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沒有人喜歡活成一座孤島,不過是沒有遇到生命中的擺渡人

2020-12-23 影視凌凌漆

孫儷、羅晉主演的電視劇《安家》已經收官,看到最終的大結局,這七劍客又重新聚到一起,開始新的故事,由衷地為他們高興。

站在結尾的時刻,回頭望去,從全劇一開始,慢慢梳理,一個個畫面再次在眼前浮現,一個個心靈仿佛閃閃發光,訴說著他們的故事,講述著人生百態,人情冷暖。

靜下心來,細細思考,突然想起了這麼一句經典的話,沒有人天生喜歡活成一座孤島,不過是沒有遇到生命中的擺渡人。

從表面上看,房似錦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後來有幸遇到了徐姑姑,徐姑姑用自己的心胸,氣度,開導了她,化解了她,讓她放下了偏執,倔強,最終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但是,站在徐姑姑的角度來看,他又何曾不是呢?

看到電視劇最後一幕,徐姑姑和父親擁抱,和解,此時無聲勝有聲,放下了心結,活得更加通透,自然,這何曾又不是房似錦的功勞呢?

對於自我的重新審視

房似錦和徐姑姑如果沒有遇到對方,那麼,他們很可能沒有這麼一個絕佳的,重新審視自我的角度和機會。

在金風玉露相逢之前,他們對於自我的概念,是多少都帶有一份偏執,甚至是頑固在裡面的。

在房似錦看來,她的原生家庭,她的種種不幸,歸結為她的命運不好,仿佛錢包裡有個巨大的洞,好不容易攢點錢,很快就被老天爺給收走了。

同樣,在徐姑姑看來,他的種種不幸,都要歸結於那個父親,他的無情,他的背叛,讓自己失去了母親,失去了所有美好。

於是,他要和他對著幹,凡是他要求的,他一律反對,凡是他反對的,自己一律執行,總之,就是要逆著來,讓他難受,自責,內疚一輩子。

兩個人相遇後,他們在朝夕相處中,從對方的身上,看到了另一個自己。

一個怪自己的母親,一個怪自己的父親,一個雷厲風行,一個優柔寡斷,既有性格互補的一面,也有心有靈犀,彼此照映的一面,兩個孤獨的靈魂,完成了對於彼此的擺渡。

系統幫助他們完成自我重塑

在房似錦和徐姑姑完成自我重塑的過程中,安家天下靜宜門店這個團隊所構建的系統,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這個大系統中,他們各司其職,保證了店面的正常運轉,齊心協力,闖過了一關又一關,在生活中,他們也互幫互助,用心呵護著彼此,維繫著系統的穩定與平衡。

一方面,他們互為支撐,共同組建了這個大的系統,另一方面,他們又是這個大系統下面的小系統,彼此依靠,互為依託。

小樓和985,這是一對系統,小樓的敢衝敢上,沉不住氣,與985的循規蹈矩,穩重內斂,形成了彼此的互補與對照,他們在鼓勵中共同成長,也在成長中互相鼓勵。

朱閃閃和王子健,又是一對系統,朱閃閃的天真,可愛,懵懂,與王子健的成熟,穩重,又構成了一對彼此關照的系統,最終,他們發現了自己已經離不開對方,真正走到了一起。

同樣,老油條謝亭豐也是系統中的一員,如果說在他兒子生病之前,他可以游離於這個團隊之外,悠然自得的話,從那件事情之後,他真正放下了內心的包袱,完全融入了團隊,變成系統中的一份子,扮演著第二店長的關鍵作用。

彌足珍貴的陪伴

每個人都是孤獨地來到這個世界,又孤獨地離開。那些在生命中,可以有緣遇見,結伴而行,始終陪伴在身邊的人,都是彌足珍貴的。

《安家》中的房似錦,從小到大,最感激的就是她的爺爺,那個始終陪伴在自己身邊的人,是她一生最珍貴的財富。

所以,當她得知爺爺去世後,才會那樣的傷心,難受,痛苦,她有多愛爺爺,就有多恨潘貴雨。

而徐姑姑,就是她的擺渡人。

遇到徐姑姑,讓她的內心開始變得柔軟,敢於和他人傾訴內心的苦楚,不用再那樣假裝堅強,戴上冰冷的面具,把一切隔絕於身外。

這一切的源頭,開始於她和徐姑姑的合租。正是這段經歷,讓他們得以面對曾經的那個自己,就像站在鏡子面前,重新審視自己,詢問自己,徹底放鬆下來,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徐姑姑也是,房似錦就是她的擺渡人。

