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以前的奧運會是非商業性質的體育賽事,所以一直以來是禁止NBA這種職業聯盟中的球員參賽的。
1989年,國際籃聯(FIBA)更改了原有的參賽規則,首次允許職業球員參加國際籃球賽事。於是,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美國組織了一支由「飛人」喬丹和「魔術師」詹森等人領軍的美國隊,史稱「夢一隊」。
夢一隊 星光璀璨
當時的球迷是這麼認為的:這些球員在一起打球,必須的每人發一個球才夠用啊,喬丹要球不離手,魔術師要帶著球滿場飛奔,還有斯託克頓他們,恐怕都摸不著球吧。
而這支球隊在一場練習賽中,輸給了大學生球員組成的陪練隊,是真的球不夠用的原因麼?
備戰奧運會
(1)陣容組成
大衛-羅賓遜,尤因,拉裡-伯德,皮蓬,麥可-喬丹,德雷克斯勒,卡爾-馬龍,斯託克頓,克裡斯-穆林,巴克利,魔術師詹森,克裡斯蒂安-萊特納。除了大學生萊特納之外,其餘的球員都是清一色的名人堂成員。
主教練:查克-戴利(時任活塞隊主教練,擅長把不同個性的球員捏合在一起)。
討論能擊敗這支隊伍的組合已經太多太多了,充分說明了這支球隊的強大。
(2)對手
這支大學生球隊是由韋伯(狀元)、 哈達威(探花)、馬什本(四號秀)、赫利(7號秀)、羅傑斯(9號秀)、休斯頓(11號秀)、希爾(探花)、蒙特羅斯(9號秀)組成的,可以看出,都是天賦不錯的球員,選秀順位也還比較靠前。
這支球隊是夢之隊找來的陪練,對於能和偶像交手,他們很激動,也非常非常重視。
杜克的希爾、密西根的韋伯、孟菲斯的哈達威
(3)真的輸了嗎?
聽聽喬丹的原話:「今天我們被幹掉了,他們打敗了我們,而且打得很好。我們是如此的不同步,如此不知所措,我們找不到舒適的節奏,我們根本沒有任何連續性。如果他們去參加奧運會,可以贏得銀牌。」
格蘭特希爾:「我們第一天和他們訓練,我們贏了。休斯頓在混戰中投進了10個三分,他們對韋伯毫無辦法,我說過了,韋伯能幹掉他們,我們都由很棒的發揮。」
這場訓練賽是有視頻的,因而,輸是真的輸了,毫無疑問,比分是62-54.
好好幹,同志們
(4)夢一隊是怎麼輸的?真的是一個球不夠用了麼?
當時,戴利教練想盡辦法,要把這支囊括了未來11位名人堂球員的球星們,捏合成一支球隊。
事實上,並不是球不夠用了。相反,他們謙遜過頭,傳球過多,而且帶來了很多的失誤。大家的意思似乎是:「我不想當帶頭的那個,你來吧」。
「這些年輕人擊潰了我們,」斯科特-皮蓬在視頻中說,他和助教蘭尼-威爾肯斯都認為,全隊當時的表現,就像一盤散沙。「我們不知道該怎樣配合,」皮蓬說。
(5)背後還有真相?
這場失利也是主帥查克-戴利計劃中的一部分,他想藉此向隊中11位未來名人堂成員證明,在國際比賽中,夢一隊還是可能遭遇失利。「他放棄了比賽。」當時和威爾肯斯、P.J.-卡萊西莫一起擔任助教的老K教練,如此說到。
戴利在比賽進行期間,也曾平靜地對他說:「我們是對的。」2008年率隊徵戰奧運會時,老K教練還回憶說:「查克當時就是想讓他們輸掉。」
(6) 還沒完
那麼戴利教練的目的達到了嗎?
看看希爾痛苦的回憶:「第二天,我們甚至無法把球帶過半場」。
巴克利:「我們贏了他們100分。」
好吧,心疼他們三分鐘。
奧運會大殺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