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上山砍柴被馬蜂蜇百處致死 護士曾擠奶救人

2021-01-08 網易新聞


患者指著手臂說,這個黑點就是馬蜂蜇出來的


醫院護士擠奶救人

10月26日中午,重醫附屬永川醫院接診了一位全身100處被馬蜂蜇傷的病人。

入院後,經醫生緊急救治,醫院兩女護士擠奶救人該患者病情好轉。然而,始料不及的是,前天下午5點,男子病情突然惡化,因多器官功能障礙,引發過敏性休克於10月26日晚9點,不幸離世。

男子被馬蜂蜇了100多處

據醫院腎病風溼科主治醫師黎洋介紹,該患者入院後,情況已十分危急,全身不下100處傷口。傷口呈黑色,全身皮膚發紅,呼吸困難。

「血壓等多項指標都檢測不出來。」 據悉,患者李梁(化名)今年30多歲,來自大足區郵亭鎮。李梁在山上砍柴時,踩中了草叢中的馬蜂窩。不料,頓時群蜂亂舞,追著李梁滿山跑。

「患者當時已神志不清,身體不住顫抖。」值班護士長告訴記者,在對患者皮膚進行大面積清創處理等緊急措施後,患者情況仍十分危急。

之前,醫院有多次接診被馬蜂蜇傷病人的經驗。對於這類危重病人,主治醫生黎洋決定對其傷口採用人奶為其進行局部塗抹,再進行其他處理和救治。

腎病風溼科的醫護人員們趕緊著手尋找人奶。「我還在哺乳期,就用我的吧。」護士黃清是患者的護理人員,得知這一情況後,正好處於哺乳期的她,決定用自己的奶水對患者傷口進行塗抹。

傷情過重最終不幸離世

主治醫生黎洋表示,醫院以前也遇到過類似病患,運用母乳後效果非常好。得知值班護士願意提供奶水後,黎洋當機立斷:「好,快去準備!」然而,黃清護士哺乳期已經有一段時間,奶水不是特別充足。

這時醫院另一位同在哺乳期的護士,也表示願意提供奶水救急。「我們馬上就到值班室去採集奶水。「當時,黃清和同事二人在更衣室,工作服都沒來得及換,兩人合起來擠了一杯乳汁。

採集完後,醫生立刻對患者傷口進行了塗抹。「我下午護理病人時,發現傷口都已經沒那麼腫,病痛也減輕了。」黃清回憶,患者當時的情況已有所好轉。

「誰知後來就不行了。」下午5點45分,李梁病情再次惡化,呼吸急促,6點55分患者被送進ICU緊急搶救。

遺憾的是,由於傷情過重,經緊急搶救,醫生發現患者心率驟降,瞳孔散大未縮小,不能捫及大動脈脈動,患者於26日晚上9點25分去世。

初乳免疫蛋白具抗毒素作用「實在是太遺憾了。」護士黃清說。「醫生、護士已經盡全力救治,但還是沒能留住患者生命。」

「醫院採用母乳塗抹患者傷口,具備科學依據。」重醫附屬永川醫院腎病風溼科主任張劍彬表示,之所以馬蜂蜇過的傷口會呈黑色,是因馬蜂毒素主要為鹼性毒素,處理鹼性毒素需用弱酸性物質進行中和處理。而母乳,尤其是初乳含有免疫球蛋白,具有抗毒素和抗感染的作用,可以中和馬蜂毒素,止痛消腫。

「但在沒有人奶的情況下,也可以用弱酸的物質代替。」張劍彬介紹,例如白醋或食醋等都可對傷口進行塗抹處理。但如果是被蜜蜂蜇傷,傷口則會呈紅色,是因其毒素為弱酸性,需用鹼性物質對傷口進行中合毒素處理,比如肥皂。

據悉,目前天氣漸冷,老蜂回巢正是馬蜂出動的高峰期。在半個月時間內,醫院就接診了多位被馬蜂蜇傷的病人。

在此,本報提醒廣大市民,戶外活動的時,一定要做好必要防護,外出活動時儘量不要穿深顏色衣服,或噴灑味道過重的香水。 文圖/本報記者 敖一航

15-20℃ 蜂群躁動容易攻擊人

躲野蜂不要順風跑

重慶市消防總隊相關人士提醒,大家在戶外時,應謹防被野蜂蜇傷,更不要有意招惹野蜂,「亂捅馬蜂窩」的行為,比起偶然被一隻野蜂蜇傷、引起蜂群的攻擊將更難以對付。

若遭遇蜂群,應該怎麼保護自己?正確的做法是用衣物及隨身物品保護好頭、頸、手等部位並原地趴下,一旦人的體味被地面的味道所遮蓋,野蜂長時間找不到目標便會自動散去。若一定要逃跑,千萬不要順風逃跑。

