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受傷後,疼痛劇烈,小腿可能向前、後、內、外側面移位或扭曲畸形,失去正常連接關係。局部觸痛明顯,皮下有波動空虛感,並有大片淤血斑,前後抽屜試驗、內外翻應力試驗、過伸應力試驗均陽性。
診斷依據1.多有典型的外傷史,應詳細詢問,以求判定與推測傷情及韌帶受累時的損傷情況等。
2.臨床表現主要為膝關節腫脹及疼痛,如有脫位所形成的畸形,則更易診斷。應注意是否合併神經血管損傷。局麻下膝關節內外側加壓試驗及前後抽屜試驗等均有助於明確診斷、分類及治療方法選擇等。
通過手法閉合復位及固定等治療,使膝關節復位。
手術治療
脫位後常可用手法閉合復位取得滿意的整復。對關節內的血腫應以無菌操作給予吸出。然後,用大腿石膏固定於膝關節屈曲15°~20°這是一種臨時的良好的治療措施,因可避免膝關節不再受到其他的損傷。大腿石膏臨時固定5~7天。在這段時間內,可精心挑選一個周到的合適的修復韌帶的手術方案。如像手法復位後膝關節不穩定,特別是膝關節向後外側脫位,若膝關節顯示整復後不穩定,則往往可能是有其他組織嵌入在關節中間。
日常護理1.注意調整外固定的鬆緊,避免壓迫。
2.注意休息,適當進行功能鍛鍊,避免患肢負重。
3.做好心理護理,保持樂觀心態。
4.遵醫囑,定期複查。
合理飲食,加強營養。多進食蔬菜、水果等粗纖維食物,防止便秘。
膝關節脫位後為什麼膝蓋僵硬膝關節脫位以後往往同時合併膝關節韌帶、肌肉、肌腱的損傷。損傷以後人自身的修復會產生大量的組織液炎性因子,這時會導致部分肌肉韌帶彈性順應性的下降。而且損傷以後無論做什麼治療,膝關節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制動、固定,該過程中也會影響下肢肌肉、肌腱、韌帶的順應性和延展性。所以部分病人在後期鍛鍊或護理不夠充分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膝關節僵硬。在膝關節早期治療時就要做精確的復位、固定、修復,為後期的功能鍛鍊創造條件。當出現膝關節脫位之後,正確的程序應該是先到醫院診斷清楚,然後接受早期的固定或手術治療,在早期有效可靠的固定情況下,建議後期進行及時的膝關節屈伸鍛鍊和肌肉力量鍛鍊,來預防膝關節的僵硬和肌肉萎縮。如果長時間固定出現肌肉關節僵硬,將來膝關節功能不正常,對膝關節其他結構也是一種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