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1日,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自由區附近的明珠洲際酒店遭遇恐怖襲擊——這是一個月內,事發地所處的俾路支省發生的第六起恐怖襲擊事件。
據巴基斯坦《黎明報》報導,4名襲擊者現已全部被擊斃,3名酒店安保人員犧牲,另有多名酒店工作人員受傷。襲擊發生時,酒店內無外國客人入住。
目前,俾路支省分裂武裝組織「俾路支解放軍」已宣稱對此次襲擊負責,並表示襲擊的目標是「中國及其他外國投資者」。
作為歷史上最後一塊歸屬巴基斯坦的領土、「中巴經濟走廊」的關鍵地帶,為什麼俾路支一再以恐襲之名驚動世界?分離主義意圖與中國何幹?
有人說,俾路支將中國作為攻擊目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俠客島就此專訪了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林民旺、島叔千裡巖兩位資深人士,傷痛之餘,亦對本次事發及當地反恐形勢作一梳理。
坐落在瓜達爾港一處半島山頂上的明珠洲際酒店
1、俠客島:據外媒報導,這次恐襲後,名為俾路支解放軍(BalochistanLiberation Army)的分離主義組織聲稱對襲擊負責,並表示襲擊的目標是「中國及其他外國投資者」。這種明確針對中國投資者的表述此前很少見?該組織同時聲稱對去年11月襲擊中國駐喀拉蚩領事館的事件負責,為什麼將目標「鎖定」於中國?
林民旺:不能說它完全以中國投資者為目標,但確實有針對中國的地方在。很大程度上,俾路支解放軍襲擊的根本針對性在於謀求民族分裂、搞分離主義。畢竟長久以來,它對巴基斯坦這個國家的認同感都不強。
俾路支至今仍屬於部族社會,整個社會形態還是部落式的。而就目前來看,中國政府在巴基斯坦的投資連年快速增長,作為主要的投資方,在當地不斷進行著如「中巴經濟走廊」等大規模開發建設;與之相應,大量的項目會帶來大批外部人員的湧入,這必然會對當地原有的社會結構產生影響。因而在崇尚宗族長老的俾路支省,他們真正擔心的其實是這些外來因素對原有社會結構的破壞。
所以自然而然地,中國就成了俾路支的「目標」。從2002年瓜達爾港(島註:位於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西南部瓜達爾城南部的深水港)在中國的資金與技術援助下開工興建以來,當地就陸續發生過針對中國的襲擊性事件。
千裡巖:俾路支省分裂武裝組織「俾路支解放軍」以中國人為目標發動襲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去年11月襲擊中國駐喀拉蚩領事館的也是這夥人。這次他們又在自己本鄉本土的瓜達爾再次發動襲擊,目的仍然是針對中巴之間在這一地區的合作,想嚇阻中國撤出這一要地。
目前中國與巴基斯坦正著手建設中巴經濟走廊。大量的中國公司前往巴基斯坦,協助當地啟動交通、通信等多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建設的鋪開對巴基斯坦當地的經濟有著明顯的拉動作用,而交通和通信設施的改善,也會讓巴基斯坦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越來越強。
就是這一點恰恰在俾路支引起了強大反彈:經濟的發展必然造成社會結構的改變,無疑會讓俾路支傳統的部落酋長們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威脅;同時呢,巴基斯坦國內的經濟利益分配不均,會讓俾路支人感覺到自己雖付出了土地,可好處都讓信德人和旁遮普人拿走了,也就愈發憤怒。
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對中巴友誼的重視,必然也會延及對中國企業和人員安全的重視。發起針對中國企業和人員的襲擊,除了能夠恐嚇中國減少、甚至退出在俾路支地區的開發項目,更能逼迫巴基斯坦中央政府調集更多的資源來維護相關項目的安全,這就使得俾路支解放軍在其他地方能夠獲得更多的活動空間。
俾路支省現狀
2、俠客島:事發後,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發表聲明說「這類行動,尤其是在俾路支省,就是要阻礙我們的經濟發展計劃和繁榮」,俾路支解放軍,或者說俾路支省此前與巴基斯坦有著怎樣的歷史牽涉?為什麼會發展成今天這樣的局面?
千裡巖:俾路支解放軍和巴基斯坦塔利班是這幾年在巴基斯坦最活躍的武裝組織,雖然雙方的目的不同——俾路支解放軍要追求俾路支省單獨建國、巴基斯坦塔利班想要一個完全原教旨主義的巴基斯坦,但是二者慣用的手段都是以槍擊和爆炸為主的恐怖襲擊。
至於俾路支省如今盛行分離主義,恰如你所說,是牽扯到了十分複雜的歷史政治問題。俾路支斯坦是一個歷史地理名詞,大約包括了今天的巴基斯坦西部俾路支省、伊朗西部的錫斯坦俾路支省,還有阿富汗南部的一小片地區。整個地區內崇山峻岭密布、乾燥荒蕪、人口稀少,經濟和社會發展始終非常緩慢。
1948年,巴基斯坦通過武力手段強行將卡拉特汗國併入,成為今天的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因為跟主體民族的差異,加上遠離巴基斯坦核心地帶、很少能得到政治和經濟上的好處,俾路支人始終覺得自己被強行併入是吃了大虧,於是獨立情緒日盛一日,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跟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發生一次大規模武裝衝突。
後來蘇聯入侵阿富汗,蘇方認為阿富汗抵抗力量背後有著巴基斯坦的影子,必須從巴基斯坦內部進行牽制,所以費盡千辛萬苦在當地找了一點有左翼傾向的年輕人,組織了一支武裝力量,俾路支解放軍。「禍根」也就是在那時候埋下的。
等著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大量擁有了軍事經驗、手裡還拿著西方援助武器的年輕人返回了家鄉俾路支省。此時的俾路支解放軍為了生存的需要,也迅速轉向了民族主義和分離主義,於是二者一拍即合,俾路支解放軍反而從此意外壯大起來。
美國方面忌憚於自己重蹈蘇聯的老路,除了親自派重兵殺進阿富汗,也認真地拉攏當地各種勢力支持自己、共同打擊塔利班。作為與阿富汗主體民族普什圖族徹底不同的民族,南部的俾路支部落現在就成了美國的座上賓。大批的美元和武器正流向這一地區。
瓜達爾港
3、俠客島:這次襲擊已經是一個月內,俾路支省發起的第六起恐怖襲擊事件。這種密度在當地是否頻見?考慮到地區局勢,其間是否也能折射出一定的區域間、國家間的博弈過程?尤其事發地瓜達爾是中巴經濟走廊的關鍵點,當地與中方合作的特殊性在其中又有怎樣的意味?