被蜇後切勿擠壓傷口「秋季是馬蜂活躍的季節。」有醫生表示,溫度是馬蜂頻繁出沒的原因之一。每當戶外溫度達到15-20℃時,蜂群會顯得躁動,處於活躍期,對人具有很強的攻擊性,每年秋季,被野蜂蜇傷的市民均會有所增加。一般當氣溫下滑至10℃以內,馬蜂才會不再出沒。

當被馬蜂蜇30處以上,人體容易發生腎臟功能損害,蜇50-70下,就可能致人病危。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被野蜂嚴重蜇傷時,千萬不要擠壓傷口,以免毒液擴散,可以用拔火罐、吸奶器等吸出毒汁,減少毒素的吸收。一旦腫痛、頭暈等不適症狀嚴重時,要及時就醫。

馬蜂對黃色特別敏感

重慶師範大學副教授李廷景說,人一旦離馬蜂巢只有20到50米,就會有馬蜂在頭上盤旋,「這時如果揮手拍打或用物體攻擊它們,很可能引起它們群起而攻之。」

此外,馬蜂對黃色特別敏感。市民外出還要儘量避免使用香氣很濃的化妝品。

本文來源:華龍網-重慶晨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浙江一男子被馬蜂蜇傷去世,女兒懷疑不是一場意外……
    來源:1818黃金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汪大姐是杭州淳安縣人,她說去年10月3號,父親在自家地裡幹活,突然被馬蜂圍攻,最終不治身亡。浙江一男子被馬蜂蜇傷去世,女兒懷疑不是一場意外......汪大姐住在杭州淳安縣千島湖鎮茂畈村,汪大姐說,他們家在附近山上的一片林地裡種了枇杷和板慄,去年八九月份,地裡一棵板慄樹上結了一個馬蜂窩,沒人敢動。汪大姐說,第二天,她八十多歲的父親上山去看看情況,沒想到發生了意外。
  • 四川攀枝花一男子被馬蜂蜇後出現休克 提醒:當季小心馬蜂蜇人!
    馬蜂兇猛,馬蜂蜇人可能危及生命。9月12日,紅星新聞從四川省攀枝花鹽邊縣公安局獲悉,2020年9月9日14時許,鹽邊縣公安局紅果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電話一端報警人焦急萬分:鹽邊縣紅果彝族鄉大槽村小槽組村民安某某因爺爺過世,在上山為老人辦理喪葬後事過程中,被馬蜂蜇傷後不省人事,有極大的生命危險,請求派出所出警救助。
  • 被馬蜂蜇進了ICU!銅梁已有多人被蜇傷,遇到馬蜂,其實我們應該這樣...
    網絡圖片 「沒想到馬蜂這麼兇!」剛剛出院的銅梁區平灘鎮洪太村村民肖大叔,談及自己被馬蜂蜇傷的經歷,還心有餘悸。經檢查,肖大叔頭部和身上被蜇近50下,因為蜇傷處太多直接就進了ICU,經過血漿置換等治療後才脫離了生命危險,一周後治癒出院。 由於天氣逐漸轉涼,夏天裡「潛伏」的馬蜂進入了出動的高峰期。據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王延歡介紹,最近每天都有收治馬蜂蜇傷病人,半月以來起碼接診了超過二十起,有五起因情況嚴重被直接送入重症醫學科治療。
  • 寧波一男子被馬蜂蜇傷 搶救無效死亡
    為何秋季是馬蜂傷人高發期秋季是馬蜂回巢的季節,因此在8月、9月、10月馬蜂窩增多就不足為奇。在這個時期裡,馬蜂生長、發育、繁殖、築巢的速度較以往加快,在尋食的過程中,馬蜂對人有心無心的驚擾異常敏感,對人的攻擊性變強,加上這一時期,蜂無花可採,無蜜可釀,正是「尋釁滋事」期,所以易發襲人事件。
  • 被馬蜂蜇傷後搶救18天,醫生說:不容小覷!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殺人蜂」其實是馬蜂(也叫胡蜂、黃蜂),馬蜂的毒性強,尤其是被大型馬蜂蜇後可能有生命危險。古諺語「10隻馬蜂蜇死一頭牛」,可見其危險性之大。想必看到這裡,大家心裡會有些許疑惑,馬蜂蟄傷真的那麼危害嗎?以至於危及生命?
