五一」勞動節和「六一」兒童節發表的講話中,都特別強調了「愛勞動」這一美德,肯定它是創造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源泉,也是人類一切美德的根本,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
  • 淨如法師:成由勤儉 破由奢
    淨如法師每次都是輕車簡從「在路上」鑑於此,筆者日前電話採訪了素以勤儉節約為榮嚴於利己的釋淨如法師,請他談談佛教如何推崇與踐行「勤儉節約」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有關問題。記錄者:眼下,一些黨員幹部乃至廣大群眾淡化了節儉意識,助長了浪費之風。
  • 【舞陽百星•學生風採】「舞陽百星——勤儉之星」展示(二)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家裡的收入多少,我們都應該勤儉節約,珍視所擁有的物品和資源。希望你和我一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習慣。  我會繼續保持節儉的生活習慣,同時宣傳這種理念,讓節儉之風傳給大家。
  • (連載68)戴維斯家族勤儉美德的養成
    在戴維斯的觀念裡,花掉一美元就是浪費了一美元;而沒花掉的一美元卻可以複利增長。戴維斯家族勤儉美德的養成作者:約翰·羅斯柴爾德譯者:楊天南 除了這次購買房地產之外,戴維斯家庭日益增長的財富似乎對於其家庭支出和日常花銷沒有什麼明顯的改變。在家的時候,戴維斯依舊穿著他那破了洞的毛衣和舊褲子。
  • [兩會]徐守盛一以貫之地強調勤儉說明什麼
    徐守盛強調,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情。從自身財力、發展需要、群眾願望出發,整合各類資金,握緊拳頭保重點,集中力量辦大事。堅持效益優先,堅決不上不成熟、風險大和群眾不贊成的項目,避免盲目無效投資;堅持節約為本,把資金、資源、要素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確保各項厲行節約指標控制在前幾年已經壓減的水平不反彈。
  • 世界勤儉日:勤儉節約 從我做起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勤儉持家」之說,聯合國確定了一個「世界勤儉日」,目的就是為了警醒世人不要鋪張浪費,珍視現有的有限資源。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從日常做起、從點滴做起。圖為10月30日,江蘇省如皋市,光華幼兒園的小朋友在用廢舊紙箱製作的"恐龍"玩具進行遊戲。(徐慧攝/光明圖片)
  • 川大附小清水河分校以「勤儉」之德涵養學子心靈
    ……勤儉是美德,節約是責任。在一曲曲勤儉節約的歌聲裡,同學們唱著幸福美好的生活。此外,同學們還帶來快板等表演,演繹「附小勤儉好少年」。「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是一種行動,節約也是一種習慣。」
  • 勤儉記|師徒「薪火」
    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20歲的山東小夥李本龍師從61歲的天津人李赤濤學習廚藝,學藝先學德,煎炒烹炸間,酸甜苦辣中,勤儉的美德薪火相傳。
  • 世界勤儉日微視頻:儉·約
    世界勤儉日微視頻:儉·約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身體力行守望著勤儉的家風 傳承著節約的美德
  • 街頭「守藝人」 承載勤儉美德
    我們做手藝的,就是要講技術和口碑。」倪彩蘇早先的工作也與布料有關,失業之後,她靠著這門手藝掙錢養家,一做就是18年。一臺縫紉機,一個簡易工作檯,兩筐針線,沒有門面,沒有固定地址,獨靠這門手藝,她成為了這條街上的「活招牌」。
  • 世界勤儉日,節儉我先行!
    10月31日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勤儉日」,為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各學校蔚然成風,共青團定州市委、定州市教育局、定州市少工委聯合舉辦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為主題的少先隊隊會大賽。
  • 六旬夫婦傳承勤儉好家風
    家住海州區新浦街道龍苑社區的王華和吳雨秀夫婦倆就是這樣,一直以來,他們都踐行節約糧食的理念,並倡導循環用水。他們認為,如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沒有理由去浪費。這些年,他們不僅自己堅持做到,也將這一好習慣傳承給孩子,將勤儉的好家風代代傳承下去。
  • 南安詩山鎮山一村:感恩慈善捐助 弘揚傳統美德
    這村颳起「節儉風」孩子們開心地展示自己的光碟感恩捐助、舉行光碟行動、評比節水小能手、搜集勤儉美德故事、沿街發放倡議書……日前,南安詩山鎮山一村結合「慈善一日捐」颳起了一場「厲行節約」小旋風。她告訴記者,所有的捐助是村民日常節省下來的錢,學生們在生活中節約節儉也是一種很好的感恩和回應。為此,學校開展了「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搜集勤儉節約美德名人小故事、開展手抄報主題展評、實施「光碟行動」等,讓學生從小養成節約節儉美德。
  • 積善,是傳家之寶;以愛生和,以和生財;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關於治家,曾國藩有三點見解:第一、兄弟和睦;第二、貴體孝道;第三,要勤儉。首先,最重要一點就是家庭和睦。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就是以愛生和,以和」生財,進而萬福自生。02齊家最重要的還有就是勤儉。曾國藩是歷史上有名的一品宰相,但平時每餐也只是一菜一飯。當初他考中進士後,做了一件天青緞馬褂也很少穿,平時都疊得整整齊齊壓在箱底,有什麼重大活動才捨得穿,以至三十年後,這件衣服還跟新的一樣。
  • 洛克菲勒對孩子的財富教育:不要怕吝嗇,想賺錢就必須勤儉
    那就是:勤儉。這個秘訣雖然僅兩個字,卻道破想賺錢的關鍵!洛克菲勒指出,不要怕別人說你吝嗇,想賺錢就必須勤儉!用他的原話說是這樣的:"緊緊看住你的錢包,不要讓你的金錢隨意地散出去,也不要怕別人說你吝嗇。只有當你的錢每花出去一分,都能得到兩分錢的利潤時,才可以花出去。"洛克菲勒也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 【泰順縣】答好節約「三字經」 厲行勤儉新風尚
    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過去我們黨靠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不斷成就偉業,現在我們仍然要用這樣的思想來指導工作。」現如今,餐飲浪費現象已經到了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的地步。
  • 省錢不減體面,年輕人的「新節儉主義」火了!
    勤儉節約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消費主義的興盛,在很多人眼裡「節儉」似乎和「摳門」畫上了等號。尤其是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超前消費成為一種時尚、一種潮流,更是不知節儉為何物。然而,情況似乎正隨著時代發展發生著悄然變化,「新節儉主義」開始被越來越多年輕人所推崇、所青睞,一種新消費模式正在興起。
  • 成由勤儉敗由奢,讓我們重溫那些勤儉節約的故事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多少名人用實際行動為我們做出了表率、樹立了榜樣,讓我們重溫那些厲行勤儉的故事,傳承這一美好德行。 勤儉節約是黨的優良傳統 不論是在革命時期,還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建設時期,毛澤東都是勤儉節約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