遇到房似錦,讓他變得不再那麼佛系,不再那麼隨意,開始有自己真正珍重,在乎的東西,這一點改變,正是房似錦帶給他的。

從這點來看,這也是電視劇《安家》的主題所在,從剛開始房似錦和徐姑姑的有家不能回,到最後的他們與家庭和解,再組成一個新家。

同時,整個團隊也從安家天下來到城家公寓,既有小家,也有大家,「家」是該劇的邏輯出發點與回歸落腳點。

有家就有依靠,就有情感寄託,一個習慣了漂泊不定的人,長久以來那種對於歸屬感的依戀,想像,終於有了一個停靠的港灣,不再孤獨,不再迷惘。

在這裡,安一個家。在這裡,讓家安定。

相關焦點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
    作者:陸玄同近日,武漢市旭光學校一名中學生給世衛組織駐華代表高力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講到武漢已逐漸恢復生機後,第一次親近自然的感受,明白這種平凡生活來之不易。他寫到,世界很大,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
  • 做彼此生命中的擺渡人
    擺渡人按照百度漢語中的解釋,是指幫助社會、替人解憂的一類人。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現實生活中能碰到我們的「擺渡人「,幫我們解難題度難關。殊不知,我們都應該成為彼此的「擺渡人」,如同克萊兒在《擺渡人3:無境之愛》講述的那樣。
  • 沒有人天生無堅不摧,做自己的擺渡人
    簡直就是一個悲劇,就在內心鬱悶的時候,她遇到了一個男孩,崔斯坦。崔斯坦的是迪倫靈魂的擺渡人,他的任務就是帶領迪倫回到人間。崔斯坦引領過成百上千的靈魂,也見到過那無數的靈魂是多麼的貪婪,自私。所以斯坦對這些靈魂十分的失望,冷漠的應對著每一個被擺渡者,包括迪倫。和很多「還鄉故事」一樣,迪倫和崔斯坦這一路走得也並不平坦。
  • 有聲│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朗誦學習基地作者|約翰 · 多恩 朗誦|謝東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敲響詩歌簡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加繆《鼠疫》給我們的啟示:當疫情來臨時,沒有是人一座孤島
    當疫情來臨時,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無論是誰,都無路可逃,更無法置身事外!作品《鼠疫》,當鼠疫剛開始發生時,當局應對緩慢,錯過了最佳的救治期(我們有沒有?這要以後的調查,才會「蓋棺定論」)。當前的疫情就像是一塊「試金石」,拷問著每一個人的良知;更像是一面「照妖鏡」,把那些醜陋的嘴臉照出了原形。
  • 解讀《了不起的我》3、沒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島——關係攻略
    關係中的自我之前我們聊了行為的改變,以及行為背後的心智模式。今天這期節目我們從人際關係這個更加廣闊的視角,來看待自我的發展與改變。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能夠自全,所有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在關係中,人與人之間的行為和角色就是一個拼圖而已,是他們把彼此都塑造成了現在的樣子,為的是共同完成系統這個大拼圖。從系統的角度理解,一個行為的改變僅僅只是開始,最終需要重塑一個系統。改變發生,系統產生一定的混亂,我們也會遇到很多的阻力。
  • 這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
    董卿的語錄;在這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陪伴很溫暖,意味著世上有人願意把最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後來日復一日,年復一日陪伴你,沒有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以前我以為一個孤獨的靈魂只有遇到另外一個孤獨的靈魂兩個靈魂重合之後,就不再孤獨。有時候一條路上,沒有必要隨波逐流,或許上天只是想讓你再等等。屬於你的遲早會到來。願得一心人,白首不離分。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
    澎湃評論部推出年終策劃《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記錄和書寫這特殊的一年。聖誕節的下午,我在一家超市買東西。結帳時,年輕的收銀姑娘特地送了我一隻蘋果,包裝在漂亮的小禮盒裡。關門出超市後,她那笑盈盈的眉宇依然漂浮在寒風中的街道上空許久。傍晚照例在健身房鍛鍊,當我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時,戴著口罩的聖誕老人神奇地出現在我面前,手裡抓著一把糖果,用英語向我祝福。
  • 快評| 網暴之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落在她身上的「一粒塵埃」,變成一座大山,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作為他者,無法感同身受,至少也別落井下石,誰能保證「塵埃」永遠不會落在自己身上?網暴之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一張行為軌跡圖,將女孩某個時段的行蹤暴露無遺,也讓有識之士跌入深深的「精準定位恐懼」中。
