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最快2019年 臺灣人口將出現負增長

2021-02-13 臺商匯資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島內出生人口數直直落,長壽年齡又攀新高,人口的「死亡交叉」就在眼前。臺當局人口推估報告指出,原本估計4年後臺灣出生人數將低於死亡人數(人口負增長),但臺內務主管部門的最新資料顯示,最快2019年,「死亡交叉」就會來臨,由此衍生的勞動力不足問題將益發嚴重。

統計顯示,今年前9個月,臺灣新生兒僅有14.3萬,死亡人口則攀升到13萬,今年出生人口數將是歷年次低,人口自然增加數將改寫歷史新低紀錄。

報導稱,如果這一情形無法逆轉,2019年起人口「死亡交叉」所衍生的勞動力不足等問題,很快會給社會造成極大壓力。人口結構上一旦人口紅利消失,人口負債就會越來越恐怖。

對此,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31日說,今年新生兒數量少於20萬,是很嚴肅的問題,未來將建立友善的育兒環境,推動經濟發展,讓民眾有較好的收入,讓他們願意生兒育女,預計臺立法機構下個會期將會提出對策。

數據顯示,臺灣地區生育率,2010年、2013年為全球倒數第一,2009年、2014年為全球倒數第二。

臺灣老化指數於今年2月首度破百,達100.18,老年人口首度超過幼年人口。全臺共有15個縣市的老化指數破百。8月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整體的13.55%,0歲至14歲的幼年人口佔13.22%,老人比小孩多了近8萬人。

2013年,臺灣男性初婚年齡為32歲,女性初婚年齡為29.7歲,平均初婚年齡超過31歲。大城市晚婚現象更嚴重,以2015年的臺北市為例,男女平均結婚年齡分別為34.8歲與33.3歲。2015年,臺灣11個縣市的婦女生育第一胎時平均年齡30歲,其中臺北市平均生育年齡達32.44歲。據學者估計,到2035年,臺灣40%的家庭可能沒有小孩,50%的家庭沒有孫子。

2061年,臺灣人口將減少24.2%(約547萬人),其中青壯年、幼年人口會減少一半,同時高齡人口激增1.6倍,這意味著目前平均6.2個青壯年負擔1個老人的情況,到時會變成1.2個青壯年負擔1個老人。