  • 23人被馬蜂蜇,遇見馬蜂怎麼辦?重要的四點要牢記,保命用
    70多人團建,23人被馬蜂蜇近日,上海的一家公司組織團建,70多人一起來到了寧波奉化山區,原本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豈料在山區的一條小山路上遇到了馬蜂群,這個蜂群團直徑差不多有1米,裡邊馬蜂數量多不可數,於是一場人蜂大戰就上演了,最終70多人中有23人被蜇,經過醫院緊急救治,受傷者各項指標都趨於正常,沒有性命之憂,陸續出院
  • 他被馬蜂蜇了三下,休克送進了急診!戶外如何防蜂蜇?
    家住天通苑的王先生去公園遛狗,一不小心招惹了馬蜂,額頭、手指中指等3處被蟄傷,不到5分鐘就暈倒在地,人事不省,被120送到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急診進行及時搶救才挽回生命。被馬蜂蜇傷的部位為何王先生的反應如此劇烈?
  • 女生軍訓被馬蜂爬嘴一動不動,教官回應:驅趕可能會被蜇,她意志力很強
    視頻截圖教官稱,當時正在站軍姿,隊列要求不能動,蜜蜂飛過來後女生紋絲不動,覺得她意志很強,班級教官隨手拍下來,當時沒有更好辦法,直接驅趕反而可能會被蜇。網友評論:延伸閱讀:遭遇馬蜂襲擊怎麼辦蜜蜂和馬蜂的區別馬蜂學名胡蜂,也稱黃蜂。與蜜蜂不同,蜜蜂的刺上面有倒勾,蜇人之後會將刺留在被蟄的人身上,自己的部分內臟也被帶出來,蜜蜂過不了多久就死了。
  • 被馬蜂蜇竟導致休克,戶外如何防蜂?
    7月至10月 是馬蜂繁殖的高峰期 也是馬蜂傷人事件的高發期 今天我們請 清華長庚醫院急診科馬士程醫生 來為大家講一講 被蜂類蟄傷應該怎麼辦 7月初,市民王先生去公園遛狗,一不小心招惹了馬蜂,額頭、手指中指等3處被蟄傷,不到5分鐘就暈倒在地,人事不省,被120送到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急診進行及時搶救才挽回生命。
  • 馬蜂藏衣褲蜇傷人 醫生:可用醋等酸性溶液塗抹
    福州新聞網12月1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剛套上褲子,大腿感到一陣刺痛,褲子內竟抖落一隻馬蜂;套上上衣準備跑步,手臂傳來一陣「電流」,以為是靜電,上衣竟飛出一隻馬蜂,手臂多了兩個「針眼」……最近天氣冷了,躲在人們衣物中避寒的馬蜂越來越多,不少市民因此中招。昨日,記者了解到,省人民醫院蛇傷中心每天都會接診兩三例被馬蜂蜇傷的病例。
  • 馬蜂逞兇 蜇了不少市民_海峽都市報電子版_海都報電子版_網絡版...
    N見習記者 劉世泉/文 海都記者 毛朝青/圖 海都訊 昨日,市民陳先生撥打本報熱線95060反映,福州鼓樓區丞相路的五鳳農貿市場裡馬蜂飛舞,蜇傷了好多顧客和商販,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找到馬蜂窩,將馬蜂一網打盡,確保市民安全。 昨日下午3點,記者剛走到五鳳農貿市場外的行道樹旁,就看到十幾隻拇指大的馬蜂飛舞,還有一些馬蜂停留在地上覓食。
  • 男子景區內不幸被馬蜂蟄傷 沒過多久就休克
    其中一名遊客不幸被馬蜂蟄傷,原本以為沒多大事兒,不想5分鐘後,該遊客開始出現心跳加速、喉嚨發緊,渾身直冒冷汗的症狀,沒隔多久便暈了過去。同行的其他遊客趕忙撥通了120急救電話。下午1點左右,醫院急診科接到120急救電話後火速出發,由於當時遊客所處位置已經接近山頂,山路崎嶇。
  • 有種馬蜂男人都怕,農村到處都有,如果被它蜇傷了怎麼辦?
