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興人和 景美民富
——漢壽縣巖汪湖鎮決戰脫貧攻堅見聞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傑
通訊員 史和清 範暉
從漢壽縣城出發,沿漢巖公路直行約30分鐘,就到了巖汪湖鎮。9月10日,記者穿行在巖汪湖鎮各村採訪時看到,田間地頭瓜果飄香,水泥村道綠樹掩映,鄉村文化廣場裡老人們在健身,孩子們在嬉戲……一派和諧安詳的鄉村美景。
在木子樹村虎迪玩具廠生產車間,幾十名工人正在裝配玩具。企業負責人介紹,目前主要裝配手控感應飛機,產品銷路很好,生產技術性要求和勞動強度也不高,操作簡單容易上手,招聘的工人主要是周邊的貧困勞動力,人均工資2800元以上。
「以前村道都是泥巴路,坑坑窪窪,村裡的拖拉機陷在泥坑裡,要十幾個壯勞力才能推上來。」木子樹村黨總支書記王連友告訴記者,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後,各方投入1600多萬元,對全村道路進行硬化、農村灌溉設施進行整修。路通了,村裡先後引進玩具廠等6家企業。「現在種田灌溉便利,農閒時可在村裡企業打工。」村民姚紅星說,人窮志不能窮,只要勤勞,就能脫貧致富。
「道路通,心路通。」爛泥湖村黨總支書記童雙福告訴記者,道路通了,村民和幹部的心更近了,村裡號召發展產業,村民積極響應。2018年,爛泥湖村發展中藥材種植,栽種金絲皇菊70畝;發展稻蝦種養、淡水魚養殖250多畝;引進光伏發電項目;發展優質稻種植,全村訂單農業水稻種植達1200多畝。
產業興,百姓富。爛泥湖村採取「合作社+貧困戶」經營模式,帶動全部貧困戶參與,共享產業收益。「依託光伏發電產業,每戶貧困戶每月能增加收入好幾百元哩。」童雙福笑著告訴記者,近2年來,爛泥湖村又籌資240多萬元,完成村級服務平臺建設和亮化村級主幹道、小型電排建設及渠道清淤、機耕道鋪礫石、村民文化廣場建設,村民過上了幸福生活。
「搬進新房子,心裡格外暖和。」陳俊堤村貧困戶何全民說,如今不僅生活幸福,而且越幹越有勁。今年45歲的何全民曾長年在外打工,妻子和2個孩子借住在親戚家。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分到125平方米的大房子,何全民激動地落了淚。在村支兩委的幫扶下,何全民回鄉開了一家豆腐作坊,不僅收入穩定,一家4口也團圓了。
目前,巖汪湖鎮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32戶845人。今年初,該鎮在入戶排查過程中發現54戶村民住房安全存在隱患。5月底,54戶住房全部完成危房改造,每家每戶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網。該鎮現有24個合作社,對334戶貧困戶進行利益聯結,產業幫扶覆蓋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