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裝的皇帝
LeQuitter Is Back
高昊,英文名Bill,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學碩士。歷年奧尼爾中國行全程翻譯陪同,多次為德懷特·霍華德、巴朗·戴維斯、埃文·特納、達蒙·瓊斯等NBA籃球明星訪華擔任過翻譯工作。曾受「大鯊魚」私人邀請觀摩2010年NBA全明星賽,並以《尚籃》海外記者身份被科比親自認證為「在世界三大洲報導科比的中國媒體第一人」。
Hey mates! Happy holidays! 安徒生代表作《皇帝的新裝》是同學們兒時最耳熟能詳的童話之一,故事講述了一位高傲虛榮的皇帝一絲不掛地走上街頭,接受臣民讚美的鬧劇。而前不久,在NBA中也有一位家喻戶曉的「小皇帝」穿著南部海灘的新裝,回到了自己的故裡,只不過這裡等待他的,不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喝彩,而是一片紅旗招展人山人海的叫罵之聲。正是這個賽季前期最吸引眼球的插曲,使我們的「NBA外號」系列在本期被迫暫停一期,而為了和前面的安徒生童話區別對待,Bill將這裡發生的故事命名為「新裝的皇帝」。
皇帝新裝返鄉的過程,在Bill英語課堂裡可不是什麼重點,今天大家要著重關注的,是克利夫蘭看臺上那一片片排山倒海創意無限的嬉笑怒罵。記得兩年前咱們曾經做過關於NBA標語的專題節目,看完這場返鄉之戰,Bill實在不得不感嘆老美球迷在製作標語方面的用心良苦,如果大家再能弄清它們背後的意思,相信沒有人不佩服克利夫蘭人的給力程度。
大家請先看圖中手持黑色醒目標語的這位球迷,她手中的「QUITNESS」和曾經全場飄揚的「WITNESS」旗幟形成了最巧妙的呼應,堪稱當日全美最上鏡口號。大家知道,「WITNESS(見證)」是過去詹姆斯球鞋公司為國王量身訂做的宣傳語,號召全世界球迷一起見證NBA新一代領袖的產生。可惜今天的劇本早已不是當時想像的那個模樣,昨日「WITNESS」的舊船票被懊惱的克利夫蘭球迷一氣之下改成了「QUITNESS」,兩個字母之差,極大地透露出他們對詹姆斯背信棄義半途而廢的叛徒精神的嘲諷和批判。
當然,雖然這個雙關用法發明得非常巧妙,它並不意味著quitness真是現實中一個常用說法。這種人造詞類似於時下流行的「gelivable (給力)」和「ungelivable (不給力)」,儘管出鏡率奇高,但如果他們膽敢出現在英語考試的試卷上,一個鮮紅的大叉號一定會向它們的頭上砍去?
而這位金髮美女身上DIY的「JAMES WHO?」是英語中「詹姆斯是誰?!」的標準說法。記得去年馬布裡初來CBA時,咱們的看臺上也曾經出現過「WHO IS MARBURY?」的類似標語,同學們的創作模仿精神可嘉,但如果星布裡本尊的確親眼目睹這則標語的話,他一定會有一種啼笑皆非的感覺。因為「Who is Marbury?」在美國人看來像是真的不知道馬布裡是誰,而「Marbury who?」才能真正傳達客場球迷那種不屑一顧的神情。
1234下一頁(
新裝的皇帝
LeQuitter Is Back
高昊,英文名Bill,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學碩士。歷年奧尼爾中國行全程翻譯陪同,多次為德懷特·霍華德、巴朗·戴維斯、埃文·特納、達蒙·瓊斯等NBA籃球明星訪華擔任過翻譯工作。曾受「大鯊魚」私人邀請觀摩2010年NBA全明星賽,並以《尚籃》海外記者身份被科比親自認證為「在世界三大洲報導科比的中國媒體第一人」。
