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說過: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麼多人,因心事重重而走不動。」
記得遊覽麗江的時候,看到許許多多的人,不分男女,手上都會戴上一個手串。這其中,有的年輕人可能僅僅是為了裝飾,可我卻似乎更加意識到,中年人為了排遣內心的不安和焦慮,所以將內心虔誠的祈福和安心化作一個手串,將信仰停留其中,帶給自己一種心靈上的撫慰。
其中跟一個年近50的大叔聊到,問起為何一人獨自來遊玩。他說:「人越到了年近50歲的時候,似乎越難以安定下來,內心更像是常常會要踩空一樣,不知道什麼才是自己的根。我是來找自己的。」
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讓我覺得感觸很大。每個人都會熬過30歲,期待40歲,甚至還會可能迷茫地面對50歲。但我想問自己一句:如果到了50歲,自己還能瀟灑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嗎?
男人到了50歲之後,最害怕面對什麼呢?
01、害怕要面對生活的不平靜
到了50歲之後,心理年紀估計早已成熟,對於人世間的方方面面,似乎都有所涉獵,也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但閱歷越是豐富,經歷人生的風景越多,我們的內心就越能平靜嗎?
陳靜是個40多歲的女人,最近她跟自己的丈夫有了情感上的矛盾,一方面,丈夫似乎變得越來越幼稚,做事更加不懂得思前想後,總是想怎麼來就怎麼來。比如說家裡客廳裡明明有了一架35寸的電視,他偏偏在網上訂購了65寸的電視,說是既便宜,放在客廳裡看得又舒服。
可陳靜覺得丈夫這種行為特別的不理智,覺得非但浪費了錢,也的確給家人添堵。
後來,陳靜也常常拿電視這塊來數落丈夫,搞得他一點心情都沒有,最後不得已就一個人獨自在外旅行了一個多月,家裡的孩子們都很擔心。
其實,男人到了50歲之後,最怕面對的是妻子的喋喋不休,很多事情,他希望能夠簡單處理就處理,不要在同一個問題上糾結那麼久的時間。
畢竟歲數上已經到了50歲這個關頭,尤其還是將時間放在吵吵鬧鬧上,不如回歸心靈上的安靜,平平淡淡地享受生活。
02、痛苦依舊隨時可以感受到
男人到了一定的年紀,依舊有著很大的心理壓力。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了,生存需要得到滿足了,但是幸福感卻依舊沒有伴隨著物質如約而來,甚至內心裡依舊常常充斥著各種的抱怨之聲,自己也似乎變得更為焦慮,內心裡依舊有著很多的不確定感,很多的不安全感。
痛苦似乎隨時可以感受到。甚至自己也會開始後悔,當自己沒有了信仰,或是在一個缺乏信仰的社會當中,自己也會毫無節制地浪費自己的時間,不會約束自己,忘記了古訓,也常常會為了一時的利益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急功近利。
可到了50歲,競爭力降低,做事的耐力也變弱。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甚至會有一種巨大的悲涼感從心中升起。
03、對死亡的恐懼
一個男人到了50歲,可能已經歷過一次,甚至是幾次的生離死別了。人到了50歲,體能下降,也再也無法熬夜,對於夫妻之事的欲望,也早已降低。而且也會在夜深人靜,在壓力依舊存在,卻很難向人表達自己苦楚的事情,對於生命終極拷問的問題,自然會想得比較的多。
在經歷了一次的生離死別之後,我們的思想上都會有很大的衝擊。隨著人生腳步的謙虛,我們一路走走停停,不知不覺依稀看見生命終點的那一條線。於是內心裡可能就突然產生了一絲恐懼:生活當中什麼都可改變,可生命卻是一條單行道,任何人都只有一次的機會,沒有任何可能讓你回頭走一回。
不安、焦慮、以及懷疑和悲觀情緒,就這樣接踵而來,卻似乎難以真正找到終極答案。
男人到了50歲,秘密沒有減少,反倒增多,很難學會了放下,似乎生活當中也從來沒有讓自己停下來休息的意思。這樣的生活如果長久地持續下去,幸福感便不知從何而來。如果自己無法認清自己,認知自己的內心,而是情緒被壓抑著,怎能可以朝氣蓬勃地迎接未來生活呢?
男人到了50歲,就真的只能跟生活認命了嗎?我想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