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覺得校園霸凌事件,是在網絡或者電視上看到的新聞,仿佛離我們的生活很遠,而這是一個誤區,校園霸凌事件就在身邊,隨時有可能發生,或者說已經發生了,只是孩子沒說我們不知道。
孩子從3歲進入幼兒園起,便每天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脫離家長視線的,孩子的安全問題是我們最擔心的。不是孩子已經被打得鼻青臉腫了,我們才能算孩子被欺負。
什麼是校園霸凌?
1.語言霸凌
羞辱,嘲笑,侮辱性綽號,侮辱以及謾罵。
2.身體霸凌
肢體衝突,推搡,拳打腳踢,人身攻擊行為。
3.網絡霸凌
在網上或者班級學校群裡,惡搞同學照片,造謠等。
4.社交霸凌
拉幫結派,共同孤立一個人,並且不允許其他人與之交朋友。
校園霸凌事件的危害
據相關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有2.46億學生因欺凌而痛苦,在中國約有58%的青少年經歷過校園霸凌
校園暴力案件裡
11.59%的案件受害人死亡
31.87%的案件中受害人重傷
38.54%的案件中受害人輕傷
在這其中,57.5%為故意傷害案件。
1.施暴者,霸凌者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構成犯罪,根據年齡會有相應的法律責任,拘留或者抓捕,留下案底,未來也是社會上的不安分子,這時候家長才意識到問題就已經晚了。
2.被霸凌者,受害者
身體傷害,以及心理,精神的傷害,很多嚴重的後果都是不可逆的,自卑,厭學,由於驚嚇,精神受到嚴重的刺激,最嚴重的的有自殺的,還有的逆襲反成為霸凌者,把痛苦轉移。
一、父母做好一個準備——無障礙溝通與引導
我們的教育一定是雙向的,我們在避免孩子被霸凌的同時,要注意教育孩子別成為施暴者。
很多孩子的叛逆,最大的表現就是不願意與父母交流,話不投機半句多,經常是孩子每天在做什麼,發生了什麼家長是不知道的。
不能夠及時的發現孩子的品質,情緒,心理的變化。錯過了教育,幫助,引導,解決問題的好時機。最後什麼都晚了。
1.每天與孩子聊天,讓孩子成為聊天的主體,引導孩子每天自己主動說出來都有什麼事情。好的不好的,都可以,家長不要一直說教,只談學習。
2.家校溝通,讓老師引起注意,防患於未然。
3.父母要夫妻關係和諧,家庭氛圍和睦溫暖,也不要對孩子動不動就打罵,避免孩子養成暴力行為處事的方式。
4.引導孩子要趁早,藉助科學育兒的繪本,讓孩子有很強的代入感。
分享給大家一個家長使用的繪本《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本書引領父母如何科學育兒,培養快樂,自信,能幹的孩子。
全書360幅全景手繪漫畫,360個活用主題建議,培養孩子六大關鍵社會能力:交往能力,情緒能力,自律能力,自尊心,親社會行為,積極主動性。很多家長閱讀字數過多也會乏味,增添閱讀趣味性,可以作為親子共讀繪本,溝通親子感情。
二、培養孩子兩個能力
1.培養反抗的勇氣與體力
李玫瑾教授在《開講啦》中明確表示:孩子被欺負,一定要「打回去」,如果體力相差懸殊,還是要了解躲避技巧。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4歲就可以開始鍛鍊身體了。」讓身體強壯起來,給人不好惹的氣場。
沒錯,我們的孩子要有:不被欺負的氣場,也要有不欺負的別人涵養。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鍛鍊強壯身體是為了保護自己,而不是欺負別人。
霍思燕知道了兒子嗯哼在幼兒園被打,直接把嗯哼送去報了幾個鍛鍊身體的興趣班,橄欖球網球等。
經常的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增強孩子的自信與勇氣。
2.從小樹立安全意識,提升孩子的情商
(1)從孩子有意識開始,我們就要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一切讓自己感覺不舒服的行為都要拒絕。並且不限於針對校園霸凌,在家裡水電登高等,在街上不理陌生人,交通安全等都要培養。
由安全教育專家王大偉審定推薦的《幸運的米拉安全教育繪本》,這套書是兒童文學作家保冬妮十年創作結晶!包含了孩子易陷於危險的50個情況,以及家長容易忽略的50個安全隱患。
安全童謠從小牢記背誦,分清危險,避免意外發生。
(2)提升孩子的情商鼓勵孩子交朋友
我們不要總覺得小孩子之間無大事,從幼兒園起,孩子就進入了一個微縮的小社會,孩子交往能力,行為習慣,情商都影響了孩子在一個環境中的地位與處境。
李玫瑾教授強調:3-6歲是孩子性格與情商形成的關鍵期,此時的可塑性最強。6歲之前要完成孩子性格以及人格的培養,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防止壓抑、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防止自私、自信樂觀的性格。
我家孩子在6歲之前的睡前故事就是《歪歪兔情商彩圖注音讀本》,由專業的早教專家提出的科學建議,從情緒管理、逆商、性格、品格、行為、社交、性教育和財商,8個方面培養孩子的社會化能力。
最後提醒家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同時父母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家長的言行舉止都對孩子有非常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