  • 【靈修閱讀】36《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第8章 聖召(一)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多瑪斯﹒牟敦著陳靜怡、陳忠學譯第8章   聖召(一)
  • 悅讀|沒有徹頭徹尾的孤島——《島上書店》的讀書筆記
    顯然,作為書店老闆,作為博讀廣書的書店老闆,他沒有因為讀書讓自己變成世人以為的讀書人形象。其實,他也是懦弱膽小的,對於愛妻的去世,A.J.費克裡是難以釋懷,並且不敢面對的。所以在他第一次見到銷售代表阿米莉婭時,他犀利又刻薄的說了一大堆他不喜歡的作品類型。
  •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我看的時候內心並沒有太大波瀾,但是看到結尾把書合上卻不想從故事中走出來。點滴之間慢慢的治癒著每個人的內心。《島上書店》是一本現象級全球暢銷書。2014年4月1日,《島上書店》精裝版在美國上市,立刻以一路破紀錄的姿態,成為了2014年的全球出版界黑馬。短短一年內風行暢銷美、英、德、意大等30國,創下了出版史上全球化最快的暢銷紀錄。
  • 我再也借不到錢了,沒有人會借給我,終成為了一座孤島
    總之,只有你要不回來的錢,沒有他想不到的理由,能夠主動還錢的那絕對是一等一的人品爆棚。欠債還錢,本就天經地義。可有的人,說好的1個月就還,現在3年過去了還沒還上。也有的人開始借得很少,很快就還你了,後來突然借多了就不還了。
  • 荒誕文學巔峰之作《局外人》: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可他真的對母親沒有任何感情嗎?其實他並非對母親沒有感情,書中有幾處都隱晦的表達了默爾索的深情,他徒步走了2公裡來到了養老院,他想儘快的見到母親,如果他是無情的,此刻他應該想到的是立刻休息一下。我們為了活成別人口中幸福的模樣,在無形之中給自己挖了很多深坑,增加了許多負擔 ,明明是自己的人生,反而成了「局外人」二、人們習慣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審判他人,麻木不仁卻又一派道貌岸然,原該是「局外人」的他們卻成為了我們的「局內人」。
  • 真正的擺渡人,是強大的自己
    輸贏都沒有關係,關鍵不能輸掉了心情。做自己的擺渡人,首先在心態上不能輸,在精神上不能輸。不管人生遭遇了什麼,都可以談笑風生。03「盡人事,聽天命」,所有的努力,註定會有回報。在一座禪院裡,老和尚在打坐,小和尚在種花。
  • 很多過於乖巧的孩子,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所以毅然決然離世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指出,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有叛逆傾向的,才是正常的。相反,那些中國家長大力提倡的「好孩子」,在本該叛逆的年紀,只是一昧聽從父母,沒有完成自我建構的話,將會造成兩個惡果:要麼叛逆期推遲,要麼缺乏生命力。情況嚴重的話,就會走向抑鬱或是自殺。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我是人類的一員
    作者:袁躍興「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這些西方詩歌,還是中國古老的詩歌,因為反映的是人類面對災難痛苦所表達的共同的情感,在疫情當下,它們更容易產生觸動、引起共鳴,成為抗擊疫情的文學的力量,慰藉著疫情災難中人們焦慮的心靈。疫情發生後,身處武漢的作家池莉發表文章《隔離時期的愛與情》,也被不少網站和自媒體轉載。
  • 夜闌心語|成熟,是不動聲色地做自己的擺渡人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這是小說《擺渡人》裡的一句話,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靈魂叩問。什麼是擺渡人?顧名思義,就是在碼頭擺渡的船夫,用船將河岸這邊的人送到河對岸。「人生的擺渡人」往往是指生命中出現的那些貴人,那些幫助我們渡過難關的人。我相信,沒有人不希望生命中能多遇幾個貴人,多幾個擺渡人。但是,如果一個人足夠成熟的話,他就會明白:很多事,可遇不可求,人生中最好的擺渡人,往往是我們自己。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 詩人齊聲朗誦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吉狄馬加在開幕式上致辭本次開幕式共分為「中國力量」「生命奇蹟」「人類未來」三個篇章。在第一篇章「中國力量」中,以清音古詩表演《錦繡天府》開篇,由四川清音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任平和鹽道街小學的同學們共同演繹,展現古韻天府魅力。
  • 改變一生的《島上書店》:沒有誰是一座孤島,一本書自成一個世界
    一個地方如果沒有一家書店,就算不上一個地方了。 ——《島上書店》我想,如果說一定要有一本書,讓我決定將其一生都奉獻給。文學的話,那一定是《島上書店》,與它的相遇是偶然,卻會相伴一生。當我打開第一頁書的時候,我從未想過我會愛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