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三農故事,了解鄉村百態,歡迎大家繼續關注中條攬月。日前,小編和朋友一起到河南三門峽陝州拍攝地坑院人家,在一處老舊地坑院旁邊,小編正和朋友在尋找最佳拍攝位置,忽然聽到一聲吆喝,你們是從哪裡來的,巡聲看去,一位大爺推著一輛自行車走了過來,眼尖的朋友一看,大爺的自行車可有年頭了。說起自行車,對小編這樣年齡的人來說可不太陌生。小編家裡的第一輛自行車還是改革開放以後1980年買的一輛自行車。
大爺帶著一副老石頭花鏡,一副慈祥善面,圓圓的鏡片顯得大爺萌萌的,和大爺打過招呼,聊了幾句,知道大爺姓朱,今年82了。小編告訴大爺,這自行車和家裡買的第一輛車一模一樣,大爺幽默地說,那咱倆很有緣分嘛,都騎過一樣的大洋車嘛。小編說,對呀,二八大洋馬。說完都樂了。小編記得家裡的第一輛自行車是父親賣了院子裡的幾棵蘋果樹上的蘋果才買下的。
小編問大爺,這車是多會買的啊?大爺戳著腦門,可想了半天,才回答說這人老了,啥事都想不起來了,你這一問,還真把我難住了,這馬上還真想不起來呢。小編這當地以前就把自行車稱為大洋車,因為車架是二八型號,所以又叫二八大洋車,也有叫二八大洋馬。記得小時候,誰家要有一輛自行車那可是在村裡得意洋洋的。
大爺想了半天,說到這車咋也有三十多年了,因為自己的院子都住了四十年,住進去之後就買了這大洋車,至於具體時間真記不住了。大爺說這輛大洋馬當時在村裡可是風光了,他那是正值壯年,騎著大洋馬在村裡轉悠,那叫一個風光,可是讓不少人羨慕。小編記得家裡的第一輛車買下來後,母親還專門找了布條,把自行車大槓纏上,手把上還專門做的棉套子。父親隔幾天都給自行車擦的亮亮的。
小編問大爺,還記得這是啥牌子嗎?大爺說記不得就看看嘛,別看我年紀大,我可是認識字的。說著大爺就指著車架上的自行車牌子念道,天津飛鴿牌嘛。當年因為買這輛大洋馬,花了有三四百塊錢,還是批條找關係才能買上,沒有關係就是有錢也買不到,30多年了那時的三四百塊錢可頂城裡人一年的工資呢,小編記得父親買那輛自行車還戒了煙呢。從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家裡買了第二輛自行車後,父親才把第一輛車給了小編。
大爺耳不聾眼不花,說起話來底氣十足,小編說大爺你身體真不錯,現在還能騎得了大洋車。大爺又笑了,好孩子,大爺真騎不動,只是推著車子,權當它是個拐杖,還能幫他載東西什麼的。年輕時這輛車在家裡可是出力不少,一次能載好幾百斤,現在他老了,他的老夥伴大洋車也老了。聽到大爺這句話,小編也想起了自己的第一輛自行車好像最後讓母親賣了廢鐵,再後來家裡買了摩託車,汽車,自行車再也沒有騎過。
大爺說,不敢和你們小年青瞎諞了,今天要上鎮上趕集,晚了就沒人了。看著他推著大洋車走遠,真心希望大爺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各位親們你們有沒有騎過這樣的二八大洋車,記得小編學騎車的時候,各種洋相都出了,不是摔的皮青臉腫的,就是手讓剎車把夾流血的,各位也都說說自己第一次騎車的經歷。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