Hey mates! Happy holidays! 安徒生代表作《皇帝的新裝》是同學們兒時最耳熟能詳的童話之一,故事講述了一位高傲虛榮的皇帝一絲不掛地走上街頭,接受臣民讚美的鬧劇。而前不久,在NBA中也有一位家喻戶曉的「小皇帝」穿著南部海灘的新裝,回到了自己的故裡,只不過這裡等待他的,不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喝彩,而是一片紅旗招展人山人海的叫罵之聲。正是這個賽季前期最吸引眼球的插曲,使我們的「NBA外號」系列在本期被迫暫停一期,而為了和前面的安徒生童話區別對待,Bill將這裡發生的故事命名為「新裝的皇帝」。
皇帝新裝返鄉的過程,在Bill英語課堂裡可不是什麼重點,今天大家要著重關注的,是克利夫蘭看臺上那一片片排山倒海創意無限的嬉笑怒罵。記得兩年前咱們曾經做過關於NBA標語的專題節目,看完這場返鄉之戰,Bill實在不得不感嘆老美球迷在製作標語方面的用心良苦,如果大家再能弄清它們背後的意思,相信沒有人不佩服克利夫蘭人的給力程度。
大家請先看圖中手持黑色醒目標語的這位球迷,她手中的「QUITNESS」和曾經全場飄揚的「WITNESS」旗幟形成了最巧妙的呼應,堪稱當日全美最上鏡口號。大家知道,「WITNESS(見證)」是過去詹姆斯球鞋公司為國王量身訂做的宣傳語,號召全世界球迷一起見證NBA新一代領袖的產生。可惜今天的劇本早已不是當時想像的那個模樣,昨日「WITNESS」的舊船票被懊惱的克利夫蘭球迷一氣之下改成了「QUITNESS」,兩個字母之差,極大地透露出他們對詹姆斯背信棄義半途而廢的叛徒精神的嘲諷和批判。
當然,雖然這個雙關用法發明得非常巧妙,它並不意味著quitness真是現實中一個常用說法。這種人造詞類似於時下流行的「gelivable (給力)」和「ungelivable (不給力)」,儘管出鏡率奇高,但如果他們膽敢出現在英語考試的試卷上,一個鮮紅的大叉號一定會向它們的頭上砍去?
而這位金髮美女身上DIY的「JAMES WHO?」是英語中「詹姆斯是誰?!」的標準說法。記得去年馬布裡初來CBA時,咱們的看臺上也曾經出現過「WHO IS MARBURY?」的類似標語,同學們的創作模仿精神可嘉,但如果星布裡本尊的確親眼目睹這則標語的話,他一定會有一種啼笑皆非的感覺。因為「Who is Marbury?」在美國人看來像是真的不知道馬布裡是誰,而「Marbury who?」才能真正傳達客場球迷那種不屑一顧的神情。
如果說上面的這位美女還算給小皇帝留點情面的話,那麼其他一些球迷對詹姆斯的禮遇則是直指新裝的皇帝本人了。五花八門的說法實在太多,Bill這裡僅就自己注意到的有價值的說法分享給大家,歡迎同學們隨時補充。
這裡首先要說一組罵人不帶髒字兒的詞彙,它們都離不開勒布朗(LeBron)本人名字中的「Le-」這個詞根。學過一點法語的同學們一定知道,「Le-」是法語中陽性「The」的意思。實際上,在絕大部分拉丁語系的語言當中,「Le-」就相當於英語中的「The」,這一點在英美世界,只要是有一點點文學常識的人都是不會不知道的。
哎,說來真是不巧,您勒布朗大人的名字和定冠詞「The」沾上了關係,那就休怪球迷們發揮想像開動腦筋惡搞陛下您了。於是,當天的球場上出現了無數「LeQuitter」的招牌和叫罵之聲。前面說過「quit」是「放棄,退出」的意思,詞尾加上「-er」表示有這樣行為的人,而前面囂張的「Le-」前綴告訴那個前來砸場的叛國之君,「對!沒錯,這裡寫的清清楚楚,我們指的叛徒不是指別人,今天在克利夫蘭,我們罵-的-就-是-你!」
相應地,還有人把NBA的宣傳語「Where amazing happens.(奇蹟發生之地)」改成了「Where LeQuiting Happens.(背叛發生之地)」。是啊,LeQuitter詹姆斯「背信棄義」地囂張出逃後第一次回到生他養他的地方,好像一個出軌的負心漢恬不知恥地站在前女友面前,此情此景,還有什麼比「背叛發生之地」更貼切的呢?
