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的生物有很多,野生植物就佔了一部分,在這些野生植物中野草佔了一部分,野草的種類有很多,比如菊科、忍冬科、車前科等,在這些種類中又分很多的野草,再加上野草的生命力大多都很堅強,因此咱們只要到農村去就會看到很多野草,這些野草不分地方生長,比如路邊、溪邊、峭壁上、山澗中、房前屋後等都有野草生長的痕跡,並且有些野草的外形還生長得很漂亮,或者是果實長得很喜人,反正就是看著不像一般的野草,就像我們今天要說的「燈籠草」一樣。
聽到燈籠草這個名字的時候,大家是否都覺得這種草肯定和燈籠是有些關係的,不然也不會叫這個名字呀!不錯,這個草是和燈籠有些關係,因為它的果實和過年我們掛的燈籠有些相似,因此就有了這個名字。燈籠草是屬於唇形科、風輪菜屬的直立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整個植株最高可達一米左右,植株上有很多的分枝,並且具有匍匐根;燈籠草的葉片呈卵形,端部尖,基部幾乎為圓形,葉子邊緣具有稀疏圓齒狀牙齒,葉子的上面為欖綠色,下部顏色稍微有些淡,並且還有糙硬毛。
燈籠草在每年7-8月份開花,花序為輪傘狀,花冠為紫紅色;在每年9月份結果,果實為卵形小漿果,果實的外表有一個燈籠形的苞片,把果實嚴嚴的保護在裡面,讓人根本都看不到裡面的果實是什麼樣的,這也是它得這個名字的原因。燈籠草喜歡溫暖、溼潤、半日以上有光照的環境,比較耐高溫,不耐霜凍,經過霜凍後地面上部分就會枯萎,等來年氣候回升的時候在萌芽生長,一般生長於農村的山坡、路邊、灌叢中等處,在我國很多地方均有生長。
燈籠草在農村是比較常見的野草,也是農村小夥伴兒時的玩具,但經常在墳頭、荒野中看到它的身影,再加上大人們說它是「鬼燈籠」之後,膽小的孩子就不敢再去採摘它了,其實它的果實是可以食用的,並且含有很多的營養成分,不過要成熟之後才能食用,也就是果實外表的苞片有綠色變成枯黃色的時候,就可以食用了。燈籠草雖然是野草,但是全株卻可以入藥,在夏秋季節採收,具有清熱、行氣、止痛、消腫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痄腮、喉痛、咳嗽、腹脹、疝氣、天皰瘡等症狀。
你見過燈籠草嗎?知道它更多的知識嗎?歡迎留言交流哦!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請諮詢醫生後再決定是否使用,以免病情加重
(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