    被馬蜂蜇傷了怎麼辦?人們對馬蜂的記憶可能都不陌生,尤其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沒有不被馬蜂蜇傷過的,簡直是恐怖的記憶,女人見了馬蜂趕緊跑,男人見了馬蜂也要心怵膽怯,到現在提起馬蜂還要摸一下曾經腫過的眼睛。為什麼農村馬蜂多?
  • 馬蜂築巢蜇傷村民 「寶慶大叔」變身捕蜂人
    事 件 回 顧10月20日中午,洞口縣公安局醪田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求助:轄區大波村的山林裡有一窩馬蜂,由於平時常有村民穿越這個山林進行農作,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該村老人肖祥高夫婦不幸被蜂蜇傷了,請求派出所出警,將這個馬蜂窩除掉。
  • 多人被馬蜂蜇傷送ICU,醫生提醒:蜂毒可致命,應及時就醫
    半個月前,葛阿姨在戶外勞作時,不小心驚動了草叢裡的馬蜂窩,登時一群馬蜂朝她撲了過來,雖然拼命奔跑,但還是被馬蜂團團圍住,頭部、脖子和手臂一陣劇痛。在路人的幫助下,她終於擺脫了蜂群圍攻,隨後被送到當地醫院救治。由於病情持續惡化,次日一早,葛阿姨被緊急送往江蘇省中醫院。
  • 四川達州一村民在山上「撿柴」被馬蜂蜇傷身亡
    這段時間,達州市通川區雙龍鎮重石村一村民在撿柴過程中被馬蜂蜇傷,不幸身亡。記者來到通川區雙龍鎮重石村五組的時候,被馬蜂蜇傷身亡的村民已經進行了安葬,五組組長楊強向記者介紹了一些情況。據楊強介紹,當天這位村民出去撿柴時驚動了馬蜂窩,她回家後就跟老公說她被馬蜂蜇了。因為她兒子在城裡面上班,每天晚上都是9點鐘才回家,當天晚上老公就告訴兒子,說「你媽媽被馬蜂蜇了」,兒子隨後就問媽媽情況,媽媽說她只是有些痛,就沒在意,也就沒有管了。到了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家人看到她人不對勁,隨後就撥打了120急救,救護車將她拉到醫院後,醫生說「遲」了一點點。
  • 釣魚遭遇飛來橫禍,不幸被馬蜂蜇,一頭摔入水中,野釣安全最重要
    一是那麼野外馬蜂真的會攻擊釣魚人麼?查詢相關資料得知,馬蜂喜歡甜味的東西,而且比較容易攻擊那些化妝或者飲酒的人,所以野釣就要分以下兩種情況:1是如果你釣的餌料,添加劑太多,甜味劑太多,氣味過於濃烈,極有可能引來馬蜂;2是如果你釣的不是商品餌料,但是如果你卻是一個飲酒愛好者,喜歡喝了酒去垂釣,那麼也容易招惹馬蜂的攻擊。
  • 毛毛蟲刺傷、馬蜂蜇傷、蜱蟲鑽肉裡 | 「蟲蟲特工隊」來襲
    原創 上海新華醫院 上海新華醫院數天前,上海一家科技公司組織員工到寧波奉化一處景點團建,沒想到和一群馬蜂「狹路相逢」,導致23人被蜇傷,送醫院急救。被馬蜂蟄傷、被毛毛蟲刺傷、被蜈蚣咬傷、硬蜱蟲鑽到肉肉裡……其實,在各大醫院急診,各種蟲咬傷害並不罕見。
  • [株洲]男子驅趕馬蜂隔天遭報復 差點喪命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昆蟲學教授魏美才說,馬蜂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居民最好不要隨便「挑逗」它們。  【事件】  被馬蜂蜇了一下 瞬間頭皮發麻  兩年前,雲龍示範區三搭橋社區的倪新建在自家房前掛了個蜂箱,養了些蜜蜂,打算採點蜂蜜。結果一個蜂箱引來了兩隻蜂王。
  • 他摘茶籽時不慎被馬蜂蜇了50多下,ICU裡搶救18天
    他在採摘茶籽時不慎被馬蜂蜇傷,致使他多臟器衰竭,直接送進了ICU,一躺就是18天。李先生今年50歲,家住蘆淞區。20天前,他在鄉下採摘茶籽時不慎被蜇傷。事後,他出現頭暈等症狀。家屬趕緊將他送到附近一家醫院。因病情嚴重,他又被轉入省直中醫醫院。