當然,除了罵叛徒,還有罵騙子(fraud)的。更有甚者還將詹姆斯過去的title「國王」改成「王后」的。好吧,這就是「Queen Le-fraud James」——你這個死騙子臭皇后詹姆斯!還好意思回家現眼來哪?!
最後,「Le-」字罵人系列登峰造極當之無愧的最具創意獎,Bill決定頒給傍邊圖中的這個「LeBum」。獲獎原因有三:其一,讀音與皇帝(或皇后)尊姓大名極其相像;其二,「bum」在英語中有「不高明的運動員」的意思,用在詹姆斯今夏的決定身上恰到好處;其三,「bum」在俚語中還是「屁股」的意思——原來這個才是重點,赤裸裸的攻擊啊!
接下來兩張圖中的若干口號屬於結合上下文諷刺型。先看這位瘋狂的女士高舉自製標語——「What should you do? Beg for mercy!!」旁邊配上一位可憐的小人作跪地飆淚求饒狀。
如果同學們對球鞋廣告夠熟悉,那麼一定知道「What should I do?」是勒布朗前段時間一則相當有爭議的廣告中的主要臺詞。廣告裡,詹同學似乎聽夠了身邊紛飛的各種流言飛語,不停地問自己「我該做什麼?我該做什麼?」所以,今天,這位克利夫蘭的彪悍夫人(暫且這麼命名吧)寫成白紙黑字的告訴你——「你該幹什麼?跪地求饒吧!」
Last but not least,這張寫有三張標語諷刺型口號合集:
最左邊的意思簡單明了,「You’re only a Prince in Wade’s Country」——過去,你在我們這兒是什麼所謂的國王,現在,到了韋德的王國,你頂多是個王子就差不多了!意在諷刺勒布朗轉會熱火之後,在隊內的地位與以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中間那張寫的是「11-8? Looks Like you left your talents in Cleveland」——11勝8負(熱火當時的戰績),看來你把你的天賦留在克利夫蘭了吧?如果同學們有讀過Bill幾個月前對勒布朗今夏最具爭議的欄目「The Decision」的逐句解析,一定記得那裡面有句如今在美國紅遍半邊天的豪言壯語「I will take my talent to the southern beach and join the Miami Heat.(我將把我的天賦帶到南部海灘,加盟邁阿密熱火。)」是的,這位球迷實際是在幸災樂禍地說:啊呀呀,不好意思哦,您人是走了,天賦可能沒帶走吧?啊哈哈!
右側的這位高舉「Akron hates you, too, Lebron(阿克倫也恨你,勒布朗)」的球迷,似乎是來自勒布朗的家鄉阿克倫,他簡單明了直抒胸臆的表達實在不用Bill多費口舌。
可是然而但是,Bill這裡不得不藉此從學術角度就勒布朗轉會事件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下觀點筆者可以自信地說,國內籃球界浩瀚的字海中尚未有人言及,如假包換。
實際上,勒布朗轉投熱火一事,和美國的行政體制及中央地方關係特性,以及隨之形成的地方認同有很大的關聯。這麼說可能有些繞口,最簡單地講吧,勒布朗的故鄉小城阿克倫,和俄亥俄重鎮克利夫蘭雖然相隔不到一個小時車程,但千萬不要以為這兩個城市存在著通州和北京那樣的行政上的隸屬關係。在西方的傳統中,「地方」是個很大很獨立的概念,城鎮不管再大或再小,基本上都只是平行的鄰裡關係,而不存在上下的包含關係。
也就是說,勒布朗從小在阿克倫長大,他只認為自己是阿克倫人,而不是克利夫蘭人,儘管那個大城市離的是這麼這麼近,因此,勒布朗對克利夫蘭自然不會存在咱們腦中虛構想像的那種親屬感。勒布朗離開克利夫蘭,絕不像一個通州小夥離開北京,那裡不是他的家。
反之,如果他之前效力七年的是一支阿克倫騎士隊,那麼我相信勒布朗今夏的The Decision必定會是另一個模樣。如果是你的話,what should you do?
如果有任何與英語和籃球有關的問題,
都可以發送郵件到Bill的個人郵箱billgao917@163.com。
真心希望《Bill英語課堂》可以與每一個籃球迷、《尚籃》迷成為朋友,
讓我們的課堂成為一個大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開心平臺!
謝謝,
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