林民旺:俾路支解放軍其實是在2001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之後,才變得越來越活躍。巴基斯坦方面的普遍觀點認為,它背後牽扯著伊朗、印度、甚至俄羅斯的力量。尤其是印度在阿富汗的總領館,過去也經常被塔利班襲擊,據印、巴方面媒體的說法,這些領館會為俾路支解放軍提供較強的訓練與軍備支持。
至於你所說的這個「高密度」,當地的恐怖襲擊基本上就是一波一波的發生,也確實會有一陣子忽然進入到高潮,這個我想跟目前整個南亞、或者說這個版塊中的複雜形勢有關。
首先是阿富汗問題,現在處於一個比較微妙的境況——美國要撤軍。若美方撤離,巴基斯坦將來在阿富汗格局中顯然影響力會更大;那對於印度來說呢,巴基斯坦影響力大,對其而言就是絕對的損失,所以印、巴在這裡頭就有很強的博弈色彩。
另外一個就是中國。在這期間,中巴經濟走廊、瓜達爾港等項目日益落地。如今在巴基斯坦,很多人期待著瓜達爾港能發展成「未來的深圳」。中國的大規模建設和投資,對當地確實會產生一定的衝擊和影響。因此,對「中國投資者」的襲擊,實際上是對中國介入到巴基斯坦中央和地方博弈的「報復」。
中巴是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中國目前在巴的投資是最多的,所以俾路支解放軍選擇中國人,實際上一方面是打擊巴基斯坦借中巴經濟走廊在俾路支省搞項目建設和發展,另一方面也是離間中巴友誼,給巴政府難堪。
千裡巖:瓜達爾港在阿曼帝國興旺的年代裡是個風水寶地,地理位置的優勢使其可以直接成為阿曼連接中亞和非洲商路的重要節點。可是因為工業化的發展加上阿曼的衰落,這裡逐漸遠離了主要貿易路線,不斷衰敗成了海邊小鎮。
但是區位優勢就是區位優勢,只要有錢開發,大規模投入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瓜達爾港的潛力和戰略意義還是可以發揮出來。美國就曾經幾次打算對這裡「動手」,只是無奈於一則在此地不招人待見,二則想拿出來這麼多錢也不容易,最後不得不作罷。
而目前中國對瓜達爾港進行資金和技術投入,可能又會讓某些國家有所不爽。
比如印度,一邊覺得自己要做「有聲有色的大國」,另一邊又總怕被鄰居修理,不停鼓搗自己的地緣戰略。印度跑去跟伊朗研究開發距離瓜達爾不遠的、伊朗境內的查巴哈港,然後再修一條從那裡直奔阿富汗等中亞國家的戰略公路,其實就是想從另一方向給「世仇」巴基斯坦和他的好朋友添堵。巴基斯坦一直指責印度跟俾路支解放軍不清不楚,雖然真假目前我們還不知道。不過看看世界歷史上,通過支持另一個國家的內部反對派來給他添堵,真的是很老的套路。
至於伊朗,當初就是因為俾路支斯坦問題跟巴基斯坦關係本來就不怎麼樣,現在看著競爭項目在順利進行,心裡也不會多高興。
4、俠客島:有消息稱,巴基斯坦此前已部署逾1.5萬名軍人保護承建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的中國公民。類似襲擊會否對中國的投資行為構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事發後也有很多人關心,如何保障在巴中國公民的安全和相關權益?
林民旺:我不覺得會對中國的投資有特別大的影響,因為實際上,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也不是今天才知道巴基斯坦是這樣。
至於如何保護當地國人的安全和相關權益,很大程度上需要巴基斯坦做出更大的安保努力。從目前看,其實有關方面的安保做的還可以,比如這次襲擊發生後,為避免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巴軍方迅速反應,將港區中國人聚集起來帶到安全場所。長期以來,整個瓜達爾港區都由巴基斯坦軍方負責,安保較為嚴格。
對於巴基斯坦來說,恐襲問題要根除很難,只能是不遺餘力、加強安保。
千裡巖:巴基斯坦近年來的總體安全形勢狀況正在趨好,就我看到的數據,2016年發生恐襲的次數相當於2013年的1/4。
貧窮的俾路支省需要一條經濟生命線,這裡發生的大部分騷亂事件都與貧困和欠發展的焦慮感有關。中巴經濟走廊能為他們帶來希望。而中國企業接手瓜達爾港後,港口區和自由貿易區建設如火如荼開展,原來是漁村的瓜達爾正在煥發生機。
在當地的中國企業如果想真正獲得自己的安全,不能單依靠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派出的軍警保護,更要想法為當地的社會發展直接做出一些貢獻,使得當地的部落和社區能夠對此有所認同。
這樣做雖然意味著成本的上升,但卻是自身安全所必要的。
觀點/林民旺(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千裡巖
採寫/點蒼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