 來源:廈門日報

相關焦點

  • 日韓股市2021年展望:南韓晶片股將強勢反彈 日本新經濟板塊增長可期
    • 記憶體或於明年下半年出現求過於供的情況,主導韓股的半導體行業將會因而受惠。• 由三星及記憶體行業主導的南韓股市有能力實現當前的預測盈利。• 2022年底前首爾綜合指數的目標價將為2,850點,潛在的上升空間為26%。日本股市:• 汽車板塊明年將強勢歸來,並支撐指數的盈利增長。
  • 香港未來將成女人天下 港男愈見矜貴,兩女爭1男!
    報告又指,香港的出生率於過去20年,大致維持低水平,原因包括遲婚、女性單身情況增加及離婚率上升等。報告推算,總和生育率將由2019年的每千名女性,相對1,051個活產嬰兒,下降至2069年的1,010個。另外,到2069年時,每千名女性,就只有685名男性,女性人口佔六成,香港將成女人天下。即平均一名1.46名港女,爭奪1名港男。
  • 臺灣遭遇史上最大退休潮
    退休潮意味著生產力短缺等諸多問題,但對臺灣來說,最火燒眉毛的是缺錢,據臺當局測算,用於支付各行業退休金的保障基金將在幾年內破產。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四大公營企業臺糖、臺水、臺電及中油員工老齡化嚴重,其中臺糖員工平均年齡竟然高達52.5歲。從2016年到2023年,這四家公司預計將退休1.2萬人。教育界同樣是「老前輩」居多。
  • 削減內地單程證人數,香港人口增長負數,諸多崗位將無人做工!
    經濟學家關焯照在本集《政經焯見》節目中直言,新移民是補充香港勞動力的重要來源,且若缺少這批新增人口,香港將要更早面對人口老化及萎縮。「他們是暫時支持香港人口增長的重要支柱。」關焯照認為,這批大陸新移民來港後,並非所有人都不工作,坐享社會福利,他們投入勞動市場,令勞工市場有活力,從而支持經濟。
  • 臺灣3月薪資負成長39年首見,「薪」情難以接受
    臺灣三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2309元,較上月減少0.01%,創39年首見負成長,打破歷年來應比2月增加的現象。
  • ECFA將到期 臺灣或成貿易孤兒
    民進黨蔡英文自2016年5月上臺以來,迄今仍然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嚴重衝擊兩岸關係,而經濟貿易也備受影響,旅遊業首當其衝。臺灣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表示,去年起大陸遊客大幅減少,8月陸客自由行喊停,現在又遭遇疫情,觀光產業慘不忍睹。臺灣近期熱議ECFA或許正是出於對兩岸關係下貿易發展的擔憂。
  • 臺灣新生兒比寵物還少,為何年輕人不生小孩?
    隨著愈來愈多人以養寵物取代結婚生子,臺灣市場研究與洞察分析公司——時勢公司根據大數據追蹤推測,預估臺灣將於2020出現「黃金交叉」:全臺犬貓隻數將首度超過15歲以下孩童數,「毛小孩」正式取代「小小孩」,成為多數現代人家中最小的那個成員。
  • 新興市場2021年投資展望——形勢扭轉 新興市場股市領跑
    幸好,新興市場第三季沒有延續此前的收縮,並出現強勁反彈。參考我們的FSMI 新興市場指數( 該指數追蹤本平臺上所有新興市場基金的總表現),截至12月18日已大幅增長14.43%。儘管市場短期內仍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但我們認為市場趨勢正轉向新興市場,2021年或將成為新興市場資產表現最出色的一年。
  • 2021年香港經濟展望 寒冬將逝 春天不遠
    ,金融市場大幅震盪,內外需求嚴重不足令香港經濟出現一甲子以來最嚴重的收縮。2021年香港經濟仍將面對疫情和貿易戰這兩大困局,但預計影響程度會有所減輕;疫苗的廣泛使用和內地經濟的強勁反彈,將對沖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香港經濟有望出現弱復甦的走勢。2020年的香港經濟,由於受到內外需求急遽收縮的雙重打擊而出現自由落體式的下滑,打破了香港歷史上從未連續兩年出現衰退的紀錄,並出現如下四個主要特點。
  • 臺灣「世界球後」戴資穎 全英公開賽再稱霸 │聯合報臺商版0319曬新聞
    路透去年成為首位全英公開賽奪冠的臺灣羽將,臺灣「世界球後」戴資穎昨天晚間再完成衛冕大業,她以22:20、21:13拍下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名將山口茜,喜迎本季第二冠。全英公開賽是羽壇歷史最悠久的國際指標性大賽,今年已邁入第108屆,賽事在國際羽球總會新改的制度屬第二級的「超級1000賽」,總獎金100萬美元,小戴奪冠可獲得7萬美元(約臺幣203萬元)獎金。
  • 金州新聞速遞——美國經濟漲勢強勁 房市恐將進入寒冬
    房價前景惡化的部分原因是住房可負擔能力大幅下降,這通常取決於中等收入家庭以中位數價格購買房屋的能力。根據密西根大學的月度消費者信心調查,這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家庭購買態度最近降至自2008年底以來的最差讀數。房屋價格增長率下滑對建築商來說是個不受歡迎的消息。而已售房屋增長率持續降低,甚至回到了負值。雪上加霜的是,根據我們的計算,住宅建築成本增長已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讀數之一。較高的鋼鐵關稅、一些城市可用地段的缺乏以及獲得建築許可證的延誤都導致建築成本上升。
  • 郭臺銘示警:更大金融海嘯將來臨│聯合報臺商版0603曬新聞
    友達2019年將以「技術創新」、「場域應用」、「智慧製造」三箭齊發,來強化及確保價值成長,並成為此波大尺寸面板景氣反轉向下,受影響最小的企業。友達總經理蔡國新則強調,面對供過於求的衝擊,友達將聚焦於更有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產品來迎戰。
  • 團客帶肉入境臺灣 導遊、旅行社連坐│聯合報臺商版0129曬新聞
    他還指出,如有旅客參加旅行團夾帶肉品進入臺灣,導遊及旅行社應負擔連帶責任,請交通部研議罰則。交通部觀光局昨晚說,可依發展觀光條例中「損害臺灣利益」名義,針對旅遊業者開罰,最重可罰十五萬元。觀光局說,若違反發展觀光條例的「損害臺灣利益」規定,查獲有團客夾帶肉品入臺,可開罰旅遊業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旅遊業受僱人員則是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 彭淮南防線快失守|聯合報臺商版0126曬新聞
    匯銀主管認為,美國聯準會升息最快在三月,短期看不到美元轉強的理由,新臺幣匯價看到廿八字頭「一定有機會」,新臺幣恐一直強到農曆年前。路透專欄作家帕坦涅克指出,米努勤或許沒有壓低美元匯率的意圖,也沒證據表明美國政府要推出這類政策,但確實透露出美國對本國利益的重視程度,而對想靠股市上漲博得好評的川普而言,弱勢美元的誘惑可能更大,若果真採取行動,將開啟貨幣戰爭的新時代。
  • 事實証明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陸
    本報北京2020年12月31日電 (記者金晨)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日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兩岸經貿合作符合兩岸同胞利益需求,具有強大內生動力,是偶發事件和人為幹擾阻擋不了的。2020年臺灣經濟保持增長,與大陸臺胞臺企貢獻、兩岸產業鏈供應鏈紐帶密不可分。
  • 美國醫學院今年申請人數增長前所未見 紐約市宣布重大初高中錄取改革
    美國醫學院聯合會通常認為醫學院每年的申請人數增長約為1%-3%.「這種增長是前所未有的。」該組織學生事務和計劃部高級總監傑弗裡·楊說。他表示,多個醫學院的招生部門告訴他,今年的申請人數增長了7%至28%.一些醫學院的官員將這種趨勢稱為「 福契效應」。
  • 【晨讀香江】2019年4月18日
    ►立法會《逃犯(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昨日首次開會。►審計署發現民安隊管治出現問題,過去三年逾兩成隊員不符合30小時最低訓練要求,亦有兩成未達30小時的最低服務要求。►教育局昨日公布2019/20學年「適用書目表」,整體課本價格(包括印刷及電子書)按年升2.7%。教育局表示,升幅與通脹率相若,反映各項穩定課本價格的措施已見成效。
  • 焦點│上海品牌授權展 臺灣文創探市場
    ,集體亮相目前正在上海舉行的「2019中國國際品牌授權展覽會」臺灣館。 臺灣貿易中心服務業推廣中心高級專員張惠毓介紹說,中心徵集了十家臺灣文創企業參展,其中有近一半是首次到大陸「探路」。 國際授權業協會今年8月發布的「2019全球授權市場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授權商品零售額達2,803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3.2%。同期大陸和香港市場規模為95.14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五,年增速達6.8%。
  • 深圳財政收入竟超臺灣-巨龍崛起 臺灣人最無感
    深圳稅收 超過全臺灣根據大陸每日經濟新聞報導,2016年深圳市的公共財政收入超過7900億元人民幣,比2015年增長9.1%;其中,中央級收入實現4765億元人民幣,增長5.6%;深圳市地方級收入實現3136億元人民幣,增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